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作用(优秀5篇)正文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作用(优秀5篇)》

时间:

如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作用(优秀5篇),仅供参考。

浅析多媒体课件版面设计 篇1

一、和谐美:形成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基础

要想使一个课件的版面能给学生愉悦、亲切的视觉美感,那它必须是和谐的。如果某一部分过分地突出,而忽视了其他部分,课件版面的美感就会大大减弱,就不会让人产生沁人心脾的审美愉悦。像比例、疏密、色彩的和谐以及标题与正文、图片与课件版面、装饰手法和留白等一系列的和谐,都是课件版面的设计者在工作实践中力求做到的。

(一)比例的和谐处理好课件版面的比例,会产生动人的效果。课件的制作是在软件提供的一个规定的面板内进行的,其比例是4:3,与显示屏的长宽比相吻合。而生物学家发现,人类双眼的视角最佳比例为16:9,在这样的比例下形成的视觉冲击最为逼真、强烈。因此,版面中各单元的长宽比应以16:9的比例为宜。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处于竖和横的长方形间的正方形,给人以朴素、公正、客观的感觉,适用于竖和横大致相等的图片;1:2的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文雅、高尚的风格。此外,还有2:3和5:9等良好的比例形式。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依据自然规律及自然界的生活条件形成的,因此,自然界最重要法则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也会被我们的视觉系统所顾及并因此产生视觉误差,如高与宽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其正方形的一面使人感觉并不是正方的,而是略显宽了一些。另外,对于课件版面来说,重要的视觉中心,也有类似现象,它比“几何中心”略高一些,位于版面自下而上5/8的区域。而几何中心给人的感觉是显得略低了一些,只有视觉中心才是舒服的,才能够符合美学上的要求。

(二)疏密的和谐俄国现代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说:“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1]在平面上高和低之间存在着感觉上的细微差别,上半部分使人产生轻松、飘动和自由的想象,下半部分则给人以完全相反的感觉:压抑、束缚、受限制,但是稳定、沉重。这种高与低的感觉差别是人类眼睛在平面上受到万有引力(重力)的影响形成的。左和右这两个部分也给人以类似的感觉:左半部分感觉轻松、流动和自由,右半部分感觉紧密、沉重和固定。这在于人的眼睛感到从左到右的运动是自然的,如阅读、书写等,这种条件反射也带到平面上来了。有时受内容的制约,会感觉空间很挤,特别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狭小的空间。克服拥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疏-密-疏”的布局,这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既不感到疲惫,又渴望受到刺激的舒适状态。“密”的关系给人紧张、窒息和厚重之感,而“疏”则给人一种空间、轻松和秩序之感。这两种关系的互动才能产生和谐的气氛。如果把空白单纯地看作空白,它与疏密相联系,它自身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运动的比例关系决定着课件版面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没有空白,也就没有了文字和图片。空白就好像绘画中的背景和建筑物的环境,它有着烘托和加强主题的作用。如果把空白看作“留白”,将“空白”拿来用在课件的版面之中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则它又与文字和图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满目的文字、图片之间有意留出的空白,意味着文与文、文与图之间的空间转换和节律的停顿,创造了一种疏落有致、清新宜人的意境,让学生的感官有一个短暂的休憩,甚至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三)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和谐首先是色彩与人的和谐。和谐的色彩使人愉悦,同时也是形成课件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2]比如浅蓝色、淡黄色和橙色能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尤其是橙色,能产生活力,还能减少同学之间的对立情绪。但橙色也最容易引起食欲,在饭前的课堂上应控制应用。色彩的亮度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暗色会使人觉得沉重,亮色会使人觉得轻松。如黑色具有镇静、安定的作用,在课堂上使用会产生催眠的副作用。色彩的纯度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淡的会使人觉得柔和,深的会使人觉得强硬。如让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情绪会很快冷静下来。此外,色彩的和谐还要求各个元素之间的搭配和谐。在课件的彩版设计中,标题与正文之间字体颜色的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字体颜色的对比,正文文字的颜色与底纹颜色的对比,都有一个色调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搭配,即在课件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最和谐;二是类似搭配,也就是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度相近的色彩,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补色搭配,即采用强弱对比的方式,课件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使用低纯度的其他颜色。在图文编排的实际操作中,标题和文字的颜色往往可以从该版照片的主色调中抽取,这样会非常和谐。另外,在课件版面中出现两次以上的色块能产生节奏感,给人以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课件版面中一种色块应出现两次以上并彼此呼应、形成联系,从而把课件版面色彩打造成有机的整体。

