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1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页是细致的小编枫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1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1、学生自读词语。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亡羊补牢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世界是大家的、各国人民是一家”这一主题选入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本组围绕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意。
《太阳是大家的》以此为题,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课文中的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表现,换来他人对“我”的尊重。
《卖木雕的少年》本文通过写“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会写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世界人民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各国人民之间要相互关爱,世界才会更和平、稳定、发展。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各国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单元教学时间】
《太阳是大家的》2课时。
《一面五星红旗》2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2课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重点:
①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点:
①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4)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5)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三年级#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1、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①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②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③指导朗读。
④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⑤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2、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写一写。
情感目标:
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4、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检查背诵课文3或5自然段。
引导:一只小喜鹊掉到了地上,被好心的郭奶奶带回了家,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请你背一背描写郭家母女关心、爱护小喜鹊的自然段。
从此,小喜鹊就离不开郭家母女了,小喜鹊都是怎样做的,你再背一背。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狂刮弱存至展跃止撒跳蛋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合体字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存至止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也可以按笔画或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
注意:撒、坠、巢的读音
3、指导书写。
展:被包围部分是7画,不要在竖提旁边加一撇。最后两笔是撇、捺。
存:书写时注意“丨”、“子”的位置。
跃:右边是“夭”不是“天”
4、写生字。
要求:
A、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B、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3个生字,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写稿,向板报组投稿。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读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展撒
课后反思:生字掌握的较好。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文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学习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4、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1、买漂亮的鸟笼;2、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3、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关爱————》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
板书:
11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路旁的橡树》: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 )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石头书》: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3+0=
0+7=
8-0=
6×0=
0×9=
0×3=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题。0÷5=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明确: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8÷2=
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师: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⑤强调: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程。
(3)例6第(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n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6:(1)208÷2=104(2)216÷2=108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n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在计算时每一步都要认真计算。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写好带有“刀”部和“立刀旁”的生字。
2、正确填写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找出并抄写下来,感受动词在句子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3、将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找出并抄写下来,感受动词在句子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而美观的写好汉字。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育儿方式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1、我会写。
(1)出示两组汉字,你能读准它们的字音吗?(学生自读。全班齐读)
(2)仔细观察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组都是带有“刀”部的字,“刀”在每个生字的不同位置上;第二组都是“立刀旁”的字,都与“刀”有关)
(3)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匀称、美观?(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书写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剑”字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剥”字左边下面不是“水”字,而是“竖钩、点、提、撇、点”)
(5)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并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2、我能填。
(1)出示“我能填”中的词语,同学们能把这些成语填完整吗?谁来试试?(指名上台填,其余同学在书上填。不会填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或用提问向别人请教)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读完了这些成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吗?(学生回忆、交流)以下答案供参考: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3、我能写。
(1)出示例句,让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像,说说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
(3)请你们把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抄写在横线上。
(4)出示一张动物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试着用上合适的动词来描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将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找出并抄写下来,感受动词在句子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2、读读背背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通过了解动物妈妈育儿的方式,学习编写儿歌。
教学重难点:尝试根据动物妈妈育儿的方式编写儿歌。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育儿方式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百宝箱:
1、自由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些短语都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段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段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场合中通常只说前半段,“歇”去后半段,依然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我们叫它歇后语。它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语言幽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2、这些歇后语真有趣,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分组读。一些同学读前半部分,一些同学读后半部分)3、练习背诵。(采用多种方式背:可老师背前半部分,学生背后半部分;也可男生背前半部分,女生背后半部分等)4、你还知道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三、大舞台:
1、昨天老师布置了你们去收集动物育儿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说说?
2、瞧,有位小女孩把动物育儿的方式编成了两首儿歌带到大舞台来了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读了儿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4、这位小朋友把动物妈妈育儿的方式以及队孩子的爱通过儿歌形式表达出来。课前老师也布置同学们搜集资料,现在你们能像她一样创编儿歌吗?我们先来分小组合作,创编儿歌,待会儿来开个“赛歌会”吧!
5、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来赛读儿歌。
6、评出“最佳创作”组和“优秀朗读”组,颁发小奖品。
7、有情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编儿歌集,留作纪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见树是颠倒的,还会看见什么?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2)分组讨论:把故事创编完整。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5.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的经验。
(1)根据要求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冠军。
三、习作例文。
(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学们,我们每天写字都离不开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铅笔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吗?
