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如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欢迎借鉴。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冬天会下大雪,你们喜欢这样的下雪天儿吗?为什么?(下雪天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拍照把美丽的雪景留下来……)
师:大雪天儿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那你想去雪山乐园里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老师出示挂图)
二、回顾整理
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师:(指图)好看吗?你都看到了什吗?
生:在雪山乐园中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比赛滑雪,还有的在看冰雕。他们玩儿得十分高兴。雪上乐园里的大树也都披上了一层白雪,小鸟也在树上唱歌。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真的听到小朋友在欢笑,小鸟在唱歌。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上(手势)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引入对“数与计算”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左面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板书:7个、5个)
师:你数出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各有几个小朋友,谁还能数一数雪山乐园中其他事物都有多少?
生:右边还有2个小朋友在看冰雕。
生:远处有1座小房子。
生:天山有4只小鸟。
师:你们数得很对,能把你数出的这些数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吗?
生:指明1—2名学生在田字格中板演,其他学生独立书写。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纠正数字的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如有较多学生书写错误,需要全班交流个别数字在田字格中的格式。)
师:刚才×××第一个写完坐好了(板书:第一),那么你知道这些比赛滑雪的小朋友谁是第一名?(指名生指出)
师: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边指边数)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得?(从前往后)
师:请小朋友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一数你排在第几位?
生: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一位
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五位
师: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从后往前、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用道不同的方法。(指向——7个、5个)谁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7+5=12(个)] [板书:7+5=12(个)]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这个数字?
生:边说边拨——现在各位上拨2个算珠表示2个一,再在十位上拨1个算珠表示一个十,合起来是12。
师:你们为什么要用加法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把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你说得很正确,那么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数学问题呢?
生:从一些东西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雪山乐园提供的信息中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生:原来树上有13只小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
[1 3-4=9(只)] [板书:13-4=9(只)]
师: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引入对“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里还有什么树?(房子的左边有冬青树、还有梧桐树)[板贴三种不同树木的图标] 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中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在板贴的图标中板书比较多少)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按颜色分)
(3)、引入对“图形和位置”知识的整理。
生:我发现中间那个小雪人的头和身子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后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形的?
生:右边小雪人是3个球形的雪球堆成的。
有的小朋友帽子顶的小球儿是球形的。
师:你还能找到别的形状的物体吗?
生:左下角有个小桶是圆柱形的。
右边两个雪人下面的底座是长方体的。
最左边雪人的底座是正方体的。
(老师随着学生所说板贴4种形状的图标)
(4)、引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板贴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数老师来操作完成)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哪些事物的数量?
生:有几只小鸟。
有几棵大树。
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
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指向板书)它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板贴)、“分类与比较”(板贴)、“图形与位置”(板贴)、“统计”(板贴)中的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三、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
(出示电脑课件)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是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哪些知识。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以前有些知识已经记不太清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这些知识及得更清楚了。
生:我有不会的问题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助我,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学习。
师:你们谈得都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xx,51,xx,xx,xx,91
20,40,( ),80,( )
100,95,( ),85,80,( )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时的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小红什么时刻起床了呢?
生:7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现在小红都上学去了,丽丽还在睡觉,现在又是什么时刻了?
这时,有部分同学已认识了半时,能说出七时半了。
导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认识半时吧。
三、观察发现,获得新知
1.教授8:00—8:30
① 分针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8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认的?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再看一遍,看仔细了,分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以前指着12,现在指着6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多请学生说一说分针现在所在的位置,有助于学生对半时的记忆)
师:当分针指着6时。我们可以用几时半来表示。那到底这是几时半呢?再接着观察时针的变化吧!
②:时针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时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时针指着几呀?(时针之前是指着8,现在指着8和9的中间)
师:你说的真好!还有谁能说?(多让学生说一说,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准确的认出半时)
师:是呀,指着8和9的中间,那这是8时半,还是9时半呢?(有人会说8时半,有人会说9时半)
师:过了8没有?到了9没有?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就是几时半哦?
