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一、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4、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站到讲台上较紧张,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变的比较混乱。

二、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

由于刚开学才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三、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4、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四、我准备这样做: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今年初次带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不足,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我从不轻易怠慢,课前除了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外,还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观看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录相,碟片,从而在熟悉教材的同时, 不断总结教法,学法,一学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结合本班学生现状,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较差,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工作中的主要成绩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把难点分散到各个层次中去,从而增强了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针对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差异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3、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扎实地学好数学知识,课堂上我特别注重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 化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4、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辆导,本学期使大部分学生在掌握知的同时,增加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进步较大。

5、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过家访和家长会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经常与家长密切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非知力因素。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6、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 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本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内容,课前要精心备课,面向本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切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平时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辆导后进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电化教学,把难点分散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努力深挖教材中的趣味性,以提高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5、采用家访,谈心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很多的提高。

6、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努力学习的精神。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五、今后努力方向和构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停止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在本周四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第八单元中的《解决问题》一节,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解决同一个问题,训练算法多样化。

2、落实四能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有效地去组织课堂,完整的表达。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在唤起与生成环节,通过考眼力,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新课做准备。接着出示口算。复习已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后面解题做准备。

其次,在探究与解决环节,通过对“一共有多少人?”的充分探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后面学生自己做题提供了依据。基于此,我在训练与应用环节,就只领着做了第一题,其余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效果还可以。

最后,回扣板书,回忆本节内容,并总结,教育学生,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像在复习口算时用时过多,课件不熟练,检查时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数据和过程的检查,语言没有激情,忽视了课堂生成等,总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总之,我愿虚心学习,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解决问题》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独立读题。一般我们要让孩子从“图”和“文”两方面获取信息。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分清数学信息和无关信息。在所获得的图文两方面的信息中,找出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初步确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解决。使学生明确,根据已经知道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的调整;另一种是选定一本后,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个别孩子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解。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 有时,我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往往会忽视和越过孩子生成的东西,甚至在出现意料外的生成时变得慌张,这些都是我平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方法之一就是在备课时,先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然后列举出各种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再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准备,达到好的预设,以应对临时的情况。在最后一道题中,由于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今后还应该在时间的把握上多下工夫。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数一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通过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有红旗、鲜花、树木、楼房、白鸽、老师、学生等不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三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怎么样的数才是合格的数?在数白鸽和树木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数,巡视发现有的孩子是眼睛观察后直接判断,有的孩子这边数数,那边数数,也有的孩子会一个一个数过去。请选择一个一个数过去的孩子上来到投影这里数,下面的孩子感受有序数的过程,感知“有序数和杂乱数完全是不一样的。”

2、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有序的标准是什么,就需要通过孩子的数让大家观察发现,原来数的时候要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才是真的做到有序。而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是一种约定俗成,在之后的。学习中比如从前往后也往往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3、如何不重复不遗漏?知道数的顺序,往往还是会数错,怎么办?做记号!比如在数图中有几个男孩时,有的男孩在踢球,有的在玩单杠,并不像树木或白鸽那样成一条直线,而是散落在操场的每一边,这给数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从左往右的时候还需要从上往下,纵观全局,往往也会遗漏和重复。因此,在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做记号的重要性。比如数一个勾一个,或者数一个画一个圈或其他符号,整个过程需要老师带着全班一起完成。完成后再感受做记号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感悟通过做记号可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效果。

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是需要有顺序的,需要做记号的。从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数的方法,但个别孩子还是会杂乱无章地数,需要在后续学习中继续跟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生:粉笔、糖、……

师: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评析“猜猜老师盒里装的是什么?”“愿意和我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吗?”这一话题的提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

生:(自由猜测)6,9,15,…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

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

生1:20枝。

生2:5枝。

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

生:肯定比15枝要多。

(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评析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是多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当学生把估算当成胡乱猜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检测估算正确与否的策略与方法,加强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师:我们再来猜。

(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

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

生2:20枝……

(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

生2:5枝5枝地数。

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

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

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

10,20,30,…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多次猜铅笔,然后一枝枝地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当铅笔数目多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去寻找好方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反复数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10枝扎成一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8

一、教学背景:

许多人都认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其实不然。一年级学生在进小学前,所掌握知识已深浅不一:有的学生有上幼儿园,但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二十以内的数及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学习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只是掌握一点有关数的知识;而部分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家人也没有给他们特别的辅导,进小学时连数数都不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吃得好”、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弱的后进学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分层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9加几》一课中尝试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与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

二、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处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原理。使A层次的同学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能自主找到最优方法“凑十法”,并理解思维过程;B层次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C层次同学能在老师帮助下说出算式的答案。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片段

片段一:以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出示与学校运动会场面,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还有多少盒?

C层次学生会用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B层次学生会用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A层次学生会用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片段二: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9+4该怎么计算呢?

A、B同学能借助学具,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能尝试着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9+4=10+4-1=13

方法二:9+4=6+4+3=13

方法三:9+4=9+1+3=13

最后总结板书:9+ 4 =13

1

3

10

C层次学生能正确读出9+4=13

片段三:知识迁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出示运动场上其他小朋友的图片,提问:你能算出跳远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A、B层次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层次学生能根据学具演示感知“凑十法”过程。

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关于9加几的数学问题。

A、B学生能根据算式9+6尝试口头编生活数学题;C层次学生感知生活实例与数学紧密联系。

三、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有的放矢

课堂分层教学是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但是分层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同一阶段,不同的学生所在层次并不相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表现不同,学习的效率也不同;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所在也不一定相同。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的作业也进行分层,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各有所得。A层次学生要求及时完成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最好独立完成;B层次学生要求能把基础题型独立完成,稍微复杂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C层次学生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会读会写。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困惑

在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时,老师要设计和评改不同的作业,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每个课时都这么设计和批改也难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怎样才能更高效一点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9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矗《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片段(一)中,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想加做减”一种方法。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交流存在着障碍。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两个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出教师过分地注重结果。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意,并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3-9。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感悟到这道算式和过去做过的十几减几的算式不同:不是13-3或13-10,而是13-9。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你能算出13-9的得数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计算方法,并互相讨论交流。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注意因材施教,千万不能“一刀切”。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学起来感到轻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给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

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