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如何写。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7篇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故事内容及相关图片素材插入到幻灯片中,让故事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连贯,更加有趣。这一课的教学也为后面进行“设置动画效果”作准备,所以,让学生学会怎样把所需要的素材和故事内容插入到幻灯片中,是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软件的重要环节。

设计思想:

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将相关图片素材和文本内容插入到每一张幻灯片中。这一环节就像儿童玩搭积木游戏一样,必须有组织、有条理地把规划好的内容进行有序排放,在此基础上再力求美观。所以,这篇教学案例通过一个拼图游戏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如何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合理地组织起来,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等手段展开教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文字的方法。

2、理解对象叠放层次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以及改变图片的叠放层次;

2、学会设置图片的透明效果;

3、能够在在自选图形中插入文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相互讨论,自由设置人物对话,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设置图片的叠放层次及透明效果。

3、绘制自选图形和云形标注。

教学难点:

1、改变图片之间的层次关系。

2、设置图片的透明效果。课前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软件的操作系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发送《中国地图拼图游戏》,师生共同练习拼图。

2、谈话:刚才同学们玩的拼图游戏主要是通过拖拽每个省级地图到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来完成游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给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编写故事内容,也和拼图游戏很类似,但不能只靠拖拽来完成。

3、展示前一课已经完成的幻灯片与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幻灯片,通过比较,了解本课学习任务。

第一步,在每张幻灯片中插入所需的图片素材;第二步,根据图片输入故事内容;第三步,加入人物对话。

4、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自选一张幻灯片,学习怎样插入图片素材、故事内容和人物对话。

二、教师演示:

教师选择第三张幻灯片进行演示:

(一)插入故事图片

1、谈话:每张幻灯片里要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需要添加哪些人物和道具图片?

2、教师演示将“船。wmf”插入到第三张幻灯片中并拖至到合适的位置。

3、学生同步操作,将“船”、“剑”和“水”插入到第三张幻灯片中。(教师巡视辅导)

4、谈话:为了使图片组合在一起时看上去更形象,需要将“水”的位置调整到顶层,并将其设为透明效果。

5、教师讲解演示调整“水”的效果,学生观看学习。

6、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二)添加故事内容

1、教师演示在幻灯片中绘制一个矩形,并设置矩形的边框和填充效果。

2、师生同步操作:在矩形框中输入故事内容并设置文字格式。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看谁做的好。

4、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插入故事的内容。

(三)添加人物对话

1、提问:如果想在幻灯片中描述人物之间的对话,该怎么办呢?

2、自主探究:运用和上一步类似的方法插入自选图形(云形标注)并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3、学生操作,加强同伴互助,做得快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同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演示”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化解。

4、学生继续操作,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1、组织学生欣赏别人完成的作品。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3、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适当地进行点评。

四、小结与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注意保存自己的作品。

2、选做书本第43页中“试一试”中的任意一个作品。

3、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继续对成语故事中的其它几张幻灯片进行操作,完成故事内容的编写。

五、信息技术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科地位存在问题,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

2、地域原因(农村),导致Internet网络课程“相见时难”的问题。

3、“玩”电脑的问题,如何把学生对游戏、上网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的问题。

4、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够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一、 学习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二、 自主地在全文找出所需要掌握的重点。

三、 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课文,为背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思考、理解“二疑”、“三笑”“一旨”,从而抓住全文的纲。

教学设想:

一、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激趣氛围,提高课堂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发扬民主,倡所欲言,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以促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1、 导语:中国历代名人当中,提起“乌台诗案”,也许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能想起他;提到“唐宋八大家”,可能会有一半的人想到他;如果再念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只怕就会有八成以上的人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若要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大小餐馆中“东坡肘子”这道菜,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就只有苏轼莫属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被誉为“全才”的宋人所写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师点击“课题及作者”)。

2、 作者简介(由学生自己抓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然后师点击课件作总结、补充说明。

3、 石钟山介绍(点击幻灯片依图介绍)。

4、 整体把握全文(演播全文,结束后点击“应注意的字词”。)

5、 掌握重点(要求学生结合文下注解自由诵读、自主地总结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师就特殊句式作补充讲解)。

6、 把握行文思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一旨学习作者写作考辨记的方法及其人文作风)。

7、 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作准备

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老王的生活环境体会老王的性格特点。

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愧怍”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老王生活的“苦”与精神品质的“善”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评价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大家的记忆中,有没有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念念不忘,有没有一件事或一个人,让你在多年后不经意间回想起来的时候,心中依旧充满了歉意?(学生答)我们是这样,杨绛先生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故事里,感受她对老王的特殊情感。(板书《老王》)

活动一:读课文,理解人物

通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老王生活的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老王的品质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加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明确:老王生活的“苦”,具体表现在: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品质“善良”,具体表现在:1.愿意给我们家带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的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好处念念不忘,去世前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活动二:找“文眼”,理清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文眼”,并谈谈你的理解。(设计缘由:通过让学生寻找散文的“文眼”,理解杨绛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明确:这篇散文的“文眼”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和老王相比,作者是“幸运的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更多的是出于对老王的同情和怜悯,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之情,而老王在自己临终前给作者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和鸡蛋,老王对着这一家人的情感是家人般的关怀与爱,两者在情感上是不对等的,所以作者在多年以后仍感到愧怍。

