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一起看看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查阅!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
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二数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 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吗?生叙述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学生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证明?教师巡视。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察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保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