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优秀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
《习作3》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学情分析:
课前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喜爱的书文,自由地定下“引读”材料或“感点”,落实新课标中的自主性、真实性,以便降低习作难度性。通过分组交流,意在让学生知道此次习作中“读”的材料多元性,知道写“读后感”有几个角度可选定,获得选材的一些技巧。同时在交流中受到文化精神的感染,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 《 海伦·凯勒传》想到的,诵其文,明其义,学其法,初步了解读后感应有“读”、有“感” ,“读”是基础,“感”是核心,重点在 “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真实感受,表达独特体验。
2、完成习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学会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作前准备:整理读书卡
(整理课内外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美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极为优美、能给生活带来极大美的享受的文章,可以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四季之美、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游历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情感之美……)比如:课本中的一篇篇美文
美 文 目 录 美 文 片 断 推 荐 好 书 书名: 作者: 购买地: 阅读时间: 主 要 内 容 推荐理由
读是基础,“感”由“读”而生,没有对原文的研读,“感”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作前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而又有针对性的阅读,为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满足学生收集材料和反复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降低习作的难度。此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只是为了交流,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读了哪些书?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自己做的读书卡谈一谈。)
引出话题。读书是美妙的精神之旅,是一件启人心智、怡人性情、令人快乐的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常常会随之起伏,或高兴,或悲伤,或激动,或安宁 …… 如果我们把读书时的体会、感受、领悟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 ( 板书:读后感 )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作前准备情况的检查。又自然地过渡到习作指导的下一个步骤 —— 范文引领。同时,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让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习作的情境,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回忆”,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
二、学习范文,授之以渔
1、自读例文,(课件出示范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范文中哪些是 “ 读”的内容?用直线划出;哪些是“感”的内容?用波浪线划出。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2、讨论明法。在学生自我感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
首先,要读懂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
其次,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有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抓住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比如,《小草和大树》中感点有……
第三,读感结合。写时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既离不开“读”—— 对原文的引述,概括等;又离不开“感”—— 写出自己的评价、感想,而且要由“读”引出 “ 感” ,以写“感”为主,切忌长篇摘抄原文。 ( 板书:读是基础感是核心。)
第四, 要写出独特新鲜的感受,要将自己相关的事情写进文中,要写出自己深受教育的体会,这样才能避免内容空泛、雷同,真正做到有“感” 而发。 ( 板书:情是纽带 )
第五,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在写题目时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目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点明读后感的内容或中心。副题目是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如女孩﹥男孩 ———— 读《小草和大树》有感。题目要准确、醒目、简洁。 风雨过后是彩虹 ————读《海伦凯勒》有感
教师小结:总之,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情是纽带,感是核心。我们应在读上下功夫,准确地把握原文的主旨;在情上求共鸣,注意与书中的人物、作者的心灵进行碰撞、沟通:在感上做文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独特新鲜的感受。
( 教师要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地作写作方法的精要指导,力求使学生从“有话想说” 到 “有话会说” ,从“ 想 ”写到“会” 写 )
三、素材搜索
【巧头妙尾】
开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名热血青年,他不但勇敢、勤劳、善良,而且慷慨大方,乐于助人,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保尔由一个顽童历尽磨难,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品格高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结尾:“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是保尔的“生命格言”已经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耳熟能详。细细品来,还真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而且,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时时都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惊涛骇浪、急流险滩,要学会克服这些困难,作乐观向上、性格开朗的人,像保尔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开头:读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以后,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如果南郭先生学会了吹竽,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了皇宫了呀?但是南郭先生却耍起了小聪明,靠骗人来赚钱,最后只能落荒而逃。这个道理我以前就没有体会到,还让自己做了一回“南郭先生”。
结尾: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南郭先生”是不长久的,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开头: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结尾: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开头: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结尾: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
