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正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最新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 篇1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帮助学生认真领会。

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教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四、参考资料

画家作画的构思

绘“藏”有人给画师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画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汲水的老和尚。

提示: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来了。第一、二幅或露寺角,或露塔尖,说不上是“藏”了。

画“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要画出“十里”,还要“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动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提示:山泉中既然游动着蝌蚪,由画面展开联想,不难推出泉里边必有青蛙,透过画面,一片蛙声似乎远远传来,萦绕耳际呢。

传“香”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提示:既然“踏花归来”,再画花,与题不合;但直接在马蹄上画花,又显得太直露了。而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 篇3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直线划出写三个徒弟分别画了什么,又是怎么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重点关注读准“召”、“幅”的读音;复习多音字“只、禁”的读音;正确书写“截”字;理解“召集、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能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并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体内容。

3、能理解小徒弟与其他两个徒弟想法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画的独特创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事先板书课题“30、想别人没想到的”)揭示课题,指导读清课题。

2、整体了解文章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课文里讲到了哪几个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图片

3、故事导入,理解“召集”,了解起因。

(1)故事导入,理解“召集”。   出示:召集、画一幅画

(2)读准“召”、“幅”的读音。

(3)听录音,了解画师提出的作画要求。

师:关于画这一幅画,师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细听,看谁能听清有什么要求?

(4)学生复述作画要求。

(画师要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板书上贴出:一张纸    板书:最多

(5)齐读第2节,了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节

(二)借助课题,了解故事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你一定知道课题中的别人指的是谁和谁,那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是谁想到了谁和谁没想到的。

出示词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要知道小徒弟到底想到了前两个人没想到的什么呢?我们就一定先得来了解一下,他们三个人各自画了什么?

(一)反馈预习情况,了解三个徒弟所画的内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2、朗读三句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指名朗读句子,正确朗读长句,读准多音字“只”的读音。

(二)了解三幅画的内容,指导“截”字的书写,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们知道这三个徒弟分别画的是什么?

1、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贴出图片:骆驼、骆驼头、

2、请学生在黑板上的一张纸上画山,理解“连绵不断”的意思。

3、指导“截”字的书写。

三、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初步了解第4、5节写法上的不同。

师过渡:三个徒弟画了什么,我们都了解了。他们画的骆驼多不多?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抓住其中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一)了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么作画的,初步感受4、5小节写法上的变化。

1、学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画的”。

出示词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板书:满

2、师引读句子,了解大徒弟是怎么作画的。

3、生继续交流,板书:许许多多

4、初步感受4、5两节写法上的变化。

(1)联系上下文,用一句话说清二徒弟是怎样作画的。

(2)出示:第4、5两节,初步感受写法上的变化。

(3)师引读4、5两节。

(二)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

师过渡:两个徒弟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在同样大小的纸上都画了很多很多。可画师看了并不满意。但当他看到小徒弟的这幅画时却禁不止点头称赞。

1、借助黑板上的画,说清小徒弟画的那幅画的内容。

2、创设情境,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内容,理解他们的疑惑。

小结:从刚才你们的问话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想法,你们都以为自己已经想尽办法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得很多很多了,(板书:多)而你们的小师弟仅仅画了两只,这么少,(板书:少)似乎离这个要求还远得很呢,怎么师傅还要表扬他呢?

四、创设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一)读懂第7小节,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图片  师讲述画师的一番话。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出示词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4、读准并理解词语“若隐若现”。 媒体泛红:若隐若现

5、联系“连绵起伏”,理解“若隐若现”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连绵起伏(2)引读句子:看来谁也说不清——?这——?

(3)板书:数不尽、数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师:读到这里,你们一定知道他们明白了什么?能不能用“我们只想到——没想到——”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师总结。

板书:

想别人没想到的                       (创意)

最多

大徒弟                          满      图(骆驼)

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多   数得清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图(骆驼头)

三徒弟                            图                 “少” 数不尽

【作业设计】

1、抄写板书,借助板书,把故事说给父母听。

2、用两种对话形式把大徒弟、二徒弟“恍然大悟”的内容写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了解“召集、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弄懂课文为何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

2、全班讨论、交流,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培养“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一张白纸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一张a4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生自由作答、师顺势适当点评)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⑴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 画出生字词,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⑶ 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⑷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

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⑵ 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⑶  针对不理解的词句提疑、解疑。

⑷  指名回答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出示问题,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⑴ 画师给徒弟们出了一个什么考题?

⑵  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在文中用“ ”把句子划出来。

⑶ 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⑷  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点评。

4、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6、齐读。

四、拓展延伸

宋代的赵佶皇帝,他以诗句为题让人作画。诗题是“深山藏古寺”。画师们把画好的画送到了他面前,分别是:

①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

②一座深山。

③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

④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台阶,一个小和尚在山下的小溪里舀水。

你觉得赵佶皇帝会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创新的故事)

五、总结全文:

从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花?

附:【教学设想】

课前我没有布置学生预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阅读教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为了避免因学习内容的重复而失去了课文的魅力以及故事情节的吸引力。

想别人没想到的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想机指导读流利。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而小徒弟不光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    想别人所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刚露头——巧    (不知多少,给人想象)

语文实践活动7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利用熟字学生字,体会温故知新是识字的好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汉字的同音特点,激发识字的兴趣。复习多音字,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确定字的读音。练习给词语分类,渗透词性的知识;进行分类思维的训练;积累词语。通过练习,明确写信的目的,内容、格式及怎样写信、寄信。养成良好的书写、表达习惯,让学生学会积累,做事大方,善于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表达。

教学重点:复习多音字,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确定字的读音,会给词语正确的分类,渗透词性的知识,进行分类思维的训练。明确写信的目的,内容、格式及怎样写信、寄信。

教学难点:能够意思清楚,语句通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将它写成一封信寄出。

教、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利用熟字学生字,潜移默化地渗透汉字的同音特点,激发识字的兴趣。复习多音字,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确定字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汉字是非常神奇的,每个字都有着它深刻的含义,而且每个字和每个字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一个魔术师,给我们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用汉字来个大比拼,看谁是胜利者。

二、练习: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写出本单元的生字,使它字音不变。

1、 给字加一部分:

式(   )  昏(   )  厉(   )  林(  )

尤(   )  州(   )

2、 给字换一部分

侧(   )  购(   )  狼(  )  桨(  )

欲(   )  附(   )

3、 给变化完的生字组词:

4、 问: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思考想一想、汇报。

师:看来你们对于学过的生字已经掌握的非常牢固了,所以才能够做到拖口而出。下面还要有更困难的题目等着你们,看谁表现的更好!

(二)用多音字分别组成词语。

1、学生读题目要求 ,看题思考。

báo         gěi              lù          xìng

薄            给            露            兴

bó          jǐ       lòu            xīng

2、读拼音, 给字组词语 , 了解不同读音字的不同意思。

(三)给词语分类,再每类写几个。

猜测  符号  拥抱  木雕  沉甸甸  栩栩如生  给予树成绩  宽裕  观赏

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有:

2、表示动作的有:

3、表示样子或状态的有:

学生给词语分类 , 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类。师生共同判断。

问: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生试着写出每类词语)

(四)按照例子,缩写句子。

问:如果从这个要求里面抽出一个词语,应该抽出谁来?

板书:缩写

问:什么叫缩写?你怎样理解?学生读例子。

问:你发现两句话有什么变化?

板书:谁   干什么

师:我们把句子精简成两个部分就是谁、干什么就可以了。

生练习 ,将答案写出来。

三、总结:字、词、句是我们学习语文路上永远的朋友,希望我们能够把每一个字词句都牢牢的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