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优秀3篇正文

《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

《散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通过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强调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4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1题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②祖孙三代;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并形成板书。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投影)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这一段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投影)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过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散步》有景物描写,《三代》没有。

《散步》比《三代》内容有深度:《散步》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写法:《散步》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重大主题,《三代》写法一般。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九、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 篇3

【背景及说明】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这篇文章,正是情感体验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认识到一篇文章的好与上好一堂课的距离,我又有一点紧张,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必须面对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当然,简单的做法是,教师通过宣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或者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去感悟。但又使我体会到,能感动教师的,不一定能感动学生。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动不已,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出现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是既尴尬又失败的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又该做点什么呢?

【建议思考的问题】

1、课堂上如何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

2、课堂上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的目标如何实现?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于是在学生朗读全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简单,文字优美。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体验到该文章的语言之美,亲情之美,而且参与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换了另一种方式提问,你和家人散步吗?有。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教学实录】(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见过别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母也许都是哑巴,只见小男孩走在他们的中间,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动,也许是打哑语,他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欢乐。

师:你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幸福的画面啊!想不到,我们的同学对散步感受如此真实、细腻。现在,我们可以驱谴我们的慧眼和灵感到文章里去散步,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学生1:孝心

学生2:亲情

学生3:温暖

学生4:敬老爱幼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我又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们颇有兴趣的寻找,再纷纷而毅然的举起手。

生1: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是一处优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对生命的向往。(接着,该生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生2:我要补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这也说明母亲在风烛残年之时,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机。

生3:我要选第七自然段,因为这段母亲眼中看见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树,鱼塘,表明了母亲对生命的向往。(朗读略)

生4;还有一个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欢。摸,表现了老人疼爱孙子的感情,这个孙子可真幸福。(一阵笑声)、

生5: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分歧的产生是全文的关键。我的选择举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爱幼之心。特别是最后决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顺。

师:同学们能够对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声),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责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师,我能否喜欢一个字?(得到我的赞赏后)熬,因为熬字能够使一个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又过了一年。

师:讲得真好,能结合这篇文章来理解文中的词,达到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地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课前设计,结果回怎样呢?也许我的前一堂课也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理解亲情感和责任感是难以企及的。我认为,课前教学设计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