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画风》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画风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的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思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练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总模式:“学——思——练”
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学思引领——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学习思考,并巩固所学,进行拓展迁移。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感悟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领悟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在练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拓展中培养创新精神。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小画家们”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2、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云朵、小鸟等,构成一幅画。
3、设置悬念:我想把风也画进去,可是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呢?谁能帮我画呀?
4、揭题板书:《画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让学生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你好!我叫×××,很想和你做朋友。(学生自主选择喜欢和谁做朋友,就选择谁练习说话)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5、学写生字:艺、涛(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四】、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二)独立思考,阅读感悟: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a、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课件:
⑴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物。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巩固拓展,积累创新。
(一)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选择,个性体验
1、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2、小诗人:读一读老师仿照课文创编的小诗,自己也仿写一小结儿歌。
3、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快乐,放飞你的理想。
教学反思:
《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我们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有限,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堂以“学————思—————练”为主题教学模式的教研课。在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我力求突出“学———思————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学、乐思、乐练。
一、“以课为本”,设定目标。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要在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材本单元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围绕新课标和单位目标结合本课特点和本课时的安排,我分别设定了本课时具体的学、思、练的相关目标。
二·“以人为本”,激趣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者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引领。“学——思——练”模式低段教学,面对的是年龄小,喜欢玩乐的孩子。所以,上课初始,教者要想法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快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对上音乐、美术课比上语文、数学的兴趣浓厚,所以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以上美术课为契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场不仅新鲜有趣味,过渡自然,而且还在无形中初步认识了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性质,更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可是陈旧老套的机械重复地读写模式已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以课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快乐的学习。所以,在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巧妙的方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创设和文中小朋友交朋友的情境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三、“以读为本”,学思结合。
语文教学,永远是离不开读和写。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合作交流,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学会阅读。在这个环节我为了克服乏味地串讲,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读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思考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四、“以生为本”,巩固提升。
圣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对新知识的巩固,既是一种复习,其实也是一种提升。新课标也强调不能忽视学生的双基。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巩固和延伸。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所以我在设计练习这个环节中,尽量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分层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个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发展思维,引领创新。
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教学中遗憾就更是不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我也特别关注了学生,关注了教材,关注了课堂,可是,我觉得上课的效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例如,在“练”的环节我设计的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学生虽然也有积极的参与,可是思维还是显得狭窄。其实,生活中处处是“风”,可是学生平常似乎不太善于发现。所以,在引导学生的发现上,我还要下功夫。另外,在学写小诗的环节上,也仅是几个优生做的还像那么回事,可能这个设计难度大了一些。
《画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白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花儿见我把头摇,小树见我弯弯腰,白云见我快快跑,湖水见我眯眯笑。(谜底:风)板书:风。
2、谁能说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过有关风的句子?那你还能唱唱跟风有关的歌曲吗?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二、识字
1、今天老师还请来了3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和他们做好朋友?你能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如:陈丹,你好!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来了,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
4、再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三个孩子有关,愿意读读课文吗?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划出你不认识的字。
2、师:谁还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就提出来),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词想请教同学们。(出示多媒体课件)
xiǎn zhuàn gān
显 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地 转 旗 杆
3、观察“显”字的结构,写一写。
(二)、再读课文,读中理解课文。
1、把这些生字宝宝送进课文, 我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现在同桌互相帮助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共同探讨,议中理解课文。
1、这三个小朋友在画风,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认真地找一找,用你喜欢的标记划出你的答案。
2、汇报。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他们画了什么?(板书)
3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吗?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课件出示)猜猜这是谁画的?你上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有风的?
4、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
(过渡: 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赵小艺他们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课文里面的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来读读课文?)
1、出示单独的对话进行朗读。
2、请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那个小朋友的角色,分角色练习朗读。(小组合作)
3、选一个小组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喜欢课文里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过渡: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你们会画风吗?想怎样画呢?)
