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求职文档 > 行业分析 > 管理科学专业分析范文最新18篇正文

《管理科学专业分析范文最新18篇》

时间:

《管理科学专业分析范文最新1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管理科学】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

论文摘要:跨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科学专业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上,要培养管理科学专业酶应用型人才,必须更新观念,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纲,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为支柱,以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构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通过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品德素质的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方式。要培养管理科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相关的高等院校必须认真研究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依此来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背景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

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偏重“专业教育”的大学教育观,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以学生为本,注重全面素质培养与提高”的现代大学教育观,构建“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扎实、学有专长、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新目标。

(二)管理专业的不断增加

管理科学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涵盖的两个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40多所高校开设管理科学本科专业。近年来,授予管理类学士学位的职能或部门管理专业不断增设,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设置细化、指向性更明确,成为各校的热门专业,并且,也使得管理科学专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必须更新观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专业特点的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变得快速、准确,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广泛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成为可能。现代管理科学就是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科的特点,管理科学本科专业的定位应该是培养既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活动当中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其它管理类专业不同,管理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加强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教学,这是培养高素质管理科学人才的关键。但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是为管理实践服务的,它们只有应用到具体职能管理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职能管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构建管理科学课程体系的内容

根据专业的定位、专业的特点和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构建管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合理布局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要培养现代管理人才,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因此,在制定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时,要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包含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领域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学科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在专业领域课中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把其他管理类专业的方向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程,努力将管理科学专业办为既有基础学科性质,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专业。

2.精简、整合课程,体现交叉融合。管理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叉学科,基础课程中包含有数学、管理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多,任务繁重。因此,培养方案在照顾到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整合。另外,还应考虑每门课程的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注意体现学科交叉,避免知识机械地叠加。

3.精心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均来自于实践,管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适当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产活动中的管理活动现状,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增加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如统计软件、管理应用软件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决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通过本环节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

1.实践教学的内容。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等。在课程设置中除设置必要的验证型实验外,主要突出设计型、综合型、自创型实验课。在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条件下,合理确定理论课时和实验、实习课的比例,一般来说,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在40%以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实、详细、明确,并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要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开出,要求明确,保障有力,以突出和明确实践教学。

2.依托企业,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等学校要与著名研究基地、企业合作,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作为高等学校的实践基地,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甚至直接负责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的师资等方面的困难。由于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企业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毕业时比较愿意聘用他们。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使专业设置针对性更强。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便可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经验,完成了由学校到生产岗位的过渡。

(三)改革教学方法

1.加强案例教学。当代管理科学教育的精髓在于案例教学。案例学习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无论在商业实践还是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比找寻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学习有助于提高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正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2.强调计算机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健全有关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子体系,另一方面,强调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3.改革学习成绩评定方式。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改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闭卷试题的命题制度上,鼓励教师多出能够反映能力和素质的试题,尽量减少机械性和背诵式的试题;第二,在考试形式上,尝试采用口试、情景模拟以及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从而使考试真正成为鞭策学生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而不再成为束缚学生学习、窒息学生创造性的包袱。

4.组织管理设计竞赛。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和管理策划(企划)的实战演练,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达到培养目标的保证,应建立一支素质、能力达到要求的师资队伍。

一是提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培养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不仅仅是鼓励教师取得类似经济师、会计师等资格,更重要是推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将教师造就成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求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管理科学专业的教师应多争取来自企业等组织的横向课题,参加为企业服务的咨询项目和活动。除了加强教师的内部学习和专题研究外,还有赖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了解外部企业的管理动态和发展动向。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2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旅游管理;本科

引言

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学科惯常发展路径的产业活动发展在先,然后是经验积累到研究积淀,最后开展高等教育,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都是随着改革开放、现代旅游活动的兴起,在1978年同时诞生的。在产业经验匮乏、理论准备缺失、专门人才极少的情况下,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立,首先展开了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1981年,南开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旅游专业本科,展开了我国的旅游专业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见下页表)。2001年,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学位点的招生,标志着中国旅游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学位层次结构的升级。2005年,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首次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65所,在校学生40.46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 775所,在校学生为84.46万人 [1]。我国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

然而,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层级提升的同时,却面临着尴尬局面——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博士生只能到高校任教的严峻就业形势。业界普遍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眼高手低,容易流失,难以管理 [2]。而与此相反,高职生和专科生却受到旅游企业普遍青睐,就业形式良好。一方面,伴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同步发展,一般性人才已相对过剩,但创新型复合人才却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倒挂与学科建设的失效,引发了旅游高等教育界的持续反思。实践问题是其中对症结认识较为统一的看法。现行旅游高等教育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在内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行业特征和快速发展的需要,一直沿用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明确提出,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要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应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同时,哲学的实践观,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默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均强调实践对个体发展、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研究内涵与研究进展

1.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是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劳动、专业劳动、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具体研究内涵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要素,将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2)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深化实践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等;(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估体系与组织保证体系等。三个基本要素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当围绕培养目标、建设内涵、机制保证三要素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症结分析。国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状况是:(1)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他们所提供的大多数实习、实训、实验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2)实践教学目标:发达国家多重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cbe模式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二是有企业的广泛参与;三是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四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3)实践教学方案:主要依据政府或行业制定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邀请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美国学者还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难以解决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省察,达到对素材、情景的探究和升华;(4)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聘请教师时,国外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如德国专门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专业多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5)实训基地建设:国外旅游院校通常拥有多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同时,不少研究成果也佐证了增强实践教学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关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旅游管理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上就有学者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等作了论述 [5~7]。近年来,旅游研究人员也有不少相关成果,如,marnburg (2006)通过让学生模拟饭店管理层解决可能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对学生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以此引导课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8];kelner与sanders(2009)针对旅游社会学课程提出如何将旅游融入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教学分析如何使学生理解课程中涵盖的符号学、人际关系、文化三个旅游社会学重要维度 [9];holmes与papageorgiou (2009)运用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学生满意度调查(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nsss)分析如何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其中包含对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研究,强调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创新性培养 [10];busby 与gibson (2010)介绍英国旅游教育界的做法,众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竞争力,将学生派往海外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实习 [11]。

国内学者也对实践教学作了不少研究。如,王永生等(2006)指出应当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2];赵运林(2008)认为实践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 [13];曹国新(2009)对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述评,指出开展交叉研究、实证研究、中外对比以及改善旅游实践教学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基本办法[2];冯滨鲁等(2010)认为,高等教育应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拓宽育人途径 [14]。唐跃工(2009)提出构建高等旅游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15]。但是发表在国内高等教育核心期刊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不多见。国内旅游研究人员对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国际经验介绍等研究较多,这与旅游管理学科“前范式”发展阶段相吻合。但是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中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突出矛盾即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这与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研究及有效性评估缺乏不无关系。

比较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体系状况,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形式单一、课程内实习实践教学比例偏少且流于形式、科学研究性质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与行业对接性不足、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不能与时俱进,未能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等等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旅游管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中,国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培养,而我国偏重于对理论的掌握。总之,持续优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极为重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要素——建立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它既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同时,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也是先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实践教学目标的改革无疑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按照cbe模式,职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

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的养成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使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于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具有专业灵魂,才能够得以有效应用。实践证明,学生在学校或岗前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特别是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产生思想障碍,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旅游院校在大一和大二期间,普遍接触的还是大量基础课程教育,一般到大三才陆续接受专业课学习。学生的专业实习也一般安排的毕业前夕。这种教育体制对旅游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言极不协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安排,从学生进校即开始导入职业意识,增加学习初期阶段认识实习时间与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实践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分阶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2.体系内涵要素——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核心目标指导下构建教学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等(见上图)。本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分为三个层次、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四年不断线”模式:

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通过认知实习、课程内实训等注重让学生建立起旅游产业的系统概念,让学生掌握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外语、计算机、法律等通识,并通过实践训练,增强科学素养。第二层次的重点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基本职业技能。通过课程的实验训练,了解科学基础创新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技术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第三层次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段的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进而向学以致用过渡。

三层次教学经由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完成:(1)课程内模拟实训: 即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进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手段,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仿真实训: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先进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主要包括实验性仿真与实践性仿真。前者以课程内实习实践为主,随课程教学一并进行,后者以专题模块为主,依托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如导游模拟、形体训练、酒店管理及技能训练、旅行社业务训练等。(3)校外实习实践:1)企业见习实训: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行业的动向,从而掌握行业需求。2)实习顶岗实训:实习顶岗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的过程,能够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旅游行业这种实践经验需求强的行业提供充分的前期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双师型”队伍。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与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适时信息并跟踪动态发展,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全方位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与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通过实习报告评价、事后实践能力考核、全程式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实践效果、工作态度、钻研精神、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激励、导向和诊断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游管理专业还必须以产教�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与普通本科高校无关。但事实上,本科教育也需要“双师型”教师,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的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求知欲。“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必然需要。因此,应当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2009-09-28)..

[2]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1):67-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4]新华社。2010-02-28./politics/2010

-02/28/content_13069032.htm.

[5]jafari,jafar and j.r.brent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1):13-34.

[6]pollock,ann and j.r.brent ritchie.integrated strategy for tourism education/trai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4):568-585.

[7]koh,yong k.tourism education for the 90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4):853-855.

[8]marnburg,e..“i hope it won't happen to m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students’ fear of difficult moral situations as managers [j].tourism management.2006,(4): 561-575.

[9]kelner,s.and g.sanders.beyond the field trip: teaching tourism through tours [j].teaching sociology,2009,(2): 136-150.

[10]holmes,k.and ,bad and insufficient: students' expectations,perceptions and uses of feedback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09,(1):85-96.

