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反思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月球之谜》教学反思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1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根据以往的经难,我们老师在上科普类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学课”。因此,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时我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
一、直击语言,重视积累。
在课之初,我从一轮明月,月的别称,关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围绕月,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对“月”的认识更加立体、丰富起来。再说:“古往今来,面对的是同一轮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对着这轮高挂空中的月亮,产生哪些遐想?让学生去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理解“奇异”一词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谜”。
二、创设情境,领悟重点。
关于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读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让学生朗读及谈论哪些地方令人费解之外,我让学生讲述三个谜,将语言的品味、内化和运用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三个谜,从而高效地实现意与文的兼得。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谜”字,从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月球的诗句,再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月球的疑问,然后说说你有哪些疑问,从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词。情境的创设,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月球的欲望。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2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并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意见,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维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会认悬皎遐壤藻等几个生字,会写幕、临、奥、撒等字。了解“遐想、奥秘、令人费解”等词的意思。
2、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3、情感目标——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三、体现学科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前,小柯曾向我建议,上公开课不宜上这类的文章,教学的侧重点很难把握。千万小心别把科普类的文章上成“科学课”。我谨记谏言,多次重复地阅读教材,翻阅教参,在设计教案时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本堂课最大的特点是我将生字词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适时适度地在不同的板块教学中重点指导读或写。在学生在一堂课中真正的学有所得。
四、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当然,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情境模拟练习没有体现它的亮点。让学生讲解月面特点时,我本是想通过“模拟打电话”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这类的表演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太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发挥它的优势。所以,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功在平时,厚积薄发”的。这也是我今后要给学生弥补的一课。
2、学生学习的模式比较单一。虽然课堂训练的参与面比较广,但形式不够多样。在让学生介绍月面特点时,可先同桌模拟练习,再展示汇报,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在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时,也可小组合作探究,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学习的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会更广泛。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3
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节课了,有点感伤,有点不舍。这最后的课该怎么给孩子们上呢?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第一课时先讲的生字词。我想换一种新的方式讲生字词,调动他们的兴趣。于是就设计了一个“生字词大闯关”的游戏,游戏共有四关。第一关有两个任务:任务一是“我会读”,呈现带拼音的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任务二是同桌检查更正课本上的注音。第二关也有两个任务: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读生字词。从第二关通向第三关的时候有一个障碍要克服:“我会记”,要找出难记的字并交流识记的方法。第三关:“我会写”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第四关:生字词作业,这是最有挑战力的一关。字词全对,书写认真的闯关成功,有奖励。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抢着读生字词。不常回答问题的几个小孩举手回答了几次问题,我很高兴。对于这一节课,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作业都很认真,很多平时写字不是很好的,这次都有进步,好开心。选出闯关成功的同学给予表扬,特等奖的同学给予奖励,在班级中传阅他们的作业本。
第二节课讲课文,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讲课内容的把握不够充分,进行课堂内容时要求要应更明确一些。对于课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面有一些进步,可是我还是不能很好的跟着学生走。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对课堂内容更熟悉,内容设计更全面,更好的将课文延伸出来。这节课的板书书写不是很及时,要注意了。实习要结束了,我知道离一个真正的老师还有很远,所以以后要继续好好装备,努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