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教案设计(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丑石教案设计(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丑石》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法学法:
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
1、把握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和线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学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师相机辅导。
(三)赏析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老师展示以下问题)
1、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读完后,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4、理解文句:
1)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2)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为什么“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四)探究活动
活动: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学生可能会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确不假。事实上,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丑与美的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里。一个事物你之所以认为它最丑陋或最美丽,是因为它对你有很深的印记,而其他人则可能认为它很平凡。所以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只是你个人的认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要在客观世界里寻找视觉上的美与丑了。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该让学生**发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每个人都想急切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然而急切间却又忽略了等待,想径直跨向目标而显得浮燥不安,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沮丧中又要再去等待,到来的或许是又一个失败,接二连三地折腾,还没有沉沦的,将会等到一个你期望的东西,只是时间远近而已;在单调过程里等待着,没了激情,忘记还要接着努力、接着等待。我们不能忘记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塑造自我,在塑造自我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拥有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进一步感悟文章主题。
2、完成设计作业
七、板书设计
1、探究: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2、拓展:假如我是丑石,我将……
八、作业创新设计:
(一)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1、錾()2、掮()3、凿()4、陨()
(二)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三)第(5)段中“人都骂它是丑石,”是因为丑石______。(不超过35个字)
(四)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五)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
A、《挖荠菜》B、《荔枝蜜》C、《小橘灯》D、《社戏》
丑石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一、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1—2,3—5,6—7,8—14,)齐读第15段,边读边思考:
(一)丑石“丑”在何处?
(二)丑石又“美”在何处?
总结:
(一)丑石之丑
1、丑在“外形”
2、丑在“无用”
3、丑在“没人爱”
——丑极
(二)丑石之“美”
1、珍贵稀少:
2、往日辉煌:
3、精神伟大:
——美极
板书
陨石
价值高
精神伟大
美极
本文讲了丑石的“丑”与“美”,那这“丑”与“美”之间有周和内在联系呢?
引出托物言志。
二、理解重点词句。
1、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2、品读第15段,找出丑石的伟大在文指什么?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托物言志
小结: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作业
示例每人写三组所托事物及所要寄托的志趣、意愿或理想。
丑石教案设计 篇3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丑石教案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丑石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丑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文章,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
2.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教学重难点】
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丑”字,然后,师叙述道:“丑”的反义词是什么?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事物美,哪些事物丑?
2.**学生交流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白“事物的美丑并非看他的外表,而应该看他的内在美和心灵美】
3.教师小结过渡:
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许都会有一时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赞美,而贾平凹偏偏写了一篇(补充板书)《丑石》,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贾平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西安市*,西安市作家协会*。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浮躁》获1987年**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
2.同学们**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
3.检测字词
錾 掮 凿 陨 遗憾 细腻 浣纱捶布 繁衍 庇覆陨石 小心翼翼 讥讽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课件出示:我是一块丑石,因为 ,人们都讨厌我;一天, ;最后 。)
【此环节意在帮同学们理清文章脉络】
2.全文中“我”对丑石的态度如何?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我”对丑石的态度:遗憾→讨厌、嫌弃→惊奇→赞美
【此环节意在帮同学们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基调】
四、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学习小组根据多**出示的问题自学课文,解决问题。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2.学生交流小组学习结果
(1)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
外形丑陋: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
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一无用处:A.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
B.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
C.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
D.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2)“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继续课件出示:我是一块丑石,因为 ,人们都讨厌我;一天, ;最后 。)
【对丑石的“人生经历”的叙述要有所提升,比初读课文时要具体】
(3)丑石是“美”的,原因——
A.丑石是一块陨石
B.丑石曾“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
C.丑石的内在品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品质(重点)
(4)“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篇散文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想说点什么?
(1)要善于发现事物隐藏的美,不被表象误导。
(2)要坚持自我,不屈于误解,不畏世俗的讥讽,寂寞的生存。
(3)千里马要遇伯乐,才被赏识。
2.教师小结
丑石的遭遇,可以说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很有戏剧性。起先谁也看不上它,因为它不能派**何用场。谁都嫌弃它,咒骂它丑的不能再丑了。不料,天文学家偶然发现了它,如获珍宝,人们又对它刮目相看了。这使人联想到应当如何看待人,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人,一定会产生很大偏差,会埋没、委屈许多人。
【板书】
丑石
丑 无一用处 讨厌它
美 了不起 赞扬
伟大
丑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西安市*,西安市作家协会*。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xx》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见附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
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6、“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7、“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8、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9、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丑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们的态度转变中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体会从不同侧面写丑石之丑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人们对丑石的态度转变中体会丑石之美。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揭示目标
1、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或物是美的?今天我们学习“美与丑”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丑石》,丑石是美的还是丑的呢?
2、揭示目标,一生朗读
二、自主读识,感知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正音:细腻 槐树 繁衍 无可奈何 翘望 陨石 垒墙
嫌弃 庇覆 生锈 黑斑 可耻
生字辨形:你怎么识记这几个字形?
