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最新12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细致的小编Waner给大家整理的12篇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1
关键词:公有制 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21-01
一、前言
市场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如何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特别是作为公有制主要表现形式的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则成为结合中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法人产权制度为主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本身就蕴涵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以努力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切入点,详细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效性。
二、努力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想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重点就在于如何使占公有制主要形式国有资产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党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在管理和机制方面的有效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赖于国有企业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政府直接干涉企业,负责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与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难免会水土不服,难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是法人实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它通过出资权、经营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离,完成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只能以股东的权利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但是却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经营活动,这样就实现了出资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之间的分离,实现了企业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经营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相互制衡的局面形成,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需求。
3.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负责企业生产产品的调拨,与市场经济发展是严重脱轨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必须要建立其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各个组织结构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际早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就已经出台了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现代企业制度至少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如此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4.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保证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的流动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资产流动受限,难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作用难以发挥到最大限度。由此,非常有必要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保证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的流动。在这里,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又成为了必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制度,从产权来说,实现了企业产权的分析,这样企业作为法人代表可根据市场变化,直接处理各种市场经营问题,大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从价值形态来说,企业被分割为若干等分的股份,股东根据股份多少来直接对公司负责,也实现了公司直接在市场募集闲散资金的目的,达到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目的。
5.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提高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控制力
现代企业制度多采用公司制的形势,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则是公司制的主要形式。实现股份有限的形式,可有效地把个别资本凝聚成为社会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的形式来吸引更多的非国有股参与,可有效扩大国有资本控制力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换个角度来思考,在股份制公司中,国有资本仅占50%就可取的对公司发展地控股权。甚至是低于50%,其他股份多在分散状态,这样仍然可以实现少量国有资本控制大量社会资本的目的,由此大大提高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控制力。
三、结论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有赖于国有企业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可有利于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保证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的流动,提高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控制力。
[1] 周新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相容——“2011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2] 李敏,付荣。角色重塑: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及其主导作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和前瞻[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3] 刘卫民。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伟大历史意义——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J].湖南社会科学。2006(0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篇2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基本型的保证。本文研究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作为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联系实际发挥理论联系时间的效果,采取分类法和综合法,最终对比出现代企业适合的会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现代企业 会计制度 管理模式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1]
一、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探析
2006年2月1 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3]
(2)一致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还是有必要的。[4]
(3)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现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将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6]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2)层次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它是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
(3)动态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7]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8]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会计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政府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可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集中财权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9]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
(1)交叉型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 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2)统一型管理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
(3)分散型管理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
三、结语
《企业会计制度》的,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中,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统一型管理模式对大型集团企业是科学合理的,它以整个企业为核算主体,提供集中、概括的财务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分析,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无疑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献中 财务理论与机制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z]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O月31日修订通过)[z]
[4] 张翠萍 开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标准[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4
[5] 李叶山等 现代企业制度一经营一管理[M]企业管理出驻杜,1999:30
[6] 汤云为 钱逢胜 会计理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 颜丽,赵洪军 如何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3
[8] 席酉民 主编 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篇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文化理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短缺经济已离我们远去。根据社会消费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成为新的时尚,并日益注重其个性特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凝聚力。
1.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这就要求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摆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实现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基本实现目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每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使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西方文化固然有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个性舒展”的优点,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外企业正在逐步靠近,企业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以国家利益为目的,以民族精神为底蕴展开的,中华民族经济要在新一轮的竞争和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团队文化”、“诚信文化”的建设。
