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之后再次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 篇2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 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
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 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初中音乐八年级说课稿 篇5
一、定题材,即教学内容。
因为这次是自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难。一开始我构思了很多题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乐感想""感悟’对歌’""《彩色的中国》""变拍子""模拟’宋祖英’""山谷钟声""黄土魂""旋律与伴奏""土风舞""音乐与诗歌""非洲的灵感"。好,这个题目不错,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个题目,这下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但后来想想还是不对劲,究竟搞什么内容好呢,于是又开始想了:感受音乐,感受爵士音乐,感受黑人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好,就定了吧!
题材定了,那具体内容呢,总要有个教学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于是就开始想这方面的内容:打听想——一起打模拟再创打。非洲音乐的声音很有特点,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内容,光唱可不行,得有个声部:分声部想,练合声部唱,表现。非洲音乐的舞很有特点,于是稍微点缀一下,让学生来感受感受。
二、抓细抓落实,即教学目标。
1、抓住特色节奏,组成二部训练,突出非洲(爵士)特色。(举例典型节奏)
2、用韵母模拟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现特色情景。(举例)
3、模拟特色律动,与合唱一起表现,感受非洲音乐。
三、突出既新又实,即教学理念。
1、自组教材,灵活运用。
2、取材新颖,富有特色。
3、层次分明,训练到位。
四、教学过程,方法。
1、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看第一幅图(好不容易找到的),听特色音乐,师生一起打拍,营造氛围。
2、猜东西: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样东西,让生猜。敲敲声音,再猜。让生敲敲,再猜。给出答案。听师打,引出非洲打击乐:接下去请你闭上眼睛,你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谁想象力最丰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当鼓)。打节奏:感受,让生来打,一起拍手,拍凳。还会怎么打——请你来试试看——一起打打看。这里的特色节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声部打——合打——力度变化打(模拟情景)。欣赏非洲黑人打节奏的演出——点图片和音乐,再点课题。
3、练。分声部听,请生想:请听老师弹的这段旋律,你觉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声部模唱(用气,及声音控制,模拟情景的辅导)。合唱,力度变化的训练。点出谱(小组研究)。再唱谱,唱韵母。给学生训练吧!
4、唱动结合。非洲黑人在一起还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景(请生随意讲,取典型,可做的动作,一起简单地动)。点非洲舞蹈和音乐,感受。
5,总结下课。非洲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现代的爵士音乐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乐。点图片和音乐,感受,下课,师生再见,打拍出室。
五、为什么这样教呢。
(一)考虑到"三情":
1、情景。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情景,有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这对我这堂课的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2、情趣。
我们一定要做到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 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3、情感。
即音乐教学"情感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考虑到"创造性"。
谈到创造性,首先要谈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这堂课里的每个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很难的。然后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考虑到"参与,愉悦"。
首先,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中间第一要做到:人人参与,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第二要做到:有张有弛,且有主动有促动,主动与促动相结合。然后,愉悦的音乐课堂,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把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最佳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敢说,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缚的思维,无所拘束地在音乐天地中进行畅想与联想。
(四)考虑到"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音乐课"活"起来,使歌活,心活,情活,动作活,人更活。让"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要会让简单的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让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充实。充实的容量有利于创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得唱,有得动,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创,有情感的发泄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让歌唱激活心灵的窗口,让律动促活课堂气氛,让多媒体诱活感官,让情感唤活心弦,产生共振同时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音乐课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质。假若整节课让学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又不到位,课堂就会乱哄哄的,没什么章法。学生则会感觉乏味,烦躁。调皮的学生就会乘机捣乱,进而影响到教学。我们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放得开,收得回。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思考,互动是中层次的活。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身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保持着积极的状态。这种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景创设,情感体验等引发学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心动。心动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这三种层次的活动如能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
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