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1
在课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然后主动提问: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开展讨论,收获颇多。我适时总结: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原本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
在欣赏《茉莉花》与活动中我介绍了二胡,介绍了歌曲的历史。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请同学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再次欣赏新版和老版的《茉莉花》(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2
今年我如愿以偿的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对未来的教学生涯充满了期待。
可是,在教课的过程中并不像自己想象那么简单,在课堂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接下来我就我第一次在七年级(1)班开的公开课《茉莉花》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茉莉花”这一主题展开,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茉莉花,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更多的茉莉花的音乐知识,开扩了他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注重★WWW.BAIHUAWEN.com★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了学生的审美培养,在歌曲教学环节中,其中歌谱试唱部分,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认识简谱,因此我用希腊字母为歌谱标上了唱名,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希望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识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茉莉花》的细腻婉转,深情惬意,感悟茉莉花的洁白无瑕的精神品质,我简洁的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的关系。但这节课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没有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原因应该有三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学生都来自农村,农村小学对音乐的教学不是很重视,学生的一些音乐品质不是很高,音乐知知的基础技能都比较薄弱,音乐欣赏的能力比较有限。另方面是教师的原因,首先
是所欣赏内容,欣赏内容只注重课标,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音乐素材,其次就是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太少;最后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就是这节课是欣赏课,欣赏课在调动学生的气氛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生,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素材去教学生,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学生们热爱音乐,树立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还要多看一些相关教学视频,多听一些其他老师上课,取他们所长为自己的教学所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努力克服、改善自身不足。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3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等内容。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音,什么调式,节奏是紧密的还是宽松的,引导学生一边听辨一边思考,找出民歌的相通点,一般都是五声调式。歌曲演唱时,学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后一个音显得有点低,不利于声音的发挥,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动,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这样的处理更易于表达爱花、惜花,不忍将它摘下的情感。在反复吟唱中归纳江苏民歌的特点——优美柔和、细腻委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苏人细腻委婉地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东北人却是豪爽热情的,他们毫不遮掩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他们的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河北人的刚直爽朗,也带给茉莉花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听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强烈的听觉反差,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歌和那里的人民是离不开的。通过听辨、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三首《茉莉花》,节奏有的宽松,有的紧密,情绪有的清新优美、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刚直爽朗,特别是东北版的,衬词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几分风趣和幽默。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响了全世界。歌剧《图兰朵》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离我们又那么近。选取其中的几秒钟,引导学生听辨用了那个版本的《茉莉花》,让他们有目的的听赏,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带给学生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呼唤他们情感的共鸣。最后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时,学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这是一次音乐与民族相结合的尝试,学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肯定会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感兴趣,无形中提升了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4
《茉莉花》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的歌曲,本单元以“花”的绚丽芬芳为主线,通过欣赏演唱感受“花”的寓意,表现美丽、幸福、和平、与爱的主题。弘扬民族音乐,充分领略民歌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此首歌曲是单乐段的歌曲,也是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它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在第一课时时候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以及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并比较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先是常规课的步骤,然后是出示茉莉花的课间,让学生在美妙的境界中欣赏茉莉花导入新课。然后进行歌曲学唱。第二个重难点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很好的表现。并在整个过程当中很好的提示学生声音的修饰和对花的寓意的理解,达到升华情感以美育人的目的。今天的教学效果不错,再加上歌词的串进,能够体会到我们中国广阔的民族音乐花园中有无数的芳香花朵等待我们去采撷,让学生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5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地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
正如我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茉莉花》。第一次教这一课时,只是教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对于其他内容则视若无睹。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才惘然若失的意识到应该发挥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曲子有所了解,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这个民族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网络的神奇,并且会给学生正确使用因特一个有机地引导,引导学生从因特上获取丰富的、健康的、有益的,为我所用的知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搜集并积累知识的习惯。
第二次教学《茉莉花》一课时,教学设计做了变化:
1、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的《茉莉花》,并学唱一两句。
2、讲课之前检查搜集情况,并指名模仿一两句,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小手林立,个个跃跃欲试,让学生充分表现之后,进行学科整合。
3、实现知识的整体推进与拓展延伸。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地图上标出三首《茉莉花》的地区所在地。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对祖国的版图有所了解,而且沟起了学生了解社会学、地理学的兴趣。
这时的一堂音乐课,的确已不是简单地学习歌曲,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地大舞台,使学生的能力、才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且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得到全面地发展,使学科知识框架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深深的感悟到只学好一门课,对于自身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是不利于个人的全人发展的,使他们小小的心灵受到触动,激起乐学与全面发展的意识。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这个过程是用心的,我们要真诚地检视自己,反思自己。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光有经验的总结而不做深入的反思是不行的,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反思将自始自终伴随我的教育生涯。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6
筱塘小学关建平《茉莉花》是四年级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懂得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如果我们一味地照本宣科,很难令学生感兴趣,课堂就显得空洞,失去了它的光泽。于是我根据他们的特点重新思考了《茉莉花》这个题材,决定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设计一堂充满美感、给学生美的享受的音乐活动课。
我上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鲜明突出。