2.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小组内学一学。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
(2)铅笔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4.总结,体会想象的神奇。
5.展开想象,续写铅笔的梦想。
(1)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评选出想象力最丰富、想象得最新颖的同学。
(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1.激趣导入。
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进例文,了解内容。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3)齐读第7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尾巴的想法。
小结: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一说。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第二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习作评议)
一、相互传阅,学会把故事写得新颖、有趣。
1.学生互相传阅习作。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情节新颖、有趣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5.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最关键的是避免编出来的故事与人雷同,这是本次习作中不少同学出现的问题。所以,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新颖、有趣。
二、欣赏佳作,学会让表达更有趣。
1.师:要想创编的故事新颖、有趣,除了故事情节外,还得用有趣的语言使故事新颖、有趣。
2.教师朗读佳作,学生倾听。
3.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表达生动、有趣?(学生评议)
4.小结:想让你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三、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小组成员相互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1)情节应该怎样修改会更新颖、有趣?
(2)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让你的习作充满奇思妙想,需要我们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让笔下的主人公鲜活起来。
五、作业。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4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色花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全文紧紧围绕“神奇的七色花”从“得花”到“用花”,层次分明。珍妮用七色花瓣做的7件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先到后一件一件有详有略地写,条理清晰。语言重复较多。除了第6件事略写外,其他几件事基本上都按珍妮遇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她怎么做、结果怎样的方法叙述,写法相似。因此,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
2.根据童话的特点,应加强朗读练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蕴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小姑娘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难点:运用幻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朵七色花,七片花瓣。轻音乐《莫扎特-睡吧小宝贝》。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美丽可爱的花朵,它们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新秀丽,有的香气袭人,有的冷幽淡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朵神奇而又美丽的花朵,它的名字叫七色花。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花名你最想知道什么?(指生答)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 现在老师要检测这些字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三、全班交流,理解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故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2.请你再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试着说一说。
(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它可以满足人的愿望,于是小姑娘就用它做了七件事。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3.谁能来汇报?(指生答)
篇幅这么长的文章,你只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你值得得到老师的赞扬。
4.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答(老婆婆把一朵有着黄、红、蓝、绿、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给珍妮。)
同学们你们说这朵七色花漂亮么?请你练习读一读。谁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
谁愿意再尝试?
5. 恩,好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七色花不仅美丽,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神奇)真会读书!
你从哪看出来的?请你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只要……就……)只要……就……能说明什么?(说明这朵花神通广大,不需要什么努力和条件,就能实现任何愿望。)谁能用只要……就……来造句。
同学们你们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吗?把你最想实现的梦想填到横线上。自己练习读一读。
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我要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也读一读。读出神奇。
指名3个。(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好神奇男生读----飞吧,飞吧!我要……多神奇的咒语。女生读)
6.那珍妮到底有哪些愿望呢?细细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珍妮有哪些心愿,用“—”划下来,并把这些愿望写在你们桌上的花瓣上,写1—3片花瓣。教师大屏幕辅助填空( )色花瓣帮助珍妮————。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交流),随机引出珍妮的七个心愿:
黄色花瓣——帮助珍妮回家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跛腿男孩儿恢复健康
制成随机板书:(每片花瓣上的愿望由小朋友写,交流后贴到黑板上来)
7. 小朋友,珍妮用七色花瓣实现了七个愿望,你觉得哪一片花瓣实现的愿望最有意义呢?为什么?(指生答)
8.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 对最后一片花瓣珍妮格外地珍惜,珍妮说得仔细想想,还要点什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她会想到些什么呢? (指生答)
9.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我们再来看一看,珍妮的愿望吧,
课件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让维佳健康起来吧。
师: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谁还能快乐地读一读。
指名读(指2到3名)
珍妮小心翼翼地撕下最后一片青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让这个小男孩健康起来吧……”
师:这是珍妮最用心念的一句咒语,请读得轻一些——
师:这是最后一片珍贵的花瓣,请读得再轻些——
师: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心愿,来,静下心,深深的吸一口气,读得更轻些——
师有感情的背诵最后一段:就在那一分钟,小男孩站了起来,同珍妮玩起捉迷藏来了。
他跑呀,跑呀,珍妮怎么也赶不上!(出示图片)
师:小男孩快乐吗?仅仅是小男孩的快乐吗?还是谁的快乐?
师:这是怎样的快乐呀!(回读快乐)
师:难怪有人说——!出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想像延伸,扩展阅读
过渡: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嘘――听,七色花和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飞来了,小心,合拢双手,拿好了。(出示:七色花)现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就属于你了,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