【妙语连珠】
掩卷沉思 受益匪浅 百感交集 自强不息 热泪盈眶 扣人心弦
身残志坚 学无止境 举一反三 一丝不苟 成竹在胸 茅塞顿开
出类拔萃 妙趣横生 开卷有益 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如获至宝
● 比起贝多芬,我是多么渺小呀!我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没有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我只会抱怨不公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一点,就不停地抱怨,哪里有我的身影,哪里就有我的抱怨。有是生点小病,去医院打针时,就哭天喊地,医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我的叫喊声。再想想贝多芬,他的耳朵聋了,还是坚持写作,用自己的实力与命运对抗。不过,我会改变自己,改变对命运的态度。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里有一个疑惑:我们是独生子女,从小,爸爸妈妈就把我们看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皇帝”。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而海伦。凯勒所受到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
●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除了环境美以外,还需要有爱的存在,只要世界充满了爱,那么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记住那句精典的歌词:“不经历风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试着走进风雨,去寻找你心中的彩虹吧,记住,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妙笔生花】
读《海伦凯勒》有感
首先介绍《海伦凯勒》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其次具体叙述这本书打动自己的内容。
最后联系自己的实际写。我与海伦凯勒对比(将我哭不肯打预防针与海伦凯勒摸盲文学习对比着写)。
四、佳作引路:(见后)
五、自由习作,教师点拨
1、自由习作,写出感想 ( 教师巡视指导 ) 。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
(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六、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的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课件出示例文: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并试着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或就其中一个方面对它进行简要的评点:
(1) 是否有“读” 有 “感”,由“读” 引出“感”,以“感”为主?
(2) 引用原文是否得当、简洁?
(3) 所写之“ 感”是否联系实际?
2 .对照评改要点,自主修改读后感。
3 .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推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 ……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围绕习作要点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在对别人文章“品头论足” 时,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领;围绕习作要点进行自主修改,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同时,最佳评选,容易激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习作中体验成功。)
教学设计自评:
本设计走出了作文教学念经讲道的峡谷,抛弃了僵硬呆板的模式,由作前放手让学生广泛地“读” ,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真切地写“读” 后的“感” ,引领学生犹如登山观景,在自主感悟,自我表达,自能修改中,一路拾级而上,抒真情,说真话,写真文,做真人。
附优秀读后感
不怕困难 学会生存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二十八年,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而他,鲁滨逊,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得望着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会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 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
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可见鲁滨逊是多么乐观向上!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习作 4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下自己实验的经过、结果。它可以是科学课上做过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有趣的实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积累有限,无论是课上实验,还是生活中探究,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较大的环节、步骤,细部的、感性的认识关注较少、感受与体验也就较粗浅。因此,本次习作首先重点引导学生打开“习作素材大门”,与科学课教师联手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一次有趣的实验,同时利用教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自己设计,动手做一次小实验;其次,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 如:表格式、日记形式等 ) 把自己尝试、发现、探究的经过及结果记下来,努力促进学生 “ 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科学探究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对本次习作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习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 “ 关于小蚂蚁的实验 ” 一例,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尝试实验,并边做实验边观察做记录。初步感知在实验中如何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如何把实验经过、结果写具体。
2、通过做实验、观察、记录,进一步促进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勇于实验的品质,懂得从生活中学习,享受生活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作前准备,丰富习作素材
活动 1 .
课前,请科学课老师配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
2、教师做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3、整个实验时,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课外完成《习作 4 》中关于“小蚂蚁”的实验。并合作以表格式或其他实验记录形式,记下实验经过及结果。参考表格如下:
实验准备:寻找几只小蚂蚁、樟脑球
实验步骤
小蚂蚁的表现
我的想法或体验
①用樟脑球在蚂蚁前画一道线
②如冲破防线,再画一道线
③依上法画数次,直至蚂蚁跑累
④围着蚂蚁画稍大些的圈
⑤依上法画圈,逐渐缩小到一角钱硬币大小
⑥自己的创意实验设计
我的实验小结:
活动 2 .
