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省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就让我们感觉香香的、美美的,那么这场缤纷的桂花雨给作者琦君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我感受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你觉得这场桂花雨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快乐)

这是作者摇落桂花后沐浴在桂花雨之中的快乐,那么在摇花前、摇花时的快乐都体现在哪里呢?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一)我——摇花乐

(摇花前)

师:摇花前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生: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评价:同学们,在你们心里什么事才算得上是大事呢?

可见摇桂花在我心中的分量可不轻呀!每到桂花飘香的时节,我总要缠着母亲问(引读)。想想我是在问妈妈吗?

评价:是在催妈妈,催那心里肯定是很急的。谁来催催看?

评价:这声妈喊的多有味呀,妈的心都会被你喊软的。谁再来试试?

评价:我只催了一声吗?“老是缠着”可以看出不止一遍呀。谁会缠着妈妈多催几声?

过渡:还没摇桂花,快乐已充溢我整个心胸,让我们一起体会着小琦君的这种迫切的心情来催一催妈妈吧。

那摇花时的快乐又体现在哪里呢?

(摇花时)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评价:看真切了,作者又是帮着……,又是帮着……,而且(使劲)摇呀,小琦君又帮着又帮那,这是为什么呀,不嫌累吗?

评价:想想大人们真的要这小家伙帮忙吗?(生摇头)

即使帮忙能帮多大的忙呀!哪是帮呀,分明是自己乐得在里面搅和

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乐呼劲呀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帮作者使劲地摇这棵桂花树吧。齐读

(摇花后)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场落英缤纷的桂花雨(展示课件桂花落英缤纷的场面,引导学生想像说话),请同学们融进这场桂花雨中,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桂花,看看你的眼前都出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美好画面。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桂花”练习说一说。

2、交流

3、感受着这场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手舞足蹈……)

4、作者沐浴在桂花雨中的快乐、兴奋、惊喜、温馨、浪漫岂是几个优美的词语能形容的?在这里一切言辞都显得苍白,千万种感受都包含在这一声喊里面,再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小结:摇桂花给我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至于长大后仍然难以忘怀!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对母亲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再读课文,找出写母亲的句子细细体会体会?

(二)母亲——桂花情

1、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多有心的母亲呀,她时刻关注着天气还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要赶在下雨之前摇桂花呢?(第二自然段)

2、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多么细心的母亲!

3、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摇桂花,摇出了母亲浓厚的乡情和无私的亲情。摇桂花对我是大事,对母亲是大事,对全家人来说也是大事。摇桂花,还能摇出什么呢?赶紧到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去找答案。

(桂花茶桂花卤糕饼)

4、整个秋天,整个村庄都沐浴在桂花香中,作者琦君说(引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a、全年都能吃到桂花卤、桂花糕,香

b、晒干的桂花收在铁罐子里,香

c、桂花落在泥土里,香了整个村庄。

小结:随时能吃到用桂花做的高点,喝到用桂花泡制的桂花茶,连泥土里都藏着桂花的芳香,这怎能不是香了全年呢?齐读。

5、桂花雨,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它香了那“水晶盘”;它香了整个宅院;它香了整个村庄;它香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会?你是一个作家,你会?你是一个摄影师,你会?你是一个诗人,你会?父亲就是一个诗人,此情此景让他诗兴大发,我们一起来读读父亲随口吟诵的这首绝句。

(三)父亲——桂花诗

1、读诗句(自由读——指名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好一个“花雨缤纷入梦甜。”你欣赏了这场桂花雨,享受了摇花乐,如果你做了一个梦,梦中都梦到了什么让你感到了甜蜜呢?拿出笔快速地把它写下来。(交流)

3、是的,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不仅落在作者心里,母亲心里,父亲心里,全村人的心里,也落在了我们的心里,这不正是一个甜蜜的梦!甜蜜得让人无法忘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四)故乡情

1、出示: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1)师: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难道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真的比外地的桂花香吗?

2)母亲不仅爱家乡的桂花,也爱家乡的亲人,爱家乡的一切,假如现在,我来到了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是呀,人们常说水是故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花也是故乡的香,更何况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里藏着我们全家的快乐与幸福,对母亲来说显得就更加的“金贵”。

所以,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每当丹桂飘香,母亲凝望桂树,总是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家乡的桂花雨在母亲心中也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小结:好香的桂花雨呀!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成了

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作者琦君在《烟愁》里这样说:“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亲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作者寄情桂花雨表达了她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爱。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带着这种爱再次齐读课题。

三、作业(三选一):

阅读:1、收集与桂花有关的诗句或图片;

2、读读《作文选》中同龄作者的《童年趣事》;

3、收集思乡诗、散文,如《乡愁》,看看作者是怎么寄托自己的情思的?

