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泥人张》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泥人张》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泥人张》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泥人张 篇1

(听也没听,付完帐后撑着伞,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暮

时间:

四月初五的早晨

人物:

行人甲、行人乙、张府管家、海张五、泥人张

行人甲:

(一脸狂笑,拉着同伴说道)快跟我瞧瞧去,北门外估衣街上,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呢!

行人乙:

(一脸惊愕)啥?贱卖海张五,那我得跟你瞧瞧!

(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货摊上,摆出来了一排排海张五的泥人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两百个。摊上还都铁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张府管家:

(听了这个消息,急忙报告给海张五)五爷,北门估衣街的泥人张在……在贱卖您呢!您……您看这怎么办?

海张五:

(气急败坏,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了下来,大骂)他妈的,泥炎张算老几啊!敢这样对我!走,我们找他算账去!

海张五:

(急忙赶到泥人张摊前,看了看这一排排泥人后厉声喝道)泥人张,赶快把这些泥人收起来,否则,我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课文《泥人张》教案 篇2

课文《泥人张》教案

泥人张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字词, 赏析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3.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学习者分析

教学资源与策略 文本、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引出天津民间艺术——泥人张。

二、基础落实

1.齐读课题, 作者冯骥才, 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他长于天津,是名副其实的“三高”人士。个子高—1米92,职务高——全国政协常委,作品质量高。偏爱写天津码头上的凡夫俗子、奇人高手。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2.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明确:(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板书:海张五 泥人张)

2.“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 明确: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四、人物形象分析

1.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明确: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

2. 通过朗读海张五的`语言,对其形象进行分析。 明确: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3. 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摊上成排贱卖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

五、拓展延伸 交流:说一说,在你身边的奇人? 例:

a.吴冠英:祖籍中山南朗翠亨村,清华美术学院教授。XX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之一,XX年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设计者。

b.马乐山:出生于广东中山南区沙涌村。亲手制作史努比、米奇老鼠、狮子王等一系列卡通造型的手模。他精湛的工艺和良好的口碑,被称之为“snoopy的中国爸爸”。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泥人张: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沉稳,干练,镇定自若 海张五:爱摆臭架子,蛮横无理, 故意挑衅,粗俗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于:

1、课堂设计简洁有序,安排紧凑。本文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 但可以深入体会的词句有很多,但基本做到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

泥人张读后感 篇3

天津卫是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习风强悍。仅百余年来,凡是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有的在显耀上层,有的在市井民间。作者便把这些人物的怪异之处,奇闻妙事,一一记录了下来。《俗世奇人》就这样构成了。

这其中,有治牙的华大夫;有粉刷匠“刷子李”;甚至还有专门靠卖家产,卖出的天津首富:蔡二少爷等等。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者笔下的俗世奇人,就是各行各业都有。这些人虽然都出生于一个平凡的世界,但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的本领,常常令人匪夷所思。在这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个捏泥人的,大名张明山。

天津的手艺道上,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刷子李、风筝魏、机器王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齐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明白,仅有一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而别人就称这张明山为泥人张。泥人张的绝活就在于,他捏泥人不在桌上捏,而在袖子里捏,看不见。这也是他让我最佩服的地方。我也喜欢捏泥人,从来都是往桌上摆一张图,一边看图,一边捏泥,这才能捏出个八-九不离十的。而在自我看不见的地方捏,我也试了试,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安慰自我,“泥人张”的绝活都是天赋吧!练不出来的。可是,仔细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刷子李对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看来,“泥人张”的绝活不是天赋,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靠自我的勤奋一点一点练出来的。可是,如果只是靠练,想要练出“泥人张”一样的本事,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呢?答案必须是:极少数人。所以,想练手艺,除了靠“勤奋”和“刻苦”,还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我必须能成功!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

