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正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体现教材“渗透思想教育”的特点。其次,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学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对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对象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这一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规律。

四、说教法选择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五、说学法指导

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t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本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学情

1、我们班共有45个孩子,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好几个长辈都围着自己转,孩子们在那么多人的关注下似乎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太会去关爱父母,回报别人。而《可贵的沉默》的教学会让我们班的孩子从文中学生的改变受到启发,进而也学会关心父母,回报别人的教育。

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它还是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一个扶手,是日后学习其他方法的台阶。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时我先以故事《妈妈的礼物》开头,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再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故事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故事导入)老师配乐讲述《妈妈的礼物》,听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儿女那种深沉、无私的爱,便于引入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也是跟爸爸妈妈的爱有关的文章。

2、(质疑导向)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出示题目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3、(探究体验)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通过比较课本上的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自己说、找文中句子读一读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气氛为什么由“热闹——沉默——热闹”发生变化。

当然,学生在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过一个问题:“不说话不代表孩子们此时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说话练习: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我沉默着,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觉得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4、(学习升华)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孩子们在沉默后行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5、(拓展延伸)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从课文联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现更好,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的孩子会回报父母的爱了,那我们小朋友们呢?你会回报父母的爱了吗?快跟你的伙伴们讨论一下,说说以后你打算怎么样回报父母的爱?”以此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说板书设计及说明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无价 伟大 无私

(快乐) ( 惭愧 ) (享受)

感受 思索 回报

设计说明:

1。 课题“可贵的沉默”置于板书的最上面,让人一看一目了然。而一个大大的爱心颜色鲜红,在板书的正中间,特别醒目,一看就知道爱的重要,明确这是爱的教育。

2。 以爱为中心,纵向思维,用箭头指示法,让学生在热闹中感受爱的快乐,在思索爱的沉默中懂得惭愧,在再次的热闹中享受学生回报爱所带来的感动。以爱为中心,横向思维,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学生的情绪会有热闹、沉默再热闹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体会学生感受爱、思索爱和回报爱的这个可喜的变化过程。

3。最后让学生在爱的回味中感悟爱的无价无私和伟大以及回报父母爱的重要,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预计

1、相信通过学习课文,班上的孩子们能受到启发,感悟到父母的爱是那么无价、无私和伟大,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父母,感恩典别人的对我们的爱。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这种方法,对以后读文章、写作文时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对教材的简要理解分析

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爱。

文章《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寓有童趣。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要有依赖性的好教材,是一篇以故事为主的文章,文章主要讲的是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们带它们的孩子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小鸭想请妈妈带它去学游泳,鸭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游,知道自己学会游泳以及小鹰想请妈妈带它到山那边看美丽的风景,鹰妈妈也鼓励小鹰自己去看,最后成功了。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确立的教学目标及理由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文章在本单元的地位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从小刻苦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确立的教学重点及理由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确立的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理解这几个自然段,理解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作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对重点句的品读与体会。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去吧”这个短句的含义,由此可以体会到鸭妈妈和鹰妈妈的用心。利用重点句词的品读与体会达到对难点的理解把握。

选择的教学方法及理由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保准》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由于学生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小鸭和小鹰问什么想要学会本领呢?鸭妈妈和鹰妈妈问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是他们对学习此文章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两次成功,我在这里会让学生采用齐读、默读品尝这两次成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体会自己动手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教师讲《自己去吧》的故事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听清楚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听完故事之后说说:

1、这个故事讲了两种小动物的什么事?

2、主要是在谁的帮助下成功的?

3、质疑,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初读课文,图文对照。

1、看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识记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段朗读课文。

(3)、评议朗读情况。

4、图文对照,说说课文哪一段写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一段是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分小组学习讨论:口头组词,看谁组的多?教师巡视辅导。

3、认清字形,记忆生字。

(1)、用熟字加偏旁识字。(加一加)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减一减)

4、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时,仔细观察田字格。

(2)、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自”、“己”、“东”、“西”。

(3)、学生练习时,注意写字姿势。

(4)、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图文对照,讲解课文。

1、自读自悟,领会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1)、出示挂图第一幅。

(2)、自己再联系读读书中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5)、启发学生想想小鸭刚下水时心里会怎么想?

