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7篇】正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1

通过任课教授短暂十天的认真讲解,使我对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信息资源的。选择,如网站、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等;其次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转变为“学”。最后是关注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可以有效获得教学成果,鼓励比打击更有成效。

以上便是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时间虽短,但老师却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感谢老师和学员的关怀,谢谢!愿大家一切安好!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主题

行进间直线运球(复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一、教材分析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体育与健康》中确定的篮球教材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而且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的特点。在高中年级学生已能较自如地在移动中控制好球的基础上,尝试安排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把其作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该项篮球技术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参加篮球选项教学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的兴趣也较浓厚,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自学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班级的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过3个连续的障碍。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并能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增强学好篮球的自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通过播放比较精彩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三步上篮的基础动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

课前: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观看——NBA比赛,将比赛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自己掌握的技术对比,通过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课中:抓住特点,图文互补,以视频中的正确动作为根本形成主观映像,贯穿行进间运球和换手的时机的教学。首先由前面设置的障碍为原因引出问题,“我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试着找出解决的方法,并结合视频中的动作设计自己的动作,从而体会到遇到有障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同时,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修正自己设计的动作,引导学生找出本技术中的关键点,“换手的时机”。以彻底的了解和掌握直线运球过障碍变向换手的基本技术。课后:主题升华。用精彩的比赛让学生体会期中的快乐。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开始上课→讲述篮球→幻灯片的播放→篮球视频的播放→共享文件给学生→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下课

引出主题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讲述篮球

幻灯片和篮球视频的播放

共享文件

教师示范动作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下课

全体起立,全体坐下

思考与学习

学生示范动作

学生阐述思路和想法

学生间相互点评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本单元的知识

ppt和视频播放

欣赏作品

观察

欣赏优秀的学生动作

观看多媒体

幻灯片和篮球视频的讲解

1、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篮球技能,让自己在球场上可以叱咤风雨?那么下面我就带领你们走进篮球是世界。

2、任务一:教师讲解篮球的基本知识,篮球的基本技能

3、任务二:通过幻灯片和篮球视频讲述三步上篮的知识

4、任务三:教师示范正确的技能动作

5、任务四:学生们自己练习

思考

观看幻灯片和视频

思考

实践练习

ppt的播放

设计评价

1、请动作好的同学说出想法,动作的变化?

2、要求其他同学从思考、观察、示范等不同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表达动作的思路,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那些知识,有没有在脑海中掌握了这个技能?

总结本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障碍很灵活,我们该如何办?

考虑用一些假动作来“欺骗”障碍,以达到自己过障碍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3

教学主题

行进间直线运球(复习)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一、教材分析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体育与健康》中确定的篮球教材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而且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的特点。在高中年级学生已能较自如地在移动中控制好球的基础上,尝试安排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把其作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该项篮球技术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参加篮球选项教学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的兴趣也较浓厚,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自学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班级的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原理及其实用价值。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过3个连续的障碍。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并能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所学技能,增强学好篮球的自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通过播放比较精彩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三步上篮的基础动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

课前: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观看——NBA比赛,将比赛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自己掌握的技术对比,通过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课中:抓住特点,图文互补,以视频中的正确动作为根本形成主观映像,贯穿行进间运球和换手的时机的教学。首先由前面设置的障碍为原因引出问题,“我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试着找出解决的方法,并结合视频中的动作设计自己的动作,从而体会到遇到有障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同时,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修正自己设计的动作,引导学生找出本技术中的关键点,“换手的时机”。以彻底的了解和掌握直线运球过障碍变向换手的基本技术。

课后:主题升华。用精彩的比赛让学生体会期中的快乐。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熟练使用表格工具完成课程表;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利用菜单操作及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表格的自由修饰,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用不同方法制作行列式的规则表格,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依据自己的特点对表格进行综合的设置和美化。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演示教室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指出有些文字信息需要用表格的方式表示,才更加清楚明了,然后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表格?引出课程表。

2、建立课程表的雏形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行、列、单元格),然后指出可在word中利用“表格”菜单指定行数、列数,生成一个空表,就可以输入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一个类似的课程表,可以只输入一天的课程。

3、课程表的美化、调整

出示一个修饰好的课程表,让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指出需要对课程表进行美化和调整,同时引出自动制表适合制作规则表格,对不太规则的表格,则要用到手动制表。

教师演示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学生自学合并单元格、表格中文字的对齐、边框和底纹、调整单元格的行高和列度等。

学生自由设计和制作……

4、课程表的展示

利用教学软件对学生作品逐个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并作简评。学生欣赏作品,观看成果,与自己作品进行比较。

5、教师总结:

用“手动制表”修改“自动制表”制得的表格,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为“自动制表”所得的表格不能满足所有场合的需要,当然,只要熟练掌握了“手动制表”,单纯使用“手动制表”也能制作满意的表格。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5

速度耐力练习中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直接决定的不仅仅是练习质量问题,而是练习结果是否和练习目标相一致。训练中除了要科学设置练习和休息的时间比例外,更需要准确地控制一些生理指标的临界值,因此对于训练强度的确定和生理指标的监控要做到严谨化和经常性。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如研修课程里提到的polar手表)。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初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的敏感期。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教学中已逐步建立起对体育科学性的认识,身体方面有了很好的速度基础和一定的耐力基础,对于练习强度、呼吸和练习、呼吸和体能恢复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可以配合教师进行主动性练习,配合科学监控方法的实施,有层次性地推进练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速度耐力练习方法的特点,如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比例、跑动的距离和组数等。

2.技能目标:

以最快速度完成跑动路线,间歇期主动进行深呼吸,做到恢复的最大化。

3.情感目标:

习惯遵循训练计划,坚持达成目标,并在必要时借助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力量。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3.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

4.移动学习。

5.其他。

要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运用polar team2监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如果受到器材的限制,可用一块polar表选定一个学生佩戴,借助这一个结果来分析全员,并作为单元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

2.从热身至放松结束全程使用polar监测。

3.监测学生在预先设置的。练习中心率工作的区域以及心率恢复的速度,便于在单元教学中有指导性地分组教学和设置合理的练习强度及练习目标。

包括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根据学校现状,课前一周发送学生链接,提醒学生找时间利用pad或班级电脑观看200米和400米比赛。观察运动员的全程跑动速度,以及摆臂、步伐、呼吸等的特点。

准确设置速度耐力练习。利用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比准确控制练习的强度和目标。

利用polar做初始评定和后期练习的监控。

分析polar结果,评定学生的练习状态和恢复状态。

运用polar结果指导后期练习计划的制定。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7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4、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一、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二、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三、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四、教学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