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反思(优秀12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细心的小编有缘人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反思(优秀12篇),欢迎阅读。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 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后反思
《失物招领》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继续表达本单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思想。课文用讲故事的口吻,语言浅显易懂,且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
在导入环节,我直接将课题板书于黑板之上,指名读课题后,问:“看了这个课文标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有学生提出“失去了哪些物品”这一质疑时,我立刻用“到书上去找答案”来过渡到初读课文这一环节,自然不突兀。在初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明确要求---准确,尤其是生字。本课生字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估计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在后面的品读环节中,我有意识的运用指名读和分组读等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只是可能由于自身教学语言的煽动力不够,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唱读现象严重。本课的德育目标非常突出,所以,我没有特意的去强调“我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在“创卫”这一大环境下,学生深受影响,就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感受。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2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你家旁边的垃圾,并将垃圾捡进垃圾袋。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说不清楚办法。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3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领的录音,然后我告诉学生,把丢失的东西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
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熟记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感悟课文后,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随便扔“失物”,在校园或公共场所有没有看到别人乱扔“失物”,要在读文感悟中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也感悟到了乱扔垃圾的不对,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没有成功地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对张爷爷的话、行为及微笑的理解由于认知能尚浅,绝大多数学生对“丢东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有意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4
下面是关于失物招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唐老师带领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时同学们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连,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说:“我们班的值日生在教室里捡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老师这儿来认领。”然后揭示课题,刚才老师说的就叫“失物招领”,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从学生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首先,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尽量读对课文,读通句子。使学生感受到读准字音很重要,借此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并认识生字。其次,让学生自由识字,后请小老师带读,接下来去掉拼音读,到果园里摘苹果等形式,通过不断复现生字,达到巩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记忆字形,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样化,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比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生字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再读课文,自主发现
学生自由读文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样”等词。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本篇课文的线索。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学会提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指导朗读,对话交流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4小节后,自主交流在这几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鼓励学生说一些与众不同的句子。接着分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学生自主交流阅读的体会、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学习第5-8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启发情感,指导朗读。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请试读课文。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请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通过给学生读、问、想、说的自由时空,充分解放儿童,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中,让他们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语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堂课下来,感想颇多。对于识字教学,我们发现,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我不断地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汉字,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识字量大了,如何巩固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学,我发现小学生对趣味识字这环节很感兴趣。在游戏中,在玩中识字,让他们感受到识字的极大乐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5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个人人皆知的话题,小朋友是最纯真的,所以上这一课对他们会有很大的反响。在《失物招领》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非常欣喜。当我教到:“不,有不少同学掉东西了”的时候,停下了问:他们有没有丢东西呢?他们丢了什么?学生们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他们还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小朋友他们不仅纯真而且也懂得不少道理。
课堂上也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和很好引导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而且还能从中反思自己,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和教师的“课堂引导”!生成之花在预设和引导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教学把语言训练列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引导孩子感受植物园的美丽时,让学生用“很——很——”说短语,说句子,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词短语重叠后的表达效果——既表示强调,又增强了生动性。在理解“失物”在课文中的意义时,把词语和标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顺带领悟引号的一种用法。“会心”一词不仅放在句中,而且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这样显得更为亲切自然。发展思维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探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微笑的原由,设想他们的谈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旨,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
本课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当我要求学生们再读一次课文,并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们说出的答案是:“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花生壳等。” 《失物招领》这一课中的“失物”其实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要让学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课的重难点。当揭示课题时,学生回答错了,明显的是把“失物”与“食物”混淆起来了,而物品在这里并没有及时纠错,把“食物”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朗读辨析。因为揭示课题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与课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节课自始至终朗读占的比重太大了,这应该是过分尊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以读为本不是只以朗读为本,更不是以“大声朗读”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姓“语”、姓“文”,课文中如“植物园很大很大,花草树木很多很多”、“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等都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从中读出韵味、悟出方法、模仿说话、学着写话,从而让读为理解感悟、学以致用服务。朗读是必须的,但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应该定一个不变的练习环节,让孩子们更全面、实在地面对“语文”。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7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开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里捡到的橡皮跟铅笔问:“这是谁掉的?请你来拿回去。”随即揭题,刚才的就叫“失物招领”。我从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