[11]busby,g.d.and and hospitality internship experiences overseas: a british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10,(1):4-12.

[12]王永生,刘拓,章梓茂。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48-50.

[13]赵运林。实践教学: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51-52.

[14]冯滨鲁,吴明,王滨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25-27.

[15]唐跃工。高等旅游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70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3

[关键词]旅游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旅游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旅游业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7位攀升至2009年的第2位。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将占gdp的8%。2010年1月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旅游业战略地位的突出与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而高等本科院校正是培养旅游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旅游高层次人才不仅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有突出的旅游实践能力。他们是我国旅游研究的后备军,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同时,他们也是我国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主力军,要求熟知旅游服务的特点与规律,具有优秀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文化气质,是展示、传播我国旅游文化的窗口,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旅游服务。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它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旅游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国外著名旅游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设有校内实习基地,或是服务完全的饭店、实习餐厅,以供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内开展全真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活动。康奈尔大学在校内设有实习饭店——斯特拉洒店以及实习会议中心——马里奥特会议中心,是本科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该饭店共有150间客房,是餐饮、娱乐设施齐全的豪华型饭店,在饭店内学生们可以跟随学校所聘请的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实习[2]。普渡大学学院设有多个内部实习餐厅,以满足各年级同学不同的实习要求,包括咖啡厅、约翰普度厅等。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除了毕业实习之外,课程中所要求的所有实践内容都由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学生在模拟场景或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目前国内的旅游高等院校也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实践教学研究。江汉大学实施的“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为旅游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反馈、保障机制[3];青岛大学提出了课外实习与课内实习相结合,业内实习与业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系结合华中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3+1”实践教学模式。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实施实践教学的力度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但是同时国内旅游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不能突出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经费投入有限,实践设施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旅游企业合作等问题[5]。

三、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成立于1993年,设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学科定位目标是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中、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地大旅游系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内容为主导,由教师组织、设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目的与预期效果,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本系教师在《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语言学》、《酒店管理与实务》、《导游业务》等多门专业课程均开展了实践教学。以专业基础课《旅游学概论》为例,该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构建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级旅游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改善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意义重大。

2.校内实训教学模式

校内实训包括课程的必要实践及灵活多样的专业素质竞赛。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目前拥有1个旅游管理实验室,与其他系室共享微机室2个,语音室与多功能室各1个。旅游管理实验室设有模拟酒店、模拟导游等系统,有餐桌、客房等必要设施,是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现场导游、酒店服务训练的主要场地。

专业素质竞赛以“旅游活动月”为载体。“旅游活动月”以专业综合技能大赛的形式举办,根据教学安排,在每年的5月或10月两个旅游黄金月期间进行,历时一个月。活动共设立了5个比赛单项,包括现场模拟导游、酒店操作、导游词创作、精华路线设计、专业论文写作。比赛共分4周进行,前2周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督促学生练习,第3周进行预赛,第4周根据预赛成绩,每单项选取8~11名同学参加决赛。所有训练、比赛内容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要求本专业学生参加,同时也鼓动本校其他专业学生参加。在训练期间,教师每天都定时在旅游模拟实验室负责学生训练指导,也可以聘请企业人员进行训练指导;在决赛时,评委团则由专为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6]。

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酒店客房操作服务、导游服务以及专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活跃了专业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旅游企业见习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地处武汉东湖之滨,光谷腹地。与黄鹤楼公园(国家5a景区)、东湖风景区(4a景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4a景区)以及华美达光谷酒店(五星)、湖滨花园酒店(五星)、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众多旅游企业毗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与众多旅游企业的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学生利用实践教学,深入企业进行观摩,了解旅游企业内部组织设置、专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管理机制等,对日后的就业与实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旅游“3+1”毕业实习模式

毕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是国内最早实行“3+1”教学模式的专业之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3+1”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部统一的教学计划学时总数框架内,在打通前二年基础课,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压缩专业课教学时数,将四年的课堂教学压缩在三年内完成,留下近一年时间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时间累计长达1年。这一培养模式适应旅游管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环节并重的教学要求,校正了传统教学中实践环节学时安排偏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旨在探索在四年制本科教育框架体系下,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途径。通过调研与论证,这一培养模式既符合我国中部地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又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及就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7]。

四、旅游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

1.建立系统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加强、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主要由校内场所、校外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三部分组成。校内场所包括旅游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设施;校外企业主要包括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三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结合院系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实习站点。如我校旅游专业结合地学特色,开设了《旅游地学》、《地球科学导论》、《宝石设计与鉴定》等一系列地学课程,形成了旅游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托我校北戴河地质实习总站的建设,建立了北戴河旅游地学认知实习基地,大一学生利用暑期时间进行地学实习,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滨海旅游开发、旅游市场等专业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的考核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指导实践的教师应在实践前要安排好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要根据实习手册,正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制定实践考核办法级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办法等教学文件。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实践报告综合考评,记入实践成绩。实践成绩不合格者,课程不能通过[5]。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重视团队建设

教师素质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指导实践的教师团队须由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组成。以我校为例,实践教学团队由《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组成,更好地把握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116-118

[2]魏洁文,吴俊。国外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借鉴[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5-117

[3]苏甦,张金霞,黄其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7.5:1-3

[4]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7:120-123

[5]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商业经济,2009(3):98-100

管理学和管理科学范文 4

关键词:临床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护理管理;放射性

核素核医学属于一门新兴的现代医学行业种类,其主要是应用放射性核素与相应的标志物对疾病实施诊断、监测、治疗与预后评价,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医学研究中[1]。伴随核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与进步,其作用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越来越显著。核医学科主要应用到放射性核素,可以在能涉及到的范围内发生相应的外照射,结合照射物相应的污染进而产生内照射,然而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合理管理十分重要,特别为必须长时间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医护人员以及放射病人的管理。

1放射源的保护

一旦放射源的管理应用失误或放射源丢失,会导致护理人员、病人和社会人员遭受核素照射,对其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院核医学科针对放射源实施以下的管理措施:(1)把放射源集中放置到房间的固定位置,同时在其上遮盖铅防护屏风;(2)存放放射源的房间内安装监视器,有利于随时的监测,房门为铅防辐射门,门上张贴具有辐射有关的警示标志;(3)存放放射源的房间须实施实名登记管理,无关人员禁止进入;(4)进入或输出的放射源与药物必须认真记录,主要内容有:日期、放射源种类以及应用情况等。

2护理管理

2.1构建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医院领导应加强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同时构建医院放射防护的工作组织,小组由预防保健科进行整体的负责,同时安排专人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负责。为了保证辐射治疗的安全,以及确保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法人代表必须签定有关辐射环境安全的保证书[2]。医院核医学科与放免中心主任应负责放射性同位素的保管工作,不准出现失误。按照国务院、卫生部门等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安装工作的具体情况,医院制定了放射防护工作的管理制度,介入诊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医院放射事故的应急方案,医务人员培训学习,放射工作地方与个人剂量按时监测制度等。

2.2医务人员的管理

护理工作责任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由于核医学病房和普通病房的护理管理不同,不仅需要普通病房的有关制度,同时也应按照核医学科的特征与工作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放射性核素的购买、存贮、签收与应用的制度;核素注射室的应用步骤;储源室的有关安全管理规章等;放射性意外事件的应急解决制度;应用核素资料管理规章;放射性废物处理管理;常规应用核素的步骤、核对制度;工作地点与医务人员的防护监测制度。确保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根据规章实施管理[3]。核医学病房工作的护士,不仅需要拥有专业工作技能,同时尤其重要的应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优质的心理素质,坚持按照医疗护理操作步骤实施护理干预,认真落实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不仅要保证工作认真的完成,还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实施保护,最终保证每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安全。

2.3放射病人的护理

针对每位来院核医学科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病人,护理人员须为病人以及家人进行全面的讲解有关核医学科检查环境,检查步骤等情况,确保病人对检查流程具有详细的了解,缓解病人的害怕、焦急、烦躁的负面心理,促进患者主动接受检查与治疗。另外,护理人员也须全面掌握病人的过敏史,尤其是需进行碘放射性核素检查的病人,防止其产生不良反应。一旦病人口服放射性药物,病人自身即可看作为会流动的放射源,可导致外照射或由于呕吐等诱因产生表面或空气污染,因此,强化对口服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监管十分必要。护理人员须促使病人全面认清自身的疾病情况,告知病人在监管区域内活动,进而降低对其他病人以及环境的污染。同时,护理人员还须建议接受放射性核素检查的病人多喝水,进而促进放射性核素的排除,降低性腺与膀胱对核素的吸收量。

2.4放射病房的管理

管理病房的工作中,护士需要合理安排床位,并且在床位间装置相应的铅屏风,尽量防止病人之间发生核素的相互照射,确保病房的空气流通,进而确保放射性气溶胶的有效排出。管理好治疗期间的放射性垃圾处理,告知病人科学处理排泄物与污染物。

3结论

总的来说,核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然而放射性核素出现的危害也必须高度重视[4]。我院通过制定系统的完善的规范制度,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自己以及病人的放射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了放射性核素对护理人员、病人、社会人群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说明临床核医学的放射科防护与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和护理管理,不但须根据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来保障,同时也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管理手段来实现,适合临床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碧珊 单位: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喻洁,黄鹤,马新兴,等。核医学科项目放射防护评价中平面布局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1):75-76.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02(34):140-142.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教学 文献综述

引言

教育部在1998年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并于1999年正式批准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通过接受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就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满足现实需求,我国学者就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予以梳理归纳。

