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篇】》
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这次为您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五 篇1
《桂花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将相和》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方法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