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精选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篇1
这学期经来,我担任了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前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做好下半学期的工作,特作如下的总结。
一、完成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前半学期的教学资料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资料本人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备、辅、批、记,到目前为止经全面完成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
半学期来本班学生用心配合教师能按时完成各种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和综合运算,但就对应用题的分析还存在必须的问题,有个别同学在计算过程中不写单位,。苏延章、申宁昌、申鑫昌、等同学不安时完成作业,申宏昌、苏延祯进步较快,刘于莲、苏延清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上比较困难。
三、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这学期以来,教师始终坚持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用心参加教研教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学习上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透过这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以申寅昌、申大鑫、张海涛、苏彩凤等为代表的学习尖子。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工作采取了一帮一的措施,基本上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使他们从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期五、待人,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学,最终建立和谐、礼貌、团结、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考试成绩分析
透过这次考试,学生考的成绩不理想,总分是1678,均分是57、862,最高分是88、5,最低分是10,及格人数是12人,80分以上的是3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的,透过本人认真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教师平时要求不严,对知识的应用没有拓宽到必须的程度,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不彻底,在加上这次考试的范围的扩大,透过试卷分析期中考试以后的资料要占19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对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掌握的不牢固,在这期考试中失分较大。这次考试对自己是一次严重的警告,教师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学生常规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大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做好备、授、辅、批、记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完成学期初初制定的天文学奋斗目标。
总之,透过半学期的工作,教学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法的计设还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力度不够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完成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习情况分析
(一)在 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 。 在我执教的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一班同学的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班同学的缺点: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学会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习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钟表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钟面上有_____个大格,_____个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_____时。
3、分针走一个小格是_____分,走一个大格是_____分。
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时=_____分。
二、创设情景进行导课。
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仔细看图,还差几秒?今天我们来认识秒。
三、学习新课
1、观察图画。
让学生说说,通过图画都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提问。
2、认识秒。(出示钟表面)
1秒有多长?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掌握情况。
(3)班级集体交流
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时1秒;我跑5米的时间时1秒;闹钟嘀哒一声的时间是1秒
3、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分=60秒
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来回答大约几秒。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体会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后交流。
第2题。学生仔细看钟表说说差几秒到几时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填空。
第4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时、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写,交流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第5题。学生自己阅读找出其中的几条信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指着钟表说给爸爸妈妈听吗?
作业设计:
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
1时=60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