2、展开想象,说说我会怎样画风。
3、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请看(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五、课后作业。
课后我们可以拿起我们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一画风,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然后我们再来办个画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画 风
赵小艺 红旗飘
风车转
陈 丹 小树弯
宋 涛 雨丝斜
[教学点评]: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节课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得很好:
1、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多层次朗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学科整合、读写结合。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把风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并在学完全文之后用绘画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绘画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课内课外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本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这种融洽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画风》教学设计 篇3
《画风》教学案例剖析
教学聚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不难读出: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以此为指导,结合《画风》一课的文章特点,笔者进行了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精彩回放:
[片断一]课文导入:猜风
课件出示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师:猜一猜它说的是什么?
生:风(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同学们,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片断二]讲读课文:画风
(课件展示主题图)
1、师:请你轻轻地读读2-8自然段,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同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同桌交流)
2、投影出示有关的四个句子:他们画的风藏在哪里?
1)我们先来看看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请大家齐读第一句话:
提问:a、这一句话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学生汇报后板书:旗子飘。
b、是呀,宋涛也看出来了,谁来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惊喜的语气,大声说)请几位同学练习说。
c、出示课件,这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转换成被字句的练习:旗子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小结:在赵小艺画的这幅图中,我们从旗子飘,可以看出风来了。
2)其它的三幅图中,从哪里也看出风来了?
理解陈丹画风的办法:
a、她画的是风吗?你从哪里看出了风来了?
出示句式练习:是风,风把
被风
b、板书:小树弯
c、板书:雨丝斜
3、(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在哪儿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4、师:我们可以从随风飘舞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看出风来了。这三个好朋友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画得多好呀!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a、生画风)
b、展示自己的画,说风: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亮点直击:
一、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语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本文开课伊时,请孩子们猜一猜风谜语,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二、借助语言,引导体验
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在分析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对话时,教师通过改成被字句和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在哪儿,让学生们不断与文本触摸、对话,既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性,又调动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文中的小朋友产生共鸣,这样借助语言引导体验,达到了“水到渠成”功效。
三、想象操作,丰富体验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较好地诱发了学生内心体验: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画风后,同时设计了说话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再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风?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风来了还有什么现象。“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这样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无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为体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总之,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体验的教学就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要学生品出味儿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入乎其内,拨响他们的体验之弦,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这样,才会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会有语文的生发和拓展。
《画风》教学案例
“同学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大家纷纷发言:“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同学们,谁还有其他办法画风?”
有的说:“我的衣服被风吹起来。”有的说:“我的辫子被风吹得飘了起来。”有的说:“画风筝在天上飞的高高的。”有的说:“树叶被风吹得乱转。”等等。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说了好多办法,我听了禁不住为孩子们鼓掌。
“请大家想一想:声音、气味与风一样,也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么画?”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会儿时间,小手林立:“画一位同学捂着耳朵。”“画一位同学在读书。”“画一只小鸟在枝头唱歌。”“下雨了,画闪电。”真是妙极了。这时,有一个孩子这样说:“老师,画盛满菜的盘子,我在闻。”“我手里拿着一束鲜花,蜜蜂绕着花飞舞。”等等。孩子的语言真实妙极了,我没想到孩子有这么精彩的回答。于是,我及时布置作业,要求把刚才的画风、画声音、画气味的语言、场面写下来,看谁写的好。
《画风》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应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将《画风》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习目标
1. 会认“宋”等七个生字,会写“丹”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具准备】 1. 课件
【重点难点】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 《中庸》部分章节;
课前演讲。
一、古诗导入,揭题板书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风的诗(师板书:风)还记得吗?
师生齐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师:在诗人笔下风掀起巨浪,吹斜出林,那在你的印象中风有什么特点呢?请结合自己的观察说一说
生1:风有大有小。
生2:春天的风是暖暖的,夏天的风就很热,冬天的风很冷,秋天的风有点凉。
师: 你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孩子,谁还想说?