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投资赚钱,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作用,把塑造员工的共同理念、信念和价值观作为企业的动力源,努力创造促进企业和个人协调发展的优良的人文环境。
1.树立学习创新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是―个强调“变”的时代,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以几何级数增加。在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资本、现有技术及人才存量的竞争,而是企业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为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创建一种学习型价值观,培育企业的学习氛围,提倡员工终身学习和终身受教育,以求获得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培养创新氛围。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比一般产品要快得多,这就需要现代企业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与高度的创新精神。因此,现代企业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风尚,让每―个员工的想象力、灵感、原创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都成为创新的源泉。
3.营造对失败宽容的环境。由于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推向市场时消费者受知识的限制而接受度低,因而高科技的产品命中注定要有更多更大的风险,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才能真正被市场接受”。更为严重的是从产品的开发研制到推向市场的任何―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作为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包含一种对失败大度宽容的态度,员工和管理者也要胸襟开阔,使思维的通道畅通无阻,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有所创新。
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要突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贯穿在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着企业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面貌,对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统率和决定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突出企业精神这个中心来进行,使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2.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各方面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实力、企业人员素质等)决定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职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0278(2013)07-025-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企的组织形式、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企党组织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同过去有所不同。在学习贯彻十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目标和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目标有两个:从政治意义上讲,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保证监督、支持、参与和领导功能:首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的保证监督作用。其次,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再次,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这是与上述保证监督作用和支持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最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这种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对企业与职工关系、不同类型职工之间关系的协调作用。
二、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时展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势的需要
国企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必须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成为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核心,成为运用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依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二)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保持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我们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论企业的资产如何重组,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体制如何变化,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动摇,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不能丧失,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不能改变。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领导和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保持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基本框架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对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的要求开展工作,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
(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运作法制化,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党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给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也为新形势下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因此,国企党建工作必须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三、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企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相统一,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国企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
“围绕中心做工作”,就是国企党组织的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来开展,“进入管理起作用”,就是把企业党组织的大部分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国企党组织工作是从政治角度进入企业管理,也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做好企业管理中的政治工作,使党组织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必须坚持党组织在政治上的独立性,明确党组织的具体工作职能,真正做到党要管党,切实负起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
落实党组织参与企业“三重一大”(企业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的制度,通过党组织内部健全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建立民意反映机制,畅通广大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探索建立决策前的意见征询、调查研究、民主协商等方式,实现决策论证的民主化;建立健全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规范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实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健全决策信息系统,实现决策方法的现代化;在决策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和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实现决策落实的高效化;建立决策责任制和决策责任监督制度,明确责任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将监督贯穿决策全过程,实现决策监督的规范化。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
在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无论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变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不能变,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变,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变。要从职责上推动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管理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要在体制机制上推动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管理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要在工作内容上明确“党管干部管什么”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党管干部的内涵、职责和外延;要把握好工作部门与职能的合并,改进选人用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理顺两者的关系。
(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上,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因此,要把党组织的活力渗透到生产经营中去,把解决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点,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和在企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发挥、保护好职工参与改革和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协调好行政领导与职工、群众组织的关系,增强办好企业的合力。
(五)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健全凝聚职工群众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机制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树立企业形象相结合,引导职工爱党、爱国、爱企业,把职工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做好本职工作上;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职工管理企业的参与机制,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要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工作报告,及时讨论研究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好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支持、帮助他们按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共同前进。
(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支撑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必须着力加强与改进。
