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擦拭、草垫、迫在眉睫、啜泣、呜咽、拳头、竭力”等及多音字血组成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动作、神情的变化中体会阮恒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不要拖音。

2、课题中的“她”指得谁?“我”又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77页,自由大声地读这个故事,借助拼音读好生字新词,将故事读通读顺。

二、检查字词

1、还记得刚才老师的提问吗?她是谁?我又是谁?

2、生答。(受伤的小姑娘  阮恒)师板书并正音: “我”叫什么?我们来叫一叫我的名字,从课题我们知道了,受伤的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

3、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老师不教,谁会读了?

课件出示:

迫在眉睫    阮恒

休克  是否  酒精   擦拭

竭力  拳头  草垫   啜泣

呜咽  抽泣  轻柔   捂住

(1)师:谁来读一读第排的这个成语?指3名分别读三排词语。

(2)师: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大家来读一读。

(3)对于我们三年级来说,还有个多音字比较难,它有两个音,一个读xiě,一个读xuè,老师已经帮大家把课文这个多音字组成的词找出来归了类,女同学读一读第一排的词语;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排的词语。

xiě:流血  献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xuè:输血、血型、血管

词语会读了,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会读准吗?有难度哦的哦。你看,老师在课文里找到了八个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怎么分辨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这些词语里只有“输血、血型、血管”读xuè,现在你拿好笔,到课文里去找到这些词语,给它们注上xuè的音,碰到没有注音的,你就知道了,都读xiě, “输血”这个词语出现了两次,你可别遗漏了。评价:老师看看谁的眼睛比较亮,动作比较快。注音后能认真地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你会读吗? 好,那我们四组同学比一比哪组读得准确,每一组读2句。第一组1、2两句,第二组3、4句,第三组,5、6句,第四组,7、8两句

出示句子:   1、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3、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4、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

5、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6、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

7、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8、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指名读---评价:确实掌握的不错。希望学习过程中我们能牢牢记住他们的读音。

三、初步感知

(1)老师再来考考大家, 阮恒和受伤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大家可以用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中红色的词语来说说。师提示:当时,小姑娘怎么样,阮恒怎么样?

指名回答,板书帮助理清课文:

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        阮恒

输血

(战争时期,阮恒在同伴失血过多,输血迫在眉睫之际,阮恒为同伴献血的故事)

(2)指名回答,师引导:小姑娘当时受伤流血,而且流了(生接:很多血),输血迫在眉睫,板书:迫在眉睫。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我们先看看这个“迫在眉睫”在课文哪里?(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输血迫在眉睫。)“输血”这件事怎么样就叫“迫在眉睫”?先读读上文,然后读读下文,看借助哪些句子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找一找句子。

学生自己阅读后,交流评点,师:老师把重点部分摘下来了,出示两句话:

(1)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从哪几个词语我们能感受迫在眉睫?(立刻、一定;马上要给这位小姑娘输血,否则她会死去。)师点拔:“迫在眉睫”就是这个意思,输血这件事十分紧急,紧迫得已到了眼前,非立刻办不可。那你能说说“迫在眉睫”的近义词吗?

(火烧眉毛、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紧要关头、危在旦夕、岌岌可危)评价:同学们课外词语掌握得真不错啊!你看,我们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还可以通过找意思相近的词来理解词语。

四、再读课文,铺垫情感

(一)输血迫在眉睫,为了这个生命垂危的朋友,阮恒是怎样做输血的决定的呢?请你动动笔墨,在文中找找。

(二)学生反馈

课件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生:阮恒很害怕。他在害怕什么?(生答)你从哪里体会到的?(颤抖)--你把这个句子来读一读,让我们来体会他的害怕。---你还有什么发现?(他刚才把三个词强调出来了,是哪三个?(举、放、举)从三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阮恒(生接:阮恒很犹豫,拿不定注意,很矛盾)师适时板书:举、放、举

2、师:让我们根据阮恒的动作来推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板书:动作

阮恒沉默着,心想:                        ,于是,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他又想:                  ,忽然又放下去。可是,他又想:                    然后又举起来。

课件:

3、试着说说阮恒的想法,再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评价语)师:多难的选择啊!请你把阮恒既害怕又矛盾的心情送入句子中读一读吧!评价:你读出来阮恒的心理;(你听老师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尽管很害怕,最后阮恒还是决定给自己的同伴输血。让我们亲临输血现场看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

五、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一)默读质疑,拎出主线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

