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儿童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班主任刘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详细的计划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吧!
师: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生:0.333…或
课件显示:1÷3=0.333…或
师: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即:1÷3=(个)
(2)现在小组讨论: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生:会!
师出示:40÷47=?39÷47=?8÷47=?
3、巩固关系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大家看问题:我想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张)
答:每人分得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b≠0)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师生共同完成)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填空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六一”联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好多自己爱吃的食品,你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品尝吗?如果愿意的话,请说说你的打算,并编一道符合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情感教育,教书育人
同学们,我刚才听了大家的各种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学们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给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着过“六一”儿童节了,到那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礼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但愿我们同学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亲如兄妹,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班级体!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b≠0)
3÷4=(张)
答:每人分得张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四、课堂反思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第1题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最大的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第2题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问题。答案:这个数有四种可能:9、18、27、54,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学生把四种全部找出来。
第3题
主要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可以先填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第4题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题结论是5,第2题结论是13和2,第3题的结论是36或92。在完成本题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5题
先让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题
本题为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三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3的倍数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你知道吗〗
教师可以结合史料详细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理解“猜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再举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计算:×3=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计算?×3表示什么?
(3个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2
×5
3.6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2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425×7×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小数乘整数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