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总结优秀8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总结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心理健康讲座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和谐心灵,健康成长,我和我的心灵之约
二、活动目的: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优化学生课
外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系列活动(一):展板宣传
时间:5月24日
地点:食堂门口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后期活动宣传
资料及要求:
(1)、主要透过展板及传单的形式宣传(传单及展板将会提前两天准备好)展板资料包括52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来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传单资料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来历,另外再附一个小的心理测试(能够增加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
(2)我们会设有“发泄箱”,同学能够将让自己困惑的事情写在纸上,我们会针对大家的困惑在随后的心理知识竞赛活动中进行响应的解答或帮忙
(2)在食堂门口的宣传需要办公室的帮忙,我们会和办公室协商好,努力办好这次宣传
(3)活动时要求统一着装(院服),需配备音响话筒
系列活动(二):心理问卷调查
时间:5月25日
活动人员:大一、大二同学
资料及要求:由本部设计心理调查问卷(分为A—班长团支书B—心理委员C—普通同学D—特殊同学),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下发并讲解其重要好处,同学们认真填写,期间要拍照留念,最后由心理委员回收至心理部,部长统一分析,并作出统计,拍照留念
心理健康讲座方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5月25日是我国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取谐音“我爱我”一意为要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也就是说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二、活动宗旨
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三、策划主办单位:
学院心理协会
赞助单位:
四、活动时间:
xx年5月25日
五、活动地点:
学院校区
六、活动对象:
学院所有学生、学校领导、院团委领导以及其他院的同学和社会各界人士。
七、活动目的:
a、配合全国:“五二五心理健康教育日”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b、加强校企合作
c、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大学生的风采,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d、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锻炼打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e、扩大心理协会在学校的影响。
八、活动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简报 篇3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帮助教师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从2022年3月23日始,由晋源区教育局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我区中小学教师进行4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培训学习。
据心理研究结果来看,全国青少年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13%,初中生约I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增长。本次心理健康培训犹如雪中送炭。
老师们格外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郝倩老师的《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式》;董宝莲老师的《小学教师情绪管理》;张蕾老师的《家校联盟助力亲子沟通》……每场讲座,专家们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案例采用视频、图片的形式,清晰流畅、声情并茂地对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自我情绪调控的重要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双减”路上,教师们从“心”出发,照亮学生的心扉,也打开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篇4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能够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解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必须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到达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忙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主角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本事,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篇5
现代社会的压力之下,可能身边有很多人内心都有痛苦,但是他们用微笑来掩饰,把自己伪装的很快乐,其实内心很孤单,找不到开解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去正视的一种疾病。
乔泓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以及心理升级的路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又分为能力感、关爱感、自主感。心理升级的路径又分为成长型需求、成长型价值观、追求型目标。
在成长型价值观中乔泓教授三个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触,他们虽然做着同一个工作,但是给工作的定位不同,决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饭吃的石匠也永远成为不了建筑家。而第三个石匠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干出一番理想的成绩,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觉得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讲,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年轻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人又往往对于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误解,胆怯的心理导致不想跟别人表达、也不敢跟别人表达,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承受双倍的痛苦。
别再独自挣扎!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心态在某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不稳定的时候,及时找专业人士来帮你判断。这时候非常需要陪伴和开导,需要大家及时的沟通,把心里的问题发泄出来,不要藏在心里。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别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多接触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负能量的事,坚持做每一天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努力对待生活,努力坚持做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愿你我拥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篇6
一、高中体育学生心理状态的现状
从传统视角来看待体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几种:能增强个体的身体条件。有助于形成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诸如此类。对上述观点进行考察,发现:这些都是从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宏观的角度进行的理解。根据这种习惯理解,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也就体现为:以竞技、力量的训练为主。
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方面若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所谓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由概念界定所规定的要件可知: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间的互动,将增进个体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体锻炼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他们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就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个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
同时,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
1、认知行为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积极思考,以此来削弱那些消极想法,改变沮丧和焦虑的状态。尽管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把开始运动和坚持运动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就会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可。自我能力认可与努力和坚持密不可分,这两种因素帮助参加者继续健身锻炼,并取得收获。
2、注意力分散的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时,运动量的增大和运动动作的发挥,可以分散人们对自己焦虑和沮丧的事情的注意,并且,把这种情绪在不断地运动中得到发泄,从而使人身心轻松,大大受益。健身运动把人们从焦虑和抑郁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3、身体所产生激素的设定
健身运动之所以使人的个体生理、心理受益,是与运动后人体内荷尔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关。人的荷尔蒙激素,是大脑在外力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化学物质。大量的荷尔蒙分泌,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加强愉悦感,增强健康活力。这种健康感可以降低沮丧、焦虑和其他消极状态的程度。一些研究认为,任何健身运动均具有以上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而高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各次考试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具体可以表现在这6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自我个体意识更为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心理学两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渗透来完成。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
我们可以这么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者,当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他们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认为,高中体育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定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和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学生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档案
实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非常必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来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状况(如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大学生气质、性格特征;是否确定恋爱关系;有无焦虑、抑郁、孤独、空虚、苦闷等不良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等。以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这项内容可与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负责学生工作的有关部门配合共同完成。
心理健康讲座演讲稿 篇7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或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或损坏。有的人程度轻微,有的人程度严重。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脾气暴躁,常常无端发火,因琐碎小事甚至与人争吵;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整天无所事事,迷恋网吧,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认为别人都不如他,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
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有些人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你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二、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要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真诚地微笑充满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别人尊重。
各位同学,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篇8
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听了这几位教授、专家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后,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5年,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听了专家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通过教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四、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
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学会给自己减压
河西学校的李校长在讲座中讲到: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我觉得李校长讲得非常好。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李校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
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也可以减压。
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