首先,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这是国企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健全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选配好主要负责人等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工作本领;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知识分子、青年中发展党员;坚持从严治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定并认真实行党务工作者管理制度,以彻底解决党务工作者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
其次,按照“全覆盖、正常化、有实效”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到组织的全覆盖和正常地开展党组织活动,选配党性强、作风好、素质高的同志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形式多样党员活动,做到有党员的地方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有党的活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工作制度,使企业党建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政队伍;建设;途径
一、国有企业党政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政思想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企业全面建设和改革的基础。脱离经济工作抓党建,就失去了党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而削弱党组织作用抓生产,就失去经济工作的动力和保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当前国内企业党政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的等特点,部分员工价值观、思想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保证各个层次力量的协调性,统一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思想认识,从而保证各方面工作能够正常运转,使企业生产和发展保持效率,无疑给未来党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国有企业党政工作问题分析
1、不重视党政工作在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是无法离开优质的管理,这种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政党思想管理,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其竞争力必然不强,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企业的党政建设忽略了企业的效益,党组织没能为企业生产提供经营生产的服务,因而也就失去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价值。
2、党政工作相互监督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党政监督工作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两方面都存在着监督意识不强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心逐渐转移至生产经营方面,从而认为做党政工作是浪费时间。作为监督者,普遍在存在监督会出乱子,伤和气,得罪人,影响团结,甚至影响自身的工作和前途等想法,从而不敢监督;而作为被监督者,因意识不到党政思想在工作凝聚力方面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被动抵制,最终党政工作变成了走形式的空架子,既没有实际的效用,又削弱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3、党政工作目标不清晰、缺乏针对性。老的国有企业因其体制单一、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文化水平、思维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给企业党政思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党政工作主要是服务于企业职工,宣传引导全体职工对工作尽忠职守为企业共同的经营目标奋斗。但随着现在国有企业发展的深入,企业职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有所改变,外部市场环境也敏感异动,而此时,国有企业党政工作目标界定的不清晰,难以很好把握所有员工的特点,尤其是心理素质上的区别,对员工的分析不够全面和仔细,因此国有企业的党政思想工作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最终因缺乏针对性而收效甚微。这就需要党政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来重新构建目标体系,而不是像过去仅局限于企业职工。
三、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科学建设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政队伍建设。要建设好的党政队伍,就要求党政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彻底消除权利和官僚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全局意识。对内建立良好的党政队伍公平和合理的工作氛围、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建设模式和制度,对外促进饿哦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国有企业的党政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点,将凸显出的问题和矛盾点为切口,找到国有企业党政建设的发展途径,以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党政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党政队伍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起到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2、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国有企业的党政队伍素质,尤其是党政队伍中的领导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长期的工作过程,这既需要改进国有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方案,制定出适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国有企业选聘、配置、管理和监督的全方位制度模式,利用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制定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干部选用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建设机制。因此需要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进程,需要建立一批能够承担并履行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党政干部管理的制度。结合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发展的需求,改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模式,培育具有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积极掌握国家发展政策的动态的学习型人才,注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发展理论等相关内容的培养和学习,提升国有企业党政队伍中管理干部的综合素养。
3、建立双向公开制度,使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加强导班子的运转合力,使党政主要领导之间在工作中做到互相公开协调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做要做到,安排党政工作做到勤沟通、勤研究、勤通气!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改革中,不断的结合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结合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解决。通过建立双向公开制度的模式,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发展。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重视党政工作在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党政工作相互监督意识淡薄和党政工作目标不清晰、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无论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都要求体现出现代性和竞争性来。因此需要在改进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政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建立双向公开制度,使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实用的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体制,能够实现建设能够支撑我国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和履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代化的党政队伍。
参考文献
[l]李俊伟。党政工作现代化与科学化[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2]高建国。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重要性浅析[J].黑龙江: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
[3]孙艳华。浅谈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制度建设[J].河北企业,2015(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职能提升
财务管理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在上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在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的同时,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得到了更系统的完善和深入的发展,逐渐从单一地负责筹集资金,发展到资本投资与资金筹集并行,保证了维持恰当的营运资金和合理分配利润成果等管理目标的实现,更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财务管理,其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财务管理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呢?接下来就从财务管理的现状说起,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提升方法。
一、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面对的数据不断扩大,增加了管理难度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已经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的同时,涉猎的经营模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尤其近些年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经济环境,集团公司应运而生,这样的企业涉及到的数据愈发呈现多样化,甚至是跨行跨界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理念去管理企业,比如仅仅反映财务状况、计算投资收益,不用统一的核算方式与口径进行分析,那么管理工作将无法解决集团的各项问题,最差的结果将是由于无法管控企业资本,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和企业的破产。尤其是新兴企业财务管理要面对的数据,与传统企业相比,会以几何倍数增长。面对数据量增大化、涉猎范围扩大化、内容复杂化的现状,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捉襟见肘”,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二)财务管理一直被“误解”,无法发挥其真正职能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一直将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核算工作同等对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强调核算的准确性和监督的完善性,从而保证数据可以准确地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为其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信息。但是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侧重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对资金流的筹集、投资、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个统一确定的目标下,对企业资本的筹集、资产的投资、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的管理工作。从其产生到现在,其基本理论十分丰富,例如: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等,从这些内容就能看出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的本质区别。但是很多人对于其两者的本质区别却视而不见,总是将财务管理等同于财务会计,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甚至出现被人误解的情况。很多企业领导甚至也将财务人员当作财务管理人员使用。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有认识错误,也给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增加了工作的开展难度。
