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正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浮力的教案 篇1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科学内容

◇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浮力三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三个概念,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 度、浮力三个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 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 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 的重要性。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两个规律 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 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交流与 合作”和“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认识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约等方法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浮力。

2 浮力的计算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1 阿基米德定律的由来及其科学性。

2 如何解决浮力的计算问题。

三 教学过程:

1 引入:让学生说说,在准备洗澡的时候,把自己泡入浴盆的时,水是怎样满溢出来的?

2 让学生看书,实行先学后教的理念。

3 阿基米德定律的学习。

老师进行解释: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个定律也适用于气体。它的公式是:浮力= 液体比重乘以排开液体的体积。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的时候,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浮在液面,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的时候,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浸入液体那部分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浸入水中的时候,由于水的比重为1克/ 立方厘米,所以浮力数值等于排水量。然后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比重计及潜水艇的物体浮沉的例子。

《浮力》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掌握测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课前回顾

1.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在____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___,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不同液体内部压强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压强的定义式:

3.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4.什么是深度:

三、互动探究

(一)什么是浮力

说出你的感受:将小瓶子轻轻的压入装有水的大瓶子中,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画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时的示意图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你能确定浮力的方向总是

4.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浮力。

活动1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呢?

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示数变____________,这个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

3、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活动2

1、将瓶口朝下(不要盖瓶盖),放入乒乓球,压着球向瓶子内倒水。你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__,将瓶盖拧紧,重复刚才的实验,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浸入水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液体压力的示意图。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物块上表面所处的深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物体上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压力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压力。所以物体受到液体给他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合力,这个合力就是浮力。

4、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_________和向____________的压力_____________ 产生的。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3

1、提出问题: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完成P87填空

4、结论: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________也有关。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跟浸入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无关。

四、过关测试

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

A、20 B、8 C、28 D、12

2.一切_______________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_________物体上表面受到_________ 的压力,这个压力___________就是浮力。

4.物体重为G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

5.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_________N.

6. 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 )

A.F1 B.F2 C.F3 D.F4

五、中考连接

1、将一橡皮碗压入水底,并使其紧贴容器底部,则皮碗浮力(选填“受到”或“不受”)

2、将一物体压入水中某位置,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向上压力为19.6牛,向下压力为14.7牛,则物体受到浮力牛。

3、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是9.8牛,则此时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牛。

4、轮船、鸭子等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受到水竖直向的力,而在水中搬石头感觉石头感觉石头变,也是由于石头受到了的作用。

5、如图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它受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

A.1.8NB.1.6NC.0.2ND.0N

6、做研究浮力的实验中,

(1)测量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步骤如图

①细线把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所示,测出该物体所受重力G=1.2N;

②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物体所受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__________h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A__________PB ,(根据P=ρ液gh可知)

所以FA__________FB ,(根据F=PS可知)

8、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9、把一沉在水中的铁块从不中匀速拉出来,在铁块被完全拉出水面之前,手对铁块的拉力大小( )

A 一直不变 B 不断变大

C 开始不变,后来不断变大 D 开始不变,后来不断变小

浮力教案 篇4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A.知道浮力的概念。B.理解物体浮沉条件。C.(1)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2)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3.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

4.教学时间:1教时。

5.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煤油。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厘米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P141图12-2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煤油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煤油中时,同样也受到煤油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

师: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均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浮力大于物重、浮力等于物重、浮力小于物重,物体将怎样运动?演示课本P141图12-3实验。

生:F浮<G,下沉;F浮>G,上浮;F浮=G,悬浮;F浮=,漂浮。(板书)

(1)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概念(板书)

①“浸没”是指物体全部浸入(在)液体里,被液体全部包围。

②“浸入(在)”是指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里,部分或全部被液体包围。

③“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上,只有部分浸入液体里,V物>V排。

④“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并且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V物=V排。

⑤“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过程,即F浮>G,物体上浮,F浮<G,物体下沉。(板书)

(2)练习题

有一小球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小球时读数是40牛,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是25牛,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解析 小球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弹簧秤的拉力(F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40牛-25牛=15牛。

3.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板书)

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用课本P142图12-4说明),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后、左、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互相平衡,为何还会受到浮力?(启发学生思考)

师自答:这是因为它的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F下,向上和向下两个压力差就是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即F浮=F上-F下。

师问:如果把上述的正方体浸入其它液体,如盐水、煤油,甚至放在空气中,有无上述这种压力差的存在?

生:均有压力差存在。

师: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

师总结: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

F浮=F上-F下(板书)

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的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板书)

练习1 如图1所示的容器内盛有水,其中浸入了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A,A的底面和容器底面紧密接触(A的底下无水),A的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1米,求A受到多大的浮力?

解析 物体A没有受到浮力,原因是A物体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只有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没有受到压力差,故没有受到浮力。

练习2 如图2所示,物体A、B、C、D均浸入到容器里,且各物体均与容器的底面紧密接触,哪个物体受到浮力?

解析 由“压力差”可知,除A物体没有受到浮力外,其余物体均受到浮力。

三、小结

师总结:(1)什么叫做浮力?浮力产生的实质是什么?(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3)求浮力的方法有几种?