一、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创新式应用型人才培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我国学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王海侠(2011)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分析旨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建议:首先,应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其次,可以通过“小组辩论式”、“学生讲课式”、“问题讨论式”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再次,通过推进教师及学生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升互动式教学管理质量。

陈国栋(2012)指出Spreadsheet教学法是在电子表格软件下将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展开,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函数和命令进行预测、决策、模拟、优化等运算与分析。采用Spreadsheet教学法,可以使得财务管理易于被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部分引入Spreadsheets教学法,以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云华(2013)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的运用予以设计,应用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胡静(2013)根据其数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研讨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如何提出合适的研讨话题,不仅要能够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讨论内容以抽茧剥丝方式层层递进引导至相应的知识点。

何威风(2014)在分析我国财务管理专业陈旧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倡导开放教学法三方面提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

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近几年逐渐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

张功富(2004)较早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他指出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以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已初具雏形,但是对培养人才意义重大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还远远不够。为此,提出构建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校外实习、学生科研活动三大方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管静,万义平(2006)是较早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想的学者。在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目标(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两个保证(时间计划、实践教材)、三个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四个层次(与公共基础课教学相对应、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对应、与专业课教学相对应、与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相对应)”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余四林(2010)提出构建和完善独立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加强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杨焕玲(2011)以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

金燕(2011)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集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企业实习实训模块、毕业设计模块、课外素质拓展模块“五大模块为

体”。

姚华云(2011)提出了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旋: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工作。

姚艳(2014)不仅研究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分年级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的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和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还有针对性的构建了保证实践教学实施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王林(2014)以金山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学院在实验教学上相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通过建立优秀的案例库完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扩大课外实验教学范围: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

罗富碧,王静(2015)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缺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缺乏,且指导能力尚待提高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并从实验课程的建立、校内校外实训类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宋保胜(2015)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训I教学运转中存在的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不科学、实训课程教学方式不切实际且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涉及极少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构建财务管理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措施,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李伟,底阳阳(2015)分析了T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主要包括增设应用型选修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三、培养模式方面

为更好的提高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国学者以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朱朝晖(2012)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专业管理型”和“综合管理型”等“管理型’’财会类人才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传统的教育模式亟待改革,进而提出基于CFO知识能力体系的“管理型”财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优化财会专业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教学;改革财会专业教学方法;关注学习能力提升。

王彬(2012)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校企合作的实施进行了阐述:精心挑选拟合作的企业,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按合作办学要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项目管理原则,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控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此外还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李莹等(2014)从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复合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吴疆等(2015)提出创建“四位体”教学模式的构想,所谓“四位”即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创新型综合教学四个研究方面,“体”即为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创新型综合教学四个方面综合为

个统的整体,最终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杨芳(2015)选取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部分学生,从学习能力、专业素质、努力程度和动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体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分层化的培养目标;逐步实施弹性学制模式;探索有效的专业导师制度;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武志勇等(2015)以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来源及成因。基于此,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相致。最后,以齐齐哈尔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构建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课程建设方面

不论是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创新教学培养模式的实现,都不可能脱离具体课程教学活动而独立发挥作用,与此相适应,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也十分重要。

王彤彤(201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仅限于理论课程),提出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加强学科基础课的学科特性以及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按照专业方向整合。

刘其冰(2012)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议,尤其强调即使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陷入“重实践,轻理论”的误区,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景舒婷,刘丽丽(2013)针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外语应用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模块、工商管理基础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及沟通协作能力模块。

管理学和管理科学范文 6

关键词:班级管理;科学化;合理化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019-02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呢?现浅谈如下:

1.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班主任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运用"人格至上,诚信为本","相信学生都能成才","进步就是成功"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学生。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如何去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呢?

1.1要允许并鼓励个性的存在,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每一个人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他才是一个积极的、健康的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决不可企求方便而限制、压抑个性的存在和发展。班主任要有宽大的心胸,去包容一切学生的个性,甚至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却特别痴迷音乐,对"电子琴"格外钟情,那么,我们就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他。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温暖和鼓励,热情的赞美他的爱好,支持他的选择,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对他进行一些指导。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压制"效果好的多。我曾经有几个学生,特别喜爱"电子琴",千方百计、节衣缩食,最终买了一座。几个人整天抱着弹,进步很快。但是过于"痴迷",休息时间弹奏,影响了其他同学,被执勤的教师发现,没收了,交给了我。我很快处理完了这件事,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热情鼓励他们,指出了他们的优点和错误,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呢,矛盾没有了,还顺利的改掉了他们错误的观点,接受了老师正确的指导。

1.2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领悟一些生活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中学生自己得到的东西,要比空泛的说教好的多。任何知识与能力,都不是"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到的。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次演讲比赛、一回诗歌朗诵、一幕话剧表演、一组知识竞答……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体味到了拼搏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信心有了,对人生的态度积极了。会做班级管理的班主任,总是会利用且创造一切机会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班主任要将全面育人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整体,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基层组织,班级的管理情况直接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次。因此,在班级管理上,就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个体班级内部,要通观全局,整体评判,将自己的班级放到所有的班级中去自我评价,确定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将其具体贯彻到对学生的要求上,给学生提出每个月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阶段要求,对其要求要具体化、明确化,鼓励学生的干劲,在思想上使同学们统一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自我规范意识,整体推进班级的各项工作。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将同学们的情况在意识上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划分不同的类型,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教育。这样,在管理上就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进取心、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学生。这些同学,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知道珍惜时间,明白家庭的难处,了解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所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强,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并且在生活上也能自我安排。他们所缺少的是老师的认可和关爱。因此,可以从思想教育入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给予鼓励和支持,鼓舞他们的斗志,抓住他们的学习,另外在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爱和学校的温暖,这样就能稳住这部分同学,为将来的高考做准备。

第二类:学习意志薄弱,爱玩好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被家长和老师看作"差生"、"另类"及班级的"包袱",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差,经常违犯纪律,对于这部分同学就要从思想上和纪律上去引导和约束他们,对他们经常谈心,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习积极性,千万不可歧视和贬低,致使其自暴自弃。另外,对他们要加大管理力度,做到有章可依、有错必究、追究必严。让其彻底反省自己的错误,力求他们逐步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使他们渐渐的走上学习的正道上来。

第三类:介于二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想学又难以克制自己。因此对他们要多进行沟通,给予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多从学习上引导他们,对他们的错误给予批评,以便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此,经过分类分别的教育,就逐渐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3.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有博大的胸怀,强大的耐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决不是训练一具活的机器。因此,班主任要鼓励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鼓励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行为。人无完人,都会有缺点,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积极耐心的去劝导、教育,而不能一味的呵斥和指责,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十六、七岁的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时期,即将成熟而又未成熟的时期,不出现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有些错误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有些错误,恰恰反映了学生作为个体的活力,有些错误的背后,极有可能蕴含着一颗善良的心。班主任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给予思想上的指导。可以这么说,学生们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释放自己的能量。

能通过以上所谈的对班级中进行实践,就一定能对班级管理达到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效果。"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7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践

战略管理是经管专业必修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营销学专业学生的战略管理意识,拓宽学生战略分析视野,提高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进行战略分析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能使学生通晓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并掌握战略制定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把握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与企业市场战略间的辩证关系,初步具备不同环境下的战略管理识别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课程要求与内容简介

作为经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战略管理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战略管理基础,包括战略管理概述、战略管理环境、机会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企业总体战略管理的选择、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产品与服务策略和管理、营销渠道策略和管理、营销渠道策略和管理、定价策略和管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企业战略管理的评价、组织与实施;同时进行战略管理的案例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使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环境、机会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企业总体战略管理的选择、企业的竞争战略等内容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并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在面向在企业的营销实务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借鉴企业的成功战略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制定正确的战略管理。

从课程的特点来看,战略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综合性课程[1]。与仅涉及企业部分管理职能的运营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管理等学科不同,战略管理课程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理念的熏陶,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因此,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然而,作为一门课程,并不具备让学生们每堂课都进入企业模拟实践的条件,因此,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案例分析等手段。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案例讨论,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现代市场营销学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把握战略管理的基本规律,同时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从中去加强、巩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体可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选择典型行业,重点建设示范教学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保障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步性。选择汽车4S店、家电连锁企业作为营销策划创新实践基地,将营销课程设计和企业营销策划结合,安排学生到企业体验营销实践,能有效地将营销策划方法用于管理实践,对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战略管理方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

战略管理课程设计是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事战略管理实务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战略管理的科学工作能力,引导学生依据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营销的不同环节进行前瞻性、可行性的设计和谋划,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课程设计由以下部分构成:

1、案例分析报告

针对案例背景,回答有关问题,要求言简意赅、准确清晰;观点正确。

2、研究报告

要求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理论,结合市场营销理论,结合学生的领会与创新,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份国内外企业在战略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的研究报告,要求中心明确,论述充分,有实证案例,并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3、制作战略管理方案

根据所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与程序,通过实际调查和深入思考,可选择工业品市场、消费品市场、非盈利组织市场、中间商市场等进行战略管理方案进行分析、策划与设计。要求方案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结构完整,具有可行性。

(二)现场教学

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带领学生赴企业进行调研,使学生对实际情况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对“4S”汽车销售公司、家电连锁销售公司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实践中各类销售模式及其优缺点,加强了对战略管理实践的认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战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并将优秀策划案在营销管理学习网上,使更多同学能了解相关市场的实际情况,分享其实践经验和体会,培养战略管理的实战能力。