二、财务管理工作如何完成升级
(一)完善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准确度。信息网络的这种优势对于需要大量数据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正是其现阶段所需要的外界工具。前文已述,很多企业已经呈现集团化、跨国化、经营范围多样化、系统化等特征,为了更好地管理、控制企业,就需要完成大量数据的产生、传递、分析等后续工作,而完善的基础信息系统就是解决这些数据整合工作的必要工具。我们应该摒除传统的、旧有的、落后的管理思想,寻找适合本公司的管理软件,建立属于自己公司的信息系统,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准确度,从而增加企业对经营管理风险的应对时间,提高反应速度,这也是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基础信息系统的完善,虽较为繁琐,但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有效数据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完整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篇7
摘 要: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成本制度,适应现代市场生存规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当前,由于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很多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疏漏,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等概念的阐述,分析当今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影响成本管理的各项因素,最后,针对相关问题从提高员工素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问题;策略
成本作为企业整体生产运营价值链中的直接价值来源,是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强大的驱动力,与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直接联系,成本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整改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是帮助建立企业内部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成本管理制度的成熟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升级的必经阶段,是帮助企业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融合剂。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
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建立起来的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架,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包括四点,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所谓产权清晰,《公司法》通过股东代表制度、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将公司产权做了明确规定,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同时,建立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便是权责明确,企对于相关的责任和制度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政府只有赋予企业足够的权利和空间,企业才能积极主动地以市场导向的原则经营发展下去;科学的管理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保证,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将企业产供销和日常事务纳入良好发展的轨道,在资产稳定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利用企业规模和利润的扩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市场竞争力。
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将相关的成本管理法律作为范本,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科学与否。在利润这一直接驱动力面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各个企业都在认真探索如何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模式,如何通过成本管理调节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如何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企业经营机制和方针的优化将推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何尝不是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盈利状况的方式之一。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竞争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理念
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价值理论我们知道成本在价格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缺乏成本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历史事实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计划经济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忽略了企业价值链中潜在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即没有重视对成本的控制,这种缺乏成本竞争意识的做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企业规模无意义的扩大和产品销量的增加都无法弥补成本管理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当今一些企业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弊病,仍然没有将加强成本竞争意识摆在重要战略地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陷入尴尬境地。
2.企业成本管理结构存在问题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事后诸葛亮”,因为企业成本管理没有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目标没有被企业各部门深刻领会,只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事后数据分析,而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完全不能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系统管理,不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淡薄也严重影响成本管理的反馈,这种停滞的成本管理结构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环节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即成本的前期预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期的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审核,并在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丰富成本管理手段,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远远落后于此,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是其唯一成本管理重心,无法拓展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些缺乏生产信誉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偷工少料的现象,效益没达到,反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4.成本管理信息不真实,成本核算浮于形式
近年来,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个人过失和企业对成本核算的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对成本划分的界限不明确致使成本支出与实际不符;企业领导的现象导致成本信息与实际不符;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过硬,导致成本核算出现乱挤乱摊、不计少计等现象。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衍生物,理论与实际不相符,一方面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失去参考价值,一方面失真的成本信息影响了各单位的业绩考核。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历史更为久远,研究成果较为显著。我国企业在建立自身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案例,借鉴吸收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不忘结合本国实际社会经济状况,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国外相关资料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Management)这种概念最先出现在欧洲,当时英国较为知名的学者西蒙兹提出了战略成本的概念,随后得到了其他相关学者的普遍支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得到印证,日本以及欧美的相关学者都在讨论战略成本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战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企业管理的走向和成果。企业必须对价值链进行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之后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2.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Targetcosting)最早萌芽于六十年代的日本,因此又被称为日式成本管理模式,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和精华。从一开始就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均衡和优化成本在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配置。
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1.提高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
培养企业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对于部门来说,企业可以制定严格的成本监督和监察体系,并定期对各部门的成本节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者排名,而重要标准就是按照部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成本管理效果,对成本管理良好或进步较大的部门应给予表扬,而屡次落后的部门则要进行批评监督,灵活奖惩制度,给各部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为加强成本节约和成本竞争意识,可将成本管理作业效果与员工奖金挂钩,给予成本管理效果显著者一定期限的假期或者物质奖励。
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是对努力成果的肯定,从实际工作中培养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使整个企业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这种激励作用的长期实践必将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深刻影响每一位员工。
