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吨》教学设计4篇》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师生动手整理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
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一)情境导入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介绍蓝鲸及有关资料。)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目标
看到《吨的认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吨的实际重量,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吨的应用。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展示内容
1、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吨与千克是什么关系?
3、吨与千克怎么进行换算?
4、练习三习题。(找出同桌学困生的不足,为出错例让对方反馈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①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索所得。针对同学的展示,其他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
4、解释应用,类化练习。完成课本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优生根据学困生学习困惑出错例让对方及时反馈)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1、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