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优秀5篇】正文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优秀5篇】》

时间: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篇1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学习本课的生字;复习“赢”的字形;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承受”的意思。

2. 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节。

3. 能在阅读感悟的过程,理解句子“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的含义,感受桑兰的坚强与乐观,并能用1~2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初识桑兰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读题)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桑兰。(出示桑兰的照片、名字)(读好名字)

2. 学习课文第一节,补充资料。

(1)让我们先来了解桑兰的运动生涯。出示第一节。轻声读读第一节内容。

(2)引读,出示:5岁开始练体操

9岁跨入省体操队的大门

12岁入选国家队

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板书:赢——复习字形)“赢”同“羸”下半部有所不同,中间是个“贝”。

(3)出示补充资料,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

师:桑兰曾为国家赢过许多荣誉,让我们来看一份桑兰获奖的履历。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感受到她是一位怎样的运动员?

示:1991年(10岁)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等四个单项第一名和个人全能冠军。

1995年(14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1996年(15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16岁)在“全国体操锦标赛”和“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两次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17岁)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

指名回答。师:从她的这些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出示、引读)——优秀的跳马选手。

3.学习第2节,了解“意外”的内容。过渡:可就是1998年7月21日晚上那次意外的事故,改变了她的命运。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让我们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第2节,简要地说说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1)指名回答。1998年7月21日晚上,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试跳时意外受伤。

(2)引读课文第2节。

师:是啊!那天晚上发生了改变桑兰命运的事。(引读事故内容)对于这位优秀的跳马选手来说这真是----(出示)这真是天大的不幸!17岁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可是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3)结合课内外资料理解“天大的不幸”。

问:请你联系桑兰的运动生涯和她受伤的情况,说说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指名回答。(随机板书,小结)(4张卡片)身体的疼痛,肢体的伤残,失去大好的前途,失去美好的生活。

师:17岁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可是——。从此,她将面对——,面对——;从此,她将失去——,失去——。这一切(箭头指向:一切)真是——天大的不幸!

(4)再次齐读这句话。师:然而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却——微笑着承受一切。(再读课题)二。 读文解疑,体会桑兰的坚强与乐观

1.辨析词语,体会“承受”的含义。

师:课题中的“承受”能不能换成“接受”(出示卡片)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说说原因。(承受有接受事实,但不屈服的含义。)

2.整体读文,了解桑兰能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原因。

师:这一切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但桑兰做到了,那么她是凭着怎样的信念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交流、出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3)指导朗读。

师:桑兰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但她不屈服,她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这就是支持她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力量来源。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3.细读课文3—5节,深入感悟桑兰的坚强与乐观。

(1)轻声读3—5节,划出描写桑兰不屈服的语句。

师:桑兰又是怎样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请大家先默读3—5小节之后,划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争取读好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读了之后的感受。

(2)交流示句: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发现你们在小组学习时都找到了这3句话。(三句话整体出示)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每天上午和下午……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顺序来学习。

指名小组读句、谈感受,(每谈一句,穿插点评,强调“承受一切”,并穿插引读。)

★:其中抓住第3句话,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桑兰的顽强。

师:请大家抓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两个词,再结合桑兰当时的身体状况,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做刷牙、穿衣、吃饭,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的?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来说一说。

出示:桑兰为了能自己__,她_______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小组合作,指名交流)

4. 引读3—5小节,加深体会。

师:如此简单的事桑兰都做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何况要站起来?这期间不知还要面对多少困难,不知还要付出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让我们配合着读好3—5小节,再来感受桑兰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时的坚强与乐观。

5.直接引读6、7节。

师: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说——。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她——

6.诵读诗歌,加深体会。

(1)师:对桑兰能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我们感到无比敬佩。那么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歌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示:从那一刻起

身体的伤痛

肢体的残疾

生活的不便

将时刻困扰着你

从那一刻起

场上将不见你活跃的身姿

如雷的掌声不再属于你

盛开的鲜花不再簇拥着你

骄人的奖牌不再与你有缘

……

然而

你用无比的勇气

微笑着承受一切

我们敬佩你——桑兰

(2)学生自由诵读。配乐齐诵。

三。语言实践

1. 写话练习,内化感悟。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也深受感动,你有什么话想对桑兰姐姐说吗?请你以(出示)“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1~2句心里话。

(1)学生写话。

(2)指名交流。

2. 总结:老师要告诉大家,桑兰现在已经是一家卫星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仍然在为她热爱的体操事业奋斗着。对体操事业的一份挚爱,支持着桑兰面对困境坚强不屈,乐观进取。也激励着我们做个乐观坚强,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篇2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用6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做到正确、通顺,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不随意停顿。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到通过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那就更好了。

(2)学生按要求读书。

(3)交流读出成果。

指名读。

同学之间按照读书要求,互相评议。

3、精读感悟。

(1)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是什么?

2分钟默读课文,理解“一切”具体指什么。

指名交流。

小结:

作为一个常人,她受伤后,突然不能自己刷牙、穿衣、吃饭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瘫痪后,她的后半生也许要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她失去了生活的自由;年仅17岁的她,每天都要用两小时接受康复治疗,忍受剧痛,失去了生活的轻松。

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她再也不能在赛场上驰骋,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高高的领奖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失去了最心爱的运动事业。

这所有的一切,她必须承受!

(2)桑兰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

快速读读3至6小节,找找答案。

指名交流。要求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小结。

引导齐读主治医生拉格纳森的话:

“这个小姑娘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瘫痪患者做出了榜样。”

我们相信,桑兰决不会向伤痛屈服,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她能站起来!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更赢得了我们的崇敬!