生3:风没有颜色,看不见也摸不着。
师相机导入:你说的真是太好了,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
生(有的):能,不能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画风》
相信你学习之后也很会画风。(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风”前板书“画”。
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书,识人物,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66页,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今天老师特别还要提个特别要求:边读边想,文中有哪几位小朋友这么厉害,把风画出来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时,相机投影出示文中插图及名字。
师:来一起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学生齐读。
男生齐读、
女生齐读
3、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这几位小朋友的名字中,有六个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
其中“宋”和“赵”是两个姓氏,我们班有姓“宋”和姓“赵”的吗?大家也喊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师:当然这些字还有还有许多用法,谁来组词?(投影逐个出示生字)
学生排火车口头扩词,(尤其多用“涛、艺、陈”其他生跟读。)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组出了“波涛汹涌、丹青、才艺、显然”词汇很丰富。
4.师:老师也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投影词语)
宋代 波涛 陈旧 牡丹 姓赵 文艺 显得
波涛汹涌 灵丹妙药 才艺双全 显而易见
学生齐读
5.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丹”字)指导书写“丹”。
① 大家请看“丹”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说)
② 请注意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丹”“冂”写得窄,“ヽ”在竖中线上,“一”略向上提,占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两遍。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师 (课件出示三幅画):
这就是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画,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幅画是谁画的?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段落,画完后和同桌交流以下。
(师下座位指导)
学生边读边画,画完和同桌交流。(很有兴趣)
2. 有答案了吗?(师每展示一幅画,就请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段落,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出写风的句子和孩子们说的话)
① (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请告诉老师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齐答
谁愿意来把陈丹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生:读
师:你感受到风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风?
生:从旗在空中飘着感受到的。
谁能再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让我们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风?
一生便读的绘声绘色“飘扬”读得尤其美。
师:你真棒!把风读得美滋滋的,谁还能把风读得更美?
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
生: (高兴、自豪、得意)
师:用我们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提示表情和声音都要有高兴、自豪、得意)。
全班齐读
②师 (课件出示陈丹的画)问:谁来告诉大家这幅画又是谁画的?
生:说。
师:是啊,在赵小艺的启发下陈丹也会画风了,她多开心呢!谁来读读陈丹画风的这一段,让我们都感受到她的喜悦,感受到风呢。
生美美地读第六段。
师:你读得真好!谁也有自信读的像她一样好呢?
生纷纷举手。
师:那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吧。
想读的学生起立齐读。
③ (课件出示宋涛的画)这最后一幅画又是谁画的?
(学生答)
师:自己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像刚才这几位同学那么棒。
学生自读。(体现了有扶又放,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3、分角色朗读。
(1)指名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这么喜欢读书,那愿不愿与来分角色读一读呢?
生(高兴):愿意!
师(投影文中小朋友的对话):那谁愿意先到前面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呢?
指名扮演三位小朋友,一位读旁白。
师:在他们读之前,谁来给一些指导和提醒,愿意当指导老师的请站起来说。
生1.要把冯读出来。
生2:第二段陈丹说风谁也画不出来的话要读的肯定。
师:你太厉害了,真是我们的小老师。你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生2读。
生3……
(用让学生当指导老师去提醒同学地方法,给学生自己挖掘文本的机会,学生对文中朗读重点自己把握非常到位。效果很好)
师: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小老师了,知道的真好,你们听明白了吗?快按照大家的指导为大家演示一下吧。
投影文中小朋友的对话:
被指名的同学到讲台前为大家示范。请大家做评委,认真倾听。
读后评议。
(2)小组分角色读。
师提醒快速分配角色,进行朗读。(建议一分度旁白,三人扮角色。)
(3)一个小组展示,其他人当小老师,进行评议。
① 哪一组想第一个读? (指名)你们读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请大家做评委,认真倾听。
② 哪一组想挑战他们? (指名)你们打算以什么方式来战胜他们? (师强调:把风读美,配上合适的动作读,带着丰富的表情朗读,读得比他们更高兴,读得更得意,更自豪……)再激励学生继续挑战朗读。
四、积累运用
自然呈现最后一段。
师:文中小朋友画得好,今天你们读得真好,老师听着也真的感觉面前好像真的有风吹过,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边抒情,边投影最后一段文字)
齐读最后一段,仿说句子:
————————过后,—————显得————————。
生1: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更绿了。
生2. 一场大雨过后,花儿显得更娇嫩了。
师:娇嫩这个词用得太好了,你知道的词真多!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说出更有创意的句子。
生3:妈妈穿上这条裙子之后,显得更瘦了。
(在他的启发下,学生创意更丰富了)
生4: 大地震过后,人民显得更坚强了。
生5.云南发生大旱之后,节约用水显得更重要了!