自己设计小实验,可以合作完成。认真观察实验经过及结果,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 在此环节安排两项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进行细致观察,并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活动,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作用的发挥,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请科学课老师参与,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到实验表象的同时,探究实验现象的内涵。这样,在积累习作素材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素材
1 .同学们,我们在科学课做了许多实验。老师又布置大家自己设计智力实验。大家都做了没有?好,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交流。
2、学生让台交流实验过程和结果。(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台交流。)
生a:我做的是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的实验,我带来了面粉、米饭、猪肉、白菜、大豆、食糖等。当我用碘酒滴向这些食品时,发现有的变蓝有的没变。最有趣的是我向同学表演了牛奶变墨水的魔术,可有趣了。
生b: 我做的是自制灭火器的实验。我带来了小苏打和白醋。当我把小苏打放进醋容液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瓶里生成许多的泡沫,不断地涌向瓶口,我想捂都捂不住。后来我用点燃的火柴伸进瓶里,发现火柴熄灭了。我学会了制作简易灭火器。
生c:我做的是水是否有张力的小实验。我把硬币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却没有溢出来,我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水的张的存在,继续做实验,发现张力是有限度的,这次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生d:我是按书上提示观察蚂蚁对樟脑丸的反应。发现蚂蚁非常害怕樟脑丸的味道。
3、说收获或发现
二、素材搜索
【巧头妙尾】
开头:“一年级到六年级,科学一直是我喜欢的学科。科学课上我做过的实验数不胜数,但在这无数的实验中,唯独一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前不久刚做过的硬币实验。
结尾:这次实验,让我们懂得:凡事都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揭开谜底。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断去探索,我们就能解开很多的谜团。
开头: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结尾: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等。
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妙语连珠】
聚精会神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干净利落
心灵手巧 笨手笨脚 学以致用 手忙脚乱 手足无措 手脚笨拙
喜出望外 心花怒放 兴致勃勃 心满意足 欢呼雀跃 大功告成
香气扑鼻 心领神会 畅所欲言 刨根问底 绞尽脑汁 半途而废
水到渠成 交头接耳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处处留心皆学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 眼睛不能眨,眼睛一眨,老母鸡就会变鸭。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个‘纸盒烧水’的实验。”
●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了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开始了,老师向满满的水杯中投硬币了,我挤在前面,睁大眼睛,紧紧盯着水杯,惟恐错过了哪个细小的环节。“ 一个、两个、三个……”一枚枚硬币相继“跳”入了水杯,水面也在升高。老师突然停住了,问:“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水会溢出来呗!”同学们异口同声。“错!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谁还有硬币?”老师又在同学身上“搜”出六枚硬币,小心翼翼地把他们一个个放入水中,最后一枚硬币 “扑通”跳下水后,像训练有素的潜水员,在水中旋转了360度后,才安安稳稳地落入杯底。
●老师说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字叫:鸡蛋浮起来了。听到做实验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同学们有的说:“老师今天要到底要干什么呀?”有的说:“我想可能是要做实验吧,而且我敢肯定,这次实验一定非常有趣!”还有的说:“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
【妙笔生花】
《有趣的小实验》
1、受电视节目的启发,我决心动手做证明水是否有张力的小实验。
2、我把硬币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却没有溢出来。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水的张力的存在。
4、继续做实验,发现水的张力是有限的。
5、做这个小实验的感受。
三、佳作引路(见后)
四、谋篇构思,快速成文
同学们,今天,我想发起一次“ 再现科学实验” 的展示活动。大家把自己的实验经过及结果写成一篇文章,由我和姜老师来做展示活动的嘉宾,看看谁的实验最有趣,好吗?
