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计划 >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优秀5篇)正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优秀5篇)》

时间: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本页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5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2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实施初三最后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呢,我想从自己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情况来说一下一些想法和做法。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液gV排中, 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电学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

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力学: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一、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

二、浮力、压强型

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

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 当将物体拉到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牛。不计绳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通用 篇3

一、别具一格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给学生创造实验的环境,每人利用手中的仪器测出电阻的阻值来(电阻上标有固定阻值)。

2、诱发争论,总结论战结果

不论采用安培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的阻值都和标准值不符(比如下图)。且内接法偏大,外接法偏小。(有的和标准值差的很大,肯定是实验错误,但他的教训和不服输的斗志已出现了)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1、师设疑问,鼓励学生主动讨论或用实验自己探索。

(1)两种接法测得是金属丝的真实值吗?Why?

(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3)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两种接法的真实值的表达式吗?

(4)伏安法测电阻时安培表可以内接,也可以外接,怎样才能提高测量精度呢?那么何时内接?何时外接?

2、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指导并在实物投影仪下指正学生共同的操作错误,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是试探法。若没有目标的乱做一气,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一无所成。

学生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并参照课本得出科学的结论。

(1)、安培表外接法,R测

(2)、安培表内接法,R测R真,这是由于电流表的内阻的分压作用引起的。

(3)、①安培表内接法:

∵R测=R真+RAR真= R测-RA

②安培表外接法:

∵R测= R并=RVR真/ RV+ R真R真= RVR测/ RV-R测

(4)、当RA

当RvR时,采用安培表外接法

3、规律应用:

(1)测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采用安培表外接法较准确。

(2)练习: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0.03,电压表的内阻是2.0k,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1.5k,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若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2,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

三、发散思维,寻求多法测电阻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师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缺憾是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能不能制造出直接测出电阻的仪表呢?欧姆表是怎样的仪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把欧姆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用表测电阻,并查阅课本了解欧姆表的测电阻的原理,(可以打开欧姆表的后盖,看内部结构)且提出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表的刻度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是否完全一样?)。在学生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鼓励,比如可引用爱因思坦的话: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高涨的情绪,提出新的挑战性问题。

说明:

(1)欧姆表的构造

实物投影仪展示构造图

欧姆表由三部分组成:表头G,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内阻R,为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

注意:图中红表笔与电池的负极相连,黑表笔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与欧姆表对应,告诉学生红黑表笔的插法)

(2)原理: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I=E/r+Rg+R+Rx

(3)刻度标定

零点:当红、黑表笔相接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0

无穷点: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

欧姆表实际是借助电流显示电阻示数,当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表盘上本身刻定的电流值变为电阻值。

(鼓励学生用物理方法深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写出研究性论文。比如描出变量Rx与电流强度I的物理关系,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欧姆表表盘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刻度的疏密排列有什么规律?)

与电流表电压表的区别:

表盘刻度不均匀、零刻度位于右端。(所以欧姆表测的阻值也不准确,可粗测。)

(4)使用方法

使要调零(因为电池时间久了,E和r会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测各种各样的电阻。并总结学生测电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选择量程要适当,使指针指在表中间的位置,因为那里刻度比较均匀。

②每次换量程时要重新调零。Why?

③待测电阻要与别的元件或电源断开。出示错误接法。

④测量时手不能接触探针,以保证安全和测量准确。(师演示错误接法。)

3、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

4、布置任务,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和技能。例:

⑴伏安法测电阻,分内接和外接,但都不准确,可用合适的电路多次测量求出准确值来。

⑵欧姆表法,优点是可直接读出,缺点是刻度不均匀。

⑶欧姆表实际是万用表,还可测电流、电压等。

⑷欧姆表可测人体电阻,还可测人体串联与并联电阻(拉手象跳交谊舞),还可测眼镜电阻,还发现电工及许多电器修理工离不开欧姆表。

初三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目标与要求

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总体思路: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三、具体措施:

1.开展研讨,集体备课,课堂效益创新高。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工作,在集体备课中注意聚焦问题,确立主题。每个主题设立中心发言人,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利用等。形成专人主讲,共享资源,每个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发挥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形成全组公认的教学预案。在教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课堂实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3.加强组内“转转课”,互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跟踪会诊。对课堂实践效果和观课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指出,聚焦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对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及时肯定并借鉴

4.加强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上台阶。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我们共同参与意见,研究课型和教法。

5.抓好教学进度。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工作的主动权。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做好单元测验卷、月考卷的命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5

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各人心中的美好理想。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争取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有好成绩。

教学目标:在去年的的基础上持平

一、 本学期教学内容

1、 复习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下册和九年级全册。

2、 分四轮复习

二、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 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2、 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 具体的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四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四步的阶梯复习,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作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四、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加强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和修养。

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补救,减小对升学的影响。

尤其对临界学生,加强辅导,多与他们进行情感和教学上的沟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有改变现在学习状态的思想,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

增强学优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考出优异的成绩。

加强对中等学生的关注程度,这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体。对他们多关心和沟通,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让学生有愉悦的精神状态,处于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