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每一个教案都是老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而精心准备的,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收理解所有的知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1
伤仲永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伤仲永》。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说理散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本文语言精当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是学习文言文语言的又一篇典范之作,内容易懂而又引人深思,学生将会从中汲取很多营养。(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涉及文言文不久,还没有养成很好的文言语感及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a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b积累文言知识,丰富学生的文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 a诵读 b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方面更加勤奋刻苦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朗读成诵,积累文言知识。难点:理解内容,领悟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朗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的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诵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力求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这一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屏显王安石的《梅花》,并让学生诵读,以这首小诗引入作者王安石,引导学生简介作者,王安石之所以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散文方面可以说也是独当一面,今天,我们大家就共同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文言散文——《方仲永》
出示教学目标:
1、朗读成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内容,领悟深刻内涵。
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鉴于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本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之后并作出评价,为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疏通文意 屏显疑难
①、老师汇总整理并展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馈出的疑难,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疑难。(采取抢答的形式)②、攻克难关 针对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文第三段不好理解的现象,首先鼓励学生,看是否能够解决,再不然老师做点拨指导。(3)请一名同学通译全文
合作探究 深化理解
1、《伤仲永》,如何理解题目中的“伤”?为何而伤?
2、方仲永是一个怎样的“天才”?“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在哪里?(从原文中找出答案作答)
3、文中作者对这件事有何见解,文章提到了“受之天”“受之人”,二者是什么关系?一个人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
拓展延伸 体验反思
结合你对“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的认识,谈谈: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仅仅是普通人的话,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小结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牢记这句话,并以此勉励自己。为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配套课内阅读部分。
《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2
马建英
说教材:《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是精彩中第一篇古文,在本册第一单元及全册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教育学生立志努力,不懈奋斗上有很大的促进意义,教育学生认识到后天教育与学习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说教学目的、要求:
1、利用课文解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解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仲永由天才变为平凡人的原因。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
说难点:
1、正确理解着的写作意图。
2、认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方法:
1、检测预习法。
2、愉快教学法。
3、合作交流法。
三者融在一体,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提高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说教学过程及方法步骤:
具体过程:
一、激趣导入:我们曾把唐宋八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请填空。“三苏曾__韩欧
柳请大家根据提示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再由填空引出本文作者王安石,由学生自我介绍王的概况。引出《伤仲永》,并板书。
二、范读课文并审题。回答下列问题。
1、谁“伤”谁?为什么?
2、仲永家况如何?有何特点?其父是有文化人吗?
3、“我”见过几次仲永/分别在他多大时候?
4、我见到仲永后什么感情?(伤:哀伤,叹息)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伤感之情进入第三环节教学
三、请同桌对译:
1、每人提三到五个课下注释。
2、每人向同桌提出三到五句你认为不易译的句子翻译。
要求:
1、把重要的对放回答困难的记下来向全班发问。
2、你提的是你认为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3、要有修养,注意礼貌用语。
四、能力培养,重点提拔。
讨论分析:板书“异、奇、利、闻、不使学”
1、联系下文逐词说出:谁“异、奇、利、闻、”?为什么“异、奇、利、闻”?
有什么做法?做法对吗?由此回答而引导掌握全文要义。板书设计:伤仲永
父异啼求、书诗、自名;传视
邑人奇立就、文理可观;宾客之、钱币乞
父利免耕、得钱,受尊重;日扳环谒、不使学。王闻仲永做诗立就等二次招见,伤
五、研讨:天才--众人、众人--庸人是何因?
六、练习社计
1、后一、二 ;
2、当堂交流;《王安石,请不要再伤心》
《老师,我会让你惊喜 》
作业布置:
1、练习册:巩固练习1、2、32、找出意动用法句子并翻译。
3、译、诵全文。
4、写一篇读后感。
《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3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小编特意整理了《伤仲永》说课稿内容,欢迎前来学习。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伤仲永》,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部分,我想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对教材要有所了解,(一)说教材
(单元)《伤仲永》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从学习技能上,本单元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经历体味文中的情感,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的惋惜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结合单元目标,因而确定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体会课文借事说理和先扬后抑的写作技巧,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
3.通过学习方仲永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勤奋刻苦,热爱学习。
对于初步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讲,本节课毫无疑问的将重难点定为体会并学习课文借事说理和先扬后抑的写作方法,充分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法的确定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七年级学生们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对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再加上普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
考虑到这一学情,并依据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鉴了“271”高效课堂理论及先进经验,本节课教师的教法重点定位为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激趣法、分组讨论法、竞赛机制法。
提出疑惑,设置悬念,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分析、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竞赛机制法为了避免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浮浅,缺少热情这些现象,采用小组比赛加分制获得激励卡适当免去抄写作业的形式,激活学生的热情。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和flash动画,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为践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高效课堂基本理念,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分类式笔记法,学案助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流程
1.经典回顾,导入新课2.反复读文,读通读懂3.悟读课文,读出感悟4.揣摩语言,探究美点5.古今链接,能力提升6.感悟随笔,课堂小结
一、经典回顾,导入新课出示学生在上学期熟悉的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这节小诗,学生齐读后,顺势让学生回顾你所知道的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正在学生交流欲望初被点燃之时,老师抛出问题,设置这样的悬念“如果一个人即使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那会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来探个究竟。
(这样的导入既兼顾的前后知识的链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齐读题目,师生一起交流题目的内涵。学生自然就会生成疑问“王安石为什么为方仲永而哀伤、叹惜呢?”
