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艺术周活动总结【汇总3篇】》
元旦艺术周活动总结 篇1
今天是xx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第六届艺术节。几乎是全国各地的幼教精英都来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一走进幼儿园你就能感受到“响声”这一主题,整个幼儿园的装饰装扮都与声音有关,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你都可以在中心幼儿园找到。走廊的扶栏上有序得挂着奶粉罐、汽水瓶、锅盖、饭碗、盆子……每个道具旁边都放置着一根小鼓捶或者是筷子。一看到这些你就能感受到这种主题的氛围。孩子们的节奏感都很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非常棒。我想孩子长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开放的十个区域活动场地里,每个场地的活动和布置都是和声音、音乐有关。在剪纸的活动中,看着段老师那灵活的剪刀,一眨眼就呈现出一把非常漂亮的小提琴。之后自己学剪了两把乐器,结果发现不知道自己剪的到底为何物,到底是吉他了还是小提琴,好纠结的剪纸作品啊。
说是天公作美吧,在如火如荼的七月,一直都是烈日当空,而今天却是毛毛雨之后的阴天,多美的天气啊。之前一直都没有很用心得去感受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今天在艺术节的开场节目里,当进行到亲子表演的《彩虹的约定》。看到一对对亲自跟随着音乐表演得如此幸福如此开心,我心里突然间好难过,好想好想儿子,特别想他……如果儿子在身边该多好,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最大的撞击就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个人的成功还是集体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整个团队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支忠诚的团队做后盾,没有人是能够站在最高点的。
元旦艺术周活动总结 篇2
首先我承认,此次元旦艺术周活动是一次较为失败的活动,与我自己预想的效果相差甚远,原因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的主体不宜,此次的射气球抽奖节目很显然未能受到广大职工们的喜欢,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欲望,好比提供了一款市场需求不强的产品,销量不甚理想。在选择活动主体方面,应当征求广大职工意见,而非自己的个人意愿,这个活动职工们会不会喜欢,能不能调动职工的参与欲望,这个方面的考虑以后有待加强。
二、活动前对流程的安排不全面,考虑欠妥、不及时。
1、设备配置、调试拖延时间,未能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2、完整的节目安排流程不够具体、周到,全屏脑子空想,抱着“到时再说”、“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导致在活动中乱了手脚,失去对现场的控制;
3、相关人员安排不到位,如摄影人员;
综上所述,是我自身能力不够、思想上存在懈怠与消极、客观条件不成熟三方面的原因,对此次差强人意的效果,我需要好好反省,这不仅仅是一次小小的活动上失败的教训,更是我人生中一堂深刻的课,在吸取教训的同时,我应该将得到的启示延伸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尽管此次活动存在很大的不足,我仍要感谢帮助、配合我的所有人,谢谢他们!
元旦艺术周活动总结 篇3
美术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手工课教学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途径。但我们山区学校手工制作教育相对落后,其中材料缺乏是最大原因。一有手工课学生就带不齐工具、材料,就阻碍了手工课教学正常开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玩具厂时,发现产品再加工后都会留下许多边角材料和残次品,这些材料形状各异、既安全、卫生、无污染而且成本低。因此,一个想法在我脑海应运而生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变废为宝”,不仅可以节约泰顺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经费,还能解决山区中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材料缺乏的难题,更突显源生态与环保的教育理念。于是我把本土资源与废弃材料引进课堂,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课,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与赞赏。现将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著名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教、做合一。”他的理论主张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各地乡土环境资源是本课程最丰富,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
二、课程实施
材料资源的采集是我们开展乡土特色手工课教学基础。本土材料形态各异,学生寻找材料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到野外采集是我们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收集材料的途径。根据创作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时间组织学生到山上、田野、溪边采集多种原料,如山上的树皮、树根、竹子、野花野草,溪滩的.小石头,农田的蔬菜,果园里的水果等。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我校的手工资源品种繁多,源源不断。我把收集的资源再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分类:自然植物类、农作物类、盒类、瓶类、布类。
三、课程目标
1、手工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学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手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和动手制作能力。
2、以生态式综合艺术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综合能力为目标。
3、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发现美的欲望。
4、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指导设计创作
艺术的源泉来自生活,学生的艺术更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学生的艺术表现将是苍白而无活力的,只有来自生活,表现生活的学生艺术才充满童趣而富有生命力。
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民间艺术,去感知、体验廊桥、古民居、亭塔阁楼等古建筑,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录像、实物、图片等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作的欲望。
比如在“自制布艺”课上,我从提袋中取出了我用旧衣裤改造的布艺娃娃时,“啊”!同学们一下惊呼起来。“好漂亮的布娃娃!”“老师您做得真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着实被新奇的布娃娃所打动。看着同学们的高兴劲,我便展示图片让他们欣赏更多民间布艺,使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因为第一次做针线活,同学们有一种新奇感,兴致很高,乐于学习。他们在学习缝制的同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创造了艺术形象,这既有成功的喜悦—创造结果的快乐,又有缝制中的乐趣———创造过程的快乐。他们缝制的作品:青蛙、小猫、布娃娃……无不透射出他们创造的灵性。
(2)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与过程:a、材料的选择;b、形象设计(变形夸张、添加装饰、多种材料组合等);c、过程(剪刻、裁缝、粘贴、插等);d、上色。
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意思,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平时学生很喜欢折纸,但又常常把折好的纸鹤、轮船、蝴蝶等随手一扔。于是,我根据折纸形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共同商讨。如:折纸轮船可拼成、人的头发、鼻子、眼睛、树叶等,还利用折纸和其他材料进行组合,设计构思。这堂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的活泼。同时更丰富了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3)学生动手制作。制作过程采取小组合作、二人合作等形式,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调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学生对教学的支持,促学生参与观察、商讨、感悟、创作的全过程。促使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相互配合,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困难时老师稍加指导。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纸浆面具的设计》。课前我收集了各种不同的面具图片制作课件,上课时我便把这些不同形状的面具展示大家观看,并讨论面具的由来,特征、种类等,营造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面具的神情。果然,在制作时同学们激烈地商讨着如何设计面具,然后再进行分工合作,画的画、剪的剪、搓的搓、滚的滚、粘的粘……他们进行构思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面具,制作的面具:夸张大胆,神态生动,色彩鲜艳,逼真、富有童趣。同学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充满了喜悦。事实证明:手工教学学生互动、合作交流,他们的身心得到一种快感和满足。为此,他们享受到了快乐。
(4)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真正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创作、想象的空间。同学们的学习也感到轻松愉快,眼、脑、手都得到充分的运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大大的提高了;想象力、表现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评议,总结。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在初二开设,每周一课,共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