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读到第七自然段“那几位同学脸红了”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个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会脸红?让孩子们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脸红啊。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次我们去郊游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如果有,该怎么做?于是孩子们纷纷寻找教室里的垃圾,有的甚至拿起小扫帚扫起来。我问孩子们,如果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失物”,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文再回到生活,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认识很粗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捡到垃圾箱,不随便扔的层面。
《失物招领》说课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 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 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指名读题目,正音。
2、 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 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
1、 标出段序。
2、 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 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 反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 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 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 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
1、 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 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 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 比较读,并组词:
认( ) 准( ) 先( ) 备( )
队( ) 难( ) 失( ) 各 ( )
五、 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六、 评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 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 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 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 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 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 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 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 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 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 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三、 指导写字
---------------------------
四、评析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9
《失物招领》一文讲的是发生在植物园的一件事,是小学生在现实旅游参观时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孩子读了几遍,应该就能明白。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 洞—同 现—观 江—工 推—准
去—专 人—队 木—才 青—请 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0
组织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出生字。
(1)借助拼音将生字读正确。(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赶快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交流你们的识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字?(小组指名汇报)
生1:老师,我记住了准备的“准”,它和我们学过的“谁”、“推”、“堆”相似,只需换一换偏旁就可以了。
生2:老师,我有补充。我可以给它组词“准备”、“准时”。(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喊出“还有瞄准”)
师:同学们越来越能干了,扩了这么多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还有要汇报的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生3:我记住了“才”这个字,它是一个独体字,“恭喜发财”的“财”。(生大喊:“金银财宝的财”)
师:这个“才”字,与“发财”的“财”同音不同形,“发财”的“财”带有“贝”字旁,找一找文中与“才”连接的是哪个词?读一读。(学生齐说“刚才”)
(2)用“刚才”造句
(3)指名“小老师”领读生字,提醒字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打乱顺序读字。
(5)找朋友:师读字音,学生听音摆字。
(6)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师指导)
(7)师读本段,故意漏洞百出(生反响强烈)
生:老师,您把“准”念成“推”了,真不细心。
生:您刚才丢了一个“的”字。
生:您没读出儿化音,下次可要注意。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老师是有些糊涂了,真对不起,下次一定改正。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识字量较多,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结合课文学习将生字分散到每个自-§ 然段中去解决,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在识字中读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字,当学生对生字有初步的印象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识字,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索识字的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此时教师应及时指导,渗透“贝”字旁的含义与货币有关系,帮助学生区分。
采有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巩固,游戏穿插更能活跃气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师故意读错,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评价的能力。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1
一年级下册第12课有篇课文题目叫《失物招领》,讲的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在午间休息时,孩子们吃自己带的午饭和水果。准备回家时,老师和园林工人张爷爷把孩子扔的垃圾当作失物,让他们领了回去扔进了垃圾箱。
那天,刚一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失物招领》。”我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忙站起来问“什么叫失物招领?”“小朋友们,失物招领就是……。”(我准备了我们班上个星期王文菲同学在三中老门口捡到一个钱夹,交到学校大队部,归还失主的事)我话没说完,一个同学说老师地上有一张纸头,我捡起来一看,是一篇小作文的草稿,是写他过生日的事,而且写得还不错。我想这不是现成的失物吗?而且跟课文的内容十分符合。这张纸捡得真是时候,我何不来个现场的失物招领呢。我就说:“小朋友们,老师现在捡到一篇作文的草稿,大家请看,我把手中的纸扬了一扬,这就是失物呀。是谁丢的谁就是失主,请失主快来把它领回去吧?”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是我的。我怕丢得同学不知道,又说:“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呢!我给大家读一读: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我8岁的生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好大的蛋糕,上面有我最爱吃的奶油和水果,真是太棒了。我还收到了很多好朋友的祝福和礼物,我好开心啊!……这是谁丢得呢?快来领回去吧”可是没想到还是没有人认领。这时施伦论说可能是王刚或刘栋的,因为纸头在他们的桌子下面。可他们也不承认,我只好作罢。我转念一想,可能是我最近对学生乱扔纸头管的比较严,所以他们不敢承认。就说:“就让这件失物暂时放在老师这儿,请失主尽快来认领。老师不会因为他不小心扔纸头而批评的。希望他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等着他。”
上课时间短,我也只有抓紧时间上课了。但这件事整个上午我都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勇敢地到办公室来对我说:“老师这张纸是我丢的。,我来把它领回去。”可一个上午过去了,还是没人来。
下午,我在批学生作文的时候,竟然批到了这篇小作文,我连忙翻到封面去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小家伙让我这么好找。原来是刘栋,那孩子文静,不太爱说话,有点内向,我上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问他,凭他内向的性格,有爱要面子,肯定怕我批评,所以不敢承认。我连忙把他请进了办公室,和蔼亲切地先跟他聊了聊一些学习生活的情况,接着问他什么时候生日,怎么过的。他显然知道了我的用意,低着头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那张纸头是我丢的。”听到这儿我真是开心地笑了。我把纸头拿出来,还给他说:“物归原主,你写得很好,继续加油哦。”他伸出原本有点紧张在扯衣角的手,领回那张草稿纸,我分明看见了他脸上灿烂的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刘栋学得比以前更认真了,作文也越来越有进步了。我在想:如果当时我把刘栋叫进办公室里来,不是和风细雨地跟他聊,而是疾风骤雨地批评他,我想,他那只胆怯的手永远都不会伸出来把那草稿纸领回……我们班的“失物”可能会越来越多。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2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
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