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我的家》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我们曾学过他的诗《华南虎》。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翻来覆去 掺(chān)和 脊(jǐ)背 枉(wǎng)读 幽默 马鬃(zōng) 酷(kù)似 磨蹭(cèng) 凄惨 奥秘
3、“我”第一本书是本什么样的书?
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三、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复述:
要求:
⑴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⑵ 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⑶ 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四、探究体验
1、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
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
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
2、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五、品评语言
找出你最有感触的话语,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学生发言,允许畅所欲言,体现个性)
预设:
a、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b、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是“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的意思。“本”是双关的修辞方法,既指那半本国语课本,更指“我”人生的第一课,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文章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他通过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以及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生命乐趣。
七、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家》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是从他们最贴近的自身开始。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的成人,如父母、老师等对待自己的态度、方式来认识自己的。为了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独特的个体。
教材分析: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认为最安全而又温馨的港湾,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通过回忆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和模仿爸爸妈妈话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人的爱与被爱,体验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给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
《我的家》是通过幼儿涂色的方式,让幼儿用他喜欢的颜色来打扮自己的房间,让小班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家,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无私的爱,懂得珍惜,懂得付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
2、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以及爸妈对他们的爱。
3、引导幼儿学习颜色的协调搭配。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重点:
1、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爸妈对他们的爱。
2、颜色的协调搭配。
教学难点:
幼儿对"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区角环境布置
2、范画,油画棒,供幼儿涂色家的图片
3、《我爱我家》的背景音乐(材料分析:在这堂课准备之前,我与家长配合,根据课程的需要为幼儿准备全家福照片。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
教学过程:
一、参观娃娃家,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看,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家,看看,家里有什么?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有宝宝床,餐桌,电视,冰箱,空调等等)
师:我们来看宝宝的小床,哇,被子上的画是谁呀?(海绵宝宝)
师:看床头上的画,是谁的家啊?(海绵宝宝),原来这个宝宝是谁?(海绵宝宝),
2、通过欣赏,引入小朋友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朋友,那你们说说家里都有什么?(让幼儿自由的说说)教师:下面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总结:哦!小朋友们的家也都很漂亮,那你们的房间都是谁给你们弄的啊?(爸爸妈妈),看来,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把你们的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你们要不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的家啊?
(我运用区角环境"海绵宝宝的家"给幼儿提供了"家"体验,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的与自己同伴,老师进行语言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体现《纲要》里的语言要求)
二、幼儿操作《我的家》。
1、师:瞧,老师这儿也为宝宝们准备一个家,你们觉得美吗?(教师出示范画)师:那怎么样它才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的家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去打扮我们的家吧!
2、幼儿填色,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朋友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哦,把你的家涂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儿作品,并相互欣赏与评价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画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本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让幼儿遗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延伸:
1、教师鼓励幼儿用油画棒创作画出作为爸爸妈妈"爱"的礼物。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区角,将画好的家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我的早年生活》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语言。
2.学习丘吉尔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丘吉尔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
当上英国首相后,一次,他回到自己的母校,校长和老师们都毕恭毕敬地向他汇报学校的情况。
可他对这些情况毫不感兴趣,说道:“我希望见一见学校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被带来后,丘吉尔拍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道:“我非常感谢你,因为是你,牢牢地守住了我的位置。”
可是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的丘吉尔后来成了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他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xx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学习成绩后来却很成功,这里面一定不同寻常的原因,今天我们学习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或许从中可以获得答案,我们从中也可能获得许多人生的启示。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描写丘吉尔早年生活的几件,找出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课堂探究:
文章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几件事?
入学考试
学习英语
入伍考试
军事天分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课堂探究: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通过早年生活表现丘吉尔的自信、乐观、有毅力等品质。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写的对象。
学法指导: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人物,理解人物要与人物的言行结合。
课堂探究:
1.丘吉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自信,乐观,有毅力,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丘吉尔有自信?
明确: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丘吉尔认校长威尔登博士没有因为考试考不出而没让他入学,证明他有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面对在差班读书,他说自己也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在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丘吉尔虽然成绩很差,却没有因为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特长,并坚信自己是一只会发光的萤火虫。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本文有哪些不同看法?
2.你学了本文有哪些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仿照课文写一篇《我的早年生活》
总结固趣:
本文我们应该积累的语言有:
我们丘吉尔身上学到的品质有:
学习本文,我们获得的启发有: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有关丘吉尔的材料,以深入理解课文。
布置作业:
预习《王几何》,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我的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品味冰心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丰富哲理。
2、在朗读中体悟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教学设想:
一课时活动课
师:通过阅读文章,谁能告诉我们冰心老人的那个家在哪里?