二、韵律美:形成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亮色

优美的艺术,必然具有优美的韵律。缺乏韵律的作品,必然呆滞僵涩,难脱平庸。所以说,韵律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方法,是所有艺术最基本的力量所在。韵律之于艺术,不仅是外形,更是生命。如人类生活中的走路、划船、打夯等都是以韵律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些千万次重复的动作,人类获得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因此,产生对韵律的欣赏情结。但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要求有组织、有变化的相互交替。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课件的版面设计亦然。这不仅是指版式设计流畅、富有动感,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也要饶有趣味,既有相得益彰的互补,又有对立统一的矛盾,使对抗的双方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艺术情调。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是通过造型、装饰、色彩等体现的,以表现出一种大小、高低、曲直、明暗、虚实、动静、素丽、体量的有序变化,从而形成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标题的精心制作、正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使得整个课件版面充满灵性、诗意和节奏美,能更明确、更完整地体现版面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能够加强人们的视觉印象,使人获得完美的视觉感受。总之,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韵律。从一定意义上讲,韵律对艺术作品的成败与高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立体美:形成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重心

报章杂志的版式如果呈现明显的层次感,不仅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能提高版面的美感,令版面错落有致,构成立体美。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复杂程度虽然不及报章杂志,但也有部分版面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因此,多媒体课件也必须考虑版面的立体美。层次性对一个课件版面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直接体现老师的教学意图,形成视觉中心,同时也能让学生顺利地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课件版面某一局部的强势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吸引力最大的就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人们在欣赏一个画面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次序:先通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在画面上的某一处,即画面的视觉中心―――画面的强势所在。然后,视线才会移动,看遍全画。之所以有这样的次序,是因为从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的依次排列来加以引导,课件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依次排列所呈现的次序,叫“区序”。“区序”体现出一个课件版面的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从而构成课件版面的立体性。色彩能更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可以吸引几米之外的学生的眼球,形成课件版面强势。同时,通过色彩关系,能较好地处理课件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另外,通过色彩明度的对比、纯色强弱的对比,可以明确视觉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老师的要求,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以视线的流动形成课件版面的层次美。黑白版面同样也可以用黑白灰色块的和谐搭配,丰富课件版面的色彩与层次,使平面凸显出立体美。此外,文章的长短、图片的大小以及字体、字号、线条、网纹也是体现版面层次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处理中,可以对重要内容或重要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内容或不重要的版区不做彩色处理,形成中心内容与其他内容的色彩反差,形成立体美。从整体上看,还要注意题文关系上的颜色反差;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从而达到既突出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新俊秀之美的目的。