( 创设展示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使他们乐于参加、主动投入到习作活动中去。 )
2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想想你打算在作文中写些什么来取得展示的成功。大家来作简要的交流。
( 通过大家的交流,完成作文的大体构思,明确写些什么。教师结合教材要求,重点明确要按照实验的顺序,写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体会以及实验结果。内容真实、具体。 )
3、在动笔成文过程中,你可以先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写不通顺的句子、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忽略过去,不要影响全文的思路。
( 重视学生成文的经过,既有利于训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又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于完成本次习作的情况,在指导修改的环节,增强针对性,达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且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训练要求中明确了习作应有一定的速度,此环节强调快速成文,并辅之以方法,逐步培养。 )
五、修改完善,交流习作
1、自我修改。
“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大家出声读自己的作文,先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自己读起来感觉是否具体,实验是否有趣。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2、指导修改。
选取一名中上等习作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鼓励他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 “ 按照实验的顺序,写出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的观察、发现、体会以及实验结果,内容真实、具体” 的习作要求,引导修改,并对该生有创意的表达予以表扬。
3、再次自我修改,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 重视习作过程中修改环节,是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调动学生自我修改,完成字词句的简单修改,做到文通句顺,并自我甄别文章质量。然后借助评议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落实本次习作教学的目标。再一次给学生自我修改、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六、作后延伸,展示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张贴布置小组墙报栏,展示交流。
( 以此为下次习作的新起点,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表达,乐于交流。 )
教学设计自评:
本次习作设计,努力让学生懂得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全面落实 “学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实作文”的学段习作目标,让学生经历习作的全过程,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了整体地提升。设计特色有如下几点:
1 .组织有效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同时,为习作“言之有物”做好储备。
2 .以“再现科学实验展示活动”作为习作教学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乐于交流,主动投入写作活动。
3 .课上快速成文,加强修改、评议环节,更有针对地加强了本次习作的训练,提高了习作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4 .课后延伸,激发观察、表达热情,使学生每一次习作经历产生良性循环。
附优秀习作:有趣的实验
今天,姜老师带了两条小鱼、一根试管和一支蜡烛。我们心里十分疑惑:为什么今天会带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原来,今天老师要做实验,让我们在实验中获取知识与乐趣。大家兴奋极了。
实验开始前,老师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将鱼放进盛满水的试管,再把试管放在火上,里面的鱼会不会死掉呢?一听这话,顿时大伙儿像一滴滚进热油锅里的水——炸开了。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鱼肯定会死。”有的说:“不把鱼煮熟才怪呢!”当然,要拿事实说话,实验开始了!
老师将一条活泼的小鱼放在了盛满水的试管中,接着把蜡烛点燃。“吧吧吧”火苗点燃了,老师又把试管放在火苗上方。只见试管壁已经被火苗烧灼得变成了黑色。同学们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等待着、等待着。三分钟过去了,水开始沸腾,里面的玻璃覆上了一层厚厚的蒸汽。咦?小鱼居然还在快乐地游动,好象一点都不惊慌失措,而且还对试管内的温度和空气感到十分满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鱼在100度的高温环境下却安然无恙呢?同学们都惊呆了。当然,这个谜团还是让老师分析后我们才知道的。
姜老师说:“水在加热后会自然上升,而不会向下流。因此,试管上方的水虽然沸腾了,却不影响下方的水。所以,试管底部的小鱼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不会受任何干扰,自由地游动。”听了这个原理后,我大开眼界,原来科学竟有如此奇妙的魔力,让我惊讶不已。同时,我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姜老师的小实验圆满地结束了,同学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啊,这次实验真有趣!
