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卜算子咏梅》教案优秀9篇正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咏梅》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1

王丽萍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1、揭示课题《卜算子·咏梅》。明确诗词描写的事物是梅花。

2、介绍“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师:提到梅花,不禁想到了“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两个词(课件出示),知道这“三友”和“四君子”都是谁吗?(松竹梅、梅兰竹菊)

从这两个称号中,你发现了这几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吗?(不畏严寒,品格高尚)

自古以来,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都是画家描摹,文人引用的对象,它们出现在名画中、扇面上,甚至瓷器、木雕中。(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3、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更是屡屡出现在诗中——

梅花风姿清雅飘逸,北宋诗人林逋这样描绘过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性格隐逸淡泊,明代诗人高启这样吟咏过它——寒依疏影萧萧竹,春燕残香漠漠台。

梅花品格坚贞,洁身自好,南宋诗人卢梅坡这样赞美过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课件出示以上诗句,请学生吟诵品味,初步感受文化中的梅花形象。)

设计意图: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而厚重,从相关文化内容引入,使学生对梅花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梅花产生亲近感,帮助他们接下来更好的体会词的涵义。

二、初读知大意

1、师:这一株株梅花,携着幽幽暗香,或伴着诗人的吟颂,或载着诗人的情怀,或擎着诗人的志向,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侃侃而来。而陆游这首《卜算子》中的梅花,带来的是什么呢?认真听,用心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说说听出了什么?(压抑、伤感、凄凉……)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充满感情的朗诵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准确定位本词的情感基调。

2、师:这到底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呀!竟引得我们都惆怅起来,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试着走近它,理解它,然后把你看到的梅花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交流体会。

3、指名试读,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节奏,并读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品读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同学生对梅花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边读边品悟梅花的寂寞、凄凉、苦闷与悲惨形象,以及在饱受摧残中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受作者借梅花自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1、寂寞的梅花:废弃的驿站让人平添寂寞,残破的断桥使这寂寞更深了三分,试着读出这份寂寞。

2、寂寞黄昏以令人深感凄凉,再加上风雨的欺凌,这凄凉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请学生带着这份感受诵读诗词。

3、孑然一身时受欺凌,群芳争春时遭嫉妒,怎能不苦闷?试着替梅花抒发内心的'苦闷。指名诵读

4、“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个字,字字血泪,让我们看到了梅花悲惨的结局,此时,你对梅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你此时的感情融入词中,试着读出来。

5、在我们惋惜的同时,世人心中也对梅花充满了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他的命运,这份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只能缓缓地吟诵着——驿外断桥边(学生齐诵)

四、扩读升情感

1、师:听着你们的吟诵,我不禁想到了陆游的一生,与这株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国诗人——陆游

课件出示陆游的相关资料: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9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却被奸臣秦桧除名。

秦桧死后,宋孝宗赏识陆游的才华,但并没有重用陆游,只任命他当了一些地方小官。

期间,由于陆游在没有征得政府同意之前,向灾民发放粮食赈灾,被罢免了官职。

陆游六十一岁再次被委以官职,但不久又被罢职还乡。

六十三岁时,陆游再次被任命,但不久又被罢官。

此后二十年间,陆游一直蛰居农村。直到去世,他也没有盼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天。

指名读一读

问:了解了陆游这些经历,你觉得陆游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坎坷、悲惨……)

2、师:看着这些经历,不禁又令人想到了陆游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课件出示)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请学生诵读这些诗句,边读边体会,从中能读出怎样的陆游?

师:这一首首诗词,既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陆游,更是一株株品格高洁的傲雪寒梅。

设计意图: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创作题材广泛,这里独选了这几首格调低沉的词句,目的是与本课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首咏梅词的意境,以及作者此时的无奈心境。

3、著名诗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梅花在经历坎坷的陆游笔下,是这样凄凉愁苦的形象,而在另一位诗人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先请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

请学生根据初步感受说说,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师:在这里,陆游笔下梅花的愁云一扫而光,这株梅花顶风冒雪也展露着笑颜。同样是凌寒傲放,二者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下节课让我们走进伟人毛泽东,去探寻梅花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

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咏梅词,历来被人们反复吟咏比较,在本课结尾处引出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旨在开拓学生阅读的视野的同时,引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好奇心,不仅对两首词产生兴趣,更由此对诗人产生了解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和自主阅读埋下伏笔。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

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

(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谈议

(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

3、品读赏析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想一想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如果梅花有表情,这时是怎样的表情?如果梅花会说话,这时会说些什么呢?(体会无私、高尚)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

1、再次凝视这首词,不觉暗香盈袖,如此佳作,老师想找个人再次朗诵这首词,而且连上陆游的词一并朗诵,听完后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4、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听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写这首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5、小结。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其实梅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种梅、赏梅、画梅、写梅,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歌咏梅花的诗词名句,你知道哪些?能否背几句?

(五)写一写

1、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可以入诗入文,我们没个人也都有自己最钟爱的景象,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心中的最爱吧!

2、最后,我想以一首诗来结束这堂课,并表达我对大家的真心祝愿:

咏梅

读陆游、毛泽东咏梅词而写之。

孤苦高傲陆放翁,

豪迈乐观毛泽东。

同是挥毫赞梅花,

古往今昔殊不同。

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4

作者:沈建芬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 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 ”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 雪 冰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大地冰封 寒风凛冽 寒气逼人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 花团锦簇 百花怒放 (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5

执教人:邹美玉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 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 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

1. 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 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 熟读全词。

2. 指名读。

3.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 小组交流讨论

5. 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 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 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 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 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 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 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 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

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咏的配乐磁带、歌唱伴奏带。

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

教学过程 :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8

卜 算 子作者:陆游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咏梅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2002/12/20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9

佚名

教学内容 25.卜算子·咏梅 拟__2__课时

时间分配 讲授 练习 累计备课____课时

第__1__课时 10’ 30’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  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b.回忆层次c.凭借板书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四。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

(自古以来,作业 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 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