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牧童》语文教案【优秀9篇】正文

《《牧童》语文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牧童》语文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牧童教学设计 篇1

一、喜欢画画吗?都知道哪些著名的画家?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描写著名画家戴嵩的故事的课文。

1、齐读课题:发现了什么?想向老师提个什么问题?(画家和牧童)

2、是啊,为什么老师要将“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而把“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呢?猜猜看?

3、究竟老师该不该这样写呢?让我们一起研究完课文,也许我们就找到答案了。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巩固生字书写。(考虑课件)

四、讲读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1) 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再读一遍。要求:把文中出现的人物用 框出来。

(2)都写了哪些人?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能简单说说为什么吗?

2、深入探究,研析人物。

(1)出示戴嵩《斗牛图》:仔细看看图片:你能从图上感觉出什么?

其实,戴嵩在画这幅《斗牛图》之前还画过一幅呢。那么,他是怎样画第一幅图的呢?读读课文,把描写戴嵩画第一幅《斗牛图》的句子用“ ”勾出来。

(2)研读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练读句子:读出了什么?

B、怎样读才能突出戴嵩的画技高超?

C、完成课后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

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常常可以说明速度快,做的事儿多。D、再读句子。

(3)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戴嵩的高超画技呢?

“著名”、“一挂出来就……”“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此时此刻,你想对戴嵩说点什么?

(4)所以,当《斗牛图》一画成,人们纷纷称赞。

A、读读三四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人夸赞这幅画?

B、选一个人的话反复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个人要表达的感情?

C、抽读——评价——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练读。

(抓“赞扬”“称赞”,突出商人、教书先生的不同身份)

D、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赞扬?这么多人都在称赞,用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称赞——赞扬——纷纷夸赞)给自己选个角色,“纷纷夸赞”一下吧!

(5)在此起彼伏的夸赞声中,突然响起了一个“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A、自读第五自然段。

B、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戴嵩:谦虚、和气 牧童:勇敢、细心

C、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的人物的这些特点的?

D、选择一个人的语言,试读:能不能读出他说话时的语气来?

练读:牧童——“炸雷”:声音洪亮、刺耳、理直气壮;

戴嵩——和蔼、惭愧。

练读程序: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练读

(6)课件出示牧童的第二段话:(以句为单位出现)

A、牧童说了几句话?标出句序:1、2、3、4

B、他是怎样一层一层把意思说清楚,让大家口服心服的?

画错了——为什么——指出错处——反问

C、你能不能改变这些句子顺序,但要让自己的意思跟牧童的意思一样。

可能有:4——2——3——1

1——4——2——3

2——3——4——1

2——3——1——4

3——2——4——1

《牧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教会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提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请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2、在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生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认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出生字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并为它组词。

(3)学生 www. 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认记生字。

(4)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记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看字型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联系生活识字:

“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

“购”,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粮食”。

(5)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记情况。(开火车、抢读、小组读、齐读、个别读等)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抽学生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了的?

7、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人物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8、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练习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

10、练习读读戴嵩与牧童的对话,要读出牧童的天真质朴。

教师可以适时范读。

11、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表现出来。

12、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13、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生字,并说说在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的下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

抹、挤、拱、批:四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

价:字内有三个撇,但最后一撇与前两撇不一样。

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旁和斜钩的写法。注意与“浅”比较。

购:左右都写得比较瘦长。

5、学生自由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课后题。

2、请学生读读句子,体会“一”的作用。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画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

3、请学生用“(   )一(  ),就(  )。”

“( )一会儿,一会儿( )。”的句式说句子,写句子。

教案古诗牧童 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牧童》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创造,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小组认读生字词: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火车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开走了!

2、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二、读文品悟

1、默读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画下来。

2、学生汇报。

3、随机理解句子。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体会“一……就”的意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学生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

(1)学生再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2)带着体会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么棒的画家,他是怎样画画的呢?(引出句子)

戴松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1)“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2)戴嵩为什么要沉思片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互相评价。(师:只要读出了你喜欢的方式就好了。)

(2)看图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图画)

你觉得画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

(3)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3.过渡:如果是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引出句子)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代入角色读。读出称赞的语气。

(2)师评价: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夸赞别人!把这两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称赞”、“赞扬”)

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外一个词。(夸赞)

(3)理解“纷纷夸赞”:

想象说话:可能还会有什么人在称赞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过路人、大官等)

(4)师:原来这么多人在夸赞才叫“纷纷夸赞”啊。(认读词语。)

(5)小结:看来这个画家真了不起!真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二)体会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1、过渡:就在人人都夸赞他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随机指导朗读牧童的话,体会句子“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个别读、赛读、齐读)

(2)提问: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2、过渡:这时,戴嵩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画出戴嵩是怎样做的句子。

汇报: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2)请你用这种表情读读句子。(生自由读)

(3)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评价。

(4)师:原来这样读就叫“和蔼”。(认读词语)

3、过渡:画家到底错在哪里呢?读读牧童的话吧。

4、学生自由站起来读牧童的话。指导语气朗读。(个别读、齐读)

5、师:原来真的画错了,画家后来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理解词语“拱手”)

6、你觉得这个画家怎么样?(体会他的虚心、勇于承认错误。)

(三)体会牧童的品质

1、刚才,牧童指出画家画错了,围观的人纷纷指责牧童,你认为牧童这样做对吗?