[编写:尧塘中心小学 张书峰 审定:周怡和]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2
之一
佚名
习作指要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使学生弄清苹果的常见品种,栽培的历史,生存条件,营养功效等,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写明常见品种、生存条件、营养价值及几种常见苹果在外形特征、品质、类别等方面的差异。
3.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尽力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观访问果园、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难点: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课前准备]
1.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本地的几家水果店,认识几种常见的苹果,看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品种等,了解它们的特点、产地、什么时候成熟,属于几类果等。填好参观记录表(表式见书上第65页)。
2.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苹果的资料并做记录。
3.访问苹果园的农艺师,了解苹果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作文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写作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作文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 分小组互相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作文。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3
教学目标:
1、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野外采风活动培养收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2、学习状物的写法,写出秋天树叶形状、色彩的变化,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秋叶,制作标本、贴画、串链等秋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前天班会课,我们开展了“走进自然看秋叶”的活动,这两天,我们又让大家走进田野,自由采集秋叶,仔细观察,精心制作秋叶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把你们的收获拿出来,把你们的发现、思考、感想说出来,我们开展自由的交流。
二、交流指导
我们可以交流什么?(秋天树叶的变化,采集到树叶的颜色、形状、气味、触感,由树叶产生的联想,秋叶作品,活动的收获……)
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全班指名交流,通过追问,点拨,相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描绘生动,见解深刻。
三、练写片段
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语句更生动,我们要练写一个重点片段,写什么?(我最喜欢的一片秋叶,我的秋叶作品)
给你一段时间,看谁写得精彩?
指名朗读几个不同内容的片段,进行指导和评析。
四、顺序点拨
给我们这篇作文起个什么题目?
写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完成草稿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万小强
作文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充满个性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兴趣、需要、基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设计,调控作文教学的过程,才能取得作文教学令人满意的实效。
习作训练《秋天的树叶》选题富有时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连通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一个选题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次习作训练中,我将“走进自然看秋叶”、“动手动脑做作品”、“仔细观察说秋叶”和“用心思考写秋叶”四个环节连为一体,让学生看、采、做、摸、闻、说、想、评、写,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在体验中爱上秋叶,爱上作文,努力呈现出作文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一、走进自然,获得亲身经历
只有学生兴致勃勃地亲身经历的一切,才会使他们津津乐道、印象深刻。课前,我们利用班队课组织了“走进自然看秋叶”活动,带领学生走遍校园、走进田野,寻找秋天树木的变化,观察多彩斑斓的秋叶。我们在一棵树下捡到不同时期落下的秋叶对比观察,我们近观枯焦的芭蕉回忆四季的不同景象,我们远眺渐黄的水杉思考自然的生生不息……学生一路洒满欢笑,叽叽喳喳,好像难得这么开心,这么投入……
二、动手采制,产生独特体验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经历困难挫折,体味成功快乐,这种独特体验是习作中非常宝贵的素材,是教学中展现精彩的源泉。我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1、到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秋叶,查资料、问别人,弄清名称,分好类别;2、用美丽的秋叶做成树叶贴画、标本、书签、串链等作品。学生对两个任务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出色。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虽说良莠不齐、简单粗糙,但都是用心制作出来的。
三、交流评说,启迪智慧火花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是一个启迪智慧、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流评说需要研究内容、形式和作用三个方面。我的评说教学设计包括三步:1、探讨交流内容,拓宽视野;2、小组自由评说,多向交流;3、全班重点评说,共享见解。交流评说展示了观察、制作的成果,丰满、提升了练笔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适当的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使交流评说取得最佳效果。
四、练写片段,升华思考成果
片段练笔训练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升华学生的思考成果,为完成整篇习作打好基础。作文教学课堂虽然时间短,任务紧,但不能“重说轻写”、“光说不练”,要把片段练笔训练“挤”进课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写一个重点片段,适当交流,化解了写的难点,进行了写的指导,必定会帮助学生把这篇习作写得更好。
