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优秀8篇》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望庐山瀑布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望庐山瀑布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不久前刚上完《古诗两首》,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目把学生难住了,也把我给难住了。题目是“疑似议和落九天”中的“疑”是什么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老师教过,这句诗的意思是“真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下来。”翻教学参考,说是:“好象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不死心,继续从网上查找,有以下答案: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从这里看,疑应该做怀疑的解释。
【译文】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 m.shancaoxiang.com 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译诗】
阳光照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云,
远远望去瀑布像条白练挂在山前。
飞快的水流从山的高处直泻而下,
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了下来。
【题解】
庐山,在今江西省龙江市南,崇岩叠蟑,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很多,瀑布是它的奇妙景色之一。
本诗大概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在这首诗中,李白以磅礴的气势、奇特的想象描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奇丽,是李白诗中传诵最广的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庐山瀑布诗中的绝唱。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由远而近,景物随着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变换,如同电影镜头的推拉一般。首句写远眺,但见香炉峰云蒸霞蔚,在阳光照耀下,升腾起袅袅紫雾。次句目光随之向下,写香炉峰前一道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其势如奔雷闪电,铺天盖地而来。第三、四句生发开去,从想象落笔。诗人想:这飞流而下的瀑布莫非是银河之水从天而降,否则怎能有如此高远、如此雄浑之势?气象奇伟雄丽,极似李白胸怀。诗人融自我于山水,非大手笔不能为。
又查找了很多资料,有解释为“可能的”也有解释“好象”的,具体我也不清楚了。“凤凰语文论坛”里也在吵,但是没有一个人下结论。最后很多老师的答案是“怀疑”“可能”“好象”都对!
不知道哪个高人来解释一下??
#
望庐山瀑布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 篇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先背诵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进行情境,为学习本诗做好铺垫。
识字写字在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识字写字的教学,花了半节课的时间扎实地进行识字写字的训练。但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进行写字的反馈评价。也正因为认字花了大量时间,在品读诗句时就显得仓促。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我在尝试……
望庐山瀑布 篇4
作者:马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三
教材:语文人教新课标
年级:小学二年
课题:《望庐山瀑布》
学校:彰武县五峰九年制学校
执教者:马野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 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附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讲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却先写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从而衬托出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用一个精彩的“挂”字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用“飞”生动再现了瀑布的激流奔驰;用“直下”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以及瀑布势不可挡的气势;最后用一个“疑”夸张而不失真的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所以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并且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同时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怀,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了解古诗内容,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议、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学生分析
聋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四篇古诗,初步的掌握了古诗的一般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五、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六、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远程教育网下载的);庐山瀑布图(挂图);若干文字资料。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诗境,畅所欲言,议一议。
1、 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你们去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播放庐山录相)
2、 议一议。
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教师相机讲解“瀑”、“炉”、“庐”,使学生认识瀑布,知道哪个是香炉峰,并告诉学生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3、 过渡引入。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了解诗人李白。
(二)、读读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出示字幕,教师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背诵这首古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庐山瀑布景观动画)。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五)、延伸拓展。
1、 指导学生观看《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体会视频中庐山的美丽、体会庐山瀑布的“生、挂、飞、落”等特点,体会瀑布“挂前川”、“直下三千尺”及“遥看”等的动人情景,进一步的随着视频中的讲解,深入的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感受升华,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良好的爱国教育和美感教育。
2、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附板书设计:
香炉 紫烟 雄伟壮观
遥看 瀑布 前川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联想
望庐山瀑布 篇6
二、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
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疑心。
真让人疑心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异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联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异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古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堂是个缤纷的世界,是令人难以预料的,有时稍不留神,就会令咱老师十分尴尬,处理不当时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记得那天我上《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
时,就又遇上了:
学生:老师,“挂前川”什么意思?
这问题很好,但怎么说好呢?____是简单的告诉他们:山前像挂着一条河?还是……
“啊呀,这瀑布怎么一下子变成山上的一条河啦?!”
我把挂图横过来一放,吸铁石还没放稳,学生就高叫起来!
“是呀,你看,这就是李白的想法呀!”
学生:老师,我发现原来李白是这么聪明!
学生:老师,我觉得不能光说是李白的聪明,应该是想象力丰富!
“我也这样觉得!!!”学生们纷纷议论。
……
学生:老师,我现在发现,这首诗我以前会背与现在背不一样。
老师:是吗?
学生:以前,我是多读多读会背的。今天我在背的时候,感觉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条白白的瀑布,真像是仙女倒下的水……
“我也是!”“我也是!”教室里又一阵骚动……
哦,教学,——需要机智
望庐山瀑布 篇8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
入
课
文
二、了
解
作
者
1、去年,我们曾学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你们还记得吗?
2、庐山的瀑布雄奇壮观,那庐山的山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苏轼写的一首诗。
3、板书课题:
题西林壁
1、说到苏轼,他可非等闲之辈,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2、再简介苏轼。
1、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2、个别谈自己对庐山瀑布的印象。
1、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畅言自己对苏轼生平的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读
通
诗
句
四、理
解
诗
意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
2、放录音:放录音前提醒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划出读诗的节奏。
3、请个别学生按自己划的节奏读诗。
4、与学生探讨读七绝的节奏。
5、小结后教师范读。
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
1、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先理解题目的意思。
1、自由轻读全诗。
2、听录音范读,划出读诗的节奏。
3、按自己划的节奏读诗。
4、全班探讨读七绝的节奏。
□□/□□/□/□□
5、全班齐读。
6、自荐读诗。
1、根据注释,自由说说自己对诗题目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让学生根据注释,小组探讨对诗句的理解。
3、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句。
4、小结每句诗的大意。
5、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
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反馈自己小组对诗句的理解。
4、别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5、自由再次体会诗句的意思。
6、读诗,理解诗人的观察顺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
体
会
哲
理
6、引导想象,从“远、近、高、低“看庐山,庐山会是什么样的?
7、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书:身在庐山不识山)
1、从这首诗中,你们有什么感悟吗?先小组探讨一下。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7、想象“远、近、高、低“看庐山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8、自由描述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庐山的样子。
9、自由谈“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所在。
(身在庐山)
1、小组探讨诗中所蕴含哲理。
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反馈。
3、自由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哲理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
总
结
全
诗
七、
布
置
作
业
苏轼用睿智的目光审视庐山,写出了令人深思的诗句,这源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源于他岁生活透彻的认识。我们学了这首诗后,也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去认识生活。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写出诗中蕴含的哲理。
3、预习第四课。
板书:
横、侧、远、近、高、低
身在庐山不识山
自由归纳总结。
1、抄作业。
2、做作业。
全面、客观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