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精选4篇)正文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4篇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篇1

《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课时安排:14课时

《遨游汉字王国》课时一

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了解仓颉造字的过程,懂得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汉字演变历史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汉字谐音和字谜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欣赏和学习汉字的书法,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2、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到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通过活动,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收集有趣的字谜。

2、收集有趣的谐音。

3、收集仓颉造字的历史资料。

4、了解“册”“典”“删”等字的来历。

5、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

6、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学生1: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学生2: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学生3:9笔的字数量最多。学生4:“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学生5: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学生6:汉字很有趣,可以猜字谜。(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设计意图: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扎实基础知识。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

生1: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生2: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生3: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展示对课文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的感情朗读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力求每位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展示:生1:一点一横,一撇到西门!

生2:“广”字。

生3:一口小铁锅,中间两颗小豆豆。

生4:“心”字

生5:一只羊,四条腿,可惜没有尾。

生6:“羔”字

展示:

生1: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

生2: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生3: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生4: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生5:和尚的房子--妙(庙)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生1: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生2: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生3: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生4: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生5: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机会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生6: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

生7: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设计意图: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的知识的冲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生1: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生2: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设计意图:能否触动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是一位教师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节精彩课堂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你的课,学生不由自主地为今后自己课堂的再次展示作准备。

《猜字谜》课时二

教学目标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字谜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字谜。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1)学习书上的那些字谜,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2)认识汉字的字谜现象,探究猜字谜的方法。(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4)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

2、这节课,我知道了谜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协作谜等。

3、我节课,我知道了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象形法,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意会法,如:客满。

(二)活动展示。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班交流。

三、知识拓展延伸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有趣的谐音》课时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 使 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 “谐音趣味王国”吧?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趣识谐音

1、谐音歇后语。

① 狐狸吵架——()② 老九的兄弟——()③ 和尚的房子——()④ 和尚打伞——()

2、对联。

①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指名学生讲《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② 对联: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谐音用法的妙处: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3、商品的广告词

随心所浴(欲)

咳不容缓(刻)

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

酒负胜名(久)

“骑”乐无穷(其)

一明惊人(鸣)

别无锁求(所)

首屈一纸(指)

4、古诗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

《仓颉造字》与《”册”“典““删”的来历》课时四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讲结绳记事和物语的故事。

2、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4、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 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寻找资料,了解一些汉字的来历。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一些汉字的来历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到底是是怎么来的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仓颉造字》一文,讲讲“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与问题。(2)读《“册”“典”“删”的来历》一文,了解“册”“典”“删”的本义。(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仓颉造字》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结绳记事”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3、“物语”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4、仓颉是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的,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1、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本头上写字有关。

2、我还知道了“象形”和“会意”是汉字产生初期三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资料搜集展示:

1、汉字之最。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共36画。

(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3)汉字中形声字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nā,ná,nà,nã,něi,nuõ,nâi,nuò

2、汉字起源的传说: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3、一些汉字的来历。

(1)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2)一开始金属只有“金”一种,但随著冶金技术的发展,对于金属的知识更加丰富,“金”被细化成“金”、“银”、“铜”、“铁”等等。

(3)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4)五代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字。

(5)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著“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

(四)创作性展示

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它汉字的来历。

课时五、六

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有组织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个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课时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 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吧。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通读顺《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汉字的演变

1、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从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我还发现了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型,笔画整齐,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2、解说式:

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地笔画,风格也变为横扁舒展,“隶变”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

3、谈感受:从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四)创作性展示

1、个性感受:通过搜集关于汉字的资料,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了它的悠久历史,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让我们更加地热爱了祖国的文字„„

2、我想说:通过活动,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认识错别字》课时八

教学目标

1.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2.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生2:是啊,错别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毁了一支军队,请听我搜集的小故事《一字毁千军》。

生3:我在街头搜集了这些错别字:独“衣”无

二、挂“扬”头卖狗肉、“即”打折又送礼„„

生4:通过调查,我发现写错别字有以下这些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等; 2.形近混淆:如已和巳,摘和滴等;

3.多笔少画:如洒和酒,候和侯,式、柳等;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1.每人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登记错别字,并订正3遍。2.把自己易混易错的字进行归类,常复习。3.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

生7:我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易错的字:亡口月贝凡(赢)、横戌点戊中空、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延伸

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记叙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欣赏汉字书法》课时九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1)学习书上的两幅作品作出评价,感受汉字的美。

(2)读读《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的书法作品。(4)结合课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欣赏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我感受到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艺术。

2、我会读《赞汉字》。

3、我会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4、我还知道了一些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1、是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细微的观察。

2、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的意趣和哲理。

3、是布白包括字、行气、章法。

4、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欣赏汉字书,说说对汉字书法的新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

3、自主创造书法作品(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动笔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课时十、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的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 齐读课题,你读出什么含义来了?