活动三:找词语,品味语言

� (设计缘由:品味语言,回归文本。)

明确: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常”字说明我经常坐他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突出作者的善良。)

2、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当然”一词说明作者认为不减半收费是理所应当的,表明作者一家人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3、有一天……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外貌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镶嵌”是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打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是夸张,“僵尸”是比喻,生动形象而又突出地表现了老王病重的形态,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可他却还关心别人,突出了老王淳朴善良和知恩图报的品质,表达我的同情和悲酸。)

课堂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需要社会和幸运者的帮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也希望我们在关爱不幸者时,能够做到仁爱和平等并举。

课后作业:

阅读散文《鲁迅爱子》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菜、园”等14个生字,会写“卜、又”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朗读短文。

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蔬菜的图片和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你知道这些蔬菜种在哪里吗?(板书课题:菜园里)

2、谁来读一读题目?全班齐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

(二)汇报交流,自主识字。

1、同学们,菜园里的蔬菜可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2、请认识它们的同学来说说。教师相机板书蔬菜名称。

3、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打开书本94页。

4、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能自己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

5、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卡片,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了朋友?我出示一种蔬菜,你们在自己的卡片里找出这种蔬菜的名称,举起来,让老师看看,然后一起读一遍。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快,找得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三)学读儿歌。

1、 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书本95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先读一读音节。

2、 看见大家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棒。

3、 老师读得好不好?读得怎么好?你们想读好儿歌吗?

4、 那么在读儿歌之前先读好这些生字。好!现在你们学着老师那样带着表情和感情去读一读儿歌,夸一夸美丽的菜园。

5、 全班齐读,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读后交流。

6、 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真了起,老师很喜欢你们。蔬菜王国的小精灵知道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瓜果,她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聪明!

(四)扩展延伸。

1、 出示九种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蔬菜的管理员,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请学生上台来翻出蔬菜并领读。

2、 再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卜”“又”。

1、瞧!这是谁?它们和同学们玩得真开心,可是现在有些累了,想回去休息。同学们,它们的家在哪儿呀?

2、谁给大家提个醒,要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该注意什么呀?

3、 书空。学生先描红后写。

(六)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我们就要离开菜园,告别这些蔬菜,让我们再和这些蔬菜道声再见,来亲切地再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教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可以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欢聆听乐曲《郊外去》、《野蜂飞舞》。在听赏中可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并可以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3、可以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有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主动用歌声、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通过音乐学习来认识、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可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可以感受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并可以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可以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响、课件、打击乐器、“小明星”奖章等

教学方法:

聆听法、启发法、听唱法、表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说说看看)

1.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说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美吗?

生:美!

师:你们可以说说春天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吗?

(学生自由说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师:在美丽春天里,人们都喜欢去春游,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天的相片和图片(播放本班同学去春游的相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图)

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播放学生自己去春游的照片,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说说”、“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感受体验1

(听听动动)

1.师:春天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在音乐中走到美丽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播放钢琴曲《郊外去》,师生随音乐做走、跑、跳的动作。)

2.分别听赏《郊外去》的快、慢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到处是树木、花草,漂亮极了!瞧,还有几之小野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野蜂的音乐……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飞舞》,师生随音乐做野蜂飞舞的律动。)

4.师:你听到这段《野蜂飞舞》的`音乐,可以想象到野蜂在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听听比比”——

师:你们知道《野蜂飞舞》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

师:《郊外去》是用什么乐器的演奏的?

生:钢琴。(出示钢琴图)

(对比听赏两段音乐,边听边模仿钢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学生在“听听动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快慢对比、强弱对比。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及快慢、强弱对比。

三、感受体验2

(唱唱创创)

1.师:在春天里,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还有许多优美动听的旋律、歌曲。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日本歌谣《春天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2.学唱歌曲

A.随范唱拍出歌曲节拍。

B.随范唱拍出歌曲节奏。

C.按节奏读歌词。

D.听唱歌曲。

3.唱唱创创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4.课外延伸、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日本歌曲《春天来了》,关于春天的音乐和歌曲还有许多

许多。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音乐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播放动画片段)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长大,她从小就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主动照顾森林里的小动物,正是由于她的善良和勇敢,才可以使松百合在寒冬里开放。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学唱歌曲的步骤,体现了音乐以“听”为本的原则,先让学生多听,并且每听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听音乐拍节拍、听音乐拍节奏等。再用听唱的方法学唱歌曲。

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歌曲,进一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歌曲学习后,动画片段的欣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外音乐欣赏的延伸。让学生听赏课外有关春天的音乐,并借故事加以情感的熏陶和环保的教育。

四、鼓励评价

课堂小结

1.让学生互相讨论、评价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出“小明星”。教师发给“小明星”奖章。

2.师:今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做一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积极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