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看雪》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
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
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写出了西湖的什么的雪景?学生会到许多答案,教师总结: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些两句的意境是多么的相似,可见此二人都有什么样心境?
学生答:孤独。
3、我们来看“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句中“沆砀”是什么意思?白气弥漫的样子。
句中三个“与”是不是太多了,有些啰嗦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去掉。学生答:(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如果是去掉了,就显得界线分明,没有苍茫之间意了。)
你说的太好了,大家给他鼓掌!
4、我们再来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
我们平时来说长堤应该用一什么?亭子用一什么?船用一什么?人用两三什么?
学生说:一条、一座、一艘、两三个。我们能把这些量词换掉吗?
学生答:不能,用痕、点、芥、粒,显示出这种景物在天地之间的苍茫,渺小,如果换掉了就显不出其渺小之境了。
你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四、赏雪悟情
1、张岱能写出这么美的雪景,如果用文中一个字来评价他的话是哪一个字?学生答:“痴”
那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到他的“痴”呢?我们小组之间可以做适当的交流。
学生答: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去看雪。
在更定之后去看雪。(更定:时间上是晚上五、八点钟)
张岱在这种情况下去看雪,不但可看出他的“痴”,更能看出他的孤独与清高。
2、等张岱来到湖心亭,亭中已经有人了,这真是:莫道君来早,更有早来人呀!
如此说来,亭中早到之人,也应该是“痴”于雪景了。
那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金陵人的痴?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比张岱来的更早,准备有酒食,预计停留时间很长,在时近年关,却不回家,在此看雪。
金陵人见到张岱是怎么说的?
学生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用自己的话怎么说?学生答: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我们把句中的这样空白,你能填上什么样的词语?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的人?学生可自由发言,鼓励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3、张岱遇到金陵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什么金陵人邀张岱饮酒,张岱却“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做何解释?强是勉强)而不是多喝几杯?
学生答:张岱独自赏雪的兴致已经没有了,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停留的想法,就离开了。
你说得真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还真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也足见其不愿与他人为伍的孤傲。
4、张岱见到亭中之人,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这不是所答非所问吗?难道是他们有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学生可能很难抓住重点,教师此处经总结一下。
这更显出张岱对故国的思恋之情,还文章开关,用崇祯的年号,张岱是清朝人,却用明朝的年号,在简介中还有,张岱明亡后不仕,这都说明张岱的遗世独立,以及对故国的思恋。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张岱,赏了雪景,也理解了张岱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就一句话来概括张岱的特点吧。请用好一个xx的张岱来作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下认真完成练习题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篇2
1.我们也盼着和台湾小朋友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把你们搜集的祖国风光的图片拿出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图片下面,写好了,我们一起寄给台湾小朋友。
5.书写生字:故 候 奇。
《看雪》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看雪》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质疑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 具 多媒体
课 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2、解词
更定 拿拥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白 长堤一痕
一芥 焉得 更 大白 客此 者
三、初读课文
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 幻灯)
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齐读课文
思考:①、 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 “独往湖心亭看雪”之 “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
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思考: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
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举止不同常人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解释词语。2、介绍作者。
二、齐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问:课文哪些的方写出了张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声音都没有。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万籁俱寂)
问: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 (听觉)
问:让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诗句?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从什么感觉器官描写的?(视觉)
师: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并且是晚上八点以后,也许你正在看电视,也许在做作业,也许已准备睡觉了,可我们的张岱,居然在这时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为痴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 点与线、 多与少、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师:看来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强饮三大白而别”,虽然不会喝酒,但还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禄高低、姓甚名谁,只知他是他乡游子,今日相逢,后会难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根本就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确: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
归纳:——痴心
四、走近作者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为什么有寒冰呢?请看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明确:“崇祯”“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大明已亡,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