②从课题上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方面来描写?

2、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学会本课8个生字,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②说一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 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风韵、浩瀚如海等词语,明白了拘束、僵硬、驰骋、魅 力的意思。

2、我会用拘束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抓住文字,赏析内容

⑴说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 ⑵师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①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 的精灵?

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分层 理解)

②、指名读“真的„„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 感受?

③师述:是啊!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 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 有关。这四个字真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这是一些多么可爱 的小精灵啊!你们喜欢它们吗?

④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去感受这些小精灵的奇妙。

⑤你还读出什么感受来呢?学生欣赏课文上的书法作品,有感情的朗读“而 在书法家的笔下„„书法瑰宝”理解“它们自身„„飞翔和驰骋。”是什么意思?

⑥师述: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 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 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也慕名来中国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可见 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你们从小写好我们中国的汉字。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1、读课后的生字,看清每个字的形。

2、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

2、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①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②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③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

㈠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

1、读中感悟,品赏课文

①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②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③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㈡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感受: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 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 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 有3亿人)。

2、我想说:汉字之美,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 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 作用。

三、知识拓展延伸

1、说说你对中国汉字特点还有哪些了解?

2、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十三、十四

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个课时时间进行活动。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篇2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一课时

旬阳城关二小 徐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教学重点:

1、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引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学写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的能力。一、激趣导入

1、幻灯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问:同学们,你认识这些字吗?

2、这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甲骨文,这些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用的字,你喜欢这样的字吗?想了解汉字吗?好,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一次奇妙的旅行——遨游汉字王国!(板书课题)二、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神秘。

1、你知道汉字大约产生于多少年前吗?(大约四千多年前)关于它的起源有着很多神秘的说法,想不想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快速默读课文《仓颉造字》看你有什么体会。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1)结绳记事的好处是简单易于操作,物语的好处是利用物品交流语言也比较简单。但是他们不能表达除更多的一起,绳子不易于保存,物语用的物品有些很难找到,汉字比结绳记事和物语都要方便很多。(2)仓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3)最初的文字是根据物体的样子造出来的。三、了解汉字的演变

1、我们天天见到的汉字原来是这样古老而又神秘!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2、教师介绍汉字部分演变过程。

⑴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投影:甲骨文骨片。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⑵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盛行于西周。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 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投影: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⑶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后改定的字体。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四、感受汉字的有趣。(一)字谜

1、汉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而它的趣味性更是具有吸引力。汉字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字谜。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字谜猜猜看”!2、猜谜游戏

(1)(文字谜)谜面一:

有水能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谜面二:

有火放鞭炮,有手来拥抱,有饭吃个饱,有脚赶快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动作谜)找一位同学和老师站在一起。谜底:从

同学们都很聪明,这两个谜语都没有难倒大家,接下来这个谜语有一定难度,你还敢接受挑战吗?好,欣赏你们的勇气!

(3)(画谜)(出示)你们看,这是一幅画,它代表了一个字,猜猜看,这是什么字?谜底:蕾

看来,猜字谜还有很多学问呢,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战胜。我们不仅可以动脑筋猜字谜,还可以自己编字谜让别人猜呢!有对字谜感兴趣的同学吗?好,一会我们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来研究字谜!㈡谐音

字谜很有趣,谐音更是诠释了汉字的趣味所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谐音万花筒”,来认识有趣的谐音。1、谐音歇后语

我们知道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破折号之前的部分相当于谜语的谜面,而后面的部分又相当于谜语的谜底。看这个——(先出示破折号之前的内容,让学生猜想,再公布答案)你觉得这样的歇后语有趣吗?这些歇后语,有趣在哪里呢?(本来是括号里的字义,却换了另外一个音同字不同的字所以意思也就变了。谐音歇后语,不仅诙谐幽默,还有它的意义所在)。2、谐音对联

北宋大书画家,大词人苏东坡一日与好友黄庭坚(和尚)泛舟游水。突然间苏东坡看到一条狗正在河上边啃骨头,就指着那狗笑了笑。黄庭坚一下子会过意了,知道东坡在借此暗骂自己,于是就假装无意间把东坡赠与他的题词扇掉水中。东坡看到诗扇随水而流下,知道自讨没趣。这个故事中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谐音对联呢!你们看: 狗咬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可是为什么黄庭坚知道苏东坡在骂自己,而苏东坡又自知讨了个没趣呢?你知道吗? 3、谐音古诗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4、谐音广告

