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单式折线统计图(优秀6篇)正文

《单式折线统计图(优秀6篇)》

时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4页—65页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4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种统计图,思考: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生2:我们组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这两种统计图都是对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统计,所以无论哪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

生3:我们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生4: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都用线段连起来就能知道2006~2012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种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显示出数量之间的变化。

4。分析预测。

这幅折线统计图显示的参赛队伍支数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种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还显示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大概是怎样的。

②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④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②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岁。

③陈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岁呢?

④陈东的身高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设计意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变化趋势,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习数学才有价值。

⊙应用反馈

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6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师: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

生:能直观看到项目的数量,便于比较。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回顾与整理:

1。提问: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方法,这节课还是按照这三点来进行复习,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关于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提纲:

(1)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

(3)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充分讨论后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1)汇报统计图的特点。

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看出各个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③根据数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出图例。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根据所给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应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对应的扇形。(注意各个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圆)

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

4。应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