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绝句》教学设计【优秀10篇】正文

《《绝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绝句》教学设计【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

绝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课件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课件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课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课件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绝句》教案 篇2

一、关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欢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身在城市,并没有让简媜对现代化的大都市产生好感。

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这样的潜台词:喧嚣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宁静之所,我们只有在沉思中,回忆过去,才能寻找到自己渴求的东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自然,关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颗童心。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到这里,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

二、线索与组材

本文是以忆蝉、捉蝉、玩蝉、听蝉、悟蝉的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作者先记叙童年时代捉蝉的故事,在上学的路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学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树上捉到蝉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

让童心未泯的人们也不觉沉醉于其中。课堂上,“我们”在抽屉里玩蝉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先看,再听,后摸,充满了童趣。“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富有内蕴的短短一句话,不但耐人寻味,而且还引出了对蝉声的描写。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行文至此,与文章开头呼应。那么为什么说蝉声代表夏呢?作者紧接着写蝉声的音色、节奏,写蝉对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诗,有生命情调,有自然质朴,有旷远飘逸,有豪情悲壮

这哪儿是在单单写蝉声,这分明是心胸豁达、豪情万丈的人的写照啊!这更是像夏天一样激情四射的人的体现啊!这不就是像蝉一样该放开喉咙就引吭高歌,该缄默不语就戛然而止的悲壮斗士吗?

听蝉部分,写了晨间、午后、黄昏三个时段听蝉的感受。晨间蝉声给人以净化,午后蝉声给人以闲适,黄昏蝉声给人以慰藉,字里行间娓娓告诉你一定要善于去倾听,才会有收益。悟蝉部分,写了蝉的自然、质朴、真诚、奉献、豪壮,对蝉声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生命之歌”,来道出了其中的内蕴真谛: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处流下了动人的悲壮与辉煌!也流下了几分遗憾和感伤!

三、别致的文章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把春天比成“骈俪文”,把夏天喻为“绝句”,开篇给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胜,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但作者虚宕一笔,不言夏,却先叙及蝉声,“未曾去关心蝉声”,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缤纷,作者缘何独独念及蝉声?当“我”对夏的悄然而至而浑然不觉时,是蝉的叫声给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的话,那作者显然是把蝉当作了夏的标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对蝉的回忆。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本文写法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乍读之后,好象觉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马由缰,但细细品之,文章无处不是在写像蝉一样的人,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学过的《荔枝蜜》等散文

更加含蓄深刻,因为它更强调和注重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这么深刻,更谈不上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但是每个人在读过《夏之绝句》后就会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本文表达含蓄,内蕴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这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绝句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捉蝉之乐的?其中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而文章说:“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当中包含了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绝句》教案 篇4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 “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绝句》的教学反思

《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

在理解诗句的时候,说出来有些脸红,自己都没有彻底弄懂“东吴”的意思,结果一遍遍地问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还有在比较“飞”和“冲”哪个字用的好时,通过手势,指导学生理解“冲”,“冲”字点出了方向,学生也明白了。但在指导朗读时,我却让学生简单地做着飞的动作读这句诗,这样就误导了学生,还是停留在对“飞”的理解,而不是“冲”,本来是想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结果却成了这堂课的败笔。在课上,有个互动的好契机,我没能及时抓住。一学生读完诗后,说这首诗写得很好,用了对联,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说错了,应该是对仗。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学生想表达的就是对仗,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当时我只要引导下,学生就马上理解了,并且能够在诗中找出对仗的地方,因为我的愚昧,失去了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在今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准确地去解读教材,把握精要,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时代背景没有应适时出示。我的教学设计将杜甫写《绝句》时的背景资料放在理解诗句的含义之后,在拓展的时候才讲述了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目的是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学习同时期写得另外一首《绝句》。但效果不佳,学生的反映平平。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的帮助,要选用最佳时机,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也没有在最佳时机出示,板书应该是每篇课文的精华,我在写“有动有静”时是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写得,没有利用好板书,板书不应该是为了完成而写之,应该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这首诗还适合利用副板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写法,我在设计时没有合理周详地考虑。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譬如说,在认真听学生回答,及时作出反应这方便还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粉笔字也需要再花时间、精力去苦练;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够;教学时间还应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课文中,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古诗!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下功夫苦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勤学好问,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师傅那种应用自若的状态。学无止境,继续加油!