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挖掘资源,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写好习作,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本来面貌!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4
写读后感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要真正做到选材立意深刻,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为此,教学《习作3》时,我结合范文在班上开展了一个微型讲座。
读后感是最常用的一种读书笔记,就是把读了书或文章后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心得体会、收获、感想写下来。顾名思义,要先“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一、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二、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三、开头要联系原文。
读后感的开头通常介绍所读的内容,因为它是“感”的生发点。但这种介绍应是概括而简略的,以留出大量篇幅来写“感”,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介绍原文、涉及“读”的内容方面,易犯如下通病:大量引述原文,把“读”的内容写得太长,复述太多,而写“感”的文字却很少,轻重倒置。其实,读后感应以“感”为主,引用原文仅是为“感”服务,只需三言两语,少而精。
总之,写读后感要认真读好原文,简括地引述你由此而产生感想的部分,确立“感”的中心,联系实际谈心得体会、收获感想,以及领悟到的道理、受到的启迪。文章应倡导好思想新风尚,批评不良倾向,还可表明自己的决心和理想。
附班级优秀读后感作品:
《马燕日记》读后感
解李漫冉
《马燕日记》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
马燕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偏僻村庄,由于五年的干旱,家里颗粒无收,没有了生活来源,马燕不得不辍学回家。“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透过马燕的这句话,我看到了一个失学女童强烈求学的欲望。她虽得知,她将不能返回校园,家里没有能力支付她的学费,但却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她的人生有了大的转折:当社会大众得知马燕的事迹后,都深深被打动了,为她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给了马燕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奇迹。然而,如果没有马燕坚定不移的信念,又怎可能会出现这般奇迹呢?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更是幸福无比:吃着营养食品,穿着高档童装,玩着电子游戏,整天沐浴在父母抚爱的长河中。可马燕的童年呢?衣服破烂单薄,连想都不敢想什么高级食品,她只求能够学好知识,长大孝敬父母。
十三岁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可马燕呢?每天辍学在家做苦力不说,还要照顾患病的妈妈,每当看到别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时,马燕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呀!
上天夺走了马燕上学的机会,然而马燕却不向命运屈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永不放弃的梦想终于成真。马燕深知:只有靠自己来拯救自己。她用真切的词汇一页又一页地记述了她的真情实感。
看完书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作为没有成功的理由。但是,和马燕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们是社会主义中国新一代的少年,在享受幸福的同时,更要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良师益友
肖舒阳
我总是在埋怨,学习太忙,忙得没有时间玩耍;埋怨老天爷不公平,没有给我天才的脑袋;埋怨今天的晚饭不是山珍海味……而当我捧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这本自传时,不由得由衷佩服起这位坚强的作者,她对于命运的不公,没有丝毫的埋怨,面对“聋,哑,盲”的生理缺陷,迎难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 要是我能把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都写下来,那有多好啊。他们费尽心思把我的缺陷转变成美好的特权,使我能够在缺陷的阴影中,安详地快乐前进。”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海伦是以快乐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学校中,大家都很友善。海伦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爱护自己。同学常牵着她的手,在她的手心里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富勒小姐,为了能让她学会说话,从基本单词教起,一遍遍的发着同样的字母。她耐心地让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嘴唇上。去感受舌头和嘴唇的运动。贝尔博士愿意让她去触摸一件件珍贵的展览品,圆了她想更真实的去接触书本上所说的古代文明的愿望。可以说面对着一切一切的帮助,关爱。海伦都用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都觉得那么的可爱。而我们呢?
有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闷闷不乐。常常觉得自己被别人冷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人。在优秀的成绩面前,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沾沾自喜。而哪天,考砸了,就想找个埋怨老天的不公平,为什么没有天才的脑袋。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多么可笑。
“许多人都感到奇怪,像我这样又盲又聋的人怎么能领略瀑布的奇观,他们老是这样问我:‘你既看不见波涛汹涌,也听不见怒吼呼啸,它们对你有什么意义呢?’”海伦·凯勒作为一个“聋,哑,盲”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我们只有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于困难的精神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让我们用真挚的心去记住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用乐观的心面对生活的中的快乐与困难。真是感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带来的启示。
把我们的感激和关爱送给妈妈吧!