(三)课题参与

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制作战略管理方案案和创业计划,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在模拟、仿真战略管理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模拟战略管理环境中的参与意识,分工合作、目标一致的团队意识,在营销专业的战略管理实战训练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战略管理方案和创业计划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战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战略管理理论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思路设计

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上以企业经营全程为对象,通过分析企业现实经营背景,模拟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决策的互动式授课形式。通过课堂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性营销方案策划技能,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一)案例教学

可以将案例教学设计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对经营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各类真实环境中的经营问题,并分析问题,寻找方案,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能够锻炼学生战略管理意识,培育创新营销理念,提高学生在面临动态复杂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需要提前将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了解案例背景,分析案例环境,制定战略管理方案,进行市场竞争态势预演模拟。案例教学中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讨论和组织课堂秩序作用。因该预先设定若干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回答,课堂上,教师通过点名问答等方式,加强互动交流,灌输理论思想,总结提炼知识重点。

案例材料的收集、整理、选择,是案例组织设计与教学讲授的重点,如何根据各章节内容,收集整理恰当合适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起点与关键点。没有合适的案例,很难有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课件案例的恰当与否,也反映着教师对战略管理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具体讲,案例收集的方法有:1、从公开出版的相关教学、教辅教材中选择摘取;2、从近期出版的期刊、报纸、论文集中抓取具有描述性强,与当前经营管理相关度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素材;3、依托现有资源,设计创制出紧扣课程内容的简洁案例,集中突出某个知识点考核;4、发动学生自己收集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经营管理类案例众多,因此在从现有资料中选择案例,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但是,由于经营管理类问题的共通性普遍存在,因此,要甄别寻找出针对性强,适合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并非易事。因此,加强平常收集与整理,不断进行案例补充与扬弃,并对案例背景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精炼,突出重点,提高趣味性,紧随时代性,还有具备示范性,具备普遍意义,不能选择过于独特的案例,如果情境无法再出现,那么,这样的案例研究,对未来的指导实践意义不大。

(二)小组讨论

集体的智慧,总会胜于个人,团队合作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既可以增强学生间互动学习,也能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小组讨论的基本方式是根据班级学生数量,以5-8人为一个小组,分成6-7个组,然后给出讨论主题,让小组间积极进行内部讨论,然后,汇聚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与答辩。

每个小组最好能固定成员,以利于进行多个课题多次讨论。小组一般要求设计组歌,标语,组名,为小组成员设定职务,这样,小组会具有一定的团队文化意识,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也能强化小组凝聚力。每个小组要有组长,每次讨论,要推举小组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经营分析意见。比如针对一家高速成长的新兴企业,如何为他们设计一个经营战略方案;针对一家资源丰富的500强企业,如何设定发展战略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战略管理方案策划,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这种模拟实践的训练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辩论中潜移默化的灌输了经营理论,培育了管理理念。避免学生对战略管理产生高深莫测和假大空的错误认知。由于从内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了枯燥的纯理论讲解,因此,很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模拟扮演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找到互动式教学的准确切入点,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扮演,以强化其进入经营当事人状态,深入情境思考问题。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就是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变化,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经常面临考验,需要及时修定与调整。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环境动态意识,增强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深度。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为每个小组成员设定职务,比如CEO、CFO、COO、CTO、CIO等等。在案例分析中,也可以要求小组发言人以总经理、部门经理、采购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等不同角色,来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比如在设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方案时,针对小组成员,设定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部经理、车间主任等职务,然后让另外小组成员扮演战略规划部成员,为企业设计战略管理方案,然后向管理层成员报告所设计的战略管理方案,管理层成员在听取报告后,提出各自对方案的疑问与异议,相互间进行解释、交流,并最后形成一个成型的,被接受的营销方案。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展开讨论,可以让小组成员更加认真听取讲解,更加认真思考,使学生们学习主动性更加提高。

四、实践性教学思路总结

从最近几年的教改思路与教学实践来看,在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的总体思路下,实践性教学方式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形式被广泛尝试与推广。但是,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应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推广的步伐尚属保守。战略管理课程,应该更多地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脱离理论教学的枯燥,才能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学生。因此,需要加强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战略管理课程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战略管理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

在选择教材时候,也应该选择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优秀教材,或者通过收集素材,自主设计符合教育目的教辅材料。同时,教师组也应该强化相互学习,教师队伍构建也应该有适合实践性教学需求的教师成员参加。教师课余时间,一是要加强相关科研活动,以提高教学深度,另外也应该加强教学能力的学习提高,多备课,多准备实践性教学素材。只有教师从理论深度上到知识面的广度上都有全面提高,才能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基本条件保证。

教师还应该经常性参加社会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生们寻找选择课程实习基地。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当前经营管理热点,保持知识的持续更新,做到理论时刻联系实践,知识不被淘汰。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仪器,为教学环节提供丰富内容与展现渠道。教师应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通过将课程录像上传,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预习、复习的条件。通过网络进行作业布置与修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建立战略管理知识库,以及相关资源库、案例分析库等,方便学生们自主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还能为开展远程网络教育提供准备,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正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战略管理课程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建设。

参考文献:

[1]揭筱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府新论,2008(5)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8

[关键词] erp系统; 管理科学专业; 实验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不乐观,而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各个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教学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初步综合测试,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但是,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学生根本无法到企业中实习,从而对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 erp软件紧紧围绕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突出了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精益性,同时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实务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该软件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方向、新领域。通过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erp软件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引进了erp软件及沙盘模拟实验培训器材,旨在让学生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模拟企业管理运作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完善、实用、真实的实践环境。有的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erp实验教学中心。但目前erp实验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目前erp软件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被割裂从而破坏了其系统性。如有许多高校按照课程设置分别开设erp供应链、erp财务、erp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实验,破坏了erp系统的整体性,使学生以偏概全,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或供应链就是erp的全部内容。实际上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各子系统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1]

2. 缺乏规范的教材

要想掌握好erp系统,一本适当的教材是必要的,教材内容应对erp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应用原理、实际完善方法等问题做多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使学生学习后,不仅掌握现有erp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情况,还应具有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情况,对原有的设计工作程序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的能力[2]。erp实验课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由软件供应商提供的[3],这些教材大多以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系统地掌握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单调的软件演示,学生往往容易认为erp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计算,对复杂的软件操作流程产生厌倦感,无法体会erp对企业运行所发挥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目前erp实验教学普遍采用理论讲解与软件演示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先将某业务流程演示一遍,然后学生再做一遍。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被动的,虽然实验做了很多,但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验课的目的,仅仅停留在模仿软件流程的阶段。目前对于erp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考核方式,其合理性还有待验证。

4. erp软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生学习准备不充分,学习热情不高。erp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会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准备,也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熟练掌握。很多学校的erp软件实验教学,仅仅让学生跟随老师操作一遍,而实际上,即使有工作经验的人,只讲一遍流程也很难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对于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操作一遍根本不足以了解模拟企业的流程,理解erp在企业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三、 erp实验教学设计

erp软件实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操作,而是管理思想的应用,因此,首先要选好实验教材,该教材不仅讲软件的操作,还应重点阐述erp系统设计思想,要让学生在对所学管理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上,利用软件完成系统的功能。因此,erp软件实验应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机房,还应做好实验室外的工作,总体说来,erp实验应贯穿管理科学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做好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具体可分为4个阶段:

1. 做好实验规划,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大一期末就开始了解erp,在大一第二学期,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让学生开始规划、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查找资料或是实地调查,找出一个实际的企业或虚拟一个企业,根据人、财、物等基本的性质,设计企业的结构。如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要有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计划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等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要有具体的人员,并设计一种以上产品总的流程,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 如产品要有虚拟的清单,生成要有一定的时间等。要有具体的工作流程。手动设计各数据、流程,制成电子文档上交,作为材料保存起来。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

2. 各模块基本知识技能练习

大二、大三这两年中,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各种专业课,如供应链,会计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学习erp软件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按单项模块进行比较简单的实验,掌握必要的操作常识及各子系统的操作流程。以用友erp教学版u8供应链实验教学为例,学生应学会[4]:

(1) 系统管理,包括建立基本账套及设置权限。

(2) 基础设置,包括系统各模块的启用、部门人员设置、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存货、计量单位、会计科目、凭证类别、仓库档案、收发类别、销售采购类型等一些基本数据。

(3) 期初数据录入,包括采购,销售、存货、库存、应收、应付、总账等期初数据的各参数设置。

(4) 日常业务处理,包括整个的采购过程:采购到货、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款处理;整个的销售过程:销售发货、销售出库、销售开票、应收款处理;存货凭证及总账凭证处理。

(5) 期末处理,主要包括各种结账:销售结账、采购结账、库存结账、应收应付结账、总账结账等。

让学生作各模块实验时,不仅跟着老师做,而且要结合大一期末的规划设计,理解各模块电子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各种数据保存下来。

3. 综合实验过程

在大四课程实习时,让学生集中两周的时间,将前三年做的实验的数据的电子版发给学生,原则上还按原来的分组,可做适当的调整,以使各组之间配合更加紧密,让学生对模拟企业的结构、流程进行设计,在完成所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超出老师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将系统本身的共性与企业资源管理的个性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想,做出一个完整的erp综合系统,并附注说明理由,以账套数据包及附注说明的形式完成设计,作为课程考核结果上传给老师。

4. 做好评价、反馈

由各个专业的老师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考核,共同讨论,考核学生操作基本业务流程的正确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评出较好的几组和较差的几组。然后再召集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后让学生再做一次,将两次实验的考评结果按一定的比例折合成总的考评结果。

四、结论

erp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强化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达到最终知行合一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地探索新的erp实验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在遵循实践教学内在规律的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erp人才,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梅. erp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素质教育论坛,2010(13):19-21.