2、学生讨论作答。

3、小结:牧童观察得多仔细呀,面对大画家,也大胆地指出错误,小牧童和画家一样了不起!

三、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1、小组分配角色读,体会人物品质,老师巡视指导。

2、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表演读。

3、引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对画家和牧童都非常了解了,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

我想对画家说:

我想对牧童说:

(1)分组讨论。

(2)汇报。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著名纷纷称赞挤喊

叫和蔼指说

惭愧拱手

虚心请教勇于批评

牧童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的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2个形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有名、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为画家的谦虚、牧童的直率作铺垫、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2个形近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有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启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给"嵩"字正音

3、了解戴嵩吗 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画家"二字写得那么大、"牧童"却写得这么小、谁来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真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让我们赶快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带着自学要求读——课件点击

二、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给课文标上自然小节数

3、想一想:课文介绍了怎样的一名画家和怎样的一名牧童

4、检查字词过关

看着大家自学得那么认真、老师真高兴、老师还想问问大家、这些词你都认识了吗 如果还有不会读的、赶紧到课文里再找一找

——先带拼音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三、自主探究、深入研读

现在你能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画家了吗 ——出示课件、请你用课文里的句子来介绍戴嵩

1、你再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课文描写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案 篇7

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文,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到的关于“人无完人,需要向别人虚心学习”的故事3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识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3、指名请同学朗读

4、说说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师边引导学生发言边作板书:画家:著名、虚心  牧童:会观察、说真话 引导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书。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请你带着读画家与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讲一讲“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五、作业

把《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计 21画家和牧童

画家:著名、虚心

了不起!

牧童:会观察、说真话

《牧童》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的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大家愿意吗?你们喜欢哪一首?我们一起读。

1.大家读得真好!很有感情,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古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牧”字,写“牛”字应该特别注意哪一笔呢?“牧”的部首是什么?谁来给牧字组词。

4.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5.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

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指答。

3.同学们了解的真多!诗人吕岩因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被称为“逍遥大仙”。

4.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5.(手势,双手向下)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一读。谁来评一评。

6.太好了!同学们都能把诗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老师也想读读,想听吗?

7.想。(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8.老师哪里停顿了,指名答。

9.对呀!读诗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谁来试一试。

10.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再读读吧!(师前四字,生后三字,倒过来,师后三字,生前四字)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

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出现之前,诗人首先描写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是从哪个诗句知道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同学们真会读书。

2.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原野辽阔)

3.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4.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同学们读得不错!这里的六七里怎么读,才能突出原野之广。老师想用两种不同的读法来读,同学们听一听,哪种读法更能体现原野的广。

3.我们就照第二种读法,再来读一读。(老师觉得不够大,再大些)(再大些)

4.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

6.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7.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四、理解第二句诗。

1.师: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让人陶醉呢?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笛声)

2.那是什么样的笛声?(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3.吹笛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是牧童,善于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课文插图,懂得利用插图,理解诗意。)(诗句中的弄,懂得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

4.你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笛声晚风三四声)

5.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弄清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

6.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

8.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真棒!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9.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10.读得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理解三、四句诗。

过渡:瞧,牧童上场了,他在干什么?

1.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相机教学 “蓑衣”,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你能从图上指出来吗?蓑衣有什么作用?

3.对了,其实,蓑衣还有御寒作用,它还能散发出一种气味,防蚊虫叮咬。

4.谁再来说说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5.广阔的原野,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这两句诗还告诉我们什么?

7.师小结: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

8.老师也想读读这两句诗,请听好,“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睡月明。”

9.你们发现了什么?(把“卧”改成“睡”)

10.把“卧”改为“睡”不好吗?为什么?(说得真好!)

11.对啊!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12.学生小组交流。(师下去巡视)

谁来说说,此时,牧童可能会想些什么?

13.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牧童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师: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

六、小练笔。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你们能不能选择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生动笔。

3.交流。

七、指导背诵。

同学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白天有牛、笛为友,晚上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难怪诗人吕岩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牧童》诗。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把它好好地背下来。

1.生自由背。

2.老师相信大家已经能熟读成诵了,想不想接受一个挑战。

①谁来背。(老师想配上音乐,更能表现我们的感情,更能走进牧童)

②全班背。(指名,男生,女生,全班)

八、拓展: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时认识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实不少诗人也写过有关牧童的诗,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老师带来几首,大家一起欣赏。

九、作业:

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牧童》教学反思

南靖县实验小学 吴阿莉

《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

进入四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课堂伊始,我以复习学过的古诗引入课文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的韵味,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古诗,诗中有思,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有的同学从“卧” 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还有的学生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脱蓑衣卧月明”引导学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余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随机进行引导,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牧童教学设计 篇9

一、揭题导入,点词读句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想象练笔: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让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想象练笔:

这就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一张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连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