——读 《秋天的怀念》有感
李家钰
当我带着一种无限敬仰的心情读完《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母亲那种对儿子嵌入骨髓的爱使我震撼了。让我心潮激荡、思绪万千······
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忍着心中巨大的伤悲和身体的疼痛,推着双腿瘫痪的儿子欣赏着儿子最爱的菊花,想方设法让儿子开心,这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气啊!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念念不忘自己生病的儿子,嘴里还在不住地叨念着。这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的母爱啊!这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追忆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的内容。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再次感受到母爱的浩大和母爱的无与伦比!是的,天下哪一位母亲不是如此呢,世人皆知的痴儿舟舟之所以成为著名音乐指挥,这其中倾注了母亲的多少心血啊;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为救哺乳期的儿子,毅然咬断自己的静脉血管,使儿子吮吸自己的鲜血才保住了性命,自己却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爱撼天动地、母爱惊世骇俗,它可以跨越时空、它可以超越生命。然而可悲的是当今社会许多人对母爱视而不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的可悲和不幸啊!
再看看今天的我们吧!我们的母亲哪一时哪一事不在为我们操心呢?当我们接过母亲给我们递来的香喷喷的饭菜时,当我们穿上妈妈为我们买来的新衣服时,不知你有什么样的体会与感想;当我们坐上妈妈送我们上学的自行车并且目送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难道还不为此有所感动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很平常的事呀!不,决不是平常!这是爱,这是母爱!如果你真的没有什么感受的话就请读一读《秋天的怀念》吧!相信你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感受——那就是珍惜母爱!
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想经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痛,那么我们每个为儿为女的人啊,就在现在把我们的每一份感激,每一份的关爱,每一份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送给最关心最疼爱你的母亲吧!愿母爱感动我们一生,成为我们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了解家乡的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学着向别人介绍。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介绍能抓住特点,有条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能用介绍的口吻来说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书信,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细读范文,学习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习作要求
1、谈话:今天,我们要来学写书信。(板书:书信)
2、书信是应用文的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谁来说说,你对书信了解了多少?
二、学习书信的格式
1、阅读习作3,了解书信的正确格式。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书信的组成——称呼、问候的话、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
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称呼长辈时要用敬称,且称呼要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上冒号。
②问候的话:简单地对收信人或收信人、收信人的家人表示问候,如:身体、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如果是回信,还要写明来信已收到,并适当回答来信问题。写的时候要另起一行空两个字的位置。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部分,讲明写信人要对收信人讲的话。如写的内容太多,要分段写。
④祝语: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写“此致敬礼”,“此致”可紧接正文之后,也可换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祝你健康”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署名,在结尾的下一行的后半行写上自称和名字,如“儿某某”等。要注意,自称一般对长辈写信时才用,对于同辈可不用,如熟悉的人姓名中的姓亦可省略。对于晚辈,一般只写自称不写名字。日期,一般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要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3、再读范文,从中找出上述五个内容,强化格式。
4、教师出示书信格式图:(略)
三、细读书信的正文,学习介绍的方法
1、自由读正文,思考:作者介绍了家乡的哪些方面?
2、交流讨论。
3、教师提出要求:
介绍时要注重语境、语体色彩、措辞要得体。
四、提出学生习作要求
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家乡迷人风光和古老风俗的资料。
六、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能正确写书信。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介绍能抓住特点,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
1、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书信格式
2、交流学生中错误的书信格式,相机指导修改,强化正确格式
二、讲评、指导书信的内容
1、指名朗读学生习作(好、中、差各一位)
2、指导修改:
(1)听了他的作文,你知道他介绍的是家乡的哪一个方面?
(2)他是怎样介绍的?你认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
(3)与他类似的这方面,你是怎样介绍的?
(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时,相机纠正学生语言上的一些错误)
3、小组合作,互改习作。
三、学生自读自改习作后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