练笔:

1、听听你们的爷爷奶奶说说童年的往事,在他们的回忆里,可能没有那缤纷的花雨,但一样有难忘的快乐,把它记在你们的小练笔上;

2、写一写你儿时一段难忘的经历;

3、远离家乡的孩子可以试着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一事、一物,仿照课文写一写你对家乡的思念。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摇花乐

母亲桂花情

父亲桂花诗

家乡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楚州实验小学  朱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   乐   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  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全体起立,音乐)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父亲、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引齐说)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中国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板书:乡愁)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 花 雨 (乡      愁)

香       乐       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    ,   纷纷落下来,    都是。我高兴地喊着:“       !”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课外拓展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    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    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0

红叶 发表

《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1949年,琦君离开家乡来到中国台湾,自此,她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她怀念着故乡的一情一景,她盼望着回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读她的散文能读到这股浓浓的思乡情。本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这一情感的抒发,一方面通过描写“摇花乐”来表达的,另一方面,则通过母亲的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写出了自己与母亲一样的思乡情。这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

整篇文章是以“乐”作为全文的情感基调,作者是通过对童年摇桂花的快乐回忆,来向读者抒出自己对童年、对往事、对家乡的怀念。如何带领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走进那个香气四溢的村庄,感受摇桂花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一、感受“桂花香”

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之所以最喜欢桂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香。文中三句话具体写出了桂花的香:“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香味的迷人是极其抽象的感受,因此,教学时,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前些日子,校园里桂花盛开的时候,它的香味也让你觉得迷人了吗?为什么?”从而感受桂花香的迷人。

第二句中的一个“浸”字,把桂花香味的浓郁、持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通过对“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透彻理解“浸”在这里的妙用。

第三句“沉浸”的理解,则分了两次去体会的。刚开始对沉浸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就是说“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四溢,人们沉浸在浓浓的花香里;花谢后,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喝上一口桂花茶,品上一块桂花糕,满嘴生香。”这仅是桂花本身给人们带来的香。后来的理解则深入了一个层次,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分享的喜悦,这香是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二、感念“摇花乐”

作者写“摇花乐”,一方面是通过自身感受来体现它的乐趣,这是正面描写,一方面则通过父母对桂花的喜爱和摇花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侧面来描写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找到了具体写我“摇花乐”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我知道可以摇桂花后,为什么这么乐?”那是因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再来让他们从我摇花的动作、语言体会“摇花乐”,通过朗读表达感受到的快乐。此时,学生情感的抒发就再自然不过了。在深切体会到“摇花乐”后,让学生展开想像,桂花雨像什么?怎么落下的?在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摇花带来的无穷乐趣。

孩子喜爱桂花,乐于在树下摇落它们,那父母是否也和他们一般喜爱桂花,乐在其中呢?我让学生从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句子,体会体会。母亲怕台风打落了桂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母亲珍视桂花,在洗净双手后才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母亲与全家一起拣桂花、晒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体验着收获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家乡的桂花已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一方面从侧面体会“摇花乐”,另一方面则是为感悟“思乡情”作铺垫。

三、感悟“思乡情”

成年后的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之所以这样直接切入,是因为对前面的铺垫有足够的信心,“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这是学生的回答,可见,他们也体悟到了这浓浓的思乡情了。这是母亲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眷恋,其实也是作者真是情感的写照,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到这一点,我还为他们出示了琦君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在体会到作者思家、念家,盼望回家,渴望团聚的情感时,激发他们阅读琦君散文的兴趣。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id=3103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 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情地朗读课文。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知道了“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5、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内。

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生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体会到桂花是精致的小花,会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让人快乐?)

生2:第五自然段内容中的“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我体会到作者急切地盼着摇花。

生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体会到“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

生4: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从“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

生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体会是“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应读得“乐”一些。才能感受到摇花的快乐。

生2:我觉得这个句子“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薄饼做得多。’”这句应该这样读,才能读出一种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快乐!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搜集到的思乡的诗句。(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童年和故乡留给了作者什么呢?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收集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一环节效果没达到。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可是如果教师引导重点词语的把握不全面,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