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正文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小编sky为大伙儿整编的6篇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1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以出关于木炭的习题训练学生: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木炭被粉碎;

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通过几个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 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九年级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3

一、化学复习指导思想

从近五年的高考理综中化学学科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我们明显分析出知识的覆盖减少很多,题型的变化也有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热点问题不再是必考的内容,而强调了能力的考核。我校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两纲一本”为主,狠抓基础,全面复习,送分题要全对,中档题是关键,也是我校的复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难题试着做;偏题、怪题无生长点的知识坚决舍弃,多研究小、巧、活的试题,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是我平时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复习的基本策略

我校化学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阶段,即以≤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为依据分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试验、化学计算五大块,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复习,注意夯实基础,适度深化,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知识专题复习阶段。专题的设置是围绕化学热点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进行的,题目的综合性较强,起点较高,发散性较好,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选一些具有针对性、代表性、新颖性、难度大小适宜的题目,供学生演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心理,为高考做好心理准备。下面谈几点做法:

1、强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活动

首先是教会学生自我编制知识网络,强化学生活动,在编制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利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迁移、演绎、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复习中既要防止高难度的训练,又要防止低层次的重复操练,要突出中档题的训练,删除过深、过难、过繁的练习。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学科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着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动态平衡思想(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化学平衡,水解平衡),守恒的观念(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解决残留问题(误差的判断,尾气的处理,废物的利用),化学复习中应不断强化这些观念,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注意对学生进行定式思维与变式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统摄思维与有序思维,逐项考证与选择考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

2、加强综合训练

我校已经进行了一次理科综合测试考试,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意识较差,如有一道推断题,推出的物质能发生连续氧化,学生想到最多的是有机物中醇的连续氧化,而这道题其他的设问均涉及无机知识,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在有机范围内寻找答案,没想到无机与有机的综合,因此,该得的分失掉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说明我们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的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包括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两种综合我们应以学科内�

3、注重联系实际

化学复习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落实知识的应用呢?首先我们在进行各部分知识的复习时尽可能补充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复习氧族元素时,补充环境保护。复习卤素时介绍含碘盐,含氟牙膏等。第二阶段。我们仍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增强环境意识,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实际中的化学问题,如:绿色化学,酸雨,臭氧空调、纳米材料、高能电池等知识,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试验

在最后阶段安排学生重做阶段已作过的重要试验,开放实验室,学生真正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观察一些计量仪器(精确度、最小刻度),复习一些重要仪器,如简易启普发生器、滴定管等的使用方法。重做高中阶段已作过的重要试验,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作过的试验,在实验中做到,了解试验的目的、步骤和原理,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进一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创新质疑意识。同时,设计开放性试验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5、进行应试训练与指导

由于平时考试主要是单科考试,所以学生对综合考试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要求学生调整自身的心理,在一般的情况下,试卷设计由易到难排列,但理科能力测试,同时考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内容,在卷i、ii中同学科内容相对集中,势必出现学科内容交叉,解题时思维不断切换,会造成不适应;同时综合试题难免有新题型出现,这就需要心理调整,加强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答题细致冷静不失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题目给分值较以往显著增大。平时就应在解题的可靠性上下功夫,会做的题目,容易的题目尽量不失分,对较难题不可轻易放弃,应胆大心细,沉着冷静多得分。

因此,我们只有合理安排,注重素质、能力、创新,全面提高,才能使化学教学适应考试,适应教学改革。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4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反思

经过对20xx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料。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本事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

(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

(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

(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构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本事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终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教师不要帮忙读题,因为教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经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经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本事,如疱丁解牛一般,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一头被肢解后的牛。

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本事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本事、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参加----届海南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实乃我之幸。接到参赛通知的时候,既兴奋又有压力,由此开启了我终身难忘的“修炼之路”。这条路上经历诸多,奋斗、纠结、困惑、迷茫、坚持、喜悦、感动……非常感谢精心指导我的林晶老师、丁丽老师,还有鼓励帮助过我的学校老师和朋友。下面谈谈我参赛的一些反思:

一、选课题。

单单是选课题,就已经是各种纠结,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节比赛的课题要定下来竟也不简单。我最初拟定了三个课题“酸碱盐的复习课”、“化学用语的复习课”、“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复习课”,考虑到“酸碱盐的复习课”内容繁多且难,如果只完成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又感觉知识没有完全建构起来,而“化学用语的复习”是我开始最中意的,并且有了一些思路,但是最� 感悟是:万事开头难,古话诚不欺人也。

二、大量收集资料,进行教学设计

之前参加学校比赛、市比赛的时候都是新课教学,相对来说我比较熟悉,但是省赛的要求是复习课比赛,第一感觉就是:难。一方面难在于我从来没有上过复习课型的公开课,另一方面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短,而且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普遍不高,已经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

前期收集资料也发现了网上关于复习课型比赛的资料相对新课型比赛的要少很多,因此搜集资料方面也并不容易,百度、知网上搜索如何上好复习课,研究了一些文献之后,对复习课授课有了进一步了解。而在海口参加吴主任卓越教师工作室第一次集中培训,才更有了明确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等。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原先考虑课题的引入是从历年中招考试情况分析开始,发现这样虽然让学生明白本知识点的重要性,产生“必须学”、“一定要学好”的心理,但是如此明显的考试目的着实不好,因此还是决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从三亚的空气质量好入手,原先想过图片新闻形式,发现如此并不生动,后来决定录小视频———《晨练》,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为何学,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

从设计之初,就明确复习课一定要建构好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建构常采用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可是费了我不少脑细胞,搜集的资料常用的是树状图,可是总觉得不太适合我的课,思考好几天,突然灵感一现促成了我自己比较满意的知识网络图,最后在PPT上一步一步完成,因为是原创,所以一度还有些膜拜自己这都想并做出来了,所以说这次赛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我的一些现有能力。比如思维,比如PPT制作水平。

而在建构知识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建构好了知识网络,就能让学生从中更好地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水到渠成。

我认为不足之处:做“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