(学生的疑问更加的明晰化,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就为接下来的交流作者等各环节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反复读文,读通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
1.听读课文
在“反复读文,读通读懂”这一环节是“听读”,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朗读的关注点,找一组作一下归纳: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找准停顿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这样学生在接下来听读课文环节有了抓手。
为了充分发挥合学的时效性,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听到的一些在读音节奏方面的关注点,然后师出示重点,采用小组竞赛法检查大家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
(这种竞赛法既对学生的合学起到了督促激励的作用,也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情,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可谓一箭三雕。)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读通本文,下一环节学生结合图片就对课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为译读课文环节做了铺垫)
2指一学生读文(显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3.译读课文。
译读课文环节,学生课前导学案助学,课上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向全班学生求助。然后采用闯关的形式攻破本文的各种文言现象和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书,并且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竞争的学习意识。)
三 悟读课文,读出感悟
1.欣赏动画,凝练语言,叹其原因。学生闯关结束后后,为了奖励同学的精彩表现,欣赏一个动画。提醒学生带着前面的疑问“王安石为什么为方仲永而哀伤、叹惜呢?”来欣赏。同学们以复述或概括课文的形式说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深化的作用。
2.结合语句,探究变化()
师顺势引出: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是谁造成的这场悲剧呢?那王安石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呢?小组内交流,齐读全文,读出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要求”中有这样的阐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为此让学生围绕“变”一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见解。此环节是学生探究文本的突破性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感悟朗读中体会仲永的人生悲剧,问题的设置有梯度,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感悟能力。)
四、揣摩语言,探究美点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阅读”的阐述是:欣赏文学作品——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为此提出这样的问题:)
全文围绕“伤”展开叙述的,表达的是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之情,得到的是深刻的启示。但纵观全文,没有一句是抒发情感的,那令人哀伤,引入深思的缘由何在呢?来源于本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试从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学生在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内小展示、全班大展示环节中领悟文章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法。
五、古今链接,能力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为此安排了这个环节)
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钟左右。(可用自己的话,也可引用名言)
六、感悟随笔,课堂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交流只是从点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当学生互相启发点拨产生灵感后,为使这一环节开展的更加深入,并遵循着语文教学“读说写”训练为一体的教学主线,我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课堂随笔练习,并将其作为本课的课下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伤仲永
详略得当
变先扬后抑
对比衬托
不使学借事说理
其受于人者不至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在这节课的板书:
左边是主板书,体现了全文的内容主线和中心,“伤”用蓝色笔醒目的突出全文的情感基调,右边是副板书,重点显示本文的写作特色。
《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4
《伤仲永》
一、说教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 “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说目的知识目标:
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语,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认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2、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体味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的摧残。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
四、说教法
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分组讨论法及分层教学法。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顾炎武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就是说人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我们也知道一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努力是每天的事。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人,他天资聪颖,但是后天每天好好学习,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人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第二部分:介绍作者
学生说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教师补充
第三部分:听读课文,解释课文
1、听录音,注音,感受课文的内容
2、自己结合注释解释字词,尝试解释全文。
3、同桌讨论,懂通文意,选学生按照句子顺序解释全文。教师提示重点。
4、教师提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进行小组抢答,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分析课文
1、给课文分部分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2、思考⑴幼年时的仲永有何表现?⑵我两次“还乡”,见到了怎样的仲永?原因是什么。我得出什么结论
3、读第一句,思考这一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重点解读
1、全班朗读课文
2、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5
《伤仲永》说课稿
老师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
一 说教材