腻 锈 斑
3、在课文中,“我”对丑石的认识和态度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表示我的态度的词语和句子。(师巡视,了解,让先找到的学生黑板上板书)
讨厌、咒骂、嫌弃,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惊奇
感到自己的可耻、丑石的伟大 ——敬佩它
三、合作读议,认识丑石之丑
丑石到底有多丑,让我们都讨厌、咒骂它,嫌弃它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划出描写丑石“丑”的词句,读一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用什么方法描写丑石的“丑”。
2、同桌、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1)外形丑——直接描写;人们的评论侧面描写“丑”。
(2)碍地面
(3)无用处——和汉白玉、大青石进行对比;用处太小反衬无用。
师总结:人们觉得它外形丑、碍地面,又没有用处,所以骂它,讨厌它,说它丑得不能再丑了。人们的这种态度和看法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丑到极处,这是人们世俗的看法。
四、合作读议,认识丑石之美
但是后来“我”不再用世俗的眼光看它了,反而敬佩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1、请同学们默读6—15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敬佩丑石?
划出相关词句,做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
(1)丑石是陨石——有大来历(6、7自然段)
(2)有很高的价值——有大用处(6、7自然段)
(3)默默忍受着误解——有伟大的精神(第7、15自然段)
点拨:当“我”知道丑石是块陨石时是多么惊奇啊!于是想象了它的神奇经历,觉得它太伟大了,你能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读,齐读。
点拨:老师在读第1自然段和3自然段时,也感受到丑石默默忍受误解的精神,请大家认认真真读一读这两段话,你会关注到哪个句子。
出示:
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师引导:课文两处描写丑石就这样默默地低着头,像牛一样曲着背,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生接读:
奶奶抱怨它碍地面,它 。
伯父嫌它没用,它 。
石匠不采用它,它 。
孩子们咒骂它,它 。
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它 。
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它 。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得丑石了,它 。
就这样,这块和普通顽石不同的陨石,在人们的误解里,在污土里,在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
五、读写运用,升华认识
1、师引导:此刻,你眼中的丑石还丑吗?
点拨:它有大来历、大用处,有伟大的精神,用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美到极处。
师引导:丑石美到极处,“我”对它由衷地敬佩,但是作者表达感情却非**婉、平实,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最后一段。
作者想要赞美丑石的美,可是前半部分却一直写它的丑,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
2、奶奶、伯父等人用世俗的眼观看它丑到极处,而用科学家的眼光看它却发现它美到极处。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
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评判事物的美和丑。
我们要善于发现美,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
前几天刚刚读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和这篇文章很相似。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3、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了课文以后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我的视角”里,可以是写法方面的,也可以是内容方面的。
这节课刚上完时我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因为我感觉目标基本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特别是对美的认识超出了我的预想,有的学生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的学生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论是知识面还是对问题的认识都让我和听课的老师感到欣喜。
和同事进行评课议课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围绕中心议题“我对丑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读书学习,体会丑石丑到极处和美到极处,感受作者对丑石的赞美之情。明白了人们从世俗的眼光看待丑石,它丑陋不堪,没有用处,还碍地面。可是当人们从科学家的眼光看丑石,才发现它来历不凡,有大用处,有默默忍受误解的大精神。所以,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事物,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其次,在品读文字过程中学习写法,了无痕迹。在品读丑石之丑的语句中,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丑石的丑陋。在感悟到丑石美到极处之后,老师总结:这种先写丑石之丑,后赞扬丑石之美的写法叫“先抑后扬”。学生对文章中的写法感悟透彻,水到渠成,
然后,也是这节课最突出一点,在体会丑石之美的时候,不是单单从6至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而是能结合1至5自然段中的关键句“丑石静静地卧在那里”,运用师生接读的方法回顾前文,不论是遭到奶奶的嫌弃、众人的咒骂,丑石都“静静地卧在那里”,它真是一块不屈于误解,默默忍受寂寞的伟大的石头啊!让学生和所有人都对丑石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所以,学生才有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感叹,才有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认识。
这节课值得发扬和坚持的地方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最突出的是学生读书还不够充分。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朗朗读书的课堂。学生在默读、朗读,个人读、齐读等形式中品味语言,渐渐提升语文素养。这节课,我虽然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丑石的美。但是,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学习语**得很不够,可以说,只重视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
我担心课堂容量大,在40分钟内完不成教学目标。第7自然段,“我”得知丑石是一块陨石,感到非常惊奇,进而想象它的神奇经历。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一个学生汇报感受,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点评,然后再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体会丑石的不平凡。但是,教学中学生读得并不充足,我却匆匆进行下个环节了,暴露出我对朗读不够重视的问题。另外,奶奶和科学家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理解重点句子“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其实,怎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就躲避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教学水平在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中才能得到提高,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公开课的机会,感谢同事的真诚建议,愿我在教学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