2.有效控制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对企业成本管理因素的分析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影响成本的驱动因素分别出现在前期成本预测、中期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评估中。结合企业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成本管控做出基本的判断和分析。上面提到的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作业成本管理利用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3.利用标杆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管理学中的标杆管理是指以企业所处行业中的“佼佼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和借鉴领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适应自身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大可“照搬”,当然,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灵活吸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先进企业的研究学习,可以找到与之的发展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可以提前了解优秀企业所要遵循的标准,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总之,正确的标杆管理将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经谈过,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领导者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对企业实行成本管理。企业资源可以包括资金、生产设备、员工,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该首先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价。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润,因此,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5.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熟的成本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必须不断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来进行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成熟的管理体质,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权利体系,在体系中形成权利、执行、监督三者制衡,只有建立了这种科学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成熟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建立,能够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也要对相关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形成定时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达到明显效果。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竞争意识方面还有些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成本管理信息的掌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些都是影响着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大发展的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针对问题、各项击破,从国外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企划三方面找寻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向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春香。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
[2]王岩,隋丽华。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技术新产品,2015(3).
[3]王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4(5).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 制度 成本管理 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的苏醒与蓬勃发展以及当前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企业为取得发展先机,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理念,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不断发现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成本管理,即指在满足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发展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等管理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当前的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组织部门,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理会以及各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等,不同的部门依照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努力,不断提高企业实力。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与发展,为成本管理的作用发挥营造了必不可少的环境。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现代管理理念的渗透加之成本管理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降低不必要消耗的重要手段,严格控制产品成本,减少损失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而信息的准确性依赖于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为企业正确决策增加助力。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可知,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前的企业成本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不断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突破口。
(一)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仅在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差距都是十分巨大的,究其原因,企业发展理念的差距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理念在前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适应国情方面不足,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成为时代主流,因此,适合国情的发展理念开始得到关注,但总体来说,重视程度依然较低。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认识淡薄,企业管理人员负有较大的责任,大部分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仅仅集中于某一部门,未能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部门、各方面,阻碍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导致成本管理认识不足且具有片面性。企业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而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成本管理不完善
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将成本管理贯穿于发展的进程之中,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执行,必然导致成本管理的不完善。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以及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适应时展趋势的新型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成本管理的作用也将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成本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包含较多的工作内容,比如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规划等,在这些繁冗复杂的工作中,成本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的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的失效现象成为普遍的问题,这将导致企业财务数据混乱,信息不明确造成企业决策失误。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我国的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理念的执行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管理方面也就有些许不足,尤其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决策的执行,依靠人员的自觉性与执行力,人力资源管理的漏洞将会导致企业决策难以实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只有不断提高与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成本管理扫清障碍,提高企业效益。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成本管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发展现代化必须要扫清发展路障,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一)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观念
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成本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企业发展,企业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灌输成本管理新理念。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包含两部分,其一是树立管理人员的观念认识,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领导者、指挥者、决策者,其观念的形态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走向,只有树立适应企业发展现状的成本管理理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管理者站在企业发展金字塔的顶端,只有掌握了最新理念,才能将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部门、各环节、各阶段。其二是企业基层人员的理念树立,基层人员作为企业发展的执行人员,主要充当着工蚁的作用,作为金字塔最基层同时是最基本的组成人员,在执行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基层人员贯彻落实管理人员的决策,才能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树立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基层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拓宽成本管理的范畴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才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发展才日渐提升,相关的企业发展理念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成本管理理念作为近几年来较为突出的理念,在我国的企业实践发展中正逐步得到正确的认识并加以运用,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停留在某一特定部门或者企业发展的某一阶段,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运用。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等,在企业产品生产的各环节都要切实做到成本预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做好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成本分析,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数据支持。只有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各环节,才能切实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成本管理成为空谈。
(三)选择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我国的企业虽然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不能否认,在发展理念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为落后,吸收发达国家的发展理念中的精华,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走特色发展道路是时代的主流。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还尚短,依靠自身摸索成本管理经验虽然可靠但在发展先机方面阻碍较大,因此,引进国外发展经验,建立试点区,总结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应用,是十分可行的手段。我国的市场模式较为特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全面引进国外经验、全面学习是不可取的,必将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失误。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采取符合实际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加强成本考核以及监督和审计工作