《伤仲永》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叙事文言文,课文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叙述主人公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原因,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本文可以进一步积累文言文知识,培养语感,通过思考仲永的经历体会学习的价值。本课和本单元前四课一样,都是写儿童成长的历程,但又不是单纯的记述童年的乐趣与烦恼,而是在记叙的基础上揭示道理。有利于学生在回忆反思童年的喜与乐中,树立起重视后天学习的价值观。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浅易文言文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但对一些生僻字词,活用及古今异义的掌握有一定困难。而且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畏惧感和抵触感,特别是老师单纯的讲解字词注释和课文翻译。此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文中的故事有很大兴趣,但排斥枯燥乏味的客观讲述道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从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 能够复述仲永的发展历程及原因 2 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 理解“伤”字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新课标中规定,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其次是本课的特点,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记叙文,既然是记叙文,就要理解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感情。此外还要明白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树立重视后天学习的价值观。
二 教学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学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主要是讨论法和提问法。(依据最好结合课文内容来谈)1 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提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讨论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文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布置作业。1 导入 3分钟 分析题目,提出问题,“伤”字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而伤? 这样直接切入题目,从作者感情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 整体感知 10分钟
(1)介绍作者王安石,由学生先介绍,然后多媒体呈现
(2)通读一遍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简要说一下“伤“字的意思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感受力,总结能力和文言文理解力。(结合教学目标来谈)3 研读赏析 23分钟(注意提问后要有答案@)
(1)仔细阅读第一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翻译,归纳出不会的字词句及自己认为重点的字词句,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多媒体呈现学生应积累的文言文知识。
(2)找出第一段中直接描写仲永才能的语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默读第二段,找出仲永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的同时讲解重要字词句(4)找出仲永变化的原因,用原文的话回答
(5)找同学朗读一、二段,教师和其他同学纠正发音和停顿,复述仲永的发展经历
(6)认真阅读第三段,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句。比较与前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作者想阐述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注意叙述文中的议论和抒情(7)全班齐读第三段(8)全文是什么结构
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先叙述后议论抒情的结构方式 研读赏析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紧扣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链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鉴赏力,归纳分析能力。运用朗读、齐读、默读方式,培养了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体验反思 7分钟
说出本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要有预设的语句以备引导!)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要注意多元有界,不能放任自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拉近与文本距离。学生通过感悟课文,有利于体会作者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5 布置作业 2分钟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写200字短文。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锻炼写作能力。
四 板书(板书的依据)
伤仲永 王安石
此板书内容精当简约,布局简单明了,即呈现了课文记叙的时间发展脉络,又展示了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说教学目的、要求:
1、利用课文解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解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仲永由天才变为平凡人的原因。2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说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认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说教学方法:
1、检测预习法。
2、愉快教学法。
3、合作交流法。
三者融在一体,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提高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说教学过程及方法步骤: 具体过程:
一、激趣导入:我们曾把唐宋八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请填空。“三苏曾__韩欧柳请大家根据提示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再由填空引出本文作者王安石,由学生自我介绍王的概况。引出《伤仲永》,并板书。
二、范读课文并审题。回答下列问题。
1、谁“伤”谁?为什么?
2、仲永家况如何?有何特点?其父是有文化人吗?
3、“我”见过几次仲永/分别在他多大时候?
4、我见到仲永后什么感情?(伤:哀伤,叹息)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伤感之情进入第三环节教学
三、请同桌对译:
1、每人提三到五个课下注释。
2、每人向同桌提出三到五句你认为不易译的句子翻译。要求:
1、把重要的对放回答困难的记下来向全班发问。
2、你提的是你认为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3、要有修养,注意礼貌用语。
四、能力培养,重点提拔。
讨论分析:板书“异、奇、利、闻、不使学”
1、联系下文逐词说出:谁“异、奇、利、闻、”?为什么“异、奇、利、闻”?有什么做法?做法对吗?由此回答而引导掌握全文要义。板书设计:伤仲永
父 异 啼求、书诗、自名; 传视
邑人 奇 立就、文理可观; 宾客之、钱币乞 父 利 免耕、得钱,受尊重;日扳环谒、不使学。王 闻 仲永做诗立就等 二次招见,伤
五、研讨:天才--众人、众人--庸人 是何因?
六、练习社计
1、后一、二 ;
2、当堂交流;《王安石,请不要再伤心》
《老师,我会让你惊喜 》
作业布置:
1、练习册:巩固练习1、2、3
2、找出意动用法句子并翻译。
3、译、诵全文。
4、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