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意识的作用优秀教案【推荐两篇】》
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的作用不同。《意识的作用》也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重点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力求让哲学理论学习水到渠成,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3.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履行课程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阐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作用;阐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内容
本框内容从人能够认识世界到人能够改造世界,从而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第五课的核心问题。
3.学生情况
学生的思维主要还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对哲学理论的认识相对有难度,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简单,仅限于学校和家庭,认识哲学理论需要教师铺设大量的情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意识的作用。
理解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条件。
懂得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蜜蜂筑巢和建筑师设计的不同,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能力。
通过分析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设计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明确意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人类关注的热点,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科学发展观战略,增强主人翁意识。
通过探究,讨论,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教学难点
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
情境分析法、综合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2010年5月1,上海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大家了解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了解,是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展出。
【归纳】好,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世博会,感受新理念。
幻灯片1:出示“世博会场馆欣赏”。
出示两张图片:中国馆建筑和蜜蜂筑巢。
【设问】这两种建筑活动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的回答:活动的主体不同、活动的目的不同、建筑的数量不同。
【设问】中国馆设计表达了什么理念?
【回答】表达了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时代精神,坚持环保的理念。
【引导】中国馆从设计-蓝图-建成体现了什么?
【板书】意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幻灯片2: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讨论】问题1:感到惭愧指的是什么? 问题2: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那儿?
【归纳】感到惭愧是指自然条件中,动物有许多优势,人无法与之相比,比如鸟儿会飞等。比蜜蜂高明是指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做出计划,创造条件,解决自身自然条件无法克服的问题。
【导入】下面我们翻开世博会的历史,感受人类的智慧。
幻灯片3:19世纪的早期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 ──人类的智慧。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630吨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电动马达。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的电话、留声机。
【思考】这时的展出有哪些特点?当时都出现了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为什么有这样的发明追求?
【总结】人类开始大规模进入工业时代,急需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推动人们对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努力追求,这是一个追求发明的时代,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创造新事物。以汽车为例:
幻灯片4:1889年展出的戴姆勒和本茨的发明──汽车。
幻灯片5:1939年纽约世博会通用馆“未来世界”的高速公路。
【讨论】人们100年前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而蜜蜂100年后依然生活在它的几乎没变的旧巢中,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动物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无意识、被动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反映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追溯过去,而且能推测未来。这就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在座的同学都很好的创造力,希望大家不断学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现实体验】去年上映的大片中有两部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一部是毁灭,一部是开创新世界。
幻灯片6:1958年各国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二战后的第一届世博会,展区中央一个巨大的原子塔。
【探究】这是时隔18年后的一次世博会,这次展出项目为什么以原子塔为中心?这时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二战的炮火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威力让人们看到滥用核能将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国际社会开始有了《核不扩散条约》,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归纳】说明人的意识有主动选择性,我们从战争的威胁中选择了和平,从贫困和落后中选择了发展,人类不断在选择,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理念。
【板书】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思考】这种不断创造和不断选择,会给认识带来什么变化?
【回答】眼睛可以感受纷繁复杂的世界,通过思维的眼睛,不断认识本质和规律,认识未知的事物。
【归纳】这正人在认识世界的能力。
幻灯片7: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幻灯片8:20世纪下半叶,人类从科学崇拜转向科学反思。1974年,斯波坎举办了一次世博会,它以“无污染的进步”为主题
幻灯片9: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涉及“人类-自然-科技”的讨论。
2010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第一次提出“低碳世博”理念。
【探究】上面的材料提出了什么理念?
【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思考】反映人类的哪方面担忧?
幻灯片10:北极熊的家园
【回答】对目前环境污染现状的反思。
幻灯片11:本届世博会的低碳表现:零碳馆。
【设问】什么是零碳?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
幻灯片12:电能和热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建筑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将在夜间释放荧光,减少照明能耗。
【思考】这个低碳理念在世博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回答】起到指导的作用,意识可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扩展】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发明创造?举例:互联网。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自然界打下了人的烙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人的足迹。可以称为人化的自然。
幻灯片13:《世界史纲》的作者韦尔斯曾经说:“整个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想(思维)的历史。”
【板书】意识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过渡】意识同时对人的主观世界也有重要作用。
幻灯片14:志愿者侯庆山老人的故事
【思考】是什么支持他一定要努力成为志愿者?──是信念。
幻灯片15:温说:“你们要积极依靠各种器材,尽一切能力开展救援,有一分的希望,就要必须付出百分的努力”。
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胡锦涛同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归纳】国家领导人给灾区人民以精神支持。
【讨论】信念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怎样的作用?──坚定的信念有利于战胜困难,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委靡的精神,使人悲观。同学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点,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用高昂的精神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板书】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生活也有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
【探究活动】背景材料
幻灯片16:鄱阳湖的变迁
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讨论】当时为什么毁林种粮?出现了什么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回答】违背了自然规律。
【扩展】历史上还有哪些拔苗助长的事件?大跃进等。
幻灯片17:大跃进时的漫画
【思考】空有革命热情,没有认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过渡】我们认识到这些错误后,进行了反思。
幻灯片18: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 100平方千米。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思考】江西省为什么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取得了哪些好的效果?
