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优秀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6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篇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罗内克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它数都是人造的。”孩子们小学阶段学习的1、2、3……这些数,都是自然数。六年级总复习时,有个学生曾说:所谓自然数,就是自然中本来就有的数,比如1棵树、2块石头、3只鸟、4朵花等等。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自然数的形成过程——自然数是古代人民在计数中产生的,是从羊的只数、玉米的个数等等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就是要把这几千几百年的历程浓缩成两个星期8课时来完成,时间浓缩,过程浓缩,但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从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数人数、数小树有多少棵、数小皮球有多少个等等,都是为了将数从具体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来,并且学会数数,能“物”与“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1,不仅表示1个手指头(我身上的),也可以表示1个太阳(遥远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 棵树(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1棵小草(很小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个萝卜(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这一类物体的集合)……等等。每认识一个数,都要从很多种类的相同数量的物体中抽象出这个数,否则,就有可能让孩子分不清3和4,或分不清5和6。此类情况,参见后文《她为什么分不清3和4》。
第二步,把数符号化。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把数学符号化,简明扼要,便于交流与推理。把1个手指头、1个太阳、1 棵树、1棵小草、1个萝卜、1筐萝卜都用“1”这个符号来表示、来记录;把2个手指头、2个太阳、2棵树、2棵小草、2个萝卜、2筐萝卜都用“2”这个符号来表示、记录……依此类推。1、2、3……自然数就能高度概括的表示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第三步,为数建立内部秩序。儿童学习数,其本质是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即数的大与小。先有1,比1大1就是2,表示为1+1=2,;比2大1就是3,表示为2+1=3……,以此类推,数有大小,并且规定了谁大谁小,还能推理出谁比谁大几,这就为数建立了可以推理演算的内部秩序。
请参看后文《基数与序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快乐的午餐”中各种餐具“够不够”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清数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儿童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渐渐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参看后文——数学故事《“>”、 “<” 和“=” 的本领》。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孩子能认真倾听、用心思考、清晰表达、规范书写等等好习惯,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用心培养。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套教科书将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五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数。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能帮准我们了解孩子们对本单元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孩子们大致上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基础,这次学习的重点什么,下一个重点又将在什么时候学习,便于我们既不会“不掉队”,也不会强行“超车”。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数学出1~10各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10的意义
●1~10的书写
●0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20以内的退位加法及其应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生活中的数 篇2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篇3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生活中的数 篇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最近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写数学日记。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不知道我这个尝试能否成功,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的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就培养了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5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一组一组数不容易错。)
2、全班汇报。(提醒学生当自己数的跟别人数的不一样时应该再数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圈一圈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10个圈在一起)
2、练一练
(1) 数一数(这些小正方体排列紧密,数量又多,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数不容易错,再开始数)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用开火车的方式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3)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主要交流数的方法)
(4)想一想,说一说(同桌一人按规律说3个说,另一人接着说3个数。)
(5)看谁数得快(先观察,找到规律再数。)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小精灵儿童网站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 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4)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过程:
(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语言提示,另一人猜数,。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执 教: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 严慧
指导教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教研室 孙静 兰李艳
评 析: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数教研员 车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