四、布置作业

P149②①.P142③、④、⑤

教学过程 篇5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小泡沫塑料块 中泡沫塑料块 大泡沫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

板书设计:

5、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教学后记:

《浮力》教学设计 篇6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浮在水面的物体和浸没水中的物体是否都受到浮力引入新课,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自然展开,体验整个探究过程,重点培养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重点突破“突然出现”的、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溢水杯。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知道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并验证。按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并在寻找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探究浮力大小和ρ液、v排的关系。再通过对数据“分析与论证”,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压强和浮力》的最后一节,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已经有较深认识,同时也说明本节综合性较强。

★教法建议★

本课分为三个板块: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很多学生没有经历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直接进入了阿基米德原理,这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建议从真实的生活现象入手一一探究破解,加深学生对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因设置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对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有比较浅显的认识,但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浮力”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还不够,甚至存在错误的前概念。

★学法引导★

大胆让学生对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然后一一设计实验来验证、破解。整个过程中不断穿插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缜密思考,交流与合作来归纳总结,加深认识。这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来体会物理、体会科学的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2)注重培养对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浮力,来培养其科学精神。(2)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请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水槽,其中盛有一些水。现在将泡沫、木块、金属块放入。请同学们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判断,哪些物体受到浮力。

(学生:)

木块泡沫被水托住了,所以受到浮力。请用你用桌上的仪器来验证,浸在水中的金属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求出它所受浮力的大小。

(学生:)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展现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破除部分学生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前概念。

二新课讲解

1浮力的定义(约2分钟)

老师把气球作为奖品送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将球抛过去”(氢气球上升)

没有关系,老师补一个给你。先请坐。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力使得气球向上运动?

(学生:)

原来物体浸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浮力概念,同时明白浮力不止是浸在液体中能产生,同时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是受浮力的。

2关于浮力的探究(约25分钟)

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很多,请提出关于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猜想?可以先思考一下关于浮力大小的猜想

(学生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来验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请使其它变量保持不变。

(学生:)

接着咱们来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这里有一个塞满橡皮泥的气球,将它放入水中,请同学们记住此时指针的位置。拿出来,请这为同学来改变它的形状。再次放入,请同学们观察指针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浮力大小和物体形状什么关系?

(学生:)

现在我们来实验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浸入体积的关系。这个圆柱体的每一格体积是0.2×10-3m3。我们使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每次增加一格,则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就会如表所示。我们通过实验来测算与之对应的浮力大小。

我们把它所受的浮力大小输入。请寻找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体积的关系。可以讨论。

(学生:)

物体浸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成正比。

(学生:)

我们的结论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成正比。这个规律在水中成立,在其它液体里是否也成立,我们换到酒精中来验证下。

请大家仔细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浮力大小和浸入酒精中体积的关系。

关于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阿基米德有着亲身体验,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掌声鼓励一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浸入液体体积就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我们把v浸换成v排。

(学生)

科学研究表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成正比。

班上会游泳的同学请举手?如果游泳圈套在身上,你敢不敢去游泳?给你一个游泳圈,但我要提醒你这是一个破损的、吹不起来的游泳圈,你现在敢跳到游泳池深水区去了吧?

(学生)

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结论来解释一下,没吹起的游泳圈为什么不能起到作用?

(学生)

回到我们的实验数据,已经完成了我们的研究任务,但其中是否还暗藏玄机,请仔细分析。

(学生:)

请大家进行数据分析,看能否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具体关系。

(学生:浮力的大小还和液体密度成正比。)

你是如何得出来的?

还有其它数据能佐证吗?

实验数据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密度成正比。

有了游泳圈就可以浮起来,对吧?

(学生:)

现在请你在空气中浮起来。

(学生:)

在水中能浮起来,在空气中却不行。请用刚才的结论解释一下好吗?

(学生:)

这是我们的两条结论,下面利用结论来做两到题目。

如果v排不变,液体密度增大到两倍,那么浮力增大到原来的几倍?

(学生:)

如果液体密度增大到两倍后,v排再增大到三倍,那么浮力增大到原来几倍?

(学生:)

原来浮力和v排、ρ液的乘积也会成正比。那么v排、ρ液的乘积是什么呢?

(学生:)

我们把刚才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放到一起来。然后用电脑算出排开液体的质量。把v排、ρ液遮盖住,我们的数据是不是也证明它们成正比?

真的是。浮力和排开液体质量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

还有哪个物理量和质量的比值也是10n/kg?

(学生:)

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是否会有联系,一起来看一下。先用电脑算出重力,再遮盖住排开液体的质量,请寻找关系。

(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过程,将传统的验证实验改进成探究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过程虽然探究的七个环节都有体现,但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约5分钟)

同学们提出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猜想,下面咱们要来验证。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

由步骤①、②我们可以算到浮力,③、④可以算到排开液体的重力。请注意步骤①中溢水杯中的水必须盛满。在动手实验时,请在纸上记录实验数据。现在从抽屉里拿出器材。

不仅我们的实验符合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实都符合,因此它可以称为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最早提出是阿基米德,所以该原理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探究了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下面来我们做一个估测浮力大小的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泡沫。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大小。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请大家估测其所受浮力大小。

(学生)

请同学们报一下自己的估测数据,现实中的数据并非总是整数。我们来看一下哪一组估测最准确。

【设计意图】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在本节课第二个部分属于理论分析,有必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这也是浮力学科的特点之一。同时也可让学生学会使用溢水杯和理解溢水杯的构造特征。

三课堂小结(约1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例题(约2分钟)游戏

下面来我们做一个估测浮力大小的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泡沫。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大小。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请大家估测其所受浮力大小。

(学生)

请同学们报一下自己的估测数据,现实中的数据并非总是整数。我们来看一下哪一组估测最准确。

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完成课后作业3、4题

★板书设计★

浮力

一、认识浮力

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

受到的向上托力就叫浮力二、探究浮力

与v排有关

与ρ液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教学反思

本节是该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力学版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关于浮力的大小的得出是利用了溢水杯实验得出。笔者以为这是一节带有验证色彩的课型。若能加以改进设置为一堂探究课,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建构起相关的物理≮≯知识。本着这个想法笔者进行尝试,对课型进行了重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