[2] 汪伟. erp系统会计教学与实践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5):90-92.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9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科院校

1前言

工科类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它已经形成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标准。工科类专业在教学上强调的是统一的概念、定律和运算方法,要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式上就存在很大差别。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上主张创新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理念。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师教授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大环境下,协调工科专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差异性,科学把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水准和教学质量。同时,如何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理念来改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

2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的差异性

教学管理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的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工科专业在教学上强调概念、定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是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启发和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的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思考,因此也明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突破常规,要有发散式的思维模式。与工科专业教学相比,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更注重实践性,在教学环节中实践也占据主要位置。除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练习相互结合、相互穿插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以艺术创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时代的飞速发展,在艺术设计领域也时时涌现新的工艺、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艺术设计类专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计划内的教学,应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开拓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生应时刻关注艺术的思潮,关注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动向。

3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一所院校来说,构建教学管理模式涉及学院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观念、教学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教学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和教学资源安排调动等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因此,科学化和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只有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跟随时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专业属性的原因,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特殊性,艺术设计需要开阔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内,艺术设计类专业很难完全适用学院的总体管理模式,如果简单沿用工科教学管理方法,势必会束缚专业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在工科院校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把握共性和专业个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形成一套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结合自身特点,稳定教学管理秩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又要科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应具有独特性。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方针指引下,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的视角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充分遵照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在轻松自由的环境统一意志,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监控教学质量过程,积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严肃、活泼、宽松的艺术氛围,发展人的个性,使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对象达到和谐统一。

4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性教学管理的措施

更新教学教育理念,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就教学理念而言,艺术设计类专业较理工类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本科素质教育的方针,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主导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和建设,促进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多联络、多沟通,避免出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情况,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项目实践教学法,承办一些大型设计项目,并让学生参加这些设计项目,或者为学生提供校企合作机会,不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参加这些项目工作,学生可以加强和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向师哥、师姐请教学习经验,并在实际设计中积累设计经验,了解从接单、设计到施工、完工等各个环节,真正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除了充实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作室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达到毕业后与社会在短期内有效衔接的培养目标。规范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和改革。教学过程应遵循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遵循其规律和属性,才能凸显教学管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较理工类学科更具有灵活性,在遵照学校统一的教学条例基础上,灵活制定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条例,适当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安排、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风格给予一定的宽松度和自由度,彰显其创意和个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要体现出既严谨又灵活的特点,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改革,适时对课程设置、课程学时等方面进行调整。在修订和局部调整时,要确保教学内容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其监督措施和检查准则要充分考虑专业的教学需求和特点,不能僵硬地套用理工类专业的监督措施和检查准则。艺术设计类专业要体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教学质量方面要切实做好并加强监控力度,以确保能稳定、规范、科学且有效地长期发展,制定严谨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各级别的教学机构要配合操作,及时对教学运行的状况进行调整。但是在尊重专业特色的同时要以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优良为准则,不能以追求 因而要随时监控教学的各个环节,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展出等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由此可知,只有不断加大和强化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确保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整体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重要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运行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教学评价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如可以运用传统的评教和问卷调查方式、督导督学听课反馈方式,也可以定期举办学生作业展览供师生之间评价,几个方面相互交融,多途径、多渠道反馈教学信息,准确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和整改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形成良好的教学运行秩序。定期举办的师生作品展览不仅能起到直观呈现教学成果水平的效果,还起到增强学术气氛和艺术氛围的作用。利用作品展览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种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激励,也是精神层次的鼓舞,使得师生通过作品的展览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艺术灵感的碰撞和触动,有效调动师生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可见,合理、科学地采用奖励机制,有利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0

【关键词】工科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改革项目式亲验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43-01

一、引言

独立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升人才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教学手段单一化、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脱节等问题[1]。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政策研究、教育体系的建立、方法改革等内容[2]。笔者立足独立院校工科专业的《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授课现状,通过对知识体系的“项目化”处理、教学方法的“体验式”革新以及成绩考核的“客观化”创新,探究面向创业《企业管理学》课程的相关改革。

二、现状分析

笔者根据学者们针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及前期面向部分独立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开展调研结果发现,各独立院校开展的企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学》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难以形象讲解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与运作规范。

2.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较少能根据具体内容匹配恰当的教学方法,故多样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3.教学考核缺乏客观性。《企业管理学》课程目前主要采用成绩考核方式是按照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量化的方式,而这种方式通常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及能力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项目式+亲验式”教学方法,搭建了《企业管理学》的教学考核体系,形成以项目、自学为导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课程改革方案。

三、以�

根据以上项目及任务划分,由教师为学生设定创业情景,按4-6人分组,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学》的兴趣。

四、以自主学 以创业准备阶段的各�

1.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本课程为例,将课程划分为3个阶段、13个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分值,根据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分别评分。

2.考核主体多样化。考核主体包含老师、组长及小组成员,其中成员互评与组长评分主要考虑项目参与度和项目贡献度两个方面。

3.突出重点知识。根据《企业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用分值衡量不同项目的重要程度。

通过以上三项改革,学生的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试成绩、过程成绩以及学风成绩,其最终成绩可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权重按以下公式计算:

最终成绩=考试成绩+Σ过程成绩+学风成绩

过程成绩=老师评分+组长评分+成员互评

此外,考试的方式不局限于卷面考试、商业报告、PPT等形式;过程成绩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作为成绩核定依据。

六、结语

面向创业的《企业管理学》课程改革,在传统的授课基础上,引入“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思想,立足创业,将课程内容按照创业过程重新整合,划分成若干相关的环节,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匹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着重考虑从校企联合的合作方式、师资的培养、学生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杜泽,苏来英。广东独立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24-126.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会,会上指出截止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6.5%,并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36%。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段论”,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全面步入大众化阶段。而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正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从1998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应用型本科”概念至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尝试。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更是以“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旅游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等问题越发显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造成了严重困扰。于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就业后流失率问题、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等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问题,而其中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是问题中的焦点。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

面对新世纪社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三要素:专业知识的教育、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育。但目前教育者素质、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教材建设以及学生质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1.1从“教”的角度反思专业实践教学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整合,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会展管理等几大方向。不同方向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许多高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着重顺应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缺少行业规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实践教学也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加上现有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受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师队伍薄弱、规范教材缺乏的约束,大多只能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演示式”、“角色模拟”及“音像教学”等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

1.2从“学”的角度反思专业实践教学

较其他专业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高,但大部分教学计划在实践课程教学比例设置上只能达到总学时的1/4-1/3。而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旅游实用礼仪、饭店前厅及客房服务、饭店餐饮服务、酒水知识、旅行社实务、导游带团艺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通过多媒体教学或情境模拟教学完成,实践教学很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部分教学条件具备的院校可以提供模拟客房、前厅总台、餐厅、导游实训室,学生也只能在虚拟的操作空间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和服务规范,对酒店、旅行社、景区的整体运作、产品销售、管理经验等方面缺乏实践。由于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单纯的铺床叠被、斟酒摆台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学习动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等消极现象。所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实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工作要求,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忠诚度也较低。

1.3从“用”的角度反思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供给总量存在较大缺口,虽然每年旅游院校输送大量人才,但不少学生上岗后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供需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旅游企业埋怨学校教育太死板,一味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差,甚至有的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不懂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的工作操作流程,无法直接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满足不了旅游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别提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依法行政能力、旅游企业经营人员应具备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创新能力、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精细化服务水平了。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相应课程

2.2建立三平台、四层次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校内完成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平台、四层次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既能给学生打下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锻炼出较强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强化研究创新能力,以满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各相关领域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平台包括:(1)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的基础实验让学生建立起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系统概念,有了感性认识;(2)专业课实训平台,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酒水知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社实务、导游带团艺术、领队业务、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会展场馆设计等,通过课程的实训演练,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让他们了解了一些管理创新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了职业意识也夯实了专业素养;(3)跨专业实践平台,结合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以专题模块为主,通过旅游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设计大赛、旅游公关策划大赛、具体的旅游项目策划案等结合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的实践项目,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进而内化为其自身的素养。

4层次包括:(1)演示性实验层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规范作业的演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实践环节属于这类型。(2)综合性实验层次,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大部分专业课实践环节属于这类型。(3)设计性实验层次,是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如主题客房、主题餐厅设计、旅游网页设计及推广、自助游线路设计、旅游财务管理中Excel建模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4)创业性实验层次,主要包含在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或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实践项目上,如旅游公关大赛的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市场营销大赛的市场调查研究、大学生团队创业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把实践课从实训室搬到了模拟职业环境中,参与这样的实践项目,能促使学生将各模块知识整合成实际工作能力,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增强工作自信心。

2.3建立三阶段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利用校外资源既能弥补校内教学的欠缺,又能同时提升带队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上有效的拉近距离。

2.3.1行业认知调查

第一学年,通过有组织的实践安排让茫然不知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新生进行行业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现实情况、动态变化,以此产生关注行业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通过一年的行业认知,学生会对旅游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纠正了自己以前的错误认识,同时也看到了旅游业发展的前景。行业认知调查让学生第一次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旅游,发现不管是景区还是饭店,其经营过程中所展现的经营管理理念都与专业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形成对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

2.3.2专业技能实习

第二三学年,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在相关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与有关实习基地或单位联系,进行专业技能实习。专业技能实习是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的基本技能要求实现的较为关键的一环,学分制改革后,学生选择的方向可能不同,但可以尊重学生兴趣,将有相同选择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有了问题可以随时请教专业教师,也可以请教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试点,我们发现,在大学学习中期的专业技能实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放手操作的平台,而且弥补了校内教师传统教学方法或与行业脱轨的教育滞后。从基层做起,了解低层工作的经验,是成就旅游中高级管理者的必经之路。由于服务行业的特性,在旅游企业实习的学生难免面对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人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只有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差异,才能真正认识社会,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同时调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距� 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容易激发他们的开拓潜能和创新积极性,有的综合能力也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得到培养和形成。

2.3.3专业生产实习

通过前三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对旅游行业已有较深刻的认知和感悟,因此第四学年,学校应力所能及地跟一些签约过的校外实习基地联系,安排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在这阶段,很多高校都草草的把学生介绍进旅游企业就算完事了,但旅游企业大都出于盈利目的,为了方便管理,只把实习生当作临时员工来使用,不愿为他们提供一些岗位轮换的机会,更不用说是中高层的管理工作了。导致该阶段的实习和专业技能实习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就要求学校要慎重选择用人单位,尽可能考虑企业的成本问题,适当的配合企业延长实习期,或做到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预推荐工作结合,实现三方共赢。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还在不断地摸索、发展和完善中,只有清楚认识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高度重视,才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晨囡。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评价及优化[D].河北:燕山大学,2009,6.