【回答】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过渡】那么改革开放30年取得成功,秘诀是什么?
【扩展】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就在于认清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同学讨论,回答。
首先人要敬畏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是我们行动的依据。其次,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把二者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板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归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的作用,知道了人类认识是不断上升的过程,懂得了做事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水平。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预习导读
教师:
著名诗人李白有句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明月”。如今,在浩淼无垠的太空中,中国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再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感受人类的伟大。
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人类的伟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发射到返回的全过程
学生谈人类的伟大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
教师总结: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那人的意识到底有何作用呢?今天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教学过程步骤二:释疑解惑,设疑探究
出示材料:
1992年9月,我国决策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就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合作探究: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体现了意识具有什么特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成功和未来空间站的建造是如何体现人能动的认识世界的?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
充分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当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教师归纳)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表现在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板书)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教师概括总结:凭借意识的能动性,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这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板书)
(3)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播放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灾的有关视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可以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会逐步认识地震发生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灾区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众志成城抗击灾害、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精神充分说明,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板书)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问题讨论1:
设疑: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没有航天飞船,人能制造出这些东西。燕子能筑巢,蜜蜂能酿蜜,也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人与动物都能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1.动物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器官使自然界改变,这种对自然界的改变是极其有限的。例如,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特殊器官采集花的甜液,酿成蜂蜜,它既不能织网,也不能筑堤。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花了,它就毫无办法,只好远走高飞,或者活活饿死。
2.人类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得合乎自己的需要。人没有狮虎那样的坚牙利爪,不像鹰隼那样能展翅高飞,奔跑的能力甚至不如一只兔子。但凭借种种工具,人类可以制服狮虎,飞得比鹰隼更高,跑得比兔子更快。人们可以制造锄犁拖拉机,耕种土地,生产出粮食来;还可以驯养牛羊猪鸡鸭,让它们生养繁殖。
总之,人的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使人能制造和使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工具,按照计划实现自己预定的目的,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因而对自然界起着真正的改造作用。人们不但改造着自然界,也不断改造着由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
问题讨论2:
设疑: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有人说,精神可以变物质,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1.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2.意识可以指导人们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取得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可以变物质。
(板书)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问题讨论3:(出示投影或视频)
一场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教学楼坍塌后,汶川蓥华镇中学一位女孩在废墟里仍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里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小女孩的从容与坚强,为最终获救赢得了时间。
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人的意志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活动的动机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板书)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举例说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精神的力量。
1.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高昂的精神,需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
2.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悲观、消沉,就会丧失斗志。
3.面对疾病,勇敢面对、积极治疗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情绪低落、唉声叹气,病情就会不断加剧。
总结: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社会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板书)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阅读探究:
1.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阅读教材。
2.问题探究。
材料:气象与奥运息息相关。奥运会期间正值北京多雨时节,为保证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有关部门加强了天气预报和人工消雨的准备工作。届时,奥运天气预报将禁用“降水概率”等模糊词语,必须明确“是否降雨”,而且将具体到“几时几分”、哪个奥运场馆有降雨。为提高人工消雨的成功率,他们还加强了与重庆等具有丰富人工消雨经验城市的联系。
问题:
(1)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天气。这种说法对吗?
(2)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3.学生思考并回答。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天气的预报越来越准确精细,甚至可以干预、影响天气。这说明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是这并不说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天气。
(2)人们只能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从而造福于人类。
4.概括总结。
从奥运天气预报的事例可以看出,做好各种事情,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无所作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板书并讲解)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全课总结)
人的意识是伟大的,我们要发挥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人类的思想之花开的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