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却没能够把屈原救上来,后来每年五月初五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
2、范例、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活动延伸
请将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请厨师蒸好后小朋友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4
一、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上午9:10。
二、地点:
五楼多功能厅。
三、活动目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讲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主持人: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端午节)
支持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里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
小结:在这一天里,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
主持人: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二)幼儿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1、端午节由来的短片。
2、人们裹粽子的短片。
3、人们赛龙舟的短片。
4、学念儿歌《五月五》。
(三)活动结束,主持人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传统佳节 导入新课
1、做个小游戏: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粽子)也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读题:端午粽。
(1)课题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
(2)粽子吃过了吧,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3、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
揭题小游戏,创设“节日与美食”的情境,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在语境中学习了生字“午”,认识本课两个新偏旁。
二、学习生字 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
(4)赛跑齐读:生字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叫出来!
3、学写生字“豆”。
(1)你还知道哪些豆?老师也带来几种豆,认识吗?
蚕豆 红豆 毛豆 豇豆
(2)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了什么?
(3)读儿歌,记住“豆”。
毛豆短,蚕豆扁,
红豆圆圆像两点,
豇豆长长托上面。
(4)师边说儿歌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生字“豆”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通过各种豆的巧妙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4、咱们快去听这个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
5、指名分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我们读着读着,脑海里一定还留下了温暖的画面:(出示三幅图)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生:煮好一锅粽子
师: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子
师:临走时还
生:装一小篮粽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能找出课文中的信息。针对这条建议设计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端午节到了,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指名回答。
出示:箬竹叶 糯米 枣
(1)箬竹叶你见过了吗?老师带来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什么样的箬竹叶?
(2)加上颜色读: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3)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生:青青的箬竹叶
师:箬竹叶青青的
生:白白的糯米
师:糯米白白的
生:红红的枣
师:枣红红的
设计意图:
本课叠词很有特点,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正着读、反着读,回环复沓,既积累了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子做了铺垫。
(4)一张箬竹叶、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在外婆的手里就变成一个好看的粽子啰!读句子。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设计了由词到短语,再送到句子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慢慢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2、想看一看包粽子吗?
3、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流口水了吗?
(1)引读:
师:外婆一掀开锅盖,
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指导学生朗读。
4、读着读着,老师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我的奶奶也忙着包粽子,奶奶包着我看着、奶奶煮着我等着,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还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永远要纪念的人,想知道的小朋友们也可以把端午节的故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讲述儿时端午节的记忆,唤起学生的记忆,想起自己过端午的情景,亲情、传统佳节的传承在回忆中渐渐清晰。
四、学写生字
1、出示:午 豆 节,相同的笔画:长横。
2、观察长横的位置。
节字长横盖下方,午字长横摆稳当,豆字长横托上方。
3、书写生字,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书写的规律,学会一类字的写法,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于屈原的故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中华传统民俗和游戏的乐趣。
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端午佳节亲子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22日前
活动准备
1、物资准备
(1)提前一周,组织幼儿共同进行端午节环创作品制作。
(2)签到:马克笔、粽叶(或较大的树叶)、龙舟场景及拍照道具。
(3)游戏道具:毛笔、雄黄酒、竹筒、箭矢、分数架、竹竿、粽子布偶等。
(4)游戏优胜小奖品
2、活动前宣
(1)向幼儿家长发放邀请函
(2)在各大线上平台上提前进行宣传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代表进行礼仪接待,家长签到。
2、活动导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通过儿歌,进行亲子律动,感受集体活动的氛围。
4、吃粽子、画额、投壶等,体验端午节的民俗。
5、户外活动“赛龙舟”,体验游戏的乐趣。
环境创设
1、签到区
在班级门口处设置小型签到墙,准备粽叶(或较大树叶)及马克笔进行签到,将签到的树叶采用夹或贴的方式布置在签到墙上。
2、环境创设
教师可以提前一周,组织幼儿共同进行端午节环创作品制作,为本次亲子活动创造节日氛围。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
1、教师引入活动主题,讲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1)小朋友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是在几月几日吗?
“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2)提起“端午节”大家会想起什么呢?
粽子、龙舟等等。
(3)大家都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为什么过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流放中得知,秦军攻破了楚国,十分悲痛,于是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以死殉国。百姓们担心江里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身体,于是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进江里去喂饱鱼虾,后来就渐渐发展成了粽子,端午节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4)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大家还知道哪些习俗呢?
挂艾草、午时水、赛龙舟、拴五色丝线等等。
儿歌律动: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进行儿歌律动《端午》
《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体验民俗:
1、教师发放粽子,亲子共同食粽子。
2、教师发放毛笔和雄黄酒,请家长为幼儿画额
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寄托了人们却病延年的美好祝愿。
3、亲子游戏——投壶
在现场设置3-4个较深的竹筒,参与游戏的家长和幼儿需要站在离竹筒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将箭矢投入竹筒中,每次游戏5只箭,可根据投入竹筒的箭矢数量赠送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4、亲子游戏——扔粽子
在现场设置一块树立的分数板,分数板上以九宫格的形式写着1-9的数字,参与游戏的家长和幼儿需要站在离分数板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将粽子布偶扔向分数板,扔到数字几就是几分,每轮游戏可以扔3次,以3次分数总和为最后成绩。成绩较高的家庭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5、户外亲子游戏——赛龙舟
(1)布置场地
教师可根据场地情况设置3-4条赛道,每条赛道可根据幼儿能力水平使用立心·小鲁班设置赛道障碍,每条赛道的尽头放置一个粽子布偶。
(2)介绍玩法,开始游戏
以2名家长及2名幼儿为1组,2名家长站在一头一尾,左右各持一根长竹竿作为“龙舟”,2名幼儿站在“龙舟”内。
游戏开始,每组家长和幼儿共同出发,沿着赛道往前走,其中每组幼儿要分别通过赛道上各个障碍,直到拿到终点的粽子布偶,然后再将粽子布偶沿赛道运回起点,用时较短的队伍获胜。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
端 棕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午 叶 真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分:多音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fèn 本分
分
fēn 十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chánɡ 太长
长
zhǎnɡ 长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bāo 剥皮
剥
bō 剥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jiān 中间
间
jiàn 间接
反义词
真——假 分——合 来——去 纪念——忘记
纪念——怀念 美滋滋——喜滋滋 掀开——打开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立字旁“立”,
米字旁“米”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米——( 来 )
变一笔
午——(牛 )
写偏旁
粽——( ) 端——( )
总——( ) 带——( )
加偏旁
十——( ) 刀——( )
具——( )
反义词
假——( 真 ) 合——(分)
纪念——(忘记)来——(去)
六、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 盼我们回去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 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 清香好吃
粽子好吃,花样多——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纪念屈原
长大后——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
七、课文升华
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叶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叶”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米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米”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真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真”共10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六)指导书写汉字分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分”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七)指导书写汉字豆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豆”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7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端午粽》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