[2]董德民,冯根尧。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44-246.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2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应用性科研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19

Abstract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 for practice is very high , we will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Howeve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 creatively d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arrange its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contents in detail,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i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书本知识是昨天的科研成果,今天的科研将成为明天教学的教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同时要进行科学研究,必须进行教学获得间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无法进行创造新知识的科学研究。”� 当市场经济中出现新情况、新型经济业务时,原来的制度已经或将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甚至阻碍新经济的发展时,与之相关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就要跟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且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不仅仅对于高校教学有“源”的作用,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特点

(1)指导性: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研作为高校众多应用性研究之一,自然拥有大多数科学研究共通的指导性特点。作为“源”,它能指导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因为活跃的科研思想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既从事教学又搞科研的财管教师,利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活动,具备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素质。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很容易了解财管学科发展的学术新动态和制度新信息,在丰富自己科研思想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学术思想和制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更新到最新的教学教材中去,丰富课题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包括理论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部分财管教师专门研究税收制度,他们在承担省、市和企业的科研项目,了解营改增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制度,融入到“税法”和“纳税筹划”等课程教学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性: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要求很高,但是所有的实践工作中的日常账务处理方式和分析、管理方法都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统一的经济制度,而这些经济制度本身就是应用性科研的成果,这些制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学研究具有许多专业所不具备的实践性。

(3)创新性:应用性科研成果包含了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各种制度和思想,但是,财管专业应用性科研成果的“正确性”或者适用性并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现象和新经济问题层出不穷,原来的财管制度和思想已经或将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甚至阻碍新经济的发展时,本专业的应用性科研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要做到“经济日新月异,科研与时俱进”。

3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学研究的方向

应用性科研是提供开辟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系统的途径,解决的就是技术问题。②高校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要结合教学,结合产业,结合行业。科研与教学相互配合,科研与社会相互融合,这是高校应用性科研建设的重要途径。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制度性特征,本专业应用性科研的方向大致可以落脚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预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不适应情况,对于制度上和思想上原来正确的、合适的或者合理的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思想与未来经济情况不适应之处,给予适当的建议或者意见。

第二,当财务管理方式、手段和思想已经严重滞后于甚至阻碍新经济的发展时,我们应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与当前实际经济情况不适应之处,并且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这些预测,分析和解决方案都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研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相关的科研影响或者引起财务管理制度相应的合理的修改;根据修改后最新的制度编撰和修订教材是本专业高校教师应用性科研的又一项内容。

第三,中国国内的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国际上先进发达国家或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我们可以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分析利弊,依据我们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方式方法,提出适合我国的具有创新性的更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

第四,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科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加强应用性科研的途径

上述四个方面的应用性科研内容为该专业的高校教师提供了应用性研究的方向,但是真正要加强该专业的应用性科研水平,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

(1)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学院通过政策性引导,使教师将兴奋点和兴趣集中到应用性科研上,通过项目和基金等物质支持,使教师不但在费用上无后顾之忧,还能从中获取经济收益。同时,学院制定和完善激励应用性科研发展的各项政策,与教师的评职、岗聘、薪酬、提升、培训机会密切挂钩,对应用性科研项目的申报、预研究项目的设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出版等给以政策上支持,确保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

(2)进行各种形式的应用性科研培训。一般应用性科研培训内容包括应用性科研认识和基本方法、资料来源、科研选题、项目申报途径、要求等。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网络或者全国各地集中科研培训,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用友新道筹办的专业实践培训,华东地区财管专业教学和科研高级研讨会等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性科研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3)整合横向和纵向科研资源。财务管理专业应注意整合利用校内外有关的科研资源,提升该专业应用性科研水平。一方面,整合财管专业内的科研力量,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积极争取各种应用性的科研课题。另一方面,本校财管专业借助外力,积极与其他高校同类型专业以及企业等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业务人员合作,进行跨单位、跨地区、跨国门的联合攻关,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或承担他们负责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5 结论

具备教学和科研双重素质的高校财管专业教师在了解该专业应用性科研的重要性和特点的基础上,在学院政策和物质的双重支持下,通过多种方式的应用性科研的再培训,一定可以从各个方向取得应用性科研“源”的成果,同时促进教学“流”的发展,最终获得教学、科研双丰收。

注释

① 薛天翔。高等学校科研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1.

② 黄速建,黄群慧。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75.

参考文献

[1] 姚娇娜。应用技术型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探索[J].高教研究,2014(4):239-240.

[2] 张爱辉。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13(1):49-50.

[3] 殷俊明,杨政。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1(12下):130-132.

[4] 钱威,杨冬云。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2(5):45-46.

[5] 丁江贤。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1(1上):51-53.

[6] 杨颖。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型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46.

[7] 刘玉凤,徐盛秋。应用技术型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当代经济,2014(20):100-101.

[8] 王徽,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9):151-152.

[9] 李彦彦,周华丽,曲学利。高校中青年教师应用性科研开展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属高校的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2):135-140.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3

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原则上要求第一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限于高考时要求考试科目相同的专业;第二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只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超过以上期限不能再申请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由规定可以看出,转专业的对象是大一学生。因为第一学期末转专业不受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所以大批量的转专业都集中于此。每年转专业的学生人数都不少,随之而来的是繁重而紧张的学籍管理工作。转专业不仅仅是学籍管理上的事情,还有后续一系列管理工作,如教学安排、教室安排、学分转换、宿舍安排、学费更改等。而这些后续工作都是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学籍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既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学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导致未按期提交转专业申请表,以至于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

每学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转专业的文件已经下发、转专业工作已经结束之后,还陆陆续续有学生来教务处提交转专业申请表,理由是之前不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转专业申请表。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也对学籍管理工作造成重复,增加了工作量,还牵涉其他部门也要做重复工作。

2.学生转专业存在盲目性,因为一时冲动而申请转专业,转专业工作结束后,又来要求撤销转专业,回到原专业。

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也没有和父母、老师或同学等进行必要的探讨,更没有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的情况。因此,随意地申请转出原专业,又盲目地转入新专业。

3.转专业学生对后续手续的办理不了解。

转专业文件下发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需要在原院(系)教务员处打印成绩档案,取学籍表;然后到转入院(系)交学籍表、成绩单,办理有关转入手续;到教材供应中心领取新专业的教材;在学生证学籍异动说明栏注明转专业情况并盖章;办理新准考证;在原专业已修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未修的课程要申请补修。这一系列的办理程序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完成,导致很多学生一头雾水,浪费时间,也对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造成混乱。

4.部分热门专业申请转入的人数太多

由此给安排教室、学生管理等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转专业是一种需求,是各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针对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转变管理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管理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一理念已逐步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所认同。学籍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学习自,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和成熟的个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呈现的是刚性的、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态度。学籍管理涉及的是与学生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如学生信息核对、注册、各种学籍异动、财务收费、选课及教室安排等,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等更应该受到关注。学籍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支持学生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建设高校管理体系和措施,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按照一定的条条框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复制品。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对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才会拥有生命和源泉。

2.在转专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转专业咨询、心理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试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专业、激发专业兴趣,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的学生,可允许先跟班听课,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也能有效减少转专业后申请撤销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使学生不再因为转来转去而浪费时间,也减少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3.灵活调整转专业办理时间。

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在学期末提出申请,可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由上一学期末延续到下一学期初,在下一学期开学大约第二周发转专业文件。这样中间的暑寒假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真思考,和家人商量,慎重选择,又不会耽误转专业学生到新专业上课,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4.新生进校后,每人发放一本《学生手册》,并组织学习和考试。

《学生手册》中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转专业的办理时间和流程都有详细规定。学生熟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可以避免错过转专业办理时间。

5.给每位转专业学生发放一份通知,随转专业文件一起下发。

通知上有详细的转专业办理程序,方便学生办理。

6.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

关于转专业后学生的学分互认,该校规定“学生在转专业前未修转入专业所开课程的均须补修。转专业以前已取得的学分,如果相应课程内容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则转专业后学分仍然有效;若低于转入专业相应课程的内容要求,则学分无效,必须补修。学生转专业后,转入前所在班级已开而本人尚未修读并取得学分的课程,应采取补修的形式取得成绩和学分”。至于如何认定需要补修还是免修,“具体由教务处审定”。这就造成实际操作中充满争议,如该校大一上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一),很多专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却赋予了不同的学分,差距在0.5~1.0。如果严格按照学分一致才可以办理免修,很多学生反映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如何界定两门课程之间的相近程度,学分按照怎样的标准转换,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够清晰。如果能经转入学院专业教师确认后,原已获得的学分符合转入专业学习要求的即可予以承认,这样操作起来就更简便易行,避免学生重复学习。不符合要求的,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白学了”的感觉。

