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案(最新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案(最新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借助“课件”演示和-§ 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2、交流汇报。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基本信息
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黄山奇松》
作者及工作单位
三亚市第七小学 黄菊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赏析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点学习迎客松
略学陪客松、送客松
总结三松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
2、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什么意思?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5、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6、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7、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8、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9、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10、(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11、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学生 自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3、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4、交流: 迎客松“奇”?在哪?
5、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6、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7、学生想象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8、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9、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10、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1、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1、观看视频,深入了解黄山美。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
3、设计一个“看图猜名松”环节来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看图竞猜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三大名松的认识和理解。
4、因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化难点,达到目标。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画面,先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接着看图说话,让学生紧扣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和秀美。
板书设计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获取信息的习惯。
导入新课时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设计意图:引用明代大文豪的诗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想去揭开那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升腾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几乎就没有学生去过黄山,连我也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我凭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态、“四绝”,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学生的喜悦激动之情洋溢在脸上,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随同学生一起游历了黄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黄山奇松的美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感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标点符号,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学整体不够流畅,这样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让学生保持在那样的情境中,流畅是必需保证的。其二,教者语言还需要磨练,过渡语、评价语言要更加及时到位,这方面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特别是遇到学生“意外”发言,缺少应对和引导;其三,教学内容安排过满,以致于准备当堂完成的“小练笔”没有来得及去做。
《黄山奇松》学习设计方案 篇4
课题名称黄山奇松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字来写黄山奇松的。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奇”字来写黄山松的。 《 黄山奇松 》(第 二 课时)学习过程描述学习阶段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序列教师行为(支架、资源、评价等)课前活动一阅读交流 1、搜集你知道的风景名胜地或文物古迹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3、:“黄山奇松“奇”在哪?”围绕这一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报告,并上传至m平台 1、在moodle平台建立学习课程,布置课前预习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平台上的三个活动,并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报告。 2、通过平台的反馈,对学生学情及课前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诊断。 【资源】 1、内容:作品范例 2、形式:文本图片视频 【学习环境】 moodle平台网络环境 活动二欣赏黄山之美1、小组合作,搜集黄山松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黄山的文章。 3、将捕捉到的画面记录下来,在moodle平台与同学分享。 1、通过平台的分享、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指导。 2、引发学生资源共享。 【学习环境】 实地与网络结合课中活动一总体把握1、回顾各小组在moodle提交的风景名胜资料和黄山的资料。(阅读了关于黄山的哪些文章?有什么体会?) 2、小组汇报,交流。 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就同学的发言作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3、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打开平台的学习记录,引导学生回顾。 2、指导学生小组汇报,出示交流要求。 3、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学习本课的内容,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能了解、归纳本课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并在平时习作中有效运用。活动二细品黄山松的“奇”一、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齐读第一节,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二、精读第二节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感受到名松的奇特。 三、感悟黄山松的精神。 四、语言运用,争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黄山奇松千姿百态。 五、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园地”试一试。想像,画画,仿写文中的句子,用语言描述心中的奇松,加强语言训练
六、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七、总结全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2、情有独钟什么意思?(感情专一,特别偏爱)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3、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4、下面,我们来听-----朗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课件)
指导朗读:
(1)你脑海中出现的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姿态优美”,具体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枝干苍劲有力)
(4)“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郁郁苍苍”什么意思?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学生读)谁来读好它。 (5)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7、设计导游词,争当黄山小导游。
同学们,试一试,做一回“黄山小导游”吧,介绍介绍我们奇特的黄山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课件,师生一边赏图一边简述14张图片。 2.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学生自学,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3、出示送客松的句子。 提示:展开想象,抓住特点来描写黄山松的形象,可以仿照课文中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游览一下黄山,亲身感受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活动三拓展延伸1、登录m课程,抒写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利用讨论区品赏交流。 1、创设情境,激发感悟: 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写一写 2、巡视指导,在网络进行评点交流。 3、创设情境指名全班交流。 【资源内容】与黄山有关的图片【资源形式】ppt、音频、图片、m课程 【学习环境】moodle平台网络环境 【评价】基于moodle的互动评价课后活动一1、在线完成目标测试。 1、通过平台进行主观题的反馈 【资源】基于目标的测验题3道。 【学习环境】moodle平台 【评价】小测验活动二1、拓展阅读与黄山有关的文章。 2、继续修改网络提交的作品。 1、布置作业:拓展阅读;修改网络提交的作品。 【资源】拓展阅读资源、学生提交作品。 【学习环境】moodle平台 【评价】互动评价板书设计迎客松 热情欢迎 16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黄山奇松》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之奇。(姿态之奇、经历之奇、精神之奇)从黄山松成长的艰辛中了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
训练学生熟练上网搜索的能力、大量搜集有关黄山及黄山松的资料、做好课前充分的预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
师旁白: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在黄山上处处可见姿态各异的松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黄山奇松》。
二.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齐声读题。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重点是写——黄山松树的奇。
三.学习第一段:
自读本段,交流。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师诱导: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问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
可能的提问有: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4.黄山奇松都生长在哪里?出示:潇洒挺秀
师小结:大家自学得很好。
练习齐声感情朗读。
过渡:那为人们情有独钟的黄山松树到底奇在哪里呢?
四.整体感知全文:
轻声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思考:
本文写法上你认为好在哪里?——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详写了三大名松,略写了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中主要写了迎客松,次写了陪客松和送客松。)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下表: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展示迎客松图片。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看图诠释:“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学生网上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组织整理后备交流。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展示两松图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填表。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段: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1.展示图文,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抓中心句的手法概括)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千姿百态
齐读,感受黄山松数量之众,姿态之多、之奇。
2.赏析排比句的妙处: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哪里?可是作者觉得啊用排比句还不足以充分反映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故而又……
3.练习朗读,表现出黄山松千姿百态。
4.指导“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三大名松中你认为哪一棵用屹立比较恰当?
