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正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时间: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篇1

5.4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ΔABC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课本33页:1,2,4,5,6,7

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六、作业课本P30页习题5。4第3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4、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数学生活,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外角性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是互补关系。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应注重渗透数学说理过程,从简单的问题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外角和它相邻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学一学:

自学课本47页长方形框上面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ABC(如图)的外角,以及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2)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呢?

(3)外角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又会有什么关系

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来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问题(3)进行设疑,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题有哪些 篇3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禁毒”、“和平”、“志愿者”、“节水”这四个标志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所示,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AD∥BC,现给出下列结论:

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O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且AC=BD,若点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米,则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再回家,最短距离是( )

A.75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 )

A.2:5 B.14:25 C.16:25 D.4:21

5.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

A.线段CD的中点 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6.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边中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7.如图,直线l1∥l2,以直线l1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B、C,连接AC、BC.若∠ABC=67°,则∠1=( )

A.23° B.46° C.67° D.78°

8.在△ABC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40°,∠B=50° B.∠A=40°,∠B=60°

C.∠A=20°,∠B=80° D.∠A=40°,∠B=80°

9.如图,AD⊥BC,D为BC的中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几个?( )

①△ABD≌△ACD;②AB=AC;③∠B=∠C;④AD是△ABC的角平分线。

A.1 B.2 C.3 D.4

10.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A.4 B. C.2 D.3

11.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ADE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

12.如图,△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 )

A.9 B.8 C.6 D.12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24分)

13.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 种。

14.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范围是 .

15.如图,△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若△ADB的周长是10cm,AB=4cm,则AC= cm.

1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7.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秒。

18.已知射线OM.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如图所示,则∠AOB= (度)

三。解答题(共8小题题)

19.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积是28cm2,AB=16cm,AC=12cm,求DE的长。

20.如图。AB=AC,MB=MC.求证: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21.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

求证:DE=DF.

2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23.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且MN∥BC,若AB=12,△AMN的周长为29,求AC的长。

24.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25.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使得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

(1)折叠后,DC的对应线段是 ,CF的对应线段是 ;

(2)若∠1=50°,求∠2、∠3的度数;

(3)若AB=8,DE=10,求CF的长度。

26.如图1,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

(1)求证:△ABQ≌△CAP;

(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

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 www.gaokaobaba.com 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3、

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

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