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秀12篇正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时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哪里都有老师,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向圣人看齐。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醉清风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2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对简答的评价。

一、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 书上的资料袋一句话来评价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

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

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 “孔子”。、3、全班齐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归纳课文的叙述顺序:决定拜师——不怕艰辛去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敬重

这样就把孔子拜师的经过说清楚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这样把事情的经过介绍清楚。

4、那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孔子:谦虚、好学、有礼。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孔子的这些品质,并在书上写一写你的感受?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研读孔子

(一)、第一段

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板书:渊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

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

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

(二)、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拜师过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从哪里词语体会到的呢?

a、“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出示地图)讲解长度单位“里”:别看地图上好像不远,实际上孔子要走大约50万米。你们平时在操场上跑一圈两圈有什么感觉?孔子要走的路程相当于学校操场2500圈。

表示距离很远很远的还有哪些词:遥远、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呢?

c、填补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样的克服?

两个成语都可以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积累的成语。 ⑦ “终于”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

⑧想象情景:几个月后,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孔子会是什么样呢?用书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风尘仆仆)

⑨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

1、 孔子说的这一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为“学无止境”。

可是老师有时明白, 有时不明白, 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 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 :学无止境。

能不能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还有谁也在不断地学习?

(四)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是怎么学的?

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二、研读老子。

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

老子很谦虚?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为什么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三、总结

就像孔子的名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些什么呢?

再来读读这句话,看来要想赢得人们的敬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17课,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 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渊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仿佛很近,但实际上孔子要走50万米,然后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50万米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这样就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先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样的多种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 同时,我在授课中还注意了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范围更为宽泛。在讲授“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我先帮助学习把这句话概括为“学无止境”四个字,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说说含义,再向生活拓展,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人也是这样学无止境的?在讲孔子求学时,我把课后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名言说说,孔子还是怎样向老子学习的,这样,不仅处理了课后拓展的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文本内容,加深了理解。

但这节课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朗读的比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更是没有处理,应该把角色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也是这节的硬伤之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 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 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 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 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 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 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⑴ 读一读。

⑵ 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

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

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课题)

2.师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图片和资料,阅读资料袋。(重点交 流

《论语》,老师出示幻灯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借助工具书自学,适当指导)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1,交流汇报搜集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

(2)背一背。2,谈一谈初步学习的体会

3,师生评价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2,综合性学习(可以课后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继续学习

(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 为什么拜师

二,深入研读 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

你 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

(1)谈孔子

(2)谈老子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

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 为什么

4,多维评价(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的效果等)

三,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

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 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学而不厌

拜师 学无止境

老子—— 渊博, 迎候 , 爱护晚辈 →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篇6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恶。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孔子与老子崇高的品行。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你们对孔子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课件出示指读生字词。

等候  纳闷  迎候  止境  佩服  品行  传授

远近闻名  毫无保留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3、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4、感知课文大意。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请用简短的话语说一说。

三、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感受。

2、学生读画与同桌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如下: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到了洛阳。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

★……我就在这儿迎候……为什么还要拜我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老子谦虚大度,诲人不倦)

四、小练笔。

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对孔子或老子的看法。

板书:

17 孔 子 拜 师

终 于  迎 候

随时请教 毫无保留

佩服 敬重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⒋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

⒈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⒉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⒊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情境导入

⒈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⒊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⑴认记字形。(“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⑵词语认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⑶扩词练习

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王佩。

⒊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⒋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总结归纳,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第一段(1):写孔子决意拜师。

第二段(2):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第三段(3):写孔子认真求学。

第四段(4):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四、指导书写

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观察所得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尘” 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⒉教师示范

⒊学生练写

五、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⒈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⒉谈谈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⒊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⒈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⒉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⒊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⑵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③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⑶重点交流

①重点交流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②重点句子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朗读课文,演读感悟

⒈分小组演一演。(体会出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⒉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合作交流,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课文总结

⒈默读课文,讨论: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⒉总结

师: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中心: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六、拓展活动

⒈布置综合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举例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各族风土民情等;民族艺术,有各种门类的戏剧、园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如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了解的范围。)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⒉课外实践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提示: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附:参考资料

⒈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国政府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我国台湾地区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美国也于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把每年的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⒉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关于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先秦古籍如《庄子·天下》,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以聃为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⒊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⒋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⒌词语

远近闻名—远近都很有名。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风尘仆仆—比喻路途劳累。

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精读品悟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饿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5、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了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

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大家同桌之间自由的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

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己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的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2、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自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理解,其实学生点到“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而我却“纠缠不清”反复问学生,以至于学生不会联系,实际说没有举出实例,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来自己在想,有时候老师说的多了真的还不如不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领悟!