先让学生试用“屹立”造句,再同时用上“郁郁苍苍”造句。
5.再读。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不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实践活动:
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本文只介绍了一绝。课后请大家借助网络,查询资料,模仿《黄山奇松》,将另外三绝任选一绝写下来,还可以配上图片,通过Email信箱发给我。让老师“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景一览无余。”
《黄山奇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黄山奇松》学习设计方案 篇7
[学习要求]
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是写黄山松树的奇特。黄山的松树到底“奇”在何处?这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此外,我们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要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字优美。初读课文可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和老师画的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样。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2、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3、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字词点击]
学习本课生字词,要注意“宾”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屏”是后鼻音;“誉、郁”两个字的韵母是“ü”,而“屹”的韵母是“ⅰ”,读时要注意区分。字形上,要注意“陡”和形近字“徒”的区别。查字典了解字义时,要注意“郁”的多义,一是表示(草木)茂盛;二是表示忧愁、气愤积在心里不得发泄。要据词定义,正确理解“郁郁苍苍”在课文中的意思。而“遒”字则可以先联系上下文,自己揣摩一下这个字的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以便掌握揣摩字义得方法。“遒”是强健有力的意思,你猜对了吗?
[疑难解析]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重点体会下面的这段话——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反复读描写迎客松的这段话,你是否发现,迎客松有这样“两”奇:第一,“奇”在“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要读懂这句话,可以先想象一下迎客松怎样“饱经风霜”,到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的松树大都长在悬崖峭壁上,由于山高壁陡,山风似刀,霜雪如剑。另外,黄山松的根是扎在石缝中的,根不着土,能汲取的养分极少。生长缓慢,长到碗口粗就需百年,据资料记载,这棵迎客松已生长800多年了。一个“饱”字,充分说明松树历尽磨难。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足见它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不得不令人称奇。第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是迎客松姿态的奇特,一棵松树竟然像彬彬有礼、热情友好的主人,当然十分奇特。
理解“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可采用上述办法,扣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加以想象和联想。特别是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要想到“盆景”是经过人们加工的精美的艺术小品。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游龙戏凤,而这种“小品”又是浑然天成的,这就非常奇异独特了。
同学们细读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边读边联想悬崖峭壁上迎客松郁郁苍苍,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精巧绝伦的画面,从精美词句中细细品味黄山松的奇美。如能配上古筝乐曲诵读,效果一定更好。你不妨试一试。
[品评赏析]
这篇课文文字精美,形象生动,有很多地方写得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总—分—总”的结构,简洁明晰。先总写“黄山四绝”闻名天下,奇松更是让人“情有独钟”,突出黄山松的奇异,引人入胜;接着具体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奇松,写得具体形象;最后总结,“是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读者对黄山松的“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者在叙述三大奇松时,突出奇松的不同特点,用词精当。特别是对迎客松的描写“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使人仿佛看到高山陡壁上昂然挺立着的那么一棵高大粗壮的松树,虽然历经了八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那么苍翠,那么雄健,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作者把奇松比作“人”,不仅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奇松的喜爱之情。
[课文链接]
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相信你会对“黄山松”有更深的认识。
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是绝中之绝。因为其他的三绝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而这奇松却是黄山独有的。黄山上的松树生长在海拔600米的高峰上,在植物学领域里是一个独特的品种,20世纪30年代时被正式命名为黄山松。黄山松的奇有两点:一是树形奇特,由于是破石而长,依岩而生,受地形及光照的影响,许多松树都有偏向一个方向生长的特点,又由于长在高山,山风似无形刀一般,将树冠吹削,松树大都顶平如盖,干曲枝虬,形象奇异。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古木常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黄山松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是生长环境奇特,黄山松长于岩石上,根不着土,但却针叶粗密、颜色苍翠、生机勃勃。原因就在其根能分泌有机酸,可以侵蚀岗岩,供其扎根,另外,黄山松还能直接从空气中、雨雪中吸取养分。所以在悬崖绝壁上,在高山上,黄山松也能挺拔而立。由于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它被[视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安徽省因此还将其定为省树。
[自我测评]
基础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韵母填入括号内。
ü——i 屹( ) 誉( ) 玉( ) 依( )
in——ing 屏( ) 宾( ) 景( ) 形( )
二、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4.陡崖 屹立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誉为 宾客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查字典,给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_________
静海寺中的钟又敲响了,它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_________
2.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四、造句。
屹立———
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课文中你认为写黄山松写得最精彩的句子。
1.
2.
发展练习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或根据上面的描写,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或展开想象它的样子,学习课文描述迎客松的写法,把它具体写下来。如有兴趣,你还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语文
同学们,请你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猜一猜杨修见了纸条为什么就把酥饼分给兵士们吃?
杨修与饼
三国时期,有一天,曹操命侍从捧来一盒酥饼,放在营房里的一张桌上。曹操想了想,在这盒酥饼上面放了一张写有“一合酥”的纸条,然后就走了。
不久,谋士杨修来到这个营房,看见了纸条,就把这盒酥打开来,全分给兵士们吃了。曹操知道后,点头称是。
[参考答案与提示]
基础练习
三、1.情感集中、专一;用铁或铜制成的响器,中空。2.足足的,充分;饱满。
四、“屹立”是形容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可以先想一想“什么或谁”屹立,再说一说屹立在什么地方。“郁郁苍苍”也就是“郁郁葱葱”,是形容草木长得苍翠茂盛,一般用来形容枝叶茂密,颜色深绿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