四、结语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4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J为,可以用毕业实践调研论文代替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财务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撰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探讨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有意义的对策建议。

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下滑的现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尤为严重,出现了内容抄袭空洞、语言表达不顺畅、创新不足、答辩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现以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2届至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如表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五届论文成绩中,优秀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由15.83%降到3.06%,而良好率、中等率和及格率都在增长,这就说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在下降,而这一结论也和目前其他同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符。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堪忧。本文选取了黄山学院2016届98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撰写等维度进行了分析。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选题的时候,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涉及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在对黄山学院2016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分析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选题范围太宽。此次调查的98份论文选题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涉及到了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营改增、创新创业背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相关问题的探讨,此类选题在论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选题理论性过于强,很难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论文带有“我国”、“中国”、“上市公司”字样的就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论文也没有实例说明,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把控,很难抓住重点,论述只能泛泛而言,内容缺少深度。通过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选用的是实践性选题,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论述,而实践性选题必须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才能写出质量比较高的论文,但是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评价发现,实践调查所得资料有限,只能选用网络和书本上的案例,对案例的分析也是搬用已有的观点,这样就缺乏创新性。二是选题缺乏主动性。2016届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基本上是老师拟定选题,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虽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培养不出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选题其实就是学生思考的开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选题阶段多下工夫,就可以对论文写作过程有全局性的把握,论文任务也可以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2、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

(1)形式上,论文的形式要求是对论文的结构框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等方面所作的要求。虽然在论文结构上,因为有指导教师把关,一般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出现了引用格式不规范、数量不够、引用的文献和论文选题不相关等问题;在语言的表述上出现了大量的语句不通,段落和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语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此外,由于在撰写财务管理专业的论文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绘制大量的数据表格,但是表格形式五花八门,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绘制。

(2)内容上,在对98份本科毕业论文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首先逻辑性不强,比如在论文中引用案例说明的,案例本身和论文阐述的论点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建立在对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其次存在大量的抄袭,目前各个高校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写论文之前很少甚至没有阅读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所以在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写作技巧上有很大的欠缺,他们为了尽快地完成论文,也不进行实践调研,大量引用他人的知识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东拼西凑完成论文。

三、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在对98名论文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因素

(1)学生重视度不高。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此时所有课程都已经结束,学生也已经离校去找工作、毕业实习或是准备研究生考试,毕业论文被认为无关紧要。在对这98名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就行了,学分肯定能拿到。这些学生认为找工作也不需要查看自己的毕业论文,所以不重视论文写作。只有个别少数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还是比较重要的,是对自己大学专业能力学习成果的体现,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2)学生分析、研究及阐述能力比较弱。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是不一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向具体专业实务操作的能力,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主要是为将来能够走上实务操作岗位做好准备,所以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突出专业实务性和强化动手能力,而在分析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就比较薄弱。这就必然使得该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上的能力不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较弱、归纳总结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差、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能力偏低,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论文写作的能力,从而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因素

首先,根据调查,此次作为研究对象的98名毕业生,他们的毕业论文选题绝大多数都是由指导教师提供,然后由学生进行选择。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知识水平和研究经历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选题存在范围比较宽泛、内容较为陈旧、理论性太强等问题。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都比较多,基本上都超过15人以上,这样教师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指导工作。一般而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包括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任务书的下达、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进行开题、初稿修改、中期检查、二稿修改直至论文定稿、答辩前指导、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资料整理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工作量不言而喻,而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本来教学工作就比较繁重,科研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如此多数量的论文指导工作量,这就使得论文指导往往流于形式。一些指导教师为了应付论文检查,往往重视的是论文的表面形式是否规范,比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恰恰忽略了论文核心的内容。

3、学校管理及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高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主要是通过答辩进行。由于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面临实习和就业,许多学校对论文答辩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论文写作的结构形式没有问题,答辩就基本通过,就算第一次答辩不通过,在二辩过程中肯定能够通过,在这种环境下,就使得许多学生以就业实

四、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可以用毕业实践调研论文代替毕业论文

实践调研论文不是调研报告,是学生对实践过程中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真相,形成自己的认识或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和撰写调查研究论文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有实践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具体的实践过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去完成实践调研论文。其次还可以把毕业实习报告的部分内容并入到实践调研论文里来,做到一举两得,大大地减轻学生的写作难度。此外通过实践调研论文的撰写,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财务问题,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改变写毕业论文基本流于形式的现状,另一方面还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

2、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

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首先在论文选题上,就可以将论文选题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是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其外延进行的一次研究性工作,是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汇总,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去考虑论文选题方向,不用等到最后一年再来仓促地选择。其次我们可以将论文写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比如:可以在专业方向和学科平台上进行一些关于某个知识点和研究方法的小论文撰写,提前进行论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论文写作的直观感觉。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论文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比如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尽可能和毕业实习挂钩,毕业实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进入到基层单位了解情况,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为我们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写作素材,有实践基础的论文写出来就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创新性很强,内容不会空泛、不会东拼西凑。

3、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应该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去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这对检验和提高论文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维护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操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对论文质量的评价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从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和答辩质量对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评价。首先是选题方面,可以从选题的范围和内容评价该选题符不符合专业方向、能否反映专业当前热点、学生能否驾驭、有没有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其次是写作质量方面,可以从论文结构、论文逻辑、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和格式进行评价,考察论文结构是否合理、论点是否明确、论据逻辑性强不强、写作方式运用是否得当、格式是否正确等。最后是答辩过程。答辩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答q可以从内容表述及问题回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增加论文淘汰率,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原则,对那些不重视论文撰写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秋菲,戚红。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

[2] 马德元,朱剑峰。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 陈凤霞,谭佳黎。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

[4] 陈凤霞,杨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5] 房红,于嘉,贾欣宇。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3).

[6] 关旭。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

[7] 韩b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作者简介】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5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教育也蒸蒸日上,日趋规范化,并逐渐与国际旅游业接轨。我国的旅游教育体系比较完整,高低层次兼具,既有专科、本科教育,又有硕士、博士教育,其中以旅游中职中专教育和本科教育为主[1]。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紧缺,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旅游业的实践需要,凸显以往的旅游管理教育体制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多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以适应现代化旅游市场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本文作者从自身学习经验出发,结合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现状,论述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学生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沿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学习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使学生对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2.以书本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的要求也比较高,然而很多高校本科教育过多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时分配比例严重失衡,理论课时远远多于实践课时。还有一些高校自身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又不主动与旅游企业联系,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仅限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常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学效果欠佳,当学生进入旅游管理岗位工作后遇到实际问题时,课本知识不能与实践相联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以本专业为中心,重“专业”轻“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授课多照本宣课,很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缺乏竞争优势。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可谓大产业,而相关的旅游管理教育却只能算小专业,尤其是目前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及国际化程度的加强,将来的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一定是基于高科技基础之上的休闲文化旅游等方式,对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多,因此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人才培�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1.通过师生互动式教学强化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同样处于主导地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同时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如小组辩论法,可让学生6-10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师生共同就某个理论问题确定为辩论主题并进行辩论。以小组辩论法进行教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提前一周左右把辩论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联系点和有利时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评判结果时,要以学生辩论的观点是否有理、有据为基础,围绕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各小组的新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也可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可让学生分角色就旅游管理中常见的游客投诉问题进行情景模拟表演,以锻炼学生与游客的沟通技巧能力,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强化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引入教学中,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认可[2]。就是把枯燥的理论融入真实而生动的案例中,是对所学理论的运用及强化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教育的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理论-案例”为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案例的探究需要一定的理论,而理论的学习也可以为探究案例打下基础。二者互为补充,而案例分析可谓是课堂教学中的精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运用发生在旅游管理领域的真实事件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广开思路,积极发言,通过师生的互动与讨论,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捕捉学生发言中的精彩部分,适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共同探讨案例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案及预防对策,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应选择既有真实性,又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学习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及搜集案例的相关资料,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展开讨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6

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但受制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实企业管理环境的制约,同时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实践教学更多地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在分析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CA循环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希望能从管理体系建设的视角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从实践教学管理的视角看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目前相关人员探索出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社会调查实践、创业比赛等,但大多是单点式的、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根据教学计划,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忽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结合

很多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更加关注的是有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受学生欢迎程度,反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培养目标的结合。这样,虽然开展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

3.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需要平时逐步积累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中需要周密地组织。[3]很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学在时间、成本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构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采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观点构建,分为实践教学计划(Plan)、实践教学实施(Do)、实践教学评估(Check)和实践教学改进(Action)四个管理环节,每个管理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1.设计周密的实践教学计划

要将实践教学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体系的核心位置,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毕业前的实践,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可以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1)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每个学年可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安排见表1,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灵活调整。

(2)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学校可以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讲解之外,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强制规定实践教学课时要求。与课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小型实践调研、企业参观、请企业专家授课等。这种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能够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大四下学期的企业实习也可以和学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这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赢。通常由企业根据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列出论文题目学生以此问题做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在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论文写作的深入,往往会得到被公司直接聘用的机会。[4]

2.做好实践教学实施工作

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是实践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包括实践教学工作职责确定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1)实践教学职责确定。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可以由任课教师承担。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联系参观的企业、联系企业家座谈等,如果需要车辆可以由教学单位后勤部门提供支持。

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专人负责。承担实践教学实施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安排能力较强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或教学秘书担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可以协助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阶段性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矩阵制组织,实习负责人对实习活动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根据实习内容的不同,邀请不同专业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活动。

(2)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承担该项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将不同的实践教学折合成不同的课时,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并发给教师相应的授课酬金。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还应给予特别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

实践教学评估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帮助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实践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指导教师的评估。

(1)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阶段性实践教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社会调查和创业设计实习活动还可以组织相关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指导教师评估。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纳入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一方面考核教师是否组织了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由组织实施的教师撰写实习总结,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组织和指导工作进行评估。

4.持续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找出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让实践教学逐步流程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评估不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逐步形成适合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对实习单位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习单位数据库;通过对外聘企业家评估,逐步建成教学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专家库;探索不同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探索更加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方法等。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

基于PDCA循环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注重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派一些年轻教师做辅助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协助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年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

2.要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要在教学单位中不断宣传,领导和教师们都要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认同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甚至比理论教学还要高,鼓励教师为实践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鼓励教学资源向实践教学倾斜。只有这样,实践教学才能得以持续进行和优化。

3.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实践教学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安排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每一次实践教学评估阶段都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实践教学得以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何新荣,黄合婷。构建本科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126-127.