四、简洁美: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最高境界

复杂的版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上文讲到的层次性就是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有效手段。版面编排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排斥繁琐、追求简单”。这不仅方便教师编排,更主要的是方便学生阅读。因此,简洁应以“易读”为宗旨。首先,要把握好装饰的“度”。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清爽的。课件版面的装饰亦然,应力求适度、力戒奢华。一节课45分钟,无论是对教师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不珍惜这珍贵的每一秒。这要求老师在设计课件版面时必须非常重视降低学生阅读的“费力程度”,减少课件版面的装饰性元素,让学生轻松阅读。使课件版面简洁、易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文字、标题的横排。有些教师在一个课件版面之中喜欢采用横竖兼有的排列方式,追求一种变化的美,但为了方便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好采用横排方式。线条的使用也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干净的直线是最能体现这种力量的手段。一般来讲,花边对文字阅读有很大的干扰,故应尽最大可能少用花边。其次,还要把握好用色的“度”。简洁的色彩会使学生产生兴奋之感又不至快速疲劳,以愉悦的心情完成阅读。色彩可以通过视觉对大脑形成刺激,色彩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会形成视觉后像,使记忆效果大为改善。[3]有研究表明,色彩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彩色版面较黑白版面更加吸引人,因此色彩的使用非常必要。有些教师(高校的居多)担心色彩搭配不当,制作的课件仅比黑板多了几幅彩照,这就有违使用多媒体的初衷。但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女性居多)的色彩运用则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仅凭喜好在课件版面上随意涂抹,标题、正文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课件版面上既无重心,也没有主色调,就像在百货公司浏览各种花色的面料一样,这样的课件极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一个简约的课件版面应谨慎而少量地运用纯色,多用复色和次纯色,如粉绿、湖蓝、钴蓝、淡黄等。100%的饱和度的纯色如大红、柠檬黄、翠绿、鲜蓝等,鲜艳强烈、明确易记,具有一定的力度和硬度,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纯色在课件版面中的大量使用,也会使课件版面显得过分刺眼、生硬,从而失去美感。此外,还应多使用自然的色彩,尽量避免自调色彩,造成色彩浑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文附质也”。[4]也就是说,内容是由形式决定的,形式服务内容,无论形式有多重要,它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看到美的形式就想拿来,不问内容是否需要,是多媒体版面设计初学者的通病。如果仅仅着重于形式的出奇,不管内容需不需要,动不动就把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往上搬,学生的眼球倒是被这些表象吸引去了,但分散了对内容和内涵的注意力,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造成内容为形式所累,受到形式的损害。产生这种结果,问题不在形式,而在运用形式的人。当然没有一个好的形式,也不可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这就要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样的版面才是最好的版面。《读者》美编高海军在设计该杂志的版式时,总是先认真地通读全文。文字与美术是不能分开的,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算是完整的版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文字的力量要用版式来体现,有时候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靠版式来完成。高海军认为,自己设计版式时,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读后感”。这对我们多媒体版面设计极具借鉴价值。多媒体课件的每一个版面就像一幅画,应有其独特的神韵。因而,探求课件的版面美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蒋文彬.色彩的心理影响及其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114.

[2](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3.

[3]赵雪峰,邱爱军。教学网页色彩设计中的心理属性[J].广西轻工业,(3):74.

[4]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6.

[浅析多媒体课件版面设计]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篇2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计算机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崭新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国防科学计算扩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在介绍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相关名词。

1. 多媒体(Multimedia)。媒体通常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即多种媒体元素的统称。在传统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是黑板、书籍、声音(教师的语言)等,比较单一。在计算机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媒体有:文字、图形(静止图形、运动图形)、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和音频。

2.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机组合,使它们建立一种逻辑上的连接,集成为具有交互性的信息技术。

3.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一般来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 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

3. 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 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 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

6. 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另外,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 篇3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首先,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多媒体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气氛,多方位的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第一段全部删掉,论文结构调整

一、多媒体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概念不清,到底是多媒体还是多媒体课件,如果是多媒体课件,你的大标题要改动)

1、多媒体课件能够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及儿歌,也是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及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一般只能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诵将作品介绍给幼儿,然后进行讲述使幼儿理解作品。再者就是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完整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内容,影响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如诗歌《春雨》,首先,画外音是滴答、滴答的下雨声,接着是配乐诗朗诵《春雨》,同时相应的动画画面也依次呈现在荧屏上:春雨下着,种子从泥土中长出小绿芽;梨树开出了小白花;青青的麦苗慢慢地长高;小朋友拨撒种子在种植。这一幅幅形象、生动、美丽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配乐诗朗诵,立刻将诗歌的整体意境呈现在幼儿的面前,给了他们极美的视、听享受。孩子们都发出哇“哇”的惊叹声,不由地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优美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通过多媒体的操作,他们很快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当我提问下小雨了,有谁在说话时,孩子们马上告诉我: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接着我又问:他们是怎么说的?同时,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定格,孩子们相继说出种子发芽、梨树开花、麦苗长高、小朋友种瓜的诗句。当我完整地操作时,他们已经能跟着朗诵整首诗了。多媒体课件将诗歌意境、内容和语言整合在一起,使幼儿在美的感染下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用语言、动作去表现自己对诗歌美好意境、美好情感的感受。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能帮助幼儿扩大眼界,理解语言,增长词汇。如大班散文欣赏《梦》,由于幼儿对散文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不深,而“梦”对幼儿来说又特别抽象,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果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因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幼儿提供多种信息,帮助幼儿理解语言,效果显而易见。屏幕上做梦的小姑娘,美丽盛开的鲜花,潺潺的溪流,金色的阳光和优美的音乐,幼儿理解了文中鲜花、甜蜜、沐浴、微风等词汇的含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配以童趣的朗诵和悦耳动听的音乐,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幼儿能清晰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