从学生走进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可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是在美妙的《茉莉花》音乐声中愉快度过的。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音乐素材,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乐曲,哪怕该乐曲再优美,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我在启发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音乐之外的其它东西,介绍音乐之外的有关背景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丰富。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为此,我搜集了很多茉莉花的音乐,包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通俗唱法的《茉莉花》、交响音乐《茉莉花》、民乐演奏《茉莉花》以及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等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了巧妙的优化组合。如今的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如果我们仅仅把教材上那点点有限的内容教给学生,那学生是既不会满足也不会满意的。
三、教学形式巧妙。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唱形式、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进行对比评价,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事实表明,对比欣赏不失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种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对作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要真正把握乐曲特点,领会乐曲内涵,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加以对比,因为孤立地分析某一个的艺术特色需要一定的音乐专业修养,对于一般人,特点往往是对比出来的。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7
紧张而激烈的市音乐优质课比赛终于结束,回顾整堂课有满意的地方,也有遗憾,现总结如下:
1、语言不够精炼。一堂高质量的课是没有废话的,教师的语言可以直接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新课。那天由于紧张我说了很多没有预设的词语,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没有注意到,但是,要想把课上好一定要在语言上再下功夫。
2、与学生的距离有点远。当时上课的舞台很大,板凳的排列也有些靠后,所以按我习惯的站位来说,这样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有点远了,这样一来可能就有失亲切感。
3、结尾有些仓促。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人意犹未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天我怕超时就仓促的结尾了,我想整堂课就算讲得再好,这样的结尾也会不给力的。
总之,所有的失误也好,不满也好都是因为紧张和准备不充分,这次有幸被选送到省里继续参赛,我会查缺补漏继续努力,争取优异成绩吧!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8
本课设计以一首家喻户晓歌曲《茉莉花》贯穿始终。备课时,我发现,要把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详细地介绍给学生,还要使他们对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诸多曲调和风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使这节课目标的达成,我作了如下的设计:首先金色大厅里我们都能听见《茉莉花》熟悉优美的旋律。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古老而文明的中国走向世界,清音雅韵的茉莉花不仅散发中国人真诚善良的本质,还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乐财富,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上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先了解一下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及实践活动,那么就成了教学的铺垫,学生建立了对茉莉花的初步感知。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茉莉花》的细腻、婉转、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朴实无华、洁白无暇的精神品质,领略中国民歌的持久魅力,我简洁地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的关系、语言与民歌曲调的关系、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民俗民情对民歌的影响。向学生介绍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就是以中国元朝为背影,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他把《茉莉花》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中国民歌《茉莉花》也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藉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细节,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觉器官、视觉器官,让学生们喜爱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9
不同形式的茉莉花,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以外的更多的茉莉花的音乐知识,开扩了他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注重了学生的审美培养与个性发展。 本课设计以一首家喻户晓歌曲《茉莉花》贯穿始终。备课时,我发现,要把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详细地介绍给农村学生,还要使他们对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诸多曲调和风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使这节课目标的达成,我作了如下的设计:首先金色大厅里我们都能听见《茉莉花》熟悉优美的旋律。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古老而文明的中国走向世界,清音雅韵的茉莉花不仅散发中国人真诚善良的本质,还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音乐财富。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茉莉花》的细腻、婉转、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朴实无华、洁白无暇的精神品质,领略中国民歌的持久魅力,我简洁地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的关系、语言与民歌曲调的关系、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民俗民情对民歌的影响。向学生介绍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就是以中国元朝为背影,把《茉莉花》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中国民歌《茉莉花》也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藉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细节,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觉器官、视觉器官,让学生们喜爱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10
我对《茉莉花》这首民歌小调非常的喜欢,她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含蓄,生动地刻画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美丽圣洁、芬芳怡人、朴实无华形象,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唱演奏,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有一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是在100多年前的意大利歌剧创作,还是在2008的奥运会场上、又或者是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庆典上,都荡漾着《茉莉花》的音乐,从某种意义来讲,《茉莉花》代表了中国的音乐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所以我决定选用这个课题来上一节区的音乐比赛公开课。我想让孩子们感受到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颇深,从专家评委们的肯定和孩子们开心的表情中,我知道这节课上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同学科的老师共勉、共进!
(一)深入钻研教材,确定三维目标。我反复研究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目标的设定要清楚明确,这对目标的实施、检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了音乐性。本课的组织教学发出的指令、唱上下课歌,调控学生的纪律、听音乐时的律动、赏花时的背景音乐烘托氛围、歌唱时强弱处理、音乐术语的――乐句、重复乐句表达、音乐风格的对比、教师的演唱、指挥等整个流程始终贯穿着音乐。
(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互动效果好。本课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与学生商量往后走,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包办代办。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由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讲台上不限只是老师,学生也发挥着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地去体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才有可能成功。特别在歌曲处理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做作曲家、小老师等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收集和整合的资料要丰富。不要轻视多媒体的作用,并且作到与时俱进,本课采用上海“世博”的茉莉花音乐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五)教学形式多样。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运用探究法、模仿法、合作法、听唱法等引导审美体验,鼓励个性创新,关注全体参与。我着手让学生对不同地区、中外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进行对比评价,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在讲述音乐风格时,我的表述不清楚,例如:北方人、南方人的性格,我说成了北方、南方的性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语言表述方面更加严谨。
(七)要注重生成性,补救教材的缺憾。上课时,学生在低声区的演唱效果不够好,我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可给学生升调演唱,升调演唱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新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