五、回归全文,感悟提升。
师:你们说得真好,再端起书来美美读一读课文吧。想一想从这三位小朋友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要学习赵小艺爱动脑(板书)
生2:我要学习他们善于想象(板书)
生3:我要学习他们很有创造。
师:你觉得他们怎么会创造?
生3:他们有不同的办法划出了风。
师:很好。老师赠你一个更好的词语——创意(板书),他们都很有创意,大家觉得好吗?
生齐:太好了。
师(指板书):能总结属于我们自己的名言吗?
(投影前两课学习后课文中的名言和师生总结的名言:
13.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14.只要比别人多想一点点,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生:只要爱动脑,就会有创意。
生:只要爱动脑,善想象就会有成就。
……
师(投影):老师读了这个小故事后也很有收获,写下了自己的收获,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读:创意源于动脑,源于交流,源于合作。
学生齐读
师:喜欢吗?你也快拿起笔在书上写下你的收获,总结出自己的名言吧。
学生兴趣盎然的写。(让学生总结名言,换个方法让学生提升感悟,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读写结合,课堂效果非常好。)
师巡视,发现好的创作。
指名读。
五、拓展、实践
1.师:同学们在创作名言时真的表现出了不起的创意,想继续创作吗?(生争先恐后:想)师:好,如果现在你来画风,你会怎么画?
生:我要画在空中飘舞的纸片。
生:我要画一个小姑娘,她的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我要画几朵小花,小花在向我们点头呢。
生:我要画柳枝在风中跳舞。
2.进一步激发:如果让你来画声音,你会怎样表现?
…….
师:那快拿起笔动手画一画吧。
1.动手画一画风,能用你的画笔把风画出来吗?请大家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画纸,开始画风。
2.想挑战的可以表现一下:画声音。
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3.展示
板书设计 : 15 画 风
旗子 飘
风车 转 爱动脑 善想象 有创意
小树 弯
雨丝 斜
画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忽、会正确书写“丹、宋、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初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
2、难点: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新朋友,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展示),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宋涛、陈丹和赵小艺(课件人名逐个出现)。我们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你好,宋涛(陈丹、赵小艺),很高兴认识你。谁还想跟他们打招呼呢?
生:打招呼,做自我介绍。
师扮宋涛等,做回答。
师:这三位小朋友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出一个难题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
生:敢。
师:他们带来的是一个谜语(课件出示),哪位小朋友知道谜底呢?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呀,那大家一起说吧,谜底就是…………
生:风。
师: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大家想过没有,怎么样才能把风画下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三位新朋友是怎么 画 风 的。(课件出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15、《画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6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标出自然段,并画出生字,一会比比哪个小朋友生字认的最准确。
师:大家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充满自信,谁愿意先接受挑战?(指生答)
[出示:生字]
1、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前面六个字在我们周围人的名字里经常出现,大家很容易记住,但这个字[课件单独出:显]
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的呢?
生:加一加,减一减。(日+业,湿-三点水。)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细心的小朋友,课文中有一个多音字,谁找到了?
生:旗杆的杆。[出示:杆]
师:你能说说它在课文中的读音吗?
师: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要为你们树起大拇指。(课件:大拇指的图片。)
三、读文感悟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遇到问题要我动脑筋,多思考,想办法。)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 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出示二至八自然段)
2. 哪个小组愿为全班展示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听听 他们哪里读得好?)
教师适机点拨。
女同学的声音真好听,男子汉的声音真响亮。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丹、艺、宋
(2)口头组词。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艺
(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画风》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涛、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谁能画风”的问题。他们动脑筋想办法,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课文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本课生字、新词不多,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自然界中,时时会遇到“风”,但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描绘“风”是很难的,理解风与其它事物变化的关联,就更难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问题,可以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宋涛勇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习陈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学习赵小艺挑战“自我”认真求索的精神。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在朗读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向往美好的情景”,获取“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读准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5、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课上可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示,通过组成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利用学习论坛互相帮助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品尝到思考的乐趣,收获的快乐。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解释课题。
1、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草儿见它弯腰。(板书:风)
2、会唱歌词里有风的歌曲吗?