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强弱,只有不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实现成本的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手段,包括加强监督能力,促使企业基层员工提高快速高效执行力;加强成本考核,建立实行绩效制度,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审计工作,审计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内部控制手段的实行,可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时保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发挥。
四、结束语
企业成本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当前的企业管理制度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管理理念认识不足、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成本管理信息不明确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都将给当前的企业发展带来严峻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能力,才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篇9
论文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创新
论文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价值服务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进行科学创新,对财会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中,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重要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也就是必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和分配收益,才能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建立企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活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实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3)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因此,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筹集资金、用好资金起积极作用。
2、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企业财务、会计分别设立机构是体制创新的思路,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反映利润取得的时间,反映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反映受风险大小的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企业财务会计体制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讲求实效。要充分认清会计环境,遵循国家法令法规,体现效益原则和内部控制原则,有利于和国际企业财务制度衔接,还要考虑到改制中的便于操作。
(1)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的经营者及财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结合起来。
(2)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及会议等形式,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财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广大财务人员自觉重视职业道德的修养,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3)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
在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财务管理通常与公司的高层领导有关,如总裁、财务总监等,还有一些级别较低的部门主管。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避免公司的管理出现漏洞,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总之,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财务决策为中心,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因此,财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地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抓住发展机会,规避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篇10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不断地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也解决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是,总的看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仍然是企业改革中的难点,因此,只有进一步的深化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的解决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背景与内涵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难点 解决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首创的,是适应社会化的发展要求,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下提出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存在很多的难点与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进度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相符合,并且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一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政策,是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及拥有独立产权的一种现代化的制度形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是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建立的,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下提出的探索,是关于企业的组建、运营以及管理的一种新的制度形式,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并逐步的走向国际化以及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1.产权不清晰
产权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实现产权清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确,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以所有者的姿态对企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自,很多的国有企业的产权都是出于虚置的状态,长期缺乏管理,从而形成了政府负债、企业负亏的现象,这就使得企业存在产权不明确的弊端。
2.国有企业的运行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运行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国有企业承担的经济职能与政治功能产生混淆,缺乏资本运营的经验,存在很大的问题。
3.企业的内部管理与组织形式方面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组织形式,而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比较低下,在供需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企业的重复以及规模小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要与各方面积极配合,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理顺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理顺产权关系,尽快的建立法人制,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与重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确,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以所有者的姿态对企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自,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改革,而且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明确产权,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要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并且法人代表要对企业的出资者承担责任,独立的进行经营,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与要求。
2.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各种矛盾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在我国国情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解决好各类矛盾,从而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多的依赖政府,使得自身的经营能力很差,而且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再加上长期的债务问题,使得企业的资金紧张,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妥善的解决企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积极地处理企业的各种债务问题,可以将资金投入改为政府入股,这样可以减少银行的对冲基金,从而减少坏账的产生,也有利于企业进行资产的改革与重组。
3.实行政企分开
积极地实现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国有企业向着纵深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转变职能,主要是通过政府担负起原本由企业担负的社会职能,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使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根据精简、效能以及统一的原则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政企分开,使得企业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4.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要企业建立科学的治理机构,实行企业法人治理制,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校运营。要根据公司制的要求建立企业的治理机制,建立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并且各自之间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还要建立权利制衡机制,从而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保障制度,解决企业的职工的就业以及保障问题,而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加强社会保险的功能,实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结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企业由政策调整向着产权关系的理顺的方向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分清难点,解决问题,从而使我国的企业向着新的历史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大观周刊。2012(12).
[2]李元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与对策。兵团建设。2001(09).