五、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幻灯)“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利用白描写法写人或物的片断。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
痴{ 痴景 白描
痴心
教学后记
《看雪》教案 篇5
《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饮”,有老师按添字法译为“勉强地饮下”,也有老师根据作者遇知己的惊喜而译为“畅快地饮下”,人教版教参译为“尽力地饮下”, 我认为,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从该字(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出发,要从辞典中找依据;也可根据作者的生平喜好再作判断;还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综合上述三点,我认为人教版教参的翻译更为合情合理,现在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能够直接表明张岱不善饮酒的是《龙山雪》的一段文字:“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⑤天寒地冻,以酒御寒,理应多喝一些,而张岱却是“勉强”举大觥敌寒,居然没有喝醉,想必作者本人也很奇怪自己的超水平发挥,所以用了“竟不得醉”的表述。看来张岱的确不是一个善饮之人了。
(一)课文中的语境
那么,这样一个不善饮酒之人在文中的“强饮”就可以完全理解为“勉强地饮下”吗?我们还可以就这一词语出现的语境进行分析。
课文共两个自然段,在第一段“赏奇景”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在景中也可看到作者已将烦心琐事抛于“雾凇沆砀”之外,才能寂静中稍带惊喜的心境绘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样一幅唯美的水墨画。
第二段 “遇知音”中,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更定之时,“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有了赏雪时的惊喜心情作为基础,此时作者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作者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视对方为有同样生活情趣的知己,所以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亭中人的惊喜之情。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中,把“强饮”译为“勉强地饮下”,理解为“被动的、没办法地饮下”就不符合作者情感的表达了。
究竟“勉强”为何意,《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或“不是甘心情愿但努力地做”。张岱的确不擅长饮酒,但有遇到知己的惊喜之情确实想表达出来,即使能力不够,还要尽力地做。因此以“尽力地饮下”解释“强饮”,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总之,无论是从“强”字的义项和用法分析角度,还是立足于张岱不善饮酒这一事实,或是从课文的语境角度分析,“强饮三大白”的“强饮”译为“尽力地饮下”更为合情合理。
课文《看雪》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题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
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
(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
(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
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3、女生齐读第一段
四、研读赏析,品味情感
1、时间: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更定时分。
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作者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说明他怎样的志趣?
-->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 不是,还有舟子。
为何用“独”呢?反映他怎样个性特点?
-->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心情:一个人凌晨去看雪,心情会怎样?
-->忧郁、惆怅,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简介)
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在梦中,如在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靠“梦亿”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4、本文写于明亡之时,却为何用明号纪年?
-->深深的故国情丝,淡淡的哀愁。
5、本文不仅写了作者一个人夜晚去赏雪,第二段还记叙了什么?
-->偶遇金陵人。
作者为什么不把两个人名字写出来,而只是写“金陵人,客此”?
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金陵,南京,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
男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惊喜和淡淡的哀愁。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你认为柳宗元和张岱能成为精神上的朋友嘛?
六、小结:
多媒体显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应该理解作者的那份痴心了吧!
七、作业:
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或描写一个身边的同学。
《看雪》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第2、9自然段,通过清静的创设对重点词句地结合表达,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中国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书写:“雪”
师: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请你快速读出来。 5分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和拓展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能帮他们找到朋友吗?
(二)整体把握课文
1、师:从大家刚才读词语的情况,老师看出来你们对语词的情况掌握的还是很好的,下面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自己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哪的小朋友想到哪去看雪。
师:谁来说说,哪的小朋友想到哪去看雪?
生: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
3、进行板书: 看 雪 3分钟
中国台湾 北京
(三)理解第十自然段(15分钟)
1、师:是啊,中国台湾的小鹏多么羡慕你们能看雪玩雪呀!请大家再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写北京的小朋友看雪玩雪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
生:第十自然段
师:请你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然后说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雪真--------呀!
生:我觉得雪真大,我觉得雪真美,我觉得雪真好玩。
师:从哪些句子你知道雪下得特别大,特别美丽?
2、理解第一句话,进行朗读指导
生:“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师:你怎么看出雪下得特别大?
声: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师:老师这里也有句子是写雪大的,“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都是雪,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你觉得哪一句更美?
师:冬天天上飘着朵朵雪花,地上铺着像白色的雪毯的雪,大树爷爷身上披着闪闪发亮得像银子做成的大袍子,到处一片洁白,仿佛是进入到童话世界。”
师:请你自己练一练,快把你的感觉,你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习朗读后再进行配乐展示(先指明读,再进行邀请读)
3、指导第二句话的理解进行情感的激发后朗读
师过渡:接一朵小雪花放在手心你一定会说。
生:雪花真美丽;雪花真凉……..