2、多媒体课件能够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落落大方,能说会道,越在人前越能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生来羞怯,看见外人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例如,在教学故事《桃花船》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教师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大背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秋天来了,小蚂蚁看见桃树上落下的花瓣落到水面上顺水而下很像小船,就请蜜蜂、鼹鼠、山羊帮忙喊大象摇点花瓣下来做小船,好让小蚂蚁能坐在小船上游玩。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我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都做了些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又如,多媒体课件《森林选美会》展示森林里的飞禽走兽参加选美的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动物形象一下就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他们会情不自禁的参加到这场“选美大会”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选出自己心里最美的动物,有的甚至互相争论起来,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语言活动,使他们的语言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课件,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制作了一种集演示、操作、游戏为一体的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跟随电脑娃娃玩丰富多样的游戏,在操作中感知,在游戏中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习《雪娃娃》这一活动中,我首先播放课件,立刻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蓝蓝的天空,飘舞着洁白的雪花……一按鼠标,被点到的小雪花便轻轻飘落下来,并发出“一片雪花”“两片雪花”等读音,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边操作边模仿。接着,强烈的动画效果、优美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随后,孩子们和电脑娃娃玩起了“看看少了什么”的游戏。电脑娃娃给孩子们出题,孩子们帮雪娃娃寻找不见了的鼻子、眼睛、嘴等。“雪娃娃少了什么?”“雪娃娃少了鼻子。”“鼻子鼻子在哪里?”“鼻子鼻子在这里。”孩子们和电脑娃娃边对话边游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又将便于幼儿操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容投放于区角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巩固,增添趣味性和游戏性。如:为《狮子和老鼠》配上涂色游戏多媒体课件,提高幼儿美感;为《狐狸吃葡萄》配上拼图游戏多媒体课件,锻炼幼儿思维;为《我们的鞋子》配上简单的幼儿操作网页,便于幼儿查看,这样使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如果说,课件内容广度的增加,为我们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的话,那么运用形式的变化,也使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效果上提到提高。

二、多媒体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多种信息同时呈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于一身,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富有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响效果具有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一旦幼儿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利用多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实施幼儿听读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语言易学且爱学、乐学。

如我们在开展语言游戏“鼠宝宝找朋友”,当幼儿看到显示屏上出现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的小动物如:小鸭、小猫、小青蛙和听到逼真的动物叫声时,都情不自禁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和叫声,并很快知道各种动物的名称,将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老师的启发下大部分幼儿还学会了正确运用跑、跳、爬、跪等动词,他们边做动作边说:“小青蛙跳跳跳”“小鸭子跑跑跑……”整个过程,引导幼儿去发现小老鼠的朋友是谁?是会跑不会跳的小鸭子?还是不会跑也不会跳的布娃娃?是会跳不会跑的小青蛙?还是会跪也会跳的小猫……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2、营造动态情境,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大班的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有的沉默少语,胆怯害羞,见外人不说话。这样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如:(神奇的手)一课,目的是教幼儿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了多媒体I课件,在课堂上幼儿被这些能走、能跳、能跑、能叫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幼儿根据这个场景说一句完整的话。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突破文学作品教学的难点,渲染欣赏气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和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

例如:在学习诗歌《月亮是快乐的奶奶》,幼儿对月亮笑脸的变化理解不到,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这样一幅画面,随着优美动听的艺术语言:晚风轻轻吹着,撩起岸边的垂柳,湖水泛起涟漪,金黄黄的月亮从浩瀚的夜空探出了头,给整个大地洒上了一层金色。月亮奶奶戴着兰色的头巾,游走着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高兴地玩耍,笑得眯上了眼睛;它继续游走,看到了慈祥的妈妈正在给宝宝喂奶,孩子那红扑扑的小脸,憨笑的睡样,月亮奶奶笑弯了嘴;最后,她停留在了树枝上,因为她看到一个饿汉身子斜靠在树杆,已经没有力气了,她立即变成了一个大圆饼……富有动态的画面,让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置身于洋溢于温馨的夜空,感受月亮奶奶带给人们的快乐,绚丽多采的画面,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能在诵读中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