[3]李慧。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建筑设计管理。2010(04).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11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
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
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Y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
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x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篇12
关键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在新时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经济组织党的领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企业党建工作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很多。比如,如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企业党组织;如何按照“四个一定要”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组织党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斗争,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石油企业作为能源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调控,许多方面仍是高度的计划调控,企业缺乏自,不仅做不到“政企分开”,而且目前仍是高度的政企合一,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企业不仅要搞好生产经营,还要行使政府职能,诸如党政工团部门齐全,人员冗杂、解决职工就业问题、办好企业社会等,使企业定位不清,不敢打破“坛坛罐罐”,企业目标多元化,功能混杂,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下,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和责任如何落实,就是一个需要中央和国家给出政策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 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上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步步紧逼的激烈的竞争形势,另一方面是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管理没有放在突出位置,不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竞争对手,缺乏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激烈竞争的能力。因此,企业党组织和行政层就要统一认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积极争取新的政策支持,按照国家授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同时,审时度势,加强研究,从战略上把握国有企业发展大局,走在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增强核心领域和技术的竞
争力。
(三)认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主观上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
1.部分企业领导对开展重组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有“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重组改制后,企业是一个纯经济组织、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并不是企业建立和生产经营的前提,不建党组织企业照样发展,有没有党组织“无所谓”,有的党务干部认为,企业重组改制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时还难以解决,有些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因而对重组改制的企业党建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
2.部分企业领导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对企业的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大支持,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人才支持。
3.一些党员的党性观念比较淡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班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因而对企业党建工作漠不关心,也给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
(四) 企业重组改制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困扰着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企业重组改制后,还有整体带资分流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尽管国资仍占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但相对于过去单一主体或单一所有制形式来说毕竟发生了较深刻的企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值得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企业管理体制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国有独资公司中,实行的厂长负责制,产权代表决策权、执行权集于一身,是一种直接管理的模式。在控股公司中,则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与执行层有分离倾向,投资者通过向企业派出董事、监事,把握企业的经营方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在向一种间接管理模式转变。如何适应这种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给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带来了挑战。二是企业中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多元投资企业中,出现了新的利益格局:以董事会为代表的投资者利益主体;以总经理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利益主体;以职代会为代表的职工群众主体。党组织面临如何进行利益整合的紧迫课题。三是党员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处于不同岗位上的党员在价值取向上是多元化趋势,如企业的经营者党员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将企业做大,实现利润最大化,倾向于投资分配的实现形式、普通的职工党员,则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就业岗位和按劳分配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公司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不能丧失。要根据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进行结构调整的实际,适时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因此,当前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和确保工业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需要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集团公司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真正做到政企分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近几年来,在推进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用规范的公司制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的改制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主要的体现在。一是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三是继续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切实保证职工享有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是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在这些工作中,党建工作大有可为。
(二)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的领导方式和提高领导水平。
1.在功能定位上,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定位于“权力支点”与政治组织优势并重上。一方面,企业的主要决策者与党组织主要领导人尽量“合二为一”,党组织领导成员与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复合,纪委领导与监督机构复合。另一方面,企业党组织可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通过对处于行政领导岗位#管理层面和关键岗位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把党组织的意志转变为企业的领导决策,管理制度和全体党员的行动。
2.从领导方式上,党的领导方式也要有较大转变。可以更多的通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来体现党组织的作用;更多的通过增强党组织严密的纪律和党员坚定的党性,发挥在企业各个层面上党员的先锋与骨干作用来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3.逐步建立与完善现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本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4.通过学习有关的理论和知识来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以提高领导水平。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搞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熟悉国情,了解世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注意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1.要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学习,为加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思考如何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进行新创业;如何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等问题,把力量凝聚到实现集团公司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加强领导干部、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三个层面的思想建设,激发其致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方法上,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向系统化和动态化管理转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科学化、系统化。动态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与企业建设发展。
3.抓好稳定工作,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
1.重点抓好企业党政负责人队伍建设。要从企业党组织书记和行政干部交叉任职趋多的实际出发。加强党政领导的选派、培训、考核和监督,不断增强企业党政领导的综合工作能力,特别是要抓紧物色、培训、储备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现代国企工作的党员骨干后备力量,努力造就一支复合型的企业党政干部队伍。
2.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整合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党组织应自觉强化党建意识,更新政工队伍的概念,整合各种政工资源,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政工优势。
(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