食店广告—与食俱进,食全食美 某蚊香广告—默默无蚊 太阳能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去痘药物广告—战痘青春,趁早下斑,请勿痘留。谐音一语双关,以它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我们的是幽默风趣的文化,想不想了解更多有意思的谐音?好,这些同学可以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和谐音相关的知识!五、制定活动计划

1、刚才我们了解的汉字的起源、演变、字谜、谐音,仅仅只是我们汉字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去不断探究,才能领悟到更多其中的奥秘。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汉字呢?请同学们看活动建议,自己读一读。

2、交流:谁来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板书:起源、演变、字谜、谐音、其他)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比较感兴趣?或者你还想研究哪些? 3、接下来就要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都包括什么呢? 4、计划示例:

第二小组活动计划

时 间:12月5日—6日 地 点:路朝阳家 活动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汉字

活动过程:1 猜字谜 2 讲谐音笑话、歇后语 3 编小报 组长:陈婷 分工:主持:陈婷

搜集资料:丰晨煜

编辑:罗星 抄写:杨欢欢

插图:路朝阳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到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并扬起了通往汉字王国的风帆,期待你们满载而归!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篇3

4、对组员进行评价。

5、组长进行总结

师: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图画,静静地赏它就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相信大家一定会为眼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感动,感谢书法殿堂小组为大家展示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四)汉字医院

师:咱们汉字医院的小医生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他们会为大家带来哪些精彩的展示呢。

1、组长介绍活动计划

2、组长安排组员进行资料展示

3、请组员谈体会。

4、对组员进行评价。

5、组长进行总结

师:的确,用错字,小则闹笑话,大则毁千军,所以我们不仅要写正确汉字,还要写好汉字,谢谢汉字医院的全体小医生们。

(五)谐音俱乐部

师:最后请大家去咱们汉字王国的谐音俱乐部放松一下吧!

1、组长介绍活动计划

2、组长安排组员进行资料展示

3、请组员谈体会。

4、对组员进行评价。

5、组长进行总结

师:是呀,谐后语一般会产生俏皮,风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适当的场所才能运用,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感谢谐音俱乐部的精彩展示。

三、总结

1、老师从你们的展示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祖国汉字的赞美与喜爱,同学们一起来读着首《赞汉字》。

2、同学们,回报交流到此结束了,此次活动即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中去,这次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陈学宏

昌吉市第三小学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篇4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谐音特点,字谜种类及猜谜方法,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进一步了解汉字演变的知识,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自觉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及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到汉字王国尽情地遨游了一番,在汉字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感受,一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奇闻趣事,这节课就把你们觉得最有价值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二、成果展示

师:你们都收集了哪些材料呢?(安排汇报顺序)。

1、汉字谜宫:

组员:大家好,我们小组的成员有____我们的分工是____。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字谜,欢迎大家来到字谜迷宫闯关。这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灯笼到台上揭,并猜出谜底,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答的完整、正确的就把小灯

笼送给他。

⑴字面谜:

①一条黑狗。

②兄弟二人差点当上兵。

③一条虫唱着歌。

④有水能养鱼,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⑵肢体谜:

(闪、闻、闭、看)

组员:祖国的汉字是多么有趣呀,它为我们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刚才我们用文字制造谜语,我们还能利用人的身子、四肢来编字谜呢,有请我们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看看谁的脑子最灵活!

⑶图画谜:

组员: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一幅图画也能隐藏着汉字,请看──(汕、雷、露、则)

⑷教师小结猜谜方法: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个谜,大家敢来挑战吗?

图画:一次明朝的唐伯虎邀请了朋友祝枝山和文征明到他家做客,他们饮酒做谜。看──,唐伯虎出了这个谜让大家猜一个成语,同学们敢来接受挑战吗?

师把一只纸老虎贴到画有山的黑板上。──放虎归山

师从黑板上把老虎取下来。──调虎离山

字面谜:老师这还有几个谜,大家还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吗?

①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②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汗、丛)

③再会(观)

(教师相机归纳三种猜字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2、趣味谐音。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教师不仅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同时还关注活动的过程。二、多种方式猜谜法使这一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反映出学生活动的成效。

三、教师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如:归纳猜谜法、教师编制谜语让学生猜等)

组员:大家好,我们是趣味谐音小组,我们的成员有×××,我们小组收集了谐音对联与古诗。(小组读)

请同学们找出谐音字。

1、对联、古诗: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少十(衣食)

上联:刘伶饮尽不留零;下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师:不错,这些对联、古诗找得好,读得也有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谐音笑话:

组员:听了我们的谐音对联,再来听听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谐音笑话。

(生读。)

⑴一天,张兰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去赶鸭,在路上踩到一堆狗屎,我大吃一斤……老师给他写评语:海量、海量,没人拦你。

⑵那天在树下军训,教官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他惊讶地看着教官,教官又大声说了一遍:报数!于是,他极不情愿地转过身去抱住了树。

组员:你们能说说你们发笑的原因吗?

