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7篇正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井水特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2、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写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现井水特点,表现井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和结构,练习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通过初读,你知道课文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教师随学生发言点击课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书如下内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古老清

井水甜

赞美凉

2、请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连在一起,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将三段的段意串联在一起,不能自觉地进行删减合并,主要内容存在语意重复的现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内容中语意重复的地方,启发学生进行合并删减,保留后面的内容,使主要内容在要点齐全的情况下语言简洁。

课文《井》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提问:读一读主要内容,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次写到“甜美和欢乐”)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课件展示去掉前一个内容,后面的内容前移,形成简洁规范的主要内容。)

3、读一读修改后的主要内容,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教师归纳总结: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再进行合并、增减,注意语句要通顺简洁。

二、抓住重点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及甜美和欢乐,比较三部分在写法上的异同。

导语:作者每每想起这清、甜、凉的井水,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情景。请你浏览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哪些生活片段?

(一)回顾表现井水特点的重点生活片段。

板书:“数星星” “浇菜” “收大萝卜” “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导语:请同学们抓住这些生活片段深入阅读。

层次一:依据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感受井水特点和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自学提示。

请你从第二部分中选择一、两个生活片段,边读边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了井水特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层次三: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井水特点,指导学生读出甜美和欢乐。

层次二: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井水清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觉读出来呢?

预设一:如果学生没有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提问引导。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体现星星是一颗一颗的?

(2)你读的时候能让我们也感受到那闪亮的星星吗?

个别指导后再让全体学生自由读,然后再请学生朗读。

预设二:如果学生能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追问。

(1)你读“一颗一颗”时为什么语速慢了呀?

(2)你为什么重读“闪亮”呀?

2、“数星星”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请你在朗读的时候只读一个“多远”、“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读读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体会到连用两个“多远”、“多深”强调了星星离得远,井水很深。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从老师读“多远”“多深”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连用两个“多远”、“多深”,感觉“我”一边数星星,一边在思考,在想象。)

学生自由练习后配乐指名读展示。

井水甜、凉

导语:井水的清澈引发了作者的思考,那“甜”和“凉”这两部分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生活片段带给“我”的欢乐。

导学策略

(1)教师采用引导想象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收大萝卜”。

读这两段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你一边想象着这种情景,一边朗读。

指名朗读前请学生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顶着碧绿碧绿大缨子的萝卜呢?

(2)教师采用抓重点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浸、吃李子”。

你觉得怎样读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进行叙述。

作者童年的时候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还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也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通过比较明确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理解“运用生活片段写具体”的好处。

层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1、默读3—7段,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2、师生归纳梳理。

预设:学生通过默读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井水的特点,然后通过生活片段具体写出井水的这个特点”。对于第三点不易体会,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

(1)作者在生活片断的最后都写了什么语句?教师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出示。

“数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萝卜”: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浸吃李子”: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2)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写出了生活片断带给“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事物的特点。

2、然后通过生活片断具体表现事物特点。

3、最后写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层次二:通过比较明确“运用生活片段写事物特点”的好处。

导语:我们通过比较了解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三个相同点,尤其是第二点写法和我们在中年级段学习过的“先概括后具体”写法不同,本文主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具体。那作者为什么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井水特点呢?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片段。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读这两个片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理解。

(1)从写法的角度:这两个片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生活片段写事物的特点。)

(2)从情感角度: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表达了爱家乡、喜爱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过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生活片段写表达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甜美和欢乐

(四)比较三部分在内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三点相同,在内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总结。

(1)片段的内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数量不同;

(3)表现的情感不同。

教师针对第三点总结。

虽然都是写给“我”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但是有的是思考之乐;有的是丰收之乐;有的是美味之乐。

三、抓住首尾段体会井水“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导语:我们重点阅读第二部分,体会到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那仅仅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吗?

1、依据学生发言出示课件。

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预设:学生能抓住“后代”体会到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2、除了结尾段,还从哪看出来的?

导学要点: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抓住“深深的印痕”理解井的历史太长了,井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3、你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介绍井的历史古老了吗?

交流总结两点:如果不写这部分,题目就应该是“井水”,以《井》为题不仅仅要写井水;如果不写这部分,就只能表达出这口井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写上这部分就能表达出“这口井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4、作者通过生活片段表现井水特点,最主要的是想表达什么?

教师点拨引导: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井水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四、回顾重点段的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五题。

导语:作者为了表现这种情感选择了通过生活片段写井水特点的写法。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说一段话。

1、回顾写法。

2、请你从老师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定一内容。思考:通过什么生活片段来写?

(1)路上的车真多!

(2)天真冷!

(3)真!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教师针对写法特点进行指导。

教师评价:你用上了其中的()点写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的符合哪点写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议。

布置作业

1、背诵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5井

古老

清“数星星”遐想之乐

甜“浇菜” “收大萝卜”劳动、

丰收之乐

凉“浸、吃李子”美味之乐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__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老师

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演示:天窗

(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

(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

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板书课题

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一个小方洞

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慰藉

(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

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2、学习第五小节

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读

(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

理解:扫荡

(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

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安慰。

板书:看到 想象到

(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学习第六、七小节

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具体。

满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还像 。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马, 的巨人 ,

的 。

齐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

引读,读出气势:偶尔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

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

2、小结:这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的乐趣。

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

说明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

(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叹号!(指名读,男女生读)

2、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体现在哪儿?

板书:神奇

(二)引读第九节,质疑

1、引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

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出示最后一句话。)

3、引导学生思考: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4、学生自读第4——7节讨论,交流

①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②解疑:“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

理解:真切

5、总结: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三)认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

说明

对第9节的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在讨论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来再次体味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敬仰才会更真切,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

五、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结: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

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根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

3、作业: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具体。

说明

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别是有关想象的描写。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理想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第二次获胜的原因。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语气也能为学生分析人物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以疑导读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并完成初读任务。】

二、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同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 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 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 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神奇效果,再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演示讲述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 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 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 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 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 自己研读。

(4) 交流感悟。

【解放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个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浅、或深、或对、或错,只要是在思考,只要敢说,都应该鼓励,从而激活课堂。】

3、 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随机板书: 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孙膑 齐威王傲慢、轻敌

认真思考分析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训练。在读中内化课文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同时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五、 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实践训练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创造发挥,训练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 】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 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

四、 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失重、缘故、觅食、小心翼翼、心旷神怡、广袤无垠等词语,并用“心旷神怡”和“广袤无垠”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词悟句;重视细节,强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工作、生活情况。

2、通过学文,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类探访月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读课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登月球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指名复述登月球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登月分那几个阶段?

二、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讨,深入体会。

1、宇航员登月到返航经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合作探究。

对以上的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球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三、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板书设计:

12月球之旅

登月生活

地球、月球

返回地球

教学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纪实报道,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航天知识方面的文章。和学习第十课一样,首先是小组自学完成读课文、读准字音、写书生字词以及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等问题。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来的展示学习中,首先检查学生的读——每组请一个学生分段读完课文,再进行听写——上黑板听写,错了一个以上就不给本组加分。

接着就是请人讲课文主要内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是说最令自己兴奋的那一段。先读,再说理由。最后是理解难句子:“对于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自由发言,如果哪一组的同学说的最接近就给那一组加分。所以有几个学生发言了。最后,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小结,拿出了较通顺的句子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时一样小,但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事业以向前迈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在议论的基础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大家动了脑筋后获得的结论,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零碎。小组学习真的是高效课堂的阵地呀。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