[2]杨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型"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09,(7):56-58.

[3]李春晖,张学睦。高校实习教学管理症结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46-147.

管理科学专业范文 17

关键词:食品科学;实验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29-02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院拥有食品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拥有1个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预防医学与卫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拥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质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心拥有1个有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肉类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1个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实验中心建设与改革指导思想

以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为主体,面向我校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教学,对我省食品科学类专业开放,满足食品科学以及生物、作物、园艺、动物、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开设食品加工类和微生物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食品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食品科学类实验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食品科学类实验课程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 突出食品科学的特点及其实验课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实验教学队伍的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同等对待,摒弃过去将实验教学人员定位为教辅人员的观念,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与实验教学人员年终工作量考核、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挂钩。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筹管理模式。由相应的课程责任教师进行统筹管理,统一制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适时监控教学质量,使两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建立现代化、高效运行的“模块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学校领导―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模块实验室主任实施”的流程式管理模式,实验中心实验人员、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实验药品均统一调配和管理,由专人专管,各功能室主任负责实验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探索和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联络与合作,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扩大与兄弟院校、湖南省各地市的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教学成果共享。特别是加强与企业联合,引进企业的一部分科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扩大学生创新教育经费和科技项目的来源,让学生与“社会”接轨、与“实际”接轨,努力创造条件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营造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成果共享、学研产相结合的对外开放式服务实验教学环境。

二、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管理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

明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学院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实验教学中心内部的分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作用,中心主任由学校聘任,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实行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和任期制,贯彻人才流通、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制度。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四统一、一统筹”的管理模式,即“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项目统一安排、实验场地统一使用、实验资源统一调配、实验经费统筹安排”。

(二)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科学规划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和内容,使实验教学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到70%。将食品科学技术实验课程进行系统整合,按“模块”的思维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将过去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分离,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对独立,单独设课,单计学分。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心计划每年组织实验教学公开课、实验能力竞赛、实验产品和科技作品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实验改进方案,师生共同对优选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在学校的支持下,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加入本学科教学与科研队伍,壮大和优化实验教学人员体系;保证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积极鼓励和支持骨干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岗进修培训,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建立一支管理理念先进、爱岗敬业、精通实验技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五)充分挖掘潜力,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按功能和生产工艺分类,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对仪器设备进行配套,添置先进、实用的新设备,增加设备和用房的共享性,达到资源优化重组目的。

(六)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全方位开放制度

将毕业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鼓励本科生参与中心教师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与社会接轨、与实际接轨,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向国内外开放,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派送教学骨干到国外教学进修;接受国内外教师、学生到中心进修和进行实验;继续加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的具体制度如下:(1)时间开放:学生申请实验时间,学生通过网上、电话或登记预约实验,实验教学中心按约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2)内容开放:对课内时间必做实验,提供可选择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做。对课外提高性实验,实验教学中心网上题目或类型,供学生选做。实验教学中心提供条件满足一些学生个性化实验。(3)过程开放:学生在网上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教学中心完成实验,也让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创新。(4)开放范围:面向本校园艺园林类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全省同类专业学生开放食品科学类实验、毕业论文(设计)试验及科学研究;面向校外同类专业老师开放,如相关专业教师在本中心完成相关食品类课题的研究;面向企业培训技术人才;面向农民培训加工技术;面向国外开放交流:已接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留学研究生的硕士、博士论文研究,从2005年起每年接受一批泰国皇家理工大学食品类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七)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引进先进的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控制系统,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水平,建设现代化、高效、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同时,完善实验中心远程教学网站,加强精品课程、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2]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3]张春艳,李清明,周红丽,易有金,谭兴和。《食品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轻工科技,2014,(2):149-150.

管理学和管理科学范文 18

一、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化实现管理的广度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关键。俗话说:“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管一片。”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幼儿园规章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纳入正规,有条不紊;才能使全体保教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使管理工作依章进行,保证保教质量;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工作陷入随意性,减少工作失误。因此,几年来,我们全园上下共同努力,反复探索,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使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了全园管理工作的广度。这些规章制度的特点是:

1、具有严密性。从总的方面讲,有办园宗旨,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园规,幼儿园的学习制度,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家园联系制度等;从卫生保健方面讲,有卫生保健百分考核标准,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营养卫生制度等;从人员管理职责方面讲,园长、业务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教具资料管理员、财会人员、保管员、炊事员以及门卫等都有明确的职责。总之,使幼儿园各项工作无不处在制度管理之中,保证了幼儿园工作的有效运转。

2、具有可操作性。例如炊事员的7条制度中就包括:加强伙食管理,每周订好食谱,注意花色品种,色、香、味以及营养素的调配;要注意蔬菜的维生素,先洗后切,烧得不能太过,等等。这些制度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无伸缩性,无法逃避和变通。

3、具有可执行性。例如劳动纪律中规定,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不干私活。具体又有8条执行办法: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随意离开岗位,扣10分;工作时间干私活,扣10分;不准吃孩子东西,违犯一次扣本人半年奖金,大会做检查。全园每月根据每人执行制度情况直接算入绩效工资里。

制定制度是治表,落实制度是治本。为了让这些制度变成大家行动的规范,我园领导率先垂范,让职工做到的领导先做到,不允许做的领导坚决不做。对于个别违反制度者,不管是什么人,坚决照章办事。由于执行一丝不苟,形成了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全园职工认真执行制度,保证了幼儿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使全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纪律。

二、建立层次目标系统,通过规范化达到管理的高度

教育目标的确定,对于幼儿园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目标,并把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落实到幼儿的日常工作中去,是幼儿园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园制订了整体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还有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等等。各种目标之间有从属、递进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结成一体,成为有层次的目标系统。

首先,我们制定出三个层次(远期、近期和具体活动)的教育目标。各部门、各班级及每个职工根据本园的目标制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每周六从园长到各班组制定下周的计划。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把幼儿园从早晨7点30分开始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到最后的离园活动,划分为若干个时间单元,制定出在单元时间内教师、保育员应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以及在这个时间内幼儿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使每一个上岗职工明确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和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等。这样做,使幼儿园繁杂的工作井然有序,不易出漏洞。

其二,教师的工资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就是把教师的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大块,按3:3:4的比例进行调配。制定并不断修改、完善了“教师工资评定细则”,特别是每月目标管理量化打分直接与月工资挂钩,班级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基本功比武、竞讲、各级组织的各类活动都纳入目标量化评分,直�

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人性化来保证管理的深度。

感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常言到:“人心是肉长的”。感情总是在双方思想交流、沟通作用下滋长、培植起来的。形成感情上的双向交流,能缩短由于性格、年龄、地位等距离形成的心理距离。

我园的教职工以中青年居多,随着社会第二职业的兴起,势必对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青年人产生一定的波动。鉴于此情况,首先,我们十分注重对教师在政治上关心,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增强了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激发了教师的自觉工作精神。20名教师中,先后有4名青年教师光荣入党,5名打了入党报告,1名列为考察对象。我们还十分注意教职工的在职培养,鼓励教职工业余学习深造,保持大家的工作后劲,激发职工创造性工作精神。我园教师中有3名大专毕业,4名大专在读,近几年,我们每年都给教师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她们不断开阔眼界,学到新的幼教知识。

其次,我们十分注意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激励他们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园里每年给职工全面体检一次,每逢教工因病住院,领导必去看望,并派人照料。园里每月一次生日聚餐,给生日在本月的职工集体过生日,请本人及配偶在餐馆聚餐,并发给100元的补贴。对有特殊困难的职工更是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

幼师工作是一项极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因此,教师个人的思想健康、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保证这一点,园长每天早上就像对幼儿搞晨检那样,细心观察每一位教师的脸色,揣摩她们的心思。发现情绪低落者,及时关心询问,了解情况后,真心给予帮助、疏导。如家庭矛盾、小孩生病、本人身体不适等等,使老师们能很快释去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心情舒畅地面对幼儿。

园领导不谋私利,处处为大家着想,职工人人以园为家,忘我工作,上下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园里安排工作,一呼百应,闻风而动,出现了互比互赛,争当先进的喜人局面。每逢有重要活动,不用领导安排,大家主动加班。为了迎接全县“美育节”节目汇演,教师们废寝忘食认真排练,结果两个节目参赛,两个节目得奖。