3、歇后语:

组员:同学们,你们会接歇后语吗?谁敢来接受挑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会的、喜欢的歇后语接一接。

飞机上做梦──想入飞飞

老九的兄弟──老十

梁山的军师──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四

组员:我再来考考大家,你们能从中找出运用了谐音的字吗?它应写为什么?(非、实、无、事)

4、歇后语运用:

师:老师也收集了这样的句子,大家读一读,看他们运用得

如何?

⑴华强是我们班的乒乓球高手,我与他比赛,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⑵张兰上课不再迟到了,真是新鞋换旧鞋──改鞋(邪)归正。

师:是呀,歇后语一般产生俏皮、风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适当的场所才能运用,否则就会闹笑话。

评析:谐音字的运用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限乐趣,学生收集的对联、古诗、歇后语、笑话让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如何运用是需要引导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读”让学生分享活动成果,突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把如何运用作为指导的重点,说明教师不忘“语文”。

⑶汉字医生:

师:谐音小组为大家展示了无穷尽的汉字奥秘,现在该把机会让给其他小组了吧,看汉字医院里的错别字医生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请他们展示。

组员:大家好!我们是错别字医生,我们的成员有×××我们的分工是×××。现在街道上和商店的广告、招牌,一些报刊等等出现错别字,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小组在课外收集了一些街头、广告、作业中的别字,针对这些病例,我们进行了医治,可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难杂症,那位同学来帮我们医治。

①出示街头、广告、作业中的错别字让学生修改。

②编顺口溜:

组员:为了防止写错别字,我们小组有高招,瞧,我们编了

许多的顺口溜:

(快板)汉字汉字真奇怪,一笔一画很简单,一不小心就变样,怎样分得清听我唱一唱:辩辨辫瓣,有心能辨别,有言能辩论,有丝能扎辫,有瓜能开花。巳已己,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栽裁载,有木要用栽,有衣要用裁,有车要用载。同学们,写错字,小则闹笑话,大则毁千军,咱们千万要小心,要小心!

评析:一、语文学习要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不仅说明教师在指导时有效地将活动引向生活、社会。同时,也很好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二、教师也注意到学生在书写时出现“别”字,往往是受谐音字的影响,因此,通过让学生当“错别字医生”、编顺口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让“乐趣”得到充分体现,也让学生感受到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⑷书法殿堂:

①古今书法名家展示:

师:的确,用错字,小则闹笑话,大则毁千军,所以我们不仅要写对汉字,还要写好汉字。它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一小组给大家带来的书法作品。

组员:大家好欢迎到书法殿堂来,我们的分工是:×××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悠久的过程,它凝聚着我们祖国5000年来的文化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感受汉字无穷魅力吧。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古代书法家作品。

②认识欧、颜、柳、赵等古代书法家:

师: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在古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他们为丰富祖国语言文字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这边的几个书法家更应认识并记住他们。

初唐:欧阳修,他的字笔画纤细得中,给人爽利之感。

盛唐:颜真卿,他的字笔画丰满,横细竖粗、雍容壮伟,有大气磅礴之势。

晚唐:柳公权,他的字笔画细劲,棱角俊厉,结构严紧,然而他也是一位有骨气、一丝不苟之人,他曾被封为直谏大人。

宋朝:赵孟俯,他的字结构秀美,笔画圆润、温文典雅。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好友谢安等人相聚在浙江绍兴的兰亭饮酒赋诗,酣畅之余,一挥而就写下了这旷世佳作《兰亭序》。《兰亭序》的文笔清新、幽雅,行笔飘逸、秀美、精妙绝伦,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他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③展示本村书法爱好者的作品:

(区别、了解各种书法的字体。)

师:听了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提出来。

(交流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什么收获。)

评析:一、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也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二、展示本村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又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让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收获这是成果展示交流时应予积极关注的,因为,学生的体验、感受往往比其他“成果更重要”

三、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汉字王国尽情地遨游了一番,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与大家交流吗?

学生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对祖国汉字的赞美与喜欢,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心声吧,请打开课本88页,一起美美地读《赞汉字》。

四、拓展延伸

师:经历这次的活动,同学们的收获、感受、体验进一步丰富了,尤其是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现在,老师想听听活动之后,你们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