4、学习生字词

(1)用3分钟时间准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

(2)默写。交流。

(3)对默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字指导。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篇3

分享精彩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片断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作者: (小学语文 课程直属小学语文)

《微笑着承受一切》(第二课时)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那么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画)

师:哪些同学找到了?

生:这句话是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师:(出示这句话)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曲线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生:(再读)

师: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句子?

生: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师:找得很对。(投影出示)队友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表现得怎样?

生:桑兰没有掉一滴,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师:对了。那么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应该读出坚强的语气。

师:你能用坚强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生:能!

师:好,那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桑兰的坚强。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她很坚强?

(略)

推荐理由:这个教学片断运用了“以点带面”的手法,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引出第三至六自然段的教学,且朗读教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桑兰面对重大不幸,仍能坚强乐观,积极对待人生的精神。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篇4

《微笑着承受着一切》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三年级的孩子9岁左右,对于今年的孩子来说,桑兰发生的事是8年前。大多数的老师应该清楚这件事。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过程,我们必须把这种真实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真实。这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写文章应该写真实的事,不要写假。

桑兰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孩子读了会感动,老师读了也感动。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了,每次都有着感动。因为我去过省的体育中心看过五六岁的孩子是如何锻炼的?我有几个体育方面的朋友,我知道他们的身体,我知道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我在本科学习的时候,给我们上学校管理课的一名长者,他说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一定要学会用体育人才,不只用他们上体育课,最重要的用他们为学校创办一些企业等,因为体育人才不怕挫折,遇到困难不畏惧,会很快从困难中走出。所以,17岁的桑兰才有着这种“微笑”。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这课,千万不可丢失掉那美丽的“感动”。

这一篇文章,学生读起来是比较轻松的,在老师引导学生几遍阅读中,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文。学生学会了后面的生字,做完了有关作业,并不能说明孩子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完,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我个人认为,这段文字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一是桑兰的这句话表现出了自己不向困难低头;二是这段话点出了文题“微笑面对一切”;三是这句话应该说逼着学生要认识今天的桑兰怎么样了?四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地欣赏运动员,因为运动员的吃苦精神是世界非常宝贵的财富;五是桑兰用微笑感谢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最好引导学生搜索现在的桑兰,网上这方面的信息还是很多的。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学生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学生读着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不可能没有任何挫折,学生这种寻找式阅读,也可以说研究性阅读,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能转变自己的人生。三年级学生阅读这种真实的东西,一定就能够收获真实,这样才能让其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学生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也才能走进学生。

现在的桑兰的确过的很坚强,就像这篇文章说的那样。苏教版教材只所以在国标版还保持着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有着让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现在的桑兰的意图。假如在引导中,还能让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对话,比如为桑兰写封信,发个e-mail,心与心的交流,肯定能够让一些孩子更好的成长。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俞纲老师的博客    点击数:105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3、               体会桑兰草鱼脊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巩固复习:

1、        1998年7月21日,对于年仅17岁的桑兰来说,是人生中最为不幸的一天。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桑兰那不幸的一刻吧!

2、        受伤的桑兰,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这“微笑”包含着什么呢?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在课文的3-5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最使你感动呢?

4、学生自由划,读,指名朗读。

▲第三自然段:“但……情况”。在这句话中,那些词能看出桑兰坚强:一滴、急切。

▲第四自然段:桑兰总是……乐曲。在这句话中,那些词能看出桑兰坚强和乐观:忍着剧痛、轻轻哼着。(这种坚强的品质就连主治医师都赞不绝口)读医生说的话。

▲第五自然段:但有谁知道……大汗淋漓。通过语言的对比,来体验语言的魅力。

(1)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2)没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已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5、齐读课文3-5自然段。

6、教师过渡

7、指名读桑兰说的话,从这句话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桑兰就是这样一个坚强、乐观、自信的女孩,读到这,我们终于知道这微笑包含什么了吧!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8、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读写结合:

1、过渡:诗最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桑兰说吧。下面就以“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为题,写一首小诗。

2、讲评。

四、课外拓展:

1、通过网络介绍桑兰的博克。

2、朗读下面一段话:

我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你时常过来做客,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会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你分享。

3、课堂是有限的,网络是无限的,通过网络来和桑兰姐姐近一步的交流,学习她身上的那种坚强、乐观的品质。

五、作业:

1、浏览桑兰姐姐在新浪博克里发表的一些小文章。

2、把小诗通过博克发送给桑兰姐姐。

周乐老师评课:教学紧扣“微笑”,充分挖掘“微笑”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理解“微笑”背后所蕴含的坚强、乐观和自信。在环节的安排上,还可以更加紧凑些,如让学生划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学生找到一句,便可学习一句。

丁晶老师评课: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或许教学效果会更好,如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你们自己刷牙、穿衣、吃饭才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应该充分挖掘文本内涵,“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海内外人士会说些什么呢,在这里创设一个说的训练,然后再让学生写,或许效果会更好!

我的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有三个成功的经验:

1、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和理解。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体现出桑兰坚强的个性。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品读、体悟,上出了语文味。

2、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写的练习,以“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为题,写一首小诗。写诗的过程,是回顾课文的过程,也是激发情感,提炼语言的过程。学生写得兴趣盎然。

3、课内延伸课外,激活课外探究兴趣。我让学生把写好的小诗发表在桑兰在新浪网的博客上,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走进桑兰,走进桑兰写的随笔,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显得有些草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大家说了些什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样也为写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把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学资源,艺术性的安排教学环节,使语文课上得更加精致。

转载自俞纲老师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