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观潮》说课稿(精选12篇)正文

《《观潮》说课稿(精选12篇)》

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观潮说课稿的相关文章

《观潮》优秀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观潮》。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按照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按照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所以,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

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

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五、板书设计。

潮来之状

观潮演兵之形正面描写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说教材。 篇2

《观潮》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六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并深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

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程序设计。 篇3

(一)汇报疏导,理清条理。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学情况,能有效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加以点拨疏导,将零碎知识理出头绪,理清文章条理,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观潮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经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经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经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 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经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观看录像,增强体验。 篇5

实践证明,课堂上如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因为活泼生动的音像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使人的思维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理清文章条理之后,通过播放潮来时的实况录像,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受。同时,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把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有感而发,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观潮》优秀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及学情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习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3、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①、《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

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③、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5、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观潮》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

观潮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说学法。 篇9

1、课前自学。学生根据课文“预习”要求自学,读准字音,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学收获或问题,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观潮》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 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 节,要 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 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

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观潮》优秀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经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供给直观的图像帮忙。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五、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经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活力立刻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检查预习情景,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终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境。所以,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境如何你会怎样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样做的呢

(五)经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我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本事,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四年级观潮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 www.haozuowen.net 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①理解重点词、句、段。②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