其次,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再次,关于从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剥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在感悟读的过程中比较啰嗦,学生已经读的很好了,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读浪费掉了一大部分时间,让最后在学生练习写没有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等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拓展阅读、课外资料的展示,了解孔子、老子。交流所收集的孔子、老子的名言。

3、学写12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理解“学习是无止境的”。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大思想家,他们是谁呢?(板书:孔子 老子)

2、千百年过去了,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在课文《孔子拜师》里,去揭开这个秘密。

二、整体研读

1、故事里,老子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你什么印象呢?默读课文,划起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三、重点研读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一)谈孔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个句子:

⑴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

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

☆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理解孔子谦虚、好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说话拓展)

(二)谈老子

☆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换成等候,可以吗?为什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礼 诲人不倦)

(三)整体回顾课文,感悟孔子、老子的高贵品格

看板书总结: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一起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断,再次感受两位思想大师的高尚品格吧!(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阅读

1、过渡: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后,大家可以去找来读读。

2、学习是无止境的。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为了学问,也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同到文章中去读读这些故事吧!(阅读《参考读物》(下)阅读天地二)

五、小练笔

学习无止境,生活处处需要学习,读书、做人……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刻苦求学的人和事呢?请你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学问、风尘仆仆、纳闷”等词语。

2、能力:通过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

3、情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经过,初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结合孔子生平图片及配乐《破阵》,配合教师导入语,介绍孔子,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其人,并初步激发起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战火频仍、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为了百姓安居、天下大同,他周游列国,不惜累累若丧家之犬;他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言行著录成书,一部《论语》彪炳古今;他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至今被供奉在孔庙大成殿。今天,他涉水而来,跨越那汤汤沂水,缓缓向我们走来。你知道他是谁了吗?(孔子)

孔子何以如此伟大?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也许会得到些启示。让我们齐读课题《孔子拜师》。请伸出你的食指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其间指导“拜”字写法)

二、出示生字生词,检查学生预习

1、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

(师:生词是我们认识生字的翅膀,卸下翅膀,单独的生字你还认识吗?)

2、出示生字,男女竞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好。一遍正序,一遍打乱顺序,看男女生谁读得整齐,快速,准确。

3、同桌互相帮助,彻底解决生字词。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指读课后生字,同桌不会的生字,你来帮帮他。)

4、疑义相与析

(师: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生词你不明白呢?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先说,说完后,视情况解决“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四字词语,并借机讲解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法、拆字组词法、寻求近义词法等。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师: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最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3、细读课文,概括大意

(师:请你学着他们的样子再读一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梳理文脉

(师:请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孔子拜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经过按照“先…然后…最后…”的顺序来说。))

五、魅力汉字

(师:悠悠五千年文化,汉字一脉相传承。汉字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字。从古至今,绵延未绝。今天,我们就结合本节课的几个生字,探一探汉字的前世今生……)(配乐《墨香》)

1、“尘”字

讲解“尘”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2、“止”字

讲解“止”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3、书写汉字

(师:请你怀着敬畏之心在生字本上认真书写这两个汉字,写完后同桌互评,写得不满意就再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哦!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

六、故事时间

(师:大家已经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作为奖励,老师给大家讲另一个孔子拜师的小故事。)

(配乐《金陵子》)

作为拓展,配乐讲述《孔子拜项槖为师》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课外阅读,组合文本)

七、余韵绕梁

(师:课文的最后说道: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文本,细细品味吧。)(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八、作业布置

1、摘抄3~4句论语。

2、小组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2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汪潮教授在《语文教学专论》中回答: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返璞归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构建一个以语言习得为主轴,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两翼的简约、高效课堂。课中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让孩子们在语言的海洋里去感受语文真正的魅力。

一、“纵横联系”研教材——把握课文语言特色。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五组教材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为我们走进传统文化宝库打开了一扇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其中,作者运用了“渊博”、“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这些词语正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年段目标训练的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本课的语言习得训练点。所以,在教学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为经线,以相应的语言习得训练为纬线开展教学。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经典诵读《论语》,结合单元导语、插图,引发孩子阅读期待;学文中结合资料袋和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老子资料潜心会文。学文后延伸阅读背诵《论语》和孔子、老子有关故事,为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订目标——凸显语言习得训练点。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度。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习惯,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整合为:

1、  复习巩固“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七个词语。

2、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点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学无止境等好品质。

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小练笔”“选词填空”和“填写对联”积累和发展语言。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有语言学习目标,又有情感熏陶、思维训练目标。而语文课最重要的“语言习得目标”得到准确彰显,为后面语言习得教学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

三、“简、实、活、效”理思路——梳理语言习得线索。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读中感悟、品味、积累语言,读中质疑、启思、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把第二自然段作为感悟的重点段,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作为感悟句群的抓手,一线串珠一词经纬,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简单、扎实中有亮点,简单、扎实中求实效”的教学特色。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落实语言习得环节。

以语言习得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语言习得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以上种种分析,《孔子拜师》第二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

1、开火车复习词语。老师关注点:1、生词中读音难点,孩子是否读准,不正确,采用老师示范、小老师引领的方式及时纠正,然后请读错的孩子自行纠正,体会进步的喜悦;2、后进生参与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质量。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2、选词介绍孔子、老子。用“远近闻名”“学问渊博”等词介绍孔子、老子这一教学环节,其一,提升学生对孔子、老子的认识(第一课时学生利用查资料介绍过孔子、老子,同学们对孔子、老子的认识停留在纸上、书上,还没有进入自己的脑海。);其二,巩固并运用第一课时所学词语“远近闻名”“学问渊博”。让词语的理解运用这一语言训练点得到落实。

第二板块:“学贵有疑”——提炼问题

我的第二个板块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中心点,然后确定一条主线,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让课堂教学简约、清晰、高效。

第三板块:“学而不思则罔”——品读感悟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充分自读,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言。(3分钟左右)充分地静思默读,是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独自思考,课堂就远离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心态自然会造就精心,智慧的阅读品质。

在引领学生静静地阅读过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积极的巡视,发现学情,及时校正相关的教学策略。其实,学生酝酿的过程也是老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准备的过程。真正智慧的课堂必定出在老师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中。

2、词语为关键,品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创设情境想象”解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小练笔:

一天,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一天,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二天,  一天,……

结合学生拓展想象中语言,呈现出孔子拜师途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坚持不懈”等具体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此时,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孔子这样在风中随便吃些东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风餐露宿”;“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赶路就叫——“日夜兼程”。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学无止境”:在教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一步感悟孔子的学习态度,这样,既符合重视句子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3)“图文结合,对话中感悟”文中对话含义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第一层:看图读,关注孔子动作:读出“一拜再拜”的谦逊;第二层:分角色读,关注孔子语言,读出孔子心中的彬彬有礼;第三层:进入情境,区别词语读,关注用词“拜见”“拜访”, “迎候”、“等候”,进一步读出孔子、老子谦逊有礼、热情真诚的美好品行。

(4)结合生活实际聊出孔子的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在同学们汇报第三自然段时,我预设:读了这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将把哪些词送给当老师的我,哪些词留给做学生的自己。如此设计,进一步巩固学生刚才抓关键词理解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点:把“不离左右”“毫无保留”等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在赠送词语中无疑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如此一问再次整合了教学目标训练点。

第四版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结延伸。

1、这一环节由“孔子拜师“一幕流传千古,文中哪些话语,哪些场景打动了你,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自读,展示读。此时,老师让学生带着自我感受再次回读,目的:1、整合全文,回归整体;2、尊重多元解读,读出个性感悟;3、词语积累、情感升华,等语文素养得到再次回旋上升。

在学生交流中,重点回击“学习是无止境”一句,提炼出“学无止境”一词。并在孩子们对词语有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工工整整书写本课生词:止境。让学生在一笔一划中回荡着课文的人文精神。

2、结合传统文化单元主体,设计对联总结全文。教学中让自己预设的对联逐字逐字缓慢出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猜想传创编。在大家异口(☆)同声喊出:“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不保留”后,相信孩子们发出了成功的欢呼“耶——”。这一环节逐字逐字出示,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参与创作的快乐。并把本课主要内容与语言运用整合在一起,并把本单元又一传统文化——对联渗透到教学中,为本单元教学打下了伏笔。

总之,四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当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控,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以真正促进学生“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