《绝句》教案 篇5

通过创设画面情境,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含”的妙用。

师:诗人作竺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一、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生:(兴致勃勃地在黑板用红粉笔加上着重号,分别是“黄”、“白”、“蓝”、“青”这四个字。)

师:(高兴地)祝贺你,一下子全找对了!掌声响起!(全体同学兴高采烈地拍手称赞。)同学们,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文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使我们读诗时仿佛看到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你能不能试着自己美好的语言来描绘眼前的画面。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学生们纷纷举手了,学习热情高,这样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才是扎实有效的。

生: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湛蓝湛蓝,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随风飘荡,柳树嫩绿的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绿枝条间蹦来跳云,快乐的鸣叫声,是那么生机勃勃。一群队列整齐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身姿优雅地向蓝天飞云。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幅绚丽的水粉画,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生:说得真美!使我不由地联想到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十分赞赏地)你说得也很棒!学习能积极联想到相关内容,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生:我们用了这么多的词句所描绘的画面,诗人只用了14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古诗用语真是字字珠玑啊!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真好,齐读一、二句诗,把画面的美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诗

师: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拨动了诗弦,不禁在了心中呤诵斟酌诗句,这时一抬头,却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了?

生:诗人被远处西岭雪山的美景吸引住了!

师:相机在大幅挂图的左上角贴上西岭雪山的水墨画。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诗中“西岭千秋雪”该怎么解释呢?

生:远处岷山上覆盖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说时间很长久。

师:诗人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生:从杜甫堂的窗口向往处眺望。

师:相机适时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窗口。

你理解诗句中这个“含”的意思吗?

生:“含”就是衔、镶嵌的意思。

师:那我们可以用哪些字来换这个“含”字呢?

生:可以用“有”、“里”、“包”、“嵌”……

师:换进诗中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生:我换的是“有”,感觉得语文太一般,不如“含”字好。

生:我换成“嵌”,觉得“嵌”字只表达了西岭雪山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之中,窗框就像画框,这样一种静上的画更美。

生:我把几个字都换了进去读了读,觉得就有“含”字才能把窗框给写活了,写出动感,动太之美,是诗人不够恰当,觉得西岭雪山被窗框衔起来,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有“含”字最好!

师:(兴奋不已地)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热烈、把“含”字的妙用理解这样好,知道了诗人用字的深刻含义和饱含的情感,感受到诗句的动静结合之美,真是太棒了,不愧是爱学习的小主人,让我们一刘充满感情的读好这首诗!

绝句教案 篇6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习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教案。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教案》。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 篇7

绝句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绝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读诗,正音

⑵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⑴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注释:

《望庐山瀑布》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④.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⑵交流诗意,朗读古诗

⑶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我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己当成作者,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古诗,注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美/秀美)

(二)四读,品味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的诗人都很注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⑴品味“生”、“挂”、“飞”、“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②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③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2、学生作业情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绝句》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 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4)解释部分生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绝句”“千秋雪”“西岭”“泊” 5)解释诗的大意。 6)学习生字。

三、课上巩固练习。

1)诗句填空题(展示第11张PPT)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展示第12张PPT)3)选择题。(展示第13张PPT)

将学生分小组,每道题目分别请两三个学生起来回答,答对以加分作奖励,最后得分高的将获得老师准备的小礼品。这样能让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竞赛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谈体会。(展示第14张PPT)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ppt上的问题,抒发奇想,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五、快乐唱歌,巩固知识。(展示第15张PPT)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集体跟着视频学唱古诗。

将古诗编成歌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正符合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七、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已学杜甫诗歌,背诵并默写古诗。(展示第16张PPT)

八、拓展延伸。(展示第17PPT)

介绍杜甫另外一首《绝句》诗。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绝句这类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