2、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很少说话,表现他最多的是什么呢?(生:描写最多的是他的哭)师板书“神情”:描写最多的是他的哭,他的神情,请大家把写阮恒哭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3、划好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价:你很厉害,把三句都找到了。课件出示语句。

(二)以三句话为球心,辐射全文教学。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的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解读语句,拨第一层笋

(1)找找看,这些句子中直接写阮恒哭的词语,把它们圈下来。生回答,师板书: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2)这四个词语哭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吗?用心读读这几个句子句子,体会体会

(    引导语:在字典里解释,啜泣:抽抽搭搭地哭泣。哭得也不厉害;呜咽:低声地哭泣;抽泣:哭泣时身体抽动、颤抖,显得很痛苦、很伤心。阮恒一次又一次的哭泣程度(生接:这四个词语表明阮恒哭的程度逐步加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伤心。)

师:让我们来感受阮恒在输血时的那种越来越伤心,越来越痛苦的心情。老师请三个同学来读读这三句话。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老师----第三句

2、解读语句,拨第二层笋

(1)阮恒为什么这样哭,这样越来越伤心?是因为疼痛吗?读读课文,找找证据。

(预设生:阮恒不是因为疼痛。)师:对,因为医生两次问他疼不疼,他怎么样?(从课文中“摇摇头”“他又摇了摇头”可以看出来。)

(2)师:不是因为疼痛,那是因为什么? (生:阮恒不是怕痛,而是怕死。)你从哪句话中理解到的?(课件出示: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3)谁再来读一读,把老师用红色提示你的词语要读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原来阮恒是以为输血是(会死的)谁不怕死啊!(难怪阮恒在之前做输血决定时会在沉默之后,颤抖地举起来,放下去,举起来,他不是害怕疼痛,而怕是输血时要失去生命。)

师:也难怪阮恒看见自己的血不断地流向针管时他会(生读词:啜泣、抽咽、哭泣、抽泣 )因为阮恒觉得体内的血越来越少,死神离他越来越近了。以后自己就再也见不到明媚的阳光了,再也见不到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了,真是越看来越痛苦,越想越害怕。知道了阮恒这样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原因后,我相信这一次的读你会有另一番感受。女生再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我们一起来读第三句。

(4)师:那么害怕,那么痛苦,如果是我早就放声大哭了,可阮恒呢?(阮恒怎么样地哭?)不仅低声的哭,他还是怎样的哭?大家注意这些词组(还一会儿用手捂住脸,一会儿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一会儿用牙咬自己拳头,竭力制止抽泣呢?他这是在干什么?) (生:他强忍着哭,强忍着痛苦)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阮恒以为自己即将因输血死去而强忍着不哭,强忍着痛苦?大家可以默读12—14自然段。

(5)生答,师小结:虽然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失,死亡的恐惧也越来越深,但阮恒没有要求停止输血,他只是              ;他只是             ;只是             。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掩盖他的痛苦。他这样做都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要给她输血;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她!这短短的六个字一直激励着他,支撑着他,克制着他对死亡的恐惧。多么勇敢的阮恒。

让我们走进阮恒的心里,带着我们对阮恒的敬佩,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他心里默默的念叨:她是我的朋友。(学生接着读)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又再一次告诉自己:她是我的朋友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他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她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朋友……

师:这就是阮恒,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一个富有爱心的小男孩,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了——为了朋友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3、拨去笋叶,崭露笋心

(1)师:此时此刻,同学们哪,那从阮恒的体内流向小女孩的血管的,还仅仅是血液吗?

(预设)生:是友谊。是阮恒对同伴的爱心。

过渡:是啊,这浓浓的友情流进了小女孩的体内,也流进了我们的心里。

四、回归点题,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记住这句简单然而又不简单的一句话。(生接:她是我的朋友)板书:圈出朋友。

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阮恒

输血  迫在眉睫                               举  放   举    动作

啜泣  呜咽     神情

哭泣  抽泣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 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 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成长记录》,并准备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3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在朗读与交流中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中感受到内心的犹豫、害怕与挣扎,从而感悟他对友谊的执著与忘我。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几句关于友谊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感受友谊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对于朋友间的友谊,大家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走近世界名人,去倾听他们对友谊看法。

2、出示名人名言,指名学生读

3、说说这些名人名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些名人的心声,感受这动人的语言。

学生齐读名言。

二、谈话导入,读懂课题

1、  师:在人们的心中,朋友就像太阳,带来幸福;朋友就像生命,不可或缺;拥有好朋友,就是拥有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认识一位年纪与你们相仿的男孩,看看他是怎样看待友谊,如何对待朋友的?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指名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突出“朋友”一词——齐读

3、课题质疑,(预设题目中的她是谁? “我”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一读,想一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了解文章大意并适时板书。

师板书: 小姑娘←献血←阮恒

四、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害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

2、读课文,找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害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可贵。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课件。

(一)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1、出示句子1

a.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哪些同学读懂了这两句话?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指导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个人读、全班齐读)

(二)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坚决的矛盾心情呢?