师:攥一个雪球,把他仍得好远好远,堆一个雪人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雪中游戏总是让人难忘,那是因为(手指学生由学生回答雪中游戏很-------)
生:在雪中游戏很有意思,在雪中游戏很( ),
师: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谁来读一读:
生:小伙伴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师:你们看!(配乐看图)
师:是呀真是太开心了,假如图中的小朋友就是你你会说:" ,你会说:" ,你会说:" ."
仿佛我们还能听到小朋友在游戏时的快乐地呼喊呢?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4、出示插图的图片进行语言想象的拓展活动
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小朋友说-------有的小朋友说:-------还有的小朋友说---------
师:你在雪中玩得可开心了,“我说------我说:-------我说---------
5、再读第二句话,然后进行教师引读九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雪中的景色是迷人的,雪中的游戏是难忘的,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我国的台湾是很难看到雪的,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雪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学生自己读课文后回答: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用棉花做的雪,我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知道的。
指明学生进行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师:孩子们当你们赏雪,在雪中游戏时,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的却是用棉花做成,感觉一样吗?
生:用棉花做成的雪不能攥雪球,棉花做得雪没有冰凉的感觉,棉花做的雪不能堆雪人…….
指导朗读
师:孩子们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的时候,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投影打出这一句)
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的时候,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
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欣赏纷纷飘落的雪花时,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中国台湾小朋友,
你的心里可真(真难过)板书
你的心里可真(太遗憾了)
你的心里可真(不好受)
师:请你带着这种遗憾、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3-8自然段
师过渡:是啊!你们的心里很难过,又充满了疑问,你们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请大家读一读3-8自然段,画出小朋友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指明读出三个问题出示在黑板
师: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哪三位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问这三个问题。
指明学生来问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再进行朗读第一个问题
师:从你的表情和眼神老师知道你非常想见到真正的雪?你能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再问我一边吗?老师见过真的雪,想一想你用什么心情来问老师??
指导第二句的朗读
师:你见过的是棉花做成的雪,我可看到过真的雪,你感到惊讶吗?,你感到奇怪吗?,请你带着这种惊讶奇怪的语气再来问我一遍。
生:您是在哪见过的?
师:小时候在老师的故乡北京,就能看到真正的雪,
生:“北京一定很远吧!”
师:你为什么这样问老师,北京能看到真的雪,你一定很高兴,你担心路途太远,你能不能把这种盼望到北京看雪又担心路远不能去这种心情读出来。
师:我们再来合作一遍读出你不同心情。
师:“不算太远,中国台湾和大陆只隔一条中国台湾海峡,直飞北京才几个小时”听到这你们高兴了吧,满意了吧,你们一定还会有很多的问题问老师,其实你们最想的还是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真正的雪。
你会问: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你会问:
你会问:
你会问:
分别指明学生读这一句。
大家都来争着问老师吧!
(六)学习12自然段
出示短诗:
师:中国台湾岛,是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热情的北京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活动等待着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的到来。各种风味小吃等着中国台湾朋友品尝,众多的文物古迹要和中国台湾朋友一起参观,还有奥运吉祥物福娃也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来一起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呢?(边叙述边出示图片)
(七)(进行邀请信的书写)
师: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来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在盼望着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到来,快把你对中国台湾小朋友的邀请写下来吧!
(九)交流邀请信
(十)结束语:中国台湾岛,是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我们相信中国台湾岛很快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相信那时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来北京和你一起欣赏久违的雪景,一起在雪中畅快地游戏,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板书: 棉花 美丽
难过 看 雪 快乐
中国台湾 北京
盼望
《看雪》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这篇课文的类型属于故事,整个故事由一个隐藏着的故事叙述者的叙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构成,它们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对比(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静态)/真正的雪景(动态),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中国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着和中国台湾孩子们去玩雪……),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课文的重点是第2、9、10、11自然段。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学会11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教学难点: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 、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3 看雪
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中国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中国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中国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台湾省风土人情的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国台湾。
课文《看雪》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讲故事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 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进一步巩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3、教师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中表达的感情。
4、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展示读: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6、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师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7、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8、配乐朗读。
阅读教学应有层次性、目的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读书、乐于读书。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四、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