师小结: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它就是8时半。
③:半时的两种写法
师:说着说着,8时半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中间,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师:8时半时,分针指着几呀?(6)时针过了几呀?(8)就是8时半。(边说边把相应的`文字贴在黑板上)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全班齐说。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先用汉字来写8时半(学生书空)
师:再用电子表的形式来表示,8:30(强调:它和我们学过的整时不一样,我们用两个0来表示整时,用30来表示半时)怎么读呢?听清楚了,8时30分。(齐读8时30分,书空8:30)
小结:8时半和8:30都是表示当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8的这个时刻。
三。知识巩固,动手操作
1. 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三个钟面)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时刻?并说出你是怎么认的?(同桌合作讨论)
生汇报。
2. 动手拨一拨
(课件了出示三个不同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件的时间,分别拨出三个不同的时间,请拔的时候注意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动。
四。联系生活,讨论合作
1. 师:经过上一次的迟到,丽丽也不敢迟到了,丽丽学会了每天都是按计划做事的,什么时刻做什么事情。看看,她现在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的。(课件出示做一做丽丽的作息时间图)
先请学生说出第一幅丽丽上学图的时刻及认钟方法,课件出示两种写法。
2. 师:请你完成书第93页的做一做,根据钟面写出相应的时刻。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五。拓展应用,升华总结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和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形成决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合作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
统计图、调查图、彩笔、学生练习纸、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7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红五星,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小组的每个小朋友应该怎么样?积极参与、发挥团体精神、分工合作,当别的小组发言时,其它小组的同学要静静地听、积极地想。)
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开始脱落,又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称之为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
出示板书:我换牙了
三、新课讲解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换牙了,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1:3颗
生2:2颗
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有的换了三颗牙,有的换了两颗牙,还有的没换牙,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换2颗牙、3颗牙、4颗牙的各有几人呢?
(激起学生学生寻求答案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一组
我们用的是举手的办法。
例如:组长说换3颗牙的举手,那么换3颗牙的同学就举手,我们数一下就知道换三颗牙的有几人了。
二组:我们用的是逐个记录的办法。
例如:刘洋同学换了3颗牙,我们组长就在本子上写上他的名字,然后再写上3个。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都很好,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也响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组长那儿,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整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
(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种表格)
师:刚才老师大致看了一下,发下小朋友们、4种办法填写了表格,真了不起,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
一组:我们从左向右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三组:我们从右向左。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 人换了3颗牙。师将学生所做表格张贴在黑板上,展示整理结果。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
板书:统计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请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生1: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人换了4颗牙。
生2: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生3: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生4: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书学问题,真了不起!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师:前面小朋友们合作认知了统计的方法和过程,下面请大家用你们喜欢的统计方法去统计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
小组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师择优及时表扬。师:通过统计,你知道哪种物体最多,哪种物体最少?你还知道什么?请小朋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四、练习。
1、你最喜欢吃哪种食物?列举家庭食谱中常见的食品:青菜、米饭、鱼、肉、鸡蛋、龙虾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讲一下偏食的害处)
2、试一试。做一下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若时间短可把此题删掉)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那儿需要统计?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让数学去指导生活)
2、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看今天“谁最棒”的冠军是那一行?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一(2)班堂上表现统计图”。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多?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少?一组比二组多几个?请同学们下课之后根据统计表回答上面的问题,并试着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反思:
1、青岛版一年级教材为统计类知识配备的情景图是“我换牙了”。我个人认为表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掉了几个牙,而不知道换了几颗牙。作为乡镇农村使用教材是受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很合适的教学用课件。所以我在教学时只是绘制了比课本较为详细的表格,把五颗牙、六颗牙、不换牙的都考虑进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2、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统计的方法,再出示表格,体现了新课改中听到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我设计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很感兴趣,使之很自然地去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操作,显示对美的追求,领略数学知识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拼摆出想象的图形。
教学难点:
拼摆出想象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七巧板、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从学具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出示拼摆的图形,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图形之美。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按虚线剪开,再按下图拼一拼。
(1)引导学生想象,拼摆的图形像什么?
(2)启发学生还可以摆什么图形?
2、从学具卡片中剪下,再按虚线剪开,用剪下的4个能拼成一个圆吗?
3、从卡片上剪下其他图形,再按下图拼一拼。
(1)出示投影。
(2)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拼摆其他图形。
(三)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用两个△和两个○拼摆一只蝴蝶。
2、用认识的图形,摆一朵花、一只小鸟、一架飞机等。
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方位,建立方向感;结合操作活动,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认识常见平面图形。
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与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教师有重点的板书:
方位:东西南北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观察情境图
1、学生观察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2、根据要求涂颜色
3、涂完颜色后,数一数,每种图形给有多少个。
师:重点指导房子的侧面,在实际生活中,房子的侧
面是长方形的,而在图中,房子的侧面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辨。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
形拼成的。
三、本单元的收获
学生自评自己在本单元中的收获,再在小组中互相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