生活中,我们也是一样,不但要勤奋、刻苦的学习,并且要相信自我,坚定自我的信念。这样才会成功。

泥人张读后感 篇4

今日,我和爸爸一齐去书城买书:《俗世奇人》和《百万英镑》,我像小鱼得水般,在《俗世奇人》书海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俗世奇人》的主要过程:本书主要讲了18个奇人的传奇故事,他们是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泥人张、绝盗、小达子、大回、刘道元好出熙,令我最难忘的是泥人张了!大家看看他的绝活吧!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并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种主角,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主角。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成立城里城外最冲得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未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叫“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可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以告人胆大的泥人张怎样“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仅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打磨大样坐在那里。并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头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欢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也很惊奇,一大一大片的问题从我的头脑里蹦出:张明山是怎样捏泥人的呢?之后是怎样失传的。总之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很趣味,以后大家也能够看看哦!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状,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顺序。

3、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捏泥的揉、捏、搓、粘贴组合等基本技法以及共同完成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刻绘、切挖技巧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

CAI教学课件、范作、陶泥、切刀、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

教师出示纸盒,学生上台摸一摸。 “你摸到什么了什么形状的东西?”(条、球、饼等)

“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怎样才能把橡皮泥变成这些形状呢?”(板书:搓、揉、捏)

二、试一试。

1、“那么小朋友们都来捏捏。(出示课题:捏泥)看看你能不能用刚才所说的搓、揉、捏将橡皮泥变成不同的形状。”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2、学生相互将橡皮泥基本形组合。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3、教师示范用基本形组合蝴蝶。

“哇,这只蝴蝶的小伙伴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三、看一看。

1、蝴蝶引出森林运动会。

2、谜语带出两只动物。

“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是长颈鹿的?”“它还有什么特点呢?”课件示范橡皮泥制作长颈鹿。

“根据谜语,你能说出乌龟的特征吗?”教师示范制作乌龟。

3、“你们看!还有一些小动物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了。”(课件展示范作图片)

四、做一做。

1、“刚才那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2、“接下来就请你把你喜欢的动物请到我们的赛场上来吧!(出示课题:动物)”

3、布置作业要求。

五、评一评。

学生根据作品做得最像、做得最美来进行评选,教师颁奖。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

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

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

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

四、课堂小结:

(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

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旋律和结构,并随A段音乐的节拍表现捏泥人欣赏泥人的动作,体验和表达欢快的情绪。

2、创编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乐优美舒缓的情绪。

3、在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捏过泥人吗?捏泥人要做哪些动作呢?(根据幼儿回答,带幼儿有节奏的说做动作。)

(二)了解音乐《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捏泥人的动作吧!(完整欣赏《喜洋洋》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段音乐共有几段,每段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欣赏音乐)

3、分段欣赏,区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动作,配合体会《喜洋洋》乐曲A段音乐的欢快节奏。

1、教师示范做捏泥人动作。边做团搓压捏的动作,边念:团,团,团脑袋;搓,搓,搓胳膊;压,压,压身体;捏,捏,捏手脚。

2、幼儿练习,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捏泥人的动作。

第一遍:儿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动作大)

(四)创编泥人造型,随B段音乐用舒缓的动作表现。

1、教师示范泥人造型。(师随B段音乐,与一幼儿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导幼儿感受造型过程。

3、引导幼儿创编泥人造型。

4、幼儿两两合作,听B段音乐练习。(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五)随A段音乐表现欣赏泥人时高兴和赞赏的动作神态。

1、引导幼儿创编欣赏泥人的动作神态。

泥人捏好了,真高兴啊!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和神态来表示高兴来赞赏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师示范表现欣赏泥人的情景。

3、幼儿随音乐表现。

(六)完整表现捏泥人的过程。

1、师随音乐示范一次。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

3、请客人老师合作一次。

(七)谈话小结。

进一步明确音乐《喜洋洋》让人开心,与同伴协作让人开心,希望小朋友把开心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

小泥人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

《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标:用黏土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陕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安塞腰鼓”视频、凤翔泥虎彩塑一件

学具准备: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课前5分钟,课件展示一组民间泥塑作品。(背景音乐:悠扬悦耳的二胡音乐)

设计意图 :上课前先烘托出一种民间艺术氛围,学生从中领略民间艺术的稚拙朴素的美感,并通过对屏幕上图片的观察,交流信息,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激发兴趣,欣赏导入(约15 分钟)

欣赏活动一: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屏幕上的这些作品吗?它属于——?”