1、出示句子3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2)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3、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阮恒鲜血时心情的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a.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b.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c.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②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③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啜泣:断断续续地哭

呜咽:低声哭泣

4、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

5、指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害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三)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1、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2)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小练笔

同学们,课文通过精彩的任务动作及表情描写,就让读者猜到阮恒鲜血时的心理活动,我们写人物的人物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描写一个人动作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今天我们这堂客很特别,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到课室里与大家一起上课,我们现在就回头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通过这个句式试写下他们的心情吧。

出示句式:

我回头看了看爸爸(妈妈)                            ,他(她)一定是在想                                       。

①  学生观察写话,提示可以观察几个表情、动作描写。

②  四人小组里交流,评出最佳的作品。

③  展台展示其中优秀的作品。

五、根据换题目思考,体会中心思想

大家觉得根据课文意思,还能给课文起什么题目?(预设会出现:献血、勇敢的阮恒、一个勇敢的男孩等),再问为什么作者最后还是用“她是我的朋友”为题目呢?(提示:围绕“朋友”)

通过换题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刻阮恒的品格,“她是我的朋友”就是阮恒鲜血前最真实、朴实的想法。总结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鲜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鲜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目中多么重要。也从中可以感受到阮恒在帮助朋友时那种无私的精神。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朋友”一词已非常熟悉,但对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却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大多数学生不能树立真正的友情观。另外,学生对献血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就为教学提高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练习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的能力

3、养成默读思考,轻读品味,朗读表达的读书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趣引入:

1、齐读课题。

2、师:题目中“她”指的是谁?“我”指的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着说一说。

3、生自由说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对小女孩和阮恒又有了哪些了解?从哪儿了解到的?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汇报。

2、学生交流对小女孩了解的过程中

(1)、你能说说“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吗?

(2)、读读课文,说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事?(在这里出示小女孩的图片,画面上的小女孩受了很重的伤,很痛苦,无助,以唤起学生的同情。)

(3)、为什么说这件事迫在眉睫呢?能找出书中的语句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交流对阮恒的了解时,可能会说到他是一个勇敢的人、高尚的人、为朋友着想的人等等,这时,教师可引导: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从而进入课文的重点进行学习。)

1、师:请同学们默读5-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的表情与动作的词语,画完后读一读,再想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指导)

第5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读一读这句话,画出表示阮恒动作的词语。

(2)为什么阮恒的手举起来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呢,这时候他都会想到些什么呢?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出示练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      ),忽然又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

填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    )地举起来。(3)指导朗读。

3、学习第8、9、10自然段描写阮恒表情与动作的句子:

生画出句子:

a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b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c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读一读,说说阮恒这时在想些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边读边思考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最让小阮恒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呢?

(3)那么阮恒在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呢?你能把阮恒害怕的心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4)阮恒就是带着恐惧的心理接受了医生的抽血,那么在献血过程中,阮恒又是怎样做的呢?再读读这几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5)阮恒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没有因为恐惧而退缩,而他却是在竭力地掩盖着,不让别人知道,还这样勇敢,能读出来吗?(再次朗读句子后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还想到什么了呢?再次读全文,找到答案。

4、学习第11自然段。

师:小阮恒虽然害怕,但是他还是为了朋友,勇敢地选择并面对了献血的整个过程,在文中还有描写小阮恒的语句吗?

(生画出句子)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医生对阮恒说些什么?阮恒为什么不害怕了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映一段有关献血知识的幻灯片内容)

看了这段内容,你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

5、师:“她是我的朋友”,多么简单而又挚朴的回答呀,但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震憾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情景记在我们心中吧!自己再来读一读5-11自然段的内容。

五、创设情境,练习表达

1、师:“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快快写下来,一会读给大家听。”

六、回归“朋友”,提升认识

师小结:朋友,随着你对人生感悟的增加,你对朋友的了解还会更多更深。希望大家珍惜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乐于为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