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正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时间: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篇1

一、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心脏的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导入:

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天天运动,锻炼身体。你知道身心包括什么吗?

生说:身体和心脏。

师说:很好。平时你对心脏了解多少呢?谁起来说一说。

生说:心脏就象泵一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等。

师说:很棒,看来同学们对心脏的了解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以猪的心脏为例,来学习人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新授:

师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做10个深蹲起的动作。请同学们起立,前后左右分散开,开始1、2、3、……10停,回到原位,然后手捂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生说:心脏是一收一缩地运动的。

师说:(展示人的内脏结构图)这就是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就是心率。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刚才你感觉到心脏在你身体的哪个腔跳动?

生说:胸腔。

师说: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中间。

师说: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像我们吃过的哪种水果?

生说:桃子。

师说:因此,心脏呈什么形状?

生说:桃形。

师说:举起你的拳头放在胸部,你心脏的大小就和你的拳头差不多。

师说:怎样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呢?(先结合人的内脏结构图介绍,然后手拿实物指出)首先找到心尖。这就是心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是心脏的前面,心底朝向右后方,是心脏的后面;靠身体左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左侧,靠身体右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右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图形和你身体的左右方向正好相反。心脏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需要区分左右,这是正确填写各部分名称前提条件。接着介绍上面两个小耳朵状的结构是心房,下面膨大的部分是心室,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条沟叫室间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分界,心尖右边的这条沟叫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分界。(展示心脏的正面图和背面图)让学生上台分别指出心脏的前后左右。如果把心脏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四个空腔,对照课本看看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说:(上台指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如果说不全找另一生补充)

师说:对照课本插图和屏幕上的图片,回忆血管有几种类型?你能找出四个腔各与什么血管相连吗?

生说: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学生上台指出: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房和肺静脉相连,右心室和肺动脉相连,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

师说:事实是否像你所说的这样,待会通过探究、触摸来验证你的说法是否正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探究提纲通过尝试观察、合作探究来揭开心脏之迷。

生说:读提纲1、2、3、4。

师说:根据提纲一步一步地解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生说:动手触摸,认真探究,相互交流。

师说:小组汇报总结。

生说:心脏的壁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

师说:由此可以推断心脏具有什么功能呢?我用输液管模拟了有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如果心脏不动,把输液管平放然后竖放,观察里面的血液会不会流动?想使管内的血液流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

生说: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

师说:为什么?

生说:这样可以给血液一个动力,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师说:非常正确。心脏就向抽水机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心房的壁和心室的壁那个厚?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壁呢?可以借助直尺测量。

生说:心室的壁厚,心房的壁薄;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师说: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是与它的`什么功能相适应的?模拟实验:用两个大小一样的矿泉水瓶盛有水,瓶盖上扎有大小一样的孔,右手代表左心室,左手代表右心室,用力捏,看谁射得远?说明什么?

生说:左心室壁厚,收缩有力射血远。

师说:非常好,(展示循环动画图)观察分析原因。

生说:心室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和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是将血液送回心脏的,所以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器官,而右心室是将血液输送到肺部的,二者相比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所以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师说:归纳总结得很好。那么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验证自己的说法四个腔与哪些血管相连?

生说:(积极触摸探究,兴致很高。)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通,左、右心室不相通,左、右心房不相通。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左心房和肺静脉相连通,右心室和肺动脉相连通,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通。

师说:为什么左心室和右心室不相通,左心房和右心房不相通?

生说:因为心脏中间有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将它们分隔开了。

师说:从而得出:同侧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心室连着动脉,心房连着静脉。心脏其实就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两个“泵”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分隔开。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分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

师说:阅读79页小字部分内容,思考探究提纲4。

生说:有瓣膜,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师说:你能给它取个具体的名字吗?

生说: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师说:非常棒,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它的这种作用呢?

生说:灌水实验。(展示灌水实验动画图)

师说:小组交流讨论并实施你们的探究方案,然后汇报总结。

生说:从动脉灌水,接着从动脉流出;从右心房灌水,从肺静脉流出等等。

师说:探究发现:无论向心脏如何灌水,水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心脏的结构是和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就象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即使你在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师说:下面考考你,看你能否闯关,把名称拖到相应的位置。机会只有一次,认真把握好。(展示心脏结构与血管图)

生说:一生上台拖动,另外两名学生补充。

师说:同学们对心脏的结构已熟练掌握,那么对瓣膜的作用掌握得怎么样呢?(展示灌水练习题)

生说:分别找三名学生回答1、2、3题。(回答不全让其他学生补充)

师说:看来灌水实验也没有难倒同学们,没有被绕进去。作为奖励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口诀,可以帮助你理解心脏四腔与血管、瓣膜之间的关系,请看大屏幕,试着读一读。

师说:展示知识小节,同位交流,回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与心脏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说:只要人活着,心脏就能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说:有的说休息,有的说不休息。

师说:好,同学们的意见有分歧,请结合材料思考,看看你的说法是否正确?

生说:因为心脏是有节律跳动的,心室的舒张期比心房的舒张期长一些,从而使心脏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所以心脏是休息的,而不疲倦。

师说:很好。平时我们学习也要象心脏一样学会休息。俗话说得好,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师说:体育课上,当跑完400米时,你有何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心跳加快、出现不适感、胸闷、头晕等。

生说:心脏肌肉壁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能力不强,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师说:不错。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肌肉壁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能力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肌体的需要。心率过快,使心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疲劳。这就是为什么职业运动员通常拥有比常人更缓慢的心率,而体质更好的原因。

师说:(超越自我)学习了心脏的知识后,请谈一谈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生说:各抒己见。

师说:所以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使心肌强健,以增加心脏的工作潜能,让自己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教学重点: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

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新课教学: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 (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

(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

(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

(二)心脏工作过程:

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房室瓣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动脉瓣

(五)教学反思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房室瓣肺静脉主动脉动脉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多层次教学和让学生反复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课件“心脏的结构”

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3、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谜语,激发兴趣引入。

出示课件,创设氛围,引入谜语。通过谜语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

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心脏世界

心脏的结构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分别连接的血管:上房下室房静室动

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心脏的功能

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

诱导提问。

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同学总结本小节的收获。

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小结

展示血液循环课件。讲解,指导。体循环,肺循环

认真观看课件。

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 “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教学实践,深深的感到多媒体课件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维动画直观形象,达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学生对心脏实验、特别是灌流实验兴趣浓厚,参与的力度大。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实物羊心和电脑动画的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去发现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实验的效果。

八、帮助和总结

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动态图,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但是血液循环处学生有点茫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

(二)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三)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xxx,终点都是xxx。

(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xxx,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xxx。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xxx。

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

(四)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

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