(6)、分小组练习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2、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1)、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句子的意思。

(2)、观察图,读句子,体会妈妈为什么让小鹰自己去?

(3)、师小结:小鹰也是在妈妈的训练下,慢慢地学会了飞翔。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飞行技术,才能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所以说,无论是谁都要从小学好本领,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是我们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教育,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就能学到本领,增长才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们会有更深的体会。下课后,大家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你向小鸭、小鹰学习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新课,质疑课题。初读课文,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图文对照,讲解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总结全文的环节。到达了为文章扫清文字障碍,对字词的积累,提出所学重难点。考查学生时,第一课时的学习程度,利用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自读,通过自读了解全文,使学生自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理解事件。在此环节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图文对照,讲解课文环节中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感受自己去吧的含义。在熟读课文中利用品读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总结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就能学到本领。

板书设计及意图

自己去吧:鸭妈妈——————→小鸭————→游泳

(自己去吧) (学会)

鹰妈妈——————→小鹰————→飞翔

(自己去吧) (学会) (关爱他人)

意图:本文由鸭妈妈、小鸭、游泳,鹰妈妈、小鹰、飞翔的过程讲起,在学会游泳和飞翔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因此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妙的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用玻璃,甚至纸或盐造成的桥,让人感慨人类指挥创造了如此杰作。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人类的“老师”》、《钟表店里的争吵》,下接《橡皮头铅笔》、《扁鹊治病》,这些课文文质蒹美,生活化和时代感都很强,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热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班上的学生大多生长在农村,见闻少,知识面窄,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发表个人观点,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

3、教学目标

本文共6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用玻璃、纸、盐灯光所造桥的特点,借助批读了解这些桥的奇妙;情感、态度、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二、三、四节是分别从所在地,长度、宽度、载重量这几方面来介绍各种奇妙的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说出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

二、教学准备:

收集世界上其他的奇妙的桥。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合作探究精神的特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图文结合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读中感悟法,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出桥的样子;举一反三法,让学生学过玻璃造的桥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纸桥和盐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而这些东西却能用来造桥!”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很奇妙,从而揭示出课题。这样开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在渴求知识的心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自读、齐读、评价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课外延伸,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

为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学完本课时,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具有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学思路,让人一目了然。

18、奇妙的桥

玻璃桥 保加利亚 12米 8米 18吨 晶莹透亮

纸桥 美国 15米 3米 连……也 完全不必

盐桥 我国 万丈 通行无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以及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这则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全篇共42个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约、生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准备铃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我采用范读引路--导学铺路--点拨过桥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这堂课的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四)创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揭题、解题

1、首先播放动画片《掩耳盗铃》,让同学们欣赏。

2、揭示课题,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中来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2)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2、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注意语气和停顿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试读课文。B.质疑(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

目标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动力。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我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再去解决。

(三)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1、自己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生相互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1)重点理解字、词的含义: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怳然--形容声音很大

(2)理解“欲负而走。则铃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铃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

4、问题贯穿,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先讨论,然后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那个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却掩不住别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骗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做法叫(自欺欺人)( 板书)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能汲取什么教训?(或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读出来。

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复述课文,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紧接着我紧扣主题,以一个问题贯穿进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里我考虑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没有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是给学生留足空间去思考、感悟、然后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学生谈起来就很轻松了,重难点不攻自破了。最后再指导有感情朗读,通过自由练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

(四)合作表演,扩展延伸。

1、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故事补充个结尾吧!

2、指名回答,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好不好?

3、小组内合作表演,分出角色,准备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说作业布置

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④阅读下一则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这是一项选择性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开放性)

五、说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

(“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