3、听听风声。问:这是怎样的风?平时你还感受过什么样的风?
4、风听得见,也能感受的到,可以唱一唱,还能写一写,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课题:画风)
生:猜谜语、畅所欲言、聆听风、自由回答、齐读。
二、学习生字。
1、老师给咱们班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出示:三位小朋友的头像)是谁呢,赶快去认识一下吧。
2、师去掉拼音,问:画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还会读吗?
3、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4、相机给“涛、艺”找朋友。(你们真棒呀,瞧,三位小朋友送给了大家一个可爱的笑脸,你们高兴吗?)
5、让我们在轻轻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生:
1、自由读,“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男女生个别读。
3、个别读。
4、学生组词。
5、学生轻声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三个孩子有关,想去读读课文吗?打算怎么读呢?
2、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多读几遍,碰到不认识的生字就用笔画一画,再请教旁边的“小老师”,教师巡视。
3、有不认识的字吗?老师有几个字不认识,谁能帮帮我?(出示。)
4、我这儿有一些我们刚刚认识的字,还有一些以前就认识的字,(出示两行字)问:你们还认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说说。(找朋友,组成词。)
5、现在,如果你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读的会更好,有没有信心?那就在自由的读读课文吧。
生:
1、说说读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画生字,词,并向同桌请教。
3、学生反馈。
4、组词。
5、再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大家读的真认真呀,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那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抽学生朗读课文。
2、你们想对这三位读课文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
1、学生分段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评价。
3、学生交流。(课文讲了陈丹、赵小艺、宋涛画风的事情。
五、熟读课文。
1、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拿起笔画出你想要的答案。
2、教师问: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
教师板书:
小艺:红旗飘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3、让我们闭上眼晴想一想赵小艺他们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教师深情的说:在美丽的郊外,小树被风吹弯了腰,红旗迎风招展,连空中的雨丝都被风吹的斜斜的。)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出示三副画)
谁能给它配上课文中的句子?个别读,齐读。
5、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这三位同学的画,还给这些美丽的画配上了课文中的句子,现在你们想不想换种方式读读课文呢?接下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6、同学们读的真好,看来咱们的同学都是优秀的播音员。你们喜欢这里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7、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那你们准备怎么画风?
8、四人一小组合作画一张画。(时间3分钟)
9、小组派一位代表把咱们富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10、小结:同学们,你们画风的方法真是又多又好,可见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不断实践,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们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
板书设计:
画风
小艺:红旗飘风车转
陈丹:小树
宋涛:雨丝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字词卡片,复习。
2、让学生读课文。
3、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同学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感悟。
1、组织默读第2~8自然段。
2、教学第2~8段。
(1)喜欢小艺的: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
(2)喜欢宋涛的: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
(3)喜欢丹丹的:丹丹也很聪明,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
3、小结:宋涛、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
生:
1、默读,想想自己喜欢谁。
2、交流自己喜欢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一句,想想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说感受,齐读这一段,想想他是怎样画出风的。
(3)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自由问答,分角色朗读。
三、学字指导。
1、小黑板出示生字(艺、丝、杆、眨、涛),引导读字,互评。
2、表扬学生中好的记字方法。
3、个别指导。
4、范写。
5、引导自评、互评、及时表扬。
生:
1、集体读田字格中的字,同桌互读、互评。
识字、记字,交流方法。
2、读帖,想笔顺规律,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得好的学生示范写。
4、描红、临写,互评、互学,总结经验。
培养学生读帖的好习惯,在评价中提高写字质量。
四、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
《画风》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 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画风》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三个小朋友的图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2。同学们,你们了解风吗?谁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有风的时候,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景象呢?风有颜色吗?有味道吗?它能画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他们的名字,老师在图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三个小朋友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六字在我们班上那些同学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湿——显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分组轮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里面只有一点。“乌”字里面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字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是三点水。
“陈”字右边是“东”,不要写成“车”。
重点指导“忽,眨,涛,斜”这四个字。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
老师示范:“艺”字草字头应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3、练习书写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按照范字临摹,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
板书设计
15、画风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