学生异口同声:“泥塑作品”。

教师简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来造型,是我国民间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陕西凤翔地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凤翔泥塑是我们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凤翔泥塑欣赏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请学生概括凤翔泥塑的特点:学生归纳出 “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花纹”等。

教师总结:我们陕西的凤翔泥塑是从周朝就开始出现雏形,有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泥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员,凤翔泥塑吸取了我们陕西民间年画、剪纸、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过年或赶庙会的时候当地人就要以泥塑为礼品,在孩子过满月时,长辈们要送泥虎。

教师出示凤翔泥虎实物,提问学生送泥虎的原因,学生回答出:生龙活虎,虎头虎脑。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凤翔泥虎概括了凶猛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圆睁的怒目、尖利的牙齿,也有驱邪避难、吉祥如意的含义,它的色彩运用了凤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颜色如大红、桃红、晶绿、米黄为主色并以黑色勾线进行填彩敷色。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造型后讨论总结:夸张,大大的耳朵象两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莲的形象象征“莲生贵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钱币图案象征“富贵荣华”,教师总结,民间艺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灯片欣赏二:天津泥人张彩塑

通过欣赏比较,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教师总结,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绪年间发展起来自张明山先生首创,随后传给张玉亭、张景祜、张锡等,流传到今有100 多年历史,泥人张彩塑一般高不过尺,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动,用色典雅秀丽。

幻灯片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这一组泥塑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并总结特点,教师补充并总结,惠山泥人相传有400 多年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色彩鲜明亮丽,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灯片四:河南淮阳“泥泥狗”

学生讨论总结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泥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买回去送亲友,可以去邪水灾。它的色彩是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绿、黄、白、桃红等色。制作过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锅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颜色,以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上海、山东高密、北京、浙江海盐、河北沟镇等地区的泥塑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出民间泥塑的特点。

教师最后总结:泥塑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们今天也学着民间艺人的样子学习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各地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间泥塑的特点,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二、讲授新课:小泥人的技法学习

问题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图例《弹吉它的小男孩》

教师分别讲解演示泥条法、泥团结、泥板法、塑形法,请同学们根据图例依次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同学们能直观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图例对比,启发学生知道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

问题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骤。

出示步骤图解,分别制作头、身体、四肢道具等,又将各部分粘接,强调要将接口处抹平。

问题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动”?

欣赏:东汉《击鼓说唱俑》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做击鼓说唱俑的动作,体会说唱艺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说唱艺人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由大笑而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举鼓锤,动作手舞足蹈,表情眉开眼笑,仿佛表演已经进入高潮,虽然我们不了解他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动和幽默的艺人,都会受他的情绪感染。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尝试模仿《击鼓说唱俑》的动作到引导学生对《击鼓说唱俑》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动起来,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了《击鼓说唱俑》中说唱艺人生动的动作表情,让我们也尝试创作一个具有陕西特色的生动的小泥人。我们陕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气质的要属陕北的安塞腰鼓了。”(课件出示小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 年以上的历史。每逢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兴。安塞腰鼓的演出阵容庞大,一般都有60 多名鼓手,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请同学们体会。”

视频播放:陕北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来描绘陕北安塞腰鼓的气势。学生:“刚毅”、“凶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由雕刻家刘士铭制做的铜塑《安塞腰鼓》。”使学生了解:不用做细节的刻画,重点表现了鼓手的动作、气质即可。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鼓手形象。(背景音乐:陕北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 这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弘扬陕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学们通过练习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动”,也为了使作业具有可比性,为下节课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

(四)展示、评价

将同学们的泥塑作品统一布置放至班内桌子上,举办一个小型泥塑展,请同学们欣赏评出最生动小泥人。

(五)下课

总结本课重难点,自我检测。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由创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七、教学反思

《生动小泥人》这一课首先从欣赏民间泥塑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在欣赏中产生创作的热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传授技法,而是由学生欣赏总结和教师演示想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在解决难点“如何使小泥人生动”的问题上我出示了《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学表情,分析其生动的原因,启发学生学习制作;在练习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来制作陕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这样一是为了宏扬陕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动,能够带给人一种冲击力量比较容易表现,同时将美术与音乐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感兴趣。

总之,这一课学生在看看、捏捏、玩玩中体验泥塑创作中的乐趣,懂得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中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感悟美、用双手捕捉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比较紧,不利于学生制作细节,只能表现大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