4、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通过学习实践,我感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例如,在大班我们设计了“奇妙的汽车”等活动,让幼儿根据主题,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自己先收集材料信息,有的幼儿从报刊杂志上裁剪下有关内容,有的幼儿临摹或自己创编绘画,还有的幼儿到书店买回书籍。然后,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畅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当我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了“21的汽车是什么样子”时,引导幼儿想象 ,有的说“会在太空中自由的奔驰”;有的说“可以在海底遨游”;有的说“轮胎可以自如的伸缩,外壳都是特制的塑料,那样出车祸就会减少伤亡”……幼儿的回答如同百花齐放。丰富的动感画面,激发了幼儿的灵感,神奇的动画音乐引起了幼儿的联想。

总之,幼儿园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悉心体察,精心施教,更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大缩短了教育周期,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是推动幼儿自身创造性素质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多媒体课件内涵 篇4

多媒体课件是指教师或多媒体制作人员,根据脚本设计的内容,制作出一套适合

教与学的,包含有大量多媒体信息的辅助教学系统。

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一些平时难以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如实验演示、情境创设、交互练习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参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

因此,多媒体课件辅助于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手段多样化,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

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课件特点

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

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良好的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数学”

极大的共享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

以网络为载林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1. 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

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

多媒体课件毕业论文 篇5

多媒体课件毕业论文

多媒体课件毕业论文

【摘要】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像技术的特点和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相当普遍。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运动性、抽象性等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展课本知识体系,拓展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变的简单易懂,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笔者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了许多鸟类繁殖行为图片,并给一些图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成了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学生看到如此美丽的鸟类行为,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设计出带娱乐性质的课堂练习题,其练习效果非常好,是传统练习不可比拟的,他可以让练习题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再如,讲解《人体中的血管》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复杂的“交通道路图”,给学生同步讲解人体内的血管好比城市道路,有大有小,纵横交错。并通过观看“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的录像,从感官空间思维上引起学生对“血管的形状、大小、作用”及“自身的血液是怎样经血管流到全身各处”等问题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课堂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也就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课堂教与学的最优化,众所周知,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信息、接受信息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教具、教学挂图的张贴、模型等等,往往占用了许多时间。而多媒体课件集语言、文字、静止图像和动画、视频等多种多样的信息于一体,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新奇、直观、形象的感觉,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通过动画演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叶片的结构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内容使学生更能理解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和叶片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省时省力,丰富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及课堂效果大为改观。

三、运用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理过程

生物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阔,时空跨度很大,小到动植物的细胞,大到包含世间所有生物:近到我们人本身,远到世界各大洲,凡是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他都无所不在,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难度。而运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生动了,利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如“家鸽”的。双重呼吸这一重难点极其抽象,利用动画展示其过程,学生就一目了然,很清楚地发现每呼吸一次,在家鸽的肺里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又如细胞的分裂、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看起来一目了然。再如,组织学生在允许的时间内观察人类进化的历程、植物的生长全过程、种子的萌发、是不可能的,而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共享,仅用很短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几天、几年甚至几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再如了解人类的进化,以往的教学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用现代多媒体,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更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其二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中的图像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现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现主体地位。例如,讲血液循环的途径时,用多媒体动画显示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的变化,让学生识图、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最后自己总结出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整节课几乎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学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教师仅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五、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补充,重现实验生物学科与别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学科重要的特征之一,好多规律或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在实验中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生命活动的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并演示,从而教学效果,甚至更糟,如果运用多媒体,情况大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很明显。多媒体可以模拟许多现有仪器无法做的实验或代替现有的一些实验仪器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如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肺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过程等,在课堂上无法完成,对于这些内容可通过多媒体来完成,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种子的结构”中,胚的四部分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不易观察,学生又缺少感性认识,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看多媒体胚的发育,建立关于植物个体发育的动态变化的概念,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的评述时间,而且学生也为其形式的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轻轻松松地就把知识记牢了。综上所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和现代教育理论的集成者,它图文并茂,画面动感,形象直观,使学生视听同步,手脑并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生理过程的理解。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要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春梅,田从艳。恰当运用远程资源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软件导刊),教育技术,.5.

[2]李久全。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甘肃教育,.

[多媒体课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