生1: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对了,就是这一点题之句。冰心94岁写下了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对家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
全体:梦,做了一个梦。
师:梦见自己在大街上喊“洋车”要车夫送她回家,回的那个家就是中剪子巷。文章从一个真实的梦境写起。巧妙构思。这一切是从老人的梦境里幻化出来的。奇怪了,为什么在梦里找到了这个答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全体: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师:有时梦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他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感情。冰心先生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四川、云南、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美国“都不是她的家”。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只有住着我的父母的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句体验整篇文章情感的关键句,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关键字是什么?
全体:灵魂深处永久。
生1:永远挂念、永远不会忘记。
师:在心里哪个位置?
生1:心里最深处。
师:对,心里最深处、最原始的地方。
生2:一个人一生会去到很多地方,但是最难忘记的是小时候父母爱护我们的地方。
师: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家的。概念是从那获得的。
生3:冰心住在中剪子巷,那个家是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她认为是她灵魂深处的家是因为那是她梦开始和发芽的地方。
师:对,所以我们说少女爱做梦,那个梦就是从那个家开始萌芽的。
生4:冰心晚年写了这篇文章,想过的家越过成年每一个地方,回到最初的家,这个家有父母之爱
兄弟之情,这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爱,是其他家都不能比的。
师: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取代的。
生5:我想问一个小孩家是什么,他会回答,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作者沉静在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她眷恋当时人间最美好的情意。
师:她为什么眷念童年?
生5:那里有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师: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刻,我们的心灵可以得以依靠。
生6:我们在语文校本课上,老师曾为我们放过一部叫《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里面有两句话说:“走了那么远,才知道心比脚还累,出了山一辈子都想家。”那家就是父母的家,是保护自己、守得宁静的家,对家的想念是落下的眼泪、留下的欢笑。
[课件展示: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她生命中最初地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师: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回忆,回忆里有很多很多。刚才也谈到那是她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度过的地方,她的理想、抱负正是在那树立的。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大家是有感触的。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你们现在能体会这种感情吗?可能有的同学能够体会;有的同学体会得很朦胧;有的同学正在学着体会。毕竟我们的经历还不是特别丰富。没关系,生活就是一本书,让我们细细去阅读。回顾九十多年的生命道路,冰心用了哪四个字来概括?
全体:酸、甜、苦、辣。
师:当“万千恩怨”纷沓而来,她不禁泪湿枕巾,是那么不容易说清原由的眼泪。你们会嘲笑这种眼泪吗?
全体:不会。
生1:那泪是真情的流露,所有的情感都倾泄出来了,是很动人的泪。
师:没有人会嘲笑这种眼泪,对于这位满载荣誉与美德的老人,我们满心是尊敬而仰慕。这位冰清玉洁的老人,当她不躁不烈地喊出一无所有的心声时,万万没想到她还有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我们一起把全文的最后一段文字朗读一遍。
(全体朗读)
师:其实那个家不就一直藏在她心灵的最深处吗?当白发老人与天真少女融成了一体,冰心老人的这些回家梦是否从根本上否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旅程呢?
全体:不是。
师:为什么?
师:当然不是。如果冰心老人始终没离开过早年的那个家,那么今天的回家梦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这就是冰心老人的这篇散文——《我的家在哪里》。她的那个家就在曾经和父母、弟弟一起居住过的地方。文字简约,表达深切。对于散文创作,我们能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生1:用朴实的语言来写。
生2:从生活出发,只有在生活中你认真地去观察体会才会有真情实感。
师:说得很到位,二位是认真思考了的。从事散文创作,我们来看看冰心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感情。”)
师: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感情。写“家”的人很多很多,同学们手头上也有张抗抗、周国平、尤今写的“家”,结合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结合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们对家的认识,你们渴望的、理想的家是什么样的。
《我的早年生活》反思 篇6
昨天上完课,想写一点教后记,苦于无法入题,也就搁笔。晚饭后打开QQ,见有俞校长发的一张图片,是其参加由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主办、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承办的20xx年三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背景图,其妙处在于把研讨活动从年份上整整提前了十年,而把日期则推后了七天20xx年十月三十日。校长在其他同事们的网评后也加了一句细节不可大意啊。
细节决定成败。我不知这句流行名言是那位哲人或伟人说的,也不知是其在遇到何种困境或挫折后发的感慨。但有学生在读完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后也借用了这句话,而有同学则嗤之以鼻,用中国之现象推英国也概存在之。
丘吉尔当年参加了英国历史悠久的著名的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面对一窍不通的拉丁文试卷:
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
我们也不难想象出丘吉尔当时如坐针毡的窘态,但结果是他跨进了哈罗公学。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它原因而相继退学了。我们又不难想象成绩处于倒数第一的丘吉尔的尴尬。
对于能奇迹般地进入哈罗公学,丘吉尔并没有用幸运二字来形容之,而是赞誉了时任校长威尔登博士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崇敬他。这能力和学识只是把1改为(1)的过程,对此我则用严谨二字概括,因为西方人是极其崇尚严谨作风的事无大小,俱严无遗。
上课之前,给学生观看了丘吉尔的相关视频,学生大略知道了丘吉尔在二战中卓绝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相关的家庭背景,有学生为此对丘吉尔进哈罗公学产生了官二代的置疑,用中国官场之现象来推测英国同样存在之,可乎?悲乎?可悲乎?|||
我引用了两则材料对持此观点的同学反驳之,其一是作者在该文结尾坦言他自己(丘吉尔父亲)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言外之意是自己进入哈罗公学与父亲没有任何关系;其二是从《青年文摘》中读到的一篇文章,打开网络让学生自己阅读之:
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中央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首相布莱尔都不能左右学校的招生,更何况丘吉尔的父亲呢?
学生见情后又提出疑义英国的教育制度好,有像威尔登博士这样能慧眼识英雄的老师。我又借用了韩寒的例证反驳之。我既读过他当年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杯中窥人》,也读过他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时为高中生的他能写出如此作文与作品,倍加赞誉和尊敬。但后知他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留级后仍不及格而退学,之后是抨击谩骂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中国教育制度的确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是一个民族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又受学而优则仕影响颇深的国度,还有哪一种方式能比考试更恰当、更合适呢?据说复旦大学要破格录取韩寒,他不但拒绝而且还以有炒作之嫌回报之。近日夜自修时看有一学生拿一本韩寒书读之我之能称其为书,而不是作品我借过来翻了几页,除用时下流行的网言网语写时下流行的网人网事外,别无它言它物。大与《三重门》不能同日而语了,所以连书名也懒得记。高中学校给了韩寒机会,复旦大学也为其创造了条件,但其最终游走于娱乐圈、明星界,不知是其福,还是其祸。
遗憾的是时下浮躁且追求奢华的学生,为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懒于读书寻找着各种理由。
拉丁文很差的丘吉尔,始终没有放弃对母语的学习,这或许是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演说家之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是二战时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乃至美国国会,都能看到他夸张的V字形手势,听到他幽默诙谐且充满激情、铿锵有力的演讲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有人这样评价:丘吉尔用演说打败了希特勒,获得了二战的胜利。同样,丘吉尔数学也很差,但他喜欢历史、诗歌、写作、绘画,更喜欢军事。他少年时的锡兵玩具改变了我的志向,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政治军事领袖之一。也是由他的构想,才有了今日的联合国。
我没有读过《丘吉尔传》,在其他方面也知之甚少,但从《我的早年生活》的八个自然段的选文中,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十六字的三句话:
坚定一个信念,坚守不改变,坚持不松懈!
《我的早年生活》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强化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职高的学习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作者背景介绍
课件
导入
1,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作萤火虫
(萤火虫有什么特质)
虽然弱小但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
2,文章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几件事
入学考试
学习英语
入伍考试
军事天分
3,我的成功是偶然的吗
自信,乐观,毅力
4,哪些语段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自信
点拨:面对场场考试失败,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面对在差班读书,丘吉尔是如何想的呢
分析:我乐意……不知道的;对校长威尔登博士很尊敬,是因为他没有因为考试考不出而没让我入学,而说证明他有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在差班读,他说自己也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在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丘吉尔虽然成绩很差,却没有因为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是清醒地
知道自己的特长,并坚信自己是一只会发光的萤火虫。
2)通过对丘吉尔课前了解,丘吉尔在事业中,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运用课文知识,验证自信这个观点)
点拨:给出一个参考例子,丘吉尔投考英国皇家军事学校,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父亲骂他丢人现眼;但他并不气馁,回信表示他会以实际行动来回答父亲的责难。
小结
它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在学习竞争的过程中,不一定要追求全部的满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好自己能力中最强的那一面,也可以脱颖而出。优秀和落后是相对的,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所能体现出自己最强的一面,那你就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